美國哲學家的預判:2050年的中國、美國與世界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導讀】2004年7月,73歲高齡的美國哲學家理察·羅蒂訪問上海,與復旦大學哲學系師生座談,題為「哲學家的展望:2050年的中國、美國與世界」。在這次演講中,羅蒂批判後現代主義一味解構,卻無益於解決實際問題;他還主張,面對人類目前面臨的危機,應當建立一個更強大的世界政府來捍衛世界和平。他提出的這些具有前瞻性的論述,在當時的中國知識界聽來頗為震驚。是年9月在「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年」上,復旦大學哲學系張慶熊教授以「西方技術文化時代的問題和出路——回味羅蒂在復旦大學的講演」為題,對羅蒂的這次報告內容作了回憶和評論。本文轉自「經略網刊」,原載《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發,以饗讀者。

西方技術文化時代的問題和出路

——思考羅蒂在復旦大學講演的深層含義

羅蒂眼中2050年的世界

美國哲學家理察·羅蒂(Richard Rorty)在2004年上海天氣最熱的時候來到上海,於7月20日與復旦大學哲學系的師生座談,題為「哲學家的展望: 2050年的中國、美國與世界」; 並於次日做了題為「美國大學與社會正義的希望」的報告。 羅蒂的話淺顯明白,羅蒂的姿態隨和低下。 我記得,聽了羅蒂的報告,復旦大學的有些研究生站起來用充滿哲學奧義的術語反駁他的觀點,他卻用連中小學生都能懂的詞彙答覆。 不少人說羅蒂的報告太平淡無味了,我當時也有同感。 現在回想起來,可能那時天氣太熱了,我們不夠冷靜,過多地與他辯論一些枝節問題,沒有領會他的報告的主題的實質內容和深刻含義。

當大熱天漸漸過去,我才慢慢品味到他的講話的用意。 正巧,本次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的主題是「西方哲學文化與後現代哲學」,而從這一角度考慮,我想最能把握羅蒂選擇他的復旦大學之行的報告的題目的良苦用心。 我記得羅蒂在復旦大學時說過如下一些警句性的話:

*人類活過了原子彈造出以後的五十年,這純粹是偶然的。人類要再活過核彈陰影下的五十年,除非有一個全球性的處理核武器問題的機制,否則人類難逃厄運。

後現代主義不是一條出路,後現代主義多半是破壞性的,沒有什么正面的建樹。

*馬克思主義要比後現代主義好,因為馬克思主義提出了一個烏託邦,而後現代主義沒有提出烏託邦。

*在杜威的實用主義那裡,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烏託邦的合理成分,推動了30年代至50年代的美國的社會正義的改革,這包括分配公正,社會保障和普及教育。

*大學成了美國左派的溫床。

*60年代和70年代的美國大學的教授和學生起來反對越戰和掀起美國的民權運動,特別是反對種族歧視。80年代至今美國的社會正義事業進展不大,如果說有的話,那麼只是女權運動和承認同性戀的合法地位。

*80年代以後美國社會正義事業進步不大的原因之一是美國的左派出於對前蘇聯的極權主義的反感拋棄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而熱衷於福柯之類的後現代主義,侈談多元文化和相對主義,沒有提出新的烏託邦,從而缺乏新的社會改革的藍圖。

2050年的中國會像美國一樣充當世界監護者,儘管現在的中國人意識不到這一點,也不願意擔任這個角色。 美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也像今天的中國人的心態一樣,但經濟實力的發展會推動中國走到這一步。

*中國和美國可能會發生戰爭,這不僅是因為國家主權問題,而且還因為爭奪石油資源的問題,或者是由於恐怖主義的活動而造成的某種誤解,如恐怖主義者在美國爆炸了某個核裝置,美國誤以為是中國幹的,於是中美兩國的飛彈就互相對攻地飛了起來。

*世界和平和社會正義事業的希望在於建立一個世界政府。其中的重要環節是建立一支世界政府領導下的世界警察隊伍。

*不要把美國政界看成是鐵板一塊。如果是共和黨候選人布希上臺的話,他會繼續執行地緣政治的路線,遏制中國。如果民主黨的候選人克裡上臺的話,那麼他會與中國領導人共同展望未來的五十年,共商維護世界和平的大計。

人類危機與世界政府

對於羅蒂帶來的這些信息,我們的第一反應是羅蒂簡直不是在做哲學報告,而是在做國際政治報告。 羅蒂像是為民主黨的競選拉選票,可惜他找錯了談話的對象,因為中國人並無美國總統的選舉權。 美國自己拋開聯合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現在美國人感到陷到這場戰爭中去了,為脫身,所以想引誘中國出來充當世界警察。 我記得有一位復旦大學哲學系的教師問羅蒂: 「你是不是民主黨? 」「你說裡根、布希的共和黨政府的施政路線是把窮人口袋裡的錢更多地轉到富人口袋裡去,你又說美國的勞工組織卻傾向於投共和黨的票,而大學知識分子卻傾向於投民主黨的票? 這是否合乎邏輯? 」羅蒂回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國獨立知識分子,特別是大學的教師,屬於美國的左派,支持民主黨的路線,這包括他自己在內,但不得不承認不知道為什麼許多工人和農民卻支持共和黨。

在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復旦大學的教師和學生都批評羅蒂的報告沒有談到世界不安定的根源。 我們指出,當今世界存在不合理的經濟秩序,美國執行單邊主義的政治路線,西方的強勢文化威脅著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生存。 如果世界上的這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不安定的根源沒有被消除,光靠建立世界警察的隊伍是沒有用處的。 羅蒂則一再強調,在現代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世界上,恐怖分子只要花點錢,就可能搞到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世界就可能發生一場災難。 恐怖分子是一些狂熱分子,沒有什麼思想文化的基礎。 隨後的辯論則轉到恐怖分子到底有沒有思想文化的基礎的問題上去。 有的研究生起來教訓羅蒂: 誰都知道生命的重要,恐怖分子搞自殺性爆炸,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沒有強烈的思想文化信念的支撐怎麼可能?

然而,在當今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我想在這個重大的問題上羅蒂的頭腦是清醒的。 人類發展起來的科技到了現代已經能摧毀人類本身。 人類毀滅的最大可能已不是自然災害,而是人類自己創造的科技。 在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中還有什麼比人類生存的問題更加重大的呢? 人類能否再活過核彈陰 影下的五十年,這絕非是一個危言聳聽、杞人憂天的問題。 有人告訴你,家門口放了一顆炸彈,你會非常擔心; 而現在不論離你遠近,核彈的爆炸都可能會影響你乃至整個人類的生存,你卻不當一回事。 人類活過了原子彈造出以後的五十年,這確實是偶然的。 當年古巴飛彈危機的時候,赫魯雪夫或甘迺迪的一念之差,就可能發生一場核災難。 今天核武器已不僅僅掌握在少數幾個大國手裡。 一個巴基斯坦的科學家可以在世界的軍火黑市上把核武器的技術買來賣去,再加上生化武器的技術也可能失控,人類毀於核武器或生化武器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面對人類生死存亡的問題,不論是恐怖分子或其他什麼人圖謀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出於什麼樣的動機,這都變得無關緊要了。 最最重要的是能在世界範圍內把這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監管起來。

在當今工業化的時代人類面臨的第二大危機是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的緊缺。 統計資料表明,中國已經無法依賴國內資源維持發展。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從2001~2020年,如果中國的GDP翻兩番,以2000年能源消耗13億噸為基數算起,需要增加到52億噸。 中國經濟對資源的需求已經並將繼續引發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而經濟結構的調整往往會引發一系列重大的地緣政治的結果。 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美國是排在中國之前的最大的資源消耗國,並且惟有美國具有全面遏制中國獲得資源的能力。 從美國對馬六甲海峽的關注來看,美國正在有計劃地「控制」中國石油進口的來源。 羅蒂警告中美之間不僅可能因為國家主權問題而且可能因為石油問題而發生戰爭,這決非是沒有依據的。

如何處理世界所面臨的最重大問題呢? 羅蒂也給予了回答。 他說要有一個新的烏託邦,而這個烏託邦就是他所說的「世界政府」。 世界政府的最重大任務是維護世界和平。 為了維護世界和平,需要建立一支世界警察隊伍。 全世界的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要由世界政府監管,世界警察要維持世界秩序,打擊恐怖分子。 如果哪裡有人在製造和偷運核武器、生化武器等,世界警察就要到哪裡去,把它們收繳起來。 世界政府也將在合理地調配世界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公正等方面起積極的作用。

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國聯」的構想,但這一構想沒有得到美國國內民眾和國外政治家的支持。 鑑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聯合國被建立起來。 但是聯合國還沒有什麼實權,在世界事務中還不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特別是美國的小布希政府在伊拉克等國際事務中奉行單邊主義的政策,把聯合國踢在一邊。

羅蒂鼓吹「世界政府」,是要提升聯合國的權力。 建立一支世界警察隊伍,讓聯合國控制核武器,就是讓聯合國擁有軍權。 鑑於目前民族國家仍然在世界事務中佔據主導地位,羅蒂有關「世界政府」的構想不免被當作空想。 哪個核大國願意把核武器交給聯合國? 美國政府會把核武器交給聯合國嗎? 美國對於聯合國還不是想利用就利用,想拋開就拋開? 羅蒂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稱它為「烏託邦」。 但是羅蒂認為,除非這個「烏託邦」成為現實,否則世界就將毀滅。 世界之所以至今還沒有毀滅,這純屬偶然。

那麼什麼是這一空想轉化為現實的條件呢? 羅蒂寄希望於美國和中國的知識分子。 在羅蒂看來,美國的大學是左派的溫床,美國的絕大多數知識分子關心社會的正義事業。 中國的知識分子也應該是先知先覺者,應該明白什麼是世界當前的頭等大事,什麼是關係人類命運的頭等大事。 美國的政治力量不是鐵板一塊。 美國的右派不會對世界政府感興趣,他們所關心的是如何維持美國當前的霸權地位,因此不遺餘力地要遏制中國這樣的經濟實力正在上升的國家。 但是美國左派的眼光要遠大得多,他們會從世界和平和社會正義的視角出發作出政治決策。 美國左派(在羅蒂看來,民主黨代表美國左派)如果上臺的話,完全有可能與中國政府共商未來五十年的美國、中國和世界格局的大計。 美國和中國還是有可能在反恐、反核擴散等問題上聯合起來,繼而考慮有關世界警察等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羅蒂要到中國來大談世界政府、美國左派、美國大學和社會正義的用意所在。 在他看來,這些問題都是聯繫在一起的: 世界各國的知識分子和左派應該意識到人類用自己發展的高科技毀滅人類本身的可能性,而避免這一悲慘結局的出路是建立世界政府。

在後現代主義廢墟上尋找新的「烏託邦」

羅蒂的講演究竟有沒有哲學意味呢? 這取決於從什麼角度看。 如果認為只有使用了「先天綜合」、「超驗還原」之類的專門哲學術語的講演才算有哲學味道的話,那麼羅蒂的講演確實沒有哲學味道。 但是羅蒂哲學的吸引人之處就在於他是一位把3000個最常用的英文單詞用得最好的一位哲學家。 從另一個角度看,羅蒂在中國的報告確實傳達了重要的哲學信息。 本次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年會的主題是「西方技術文化與後現代哲學」。 這一題目多少暗示著把後現代哲學當作解決西方技術文化所面臨的問題的一條出路。 羅蒂的報告則敲響了後現代哲學的喪鐘: 後現代主義不是一條出路,後現代主義多半是破壞性的,沒有什么正面的建樹。 光是這一宣判,就有根本性的哲學意義。

要知道羅蒂本人也被認為屬於後現代主義的重要哲學家之一。 他在發表於1999年的《哲學與自然之鏡》中寫道:

偉大的教化哲學家都是反動性的,他們提供的是各種諷喻、戲仿和警句。他們知道當他們所反對的那個時期過去之後,他們的著作就會失去自己的意義。他們是特意使自己邊緣化的。偉大的系統哲學,就像偉大的科學一樣,是為了永恆而建構起來的。偉大的教化哲學是為了它們自己那一代的緣故而摧毀。

如今,羅蒂自己宣布,後現代哲學一味解構,不搞建構,不提出新的烏託邦,不解決實際問題。 後現代主義反對系統哲學,即反對各種形上學的體系哲學。 但是反對系統哲學是否意味著反對烏託邦呢? 把形上學拋棄了,是否意味著勢必拋棄烏託邦呢? 羅蒂在復旦大學的報告在這一問題上提出了新的看法。 從他的言談看,他重視經驗,特別是重視歷史經驗,反對那種憑藉純粹理性建立永恆真理的體系的做法。 他不但不想去建立那樣的體系,而且不想使用任何帶有形上學色彩的術語。 但是他現在強烈地意識到, 如果後現代主義在反對系統哲學時把任何烏託邦都反掉的話,則進入了一種誤區。 他回顧美國社會正義事業發展的歷史,認為80年代以來進展不大,其原因就在於沒有新的烏託邦,他甚至把這歸咎為後現代主義的失誤。

羅蒂把馬克思主義稱為烏託邦或許會引起許多中國學者的不快。 但是在羅蒂的用語中,烏託邦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羅蒂認為杜威的社會改革思想已經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合理成分,即包括分配公正、普及教育、社會保障在內的社會正義的思想,而擯棄了馬克思主義中的不合理成分,即計劃經濟、階級鬥爭和權威主義。 羅蒂認為,杜威的社會改革方案在羅斯福時代的美國和北歐的社會福利國家已經得到部分實現。 後現代主義熱衷於討論文化多元、價值相對,而在社會正義這個大問題上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美國左派本來是喜歡馬克思主義的,只是由於蘇聯的史達林主義而造成對所謂正統的馬克思主義的反感,才轉向福柯之類的新馬克思主義,但福柯之類的後現代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現在羅蒂正如他當年宣告形上學的系統哲學的終結以及分析哲學也走入死胡同一樣,又宣告後現代主義是無用的。 我想羅蒂的這一轉向不僅是他個人思想歷程中的轉向,而且也預示了後現代主義已不被看好。

後現代主義沒有烏託邦,而羅蒂呼籲新的烏託邦; 後現代主義不解決關係到人類生存和社會正義的重大實際問題,而羅蒂期待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 羅蒂來復旦大學宣告的烏託邦就是「世界政府」的烏託邦。我告訴他,2001年哈貝馬斯來復旦大學講演的主旨也關係到「世界政府」,但是哈貝馬斯沒有像你那樣直說,而只是說希望建立一種「沒有世界政府的世界內政」。 羅蒂回答說: 他在政治問題上,與哈貝馬斯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 當談到他與哈貝馬斯的差別的時候,羅蒂回答: 「有人認為我更強調經驗,而哈貝馬斯更強調理性,我不知道這種說法對不對」。 我對羅蒂說: 「我所敢肯定的一點是,哈貝馬斯喜歡用複雜的術語說話,而你喜歡用簡單的詞語說話。 例如,你直接說要建立一個『世界政府』,而哈貝馬斯則說要建立一種『沒有世界政府的世界內政』。 」

哈貝馬斯為什麼不直接說要建立世界政府呢? 這是因為哈貝馬斯從其交往理性的思想框架出發考慮到,「這樣的一種政治必須以尋求和諧而不是以強迫一致為指導方針。 它的長遠目標是逐步克服世界社會分裂和分層,又不妨礙各自的文化特性」。 羅蒂為什麼直接說要建立「世界政府」呢? 這是因為羅蒂遵循實用主義的思路: 從問題出發,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世界面臨著核戰爭的毀滅性災難; 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大膽的設想是「世界政府」; 中美等大國可以在反恐等問題上聯合起來,中美兩國的左派在維護世界和平和社會正義方面可以達成共識,因此,「世界政府」這個烏託邦仍有實現的可能.

相關焦點

  • 2050年人口預測:印度突破15億。那中國、美國呢?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即使不算港澳臺的人口,也快達到14億了。在未來,中國的人口數量,會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嗎?根據聯合國的人口展望報告來看,印度的人口肯定會超越中國。到了那個時候,兩個國家的人口都會超過14億。
  • 2050年的世界
    本系列共有三篇文章,分六個時期來回憶新中國七十年外交的風雲往事:《外交風雲七十年:朝花夕拾》《外交風雲七十年:絕處逢生》《外交風雲七十年:柳暗花明》本篇為該系列的番外:2050年的世界1954年4月,日內瓦。
  • 柳葉刀:2100年世界總人口將達88億 2050年中國GDP超美國
    《柳葉刀》發文稱:2100年世界總人口將達88億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英國《柳葉刀》雜誌發表文章稱,到210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88億,比聯合國目前的預測少20億,而且,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會塑造新的全球力量格局。
  • 2050年,世界將會出現多少個超級大國?美國給出名單中沒有俄羅斯
    近年來美國經濟發展的並不是很好,所以也就出現了向自己的盟友徵收天價保護費等一系列的行為。美國這樣宰盟友的行為,無疑是引起了很多國家的不滿。但是因為現在世界上根本沒有國家能夠真正地對付美國,所以不少國家也就只能捏著鼻子認了。但是現在很多國家都希望早日能有一個國家出來,真正的和美國抗衡。但是美國對付起世界第二來,也是毫不手軟。
  • 胡鞍鋼: 中國2050
    人文清華講壇胡鞍鋼: 中國2050通訊員 小清 小文「中國處在國家生命發展周期的上升期,正在實現對美國綜合國力的全面超越。1820年,中國GDP曾佔世界總量比重的近1/3,曾經是世界的「老大帝國」,但這樣的輝煌後來長期被「衰退期」所佔據,直至1950年之後,中國才開始進入到現代國家發展生命周期的第一個階段,即現代經濟的準備成長期。1980年之後,中國開始進入現代經濟起飛階段,即迅速崛起的時代。
  • 世界人口2050年將達97億 2019年世界人口排名前10國家
    至誠網(www.zhicheng.com)6月21日訊  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數量是77億,不過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17日發布一份報告顯示,2030年世界人口將增至85億,2050年達到97億,2100年或將達到110億。
  • 2050年哲學會怎麼變?哲學人:我們努力讓世界需要哲學
    受此啟發,他的同事胡塞爾召集了歐洲當時的哲學大牛,如柏格森、齊美爾、羅素等一起討論「20世紀哲學中還有什麼問題有待討論」,這也是首屆世界哲學大會的由來。 120年後的今天,人類社會已經從後工業社會飛馳至信息社會的第三期,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前夕,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等飛速發展,中國更是進入新基建下的經濟結構轉型時代。
  • 2050年中國鐵路啥模樣,已安排!
    展望2050年,中國鐵路加油,中國,加油!文 | 海上客日本磁懸浮高鐵工程——中央新幹線正在不緊不慢地施工中。在高鐵系統上繼日本之後、後來居上的中國,未來鐵路啥模樣?是否在技術上會被日本再次超越?中國高鐵將在交通強國建設中當好先行昨天(8月13日),當海叔看到《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全文後,感覺中國有中國的打算。甚至到2050年中國鐵路啥模樣,都已有安排。
  • 數字看世界:到了2050年,地球上會發生的10個驚人變化
    今天,就讓我們以數字看世界,看看到了2050年,地球上會發生的10個驚人變化。1970年,超過60%的美國人已婚。預計到2050年,美國結婚人數將降至40%以下,而離婚率預計將穩步上升至五分之一,即20%。 而中國的離婚率也在不斷上升,但因為房屋所有權的問題,國內的真實離婚率應該會下降一些。但其上升的勢頭確實存在。另一方面,預計到了2050年,全國的光棍人口將達到1個億。
  • 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2050年科技發展路線圖的含義
    今天,一份被稱為「中國到2050年的科技發展路線圖」的報告——《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系列報告在北京舉行了隆重而簡單的發布儀式。1857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引發了以電氣革命為標誌的第二次技術革命;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引發了戰後以電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術突破為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現在這次金融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過度依靠金融投機,過度依靠超前消費,過度依賴監管缺失的虛擬操作,金融與經濟泡沫破裂。
  • 2050年中國什麼樣?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國家卷)》2月11日在北京正式出版發行。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總結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大型學術論著。《總綱》提出了到2050年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要在未來50年的時間內,全面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進入到世界總體可持續發展能力前十名的國家行列。
  • 2017世界人口排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排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城市及2050年世界人口排名
    (199國完整榜單)    最新2017世界人口排名出爐,中國依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17年中國人口數量為14.05億,佔全世界人口的18.82%。印度緊隨其後,2017年印度人口數量為13.04億,已經大幅逼近中國,相信不久之後印度就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排名第三的是美國,2017年美國人口數量為3.22億。
  • 2050年誰將主導世界經濟?外媒預測中、印、美列前三甲
    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發文分析預測了2050年世界前10大經濟體,中國、印度、美國將位居前三名,其後依次是印尼、巴西、俄羅斯、墨西哥、日本、德國、英國。 文章說,肺炎疫情、美中貿易戰、英國脫歐等議題也許主導了現今一時的經濟走勢,但根據預測,在這些挑戰之後,未來數十年世界經濟仍然會繼續成長。
  • 中國人口有多少?中國人口2050年能夠到達多少億
    中國人口有多少?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人口距十四億已經是越發的接近,仍然還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此,人們不僅產生疑問,對於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能夠做到一直保持呢?未來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之後,中國的人口是不是仍然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  事實上,問題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要說中國人口在2050年時能夠到達多少億?
  • 聯合國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98億 7年後印度人口總數將超中國
    人民網聯合國6月22日電(記者 殷淼)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6月21日發布《世界人口展望》報告的2017年修訂版,報告對未來全球人口的趨勢和前景做了全面分析。報告稱,世界人口在2050年將達到98億,而印度人口總數將在2024年首次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 科技部部長:中國要在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中關村在線新聞資訊】3月11日消息:中國的科技產業發展迅速,並已經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那麼中國科技發展的未來方向如何科技部部長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中國要在2050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據報導,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提到了中國科技創新的「三步走」戰略: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2035年左右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還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本世紀中葉更要成為現代化強國。
  • 在美國25年,並稱「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胡適,為何不回美國?
    胡適是我國近現代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 30年後有哪些國家可以成為世界強國?美國退居第二,印度榜上有名
    現如今,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各國都加速發展,那麼,30年後世界強國是否還是只有美國?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擁有遠超各國的航母及軍艦,其科技實力也要遠遠領先世界,經濟總量更是高達世界總產值四分之一,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那麼,美國是如何崛起邁進強國之列的呢?現如今各領域受創的美國,能否在30年後依舊保住超級大國的寶座?被美國視作「強敵」的那些國家和地區,是否也像美國擔心的那樣強勢崛起呢?
  • 美國航太公司,火星城市即將打造完成!2050年將會全部移居?
    美國航太公司,火星城市即將打造完成!2050年將會全部移居?11-20 11:42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美國航太公司
  • 2050,中國要實現什麼目標
    由於我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的人口國家,因此它的崛起不只是一般國家的經濟起飛,它將改變世界經濟格局、政治格局,甚至正在改變世界的科技格局。  到2020年之後,因為起飛階段大體上是40年的時間,中國將進入強盛期,即國家發展生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無論是我們展望到2030年、2040年甚至2050年,都處在這樣一個國家發展的強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