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的世界

2021-01-15 江寧知府


副標題:外交風雲七十年  番外



本系列共有三篇文章,分六個時期來回憶新中國七十年外交的風雲往事:


《外交風雲七十年:朝花夕拾》

《外交風雲七十年:絕處逢生》

《外交風雲七十年:柳暗花明》


本篇為該系列的番外:2050年的世界


1954年4月,日內瓦。中國第一次走上國際外交舞臺



場景 1  



為了使聯合國更好的適應下一個百年的世界格局,大家決定在聯合國成立一百周年之際舉行一次「常任理事國改選」。


儘管英法兩國憤憤不平,但無奈國勢衰微,只能認慫。


2045年9月,第100屆聯大正式通過印度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提議,取代早已淪為「二流國家」的英國。


曾經的殖民地取代曾經的「宗主國」,很滑稽。


和印度一起闖關成功的,還有「非洲霸主」奈及利亞。


這個擁有四億人口的非洲大國,最終力壓同為黑人國家的法國,成為首個代表非洲的常任理事國。


輿論普遍認為,如果不給予奈及利亞相關政治地位,他發起狠來可以統一大半個非洲。


「五常」改選後的結果為——


中國

美國

印度

奈及利亞

俄羅斯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老毛子以一票的微弱優勢擊敗墨西哥當選。


兩國的競爭在投票前夕愈發白熱化,連墨西哥裔的美國總統都出面拉票。


然而最終墨西哥還是惜敗,專家們認為有以下原因:


1、歐洲國家為了避免被邊緣化,力挺唯一的歐洲代表國俄羅斯;


2、大家覺得北美已經有美國做代表了,於情理上無法再選一個墨西哥;


3、有國家擔心老毛子核彈頭太多,一旦落選情緒失控,會對藍星不利……


奈及利亞最大城市拉各斯,2014



場景 2



2049年,中國科學家突破了一個藍星近百年來最偉大的發明——「人造太陽」。


原子彈爆炸僅10年後,人類就實現了可控核裂變的應用,建成了核電站。


然而直到氫彈爆炸100年後,人類才實現可控核聚變。


可控核聚變是地球能源問題的「最終解」。


「人造太陽」問世後,沙特的石油、俄羅斯的天然氣、美國的「頁巖氣革命」,通通成了超級計算機面前的算盤。


倍感壓力的美國集舉國之力投入二十一世紀科技競賽的另一座高峰——量子計算機的研發,試圖以信息優勢對抗中國的能源優勢。


以巧破力。


印度作為一個缺乏大宗能源的國家,對「人造太陽」尤其眼紅,一度喊出「天價」試圖購買該技術而不得。


這一時期,人類科學的發展和上一個百年有了顯著的差別。


科學的國界性、封閉性越來越明顯。


再也沒有人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把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偉大發明公開出來了。



1950年代的紐約



場景 3 



自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喊出「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以來,這些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在各國的《憲法》中,法國大革命的精神都有或多或少的體現。


然而經過人類社會幾百年的探索驗證,到2050這樣一個節點,有識之士漸漸對其中的一些信條產生了懷疑。


自由,是否應該與「秩序」取一個平衡?


平等、博愛,是否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相悖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不能因為手中有一票,就可以肆無忌憚的領社會的福利,吸別人的血。


於是在2048年的美國大選中,共和黨候選人伊萬卡·川普秉持先父之志,提出了「削減福利」、「取消醫保」、「限制福利群體投票權」的三大競選策略,試圖恢復市場經濟秩序,重振美利堅。


最終,伊萬卡不敵民主黨籍墨西哥裔總統候選人,遺憾敗北。


獲勝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指責伊萬卡「不顧國情」、「有失大體」。




場景 4



21世紀之初,美國經濟學家託馬斯·弗裡德曼寫了一本風靡全球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


這是一本宣揚全球化的著作。


令託馬斯·弗裡德曼不曾預料到的是,2050年的世界不再是「平」的,而是充滿壁壘。


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在21世紀中葉大幅度倒退。


與之相對應的,是局部衝突的日益加劇。


隨著「內捲化」日益嚴重,藍星進入了一個沒有「警察」的年代。


據不完全統計,僅2049年一年,世界各地就發生大大小小的武裝衝突上百起。


衝突中的弱者往往急切呼籲聯合國和世界大國的介入。


但聯合國「五常」中,除了新晉的印度,其他四國對「他人瓦上霜」都不太感冒。




場景 5



1890年,卸任美國海軍學院院長的馬漢推出了自己的「曠世巨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


馬漢在書中詳細闡述了海權在「地理大發現」時期所起到的作用,同時論述了制海權的一些關鍵因素。


「海權論」一經問世便迅速被當時的海洋大國所接受。


此後,各國掀起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艦巨炮海軍競賽。

    

海權的思想也從十九世紀一直影響至今。


追根究底,「海權論」依託於以下兩個重要支撐:


1、陸路/航空基建和運輸能力的限制


2、國際貿易主要依賴海運


這種局面終將隨著技術的進步,發生徹底的改變。


海權與陸權,在21世紀有可能發生「黃金交叉」。


2045年,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突破新一代基建技術,鐵路的建設成本大幅下降,運載量則實現躍升。


2047年,中國政府鄭重向世界推出了「一帶一路 2.0計劃」。


該計劃將以「第三亞歐大陸橋」為主線,建設連接南亞、中東和非洲的超級鐵路線——其運量將是現行鐵路的二十倍以上、成本則控制在與海運相同。


該項目一旦建成,萬噸巨輪將從此走入歷史博物館。


據悉,這個宏大的計劃預計在2058年開工,耗時十年。


之所以選擇在2058,除了考慮前期設計勘探、資金籌集等因素外,也是為了紀念成昆鐵路開工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十幾萬鐵道兵在西南大山深處,用鐵鍬、石錘做工具,修建了一條「天路」。


沿途安葬犧牲烈士的陵園多達幾十座。


如今,科技的進步終於將人類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全篇完)




相關焦點

  • 2050年的世界居然長這樣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英國智庫亞當斯密研究所發布了一份未來報告,向我們預測並描繪了2050年的世界的輪廓。除了衣食無憂之外,亞當斯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還預測:到2050年的時候,每個人都將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和更強健的體魄,癌症、老年痴呆都將被徹底治癒,而實驗室將成批生產出我們所需要的組織器官。亞當斯密研究所的主席梅森·皮裡博士更是大膽地向我們預測了渡渡鳥和恐龍的復活。
  • 世界人口2050年將達97億 2019年世界人口排名前10國家
    至誠網(www.zhicheng.com)6月21日訊  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數量是77億,不過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17日發布一份報告顯示,2030年世界人口將增至85億,2050年達到97億,2100年或將達到110億。
  • 2050年中國什麼樣?
    《總綱》提出了到2050年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要在未來50年的時間內,全面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進入到世界總體可持續發展能力前十名的國家行列。  多項目標與百姓相關  《總綱》描繪了到2050年中國可持續發展將要達到的各項具體目標,其中很多與百姓緊密相關。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可達85歲。
  • 科技部部長:中國要在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科技部部長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中國要在2050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據報導,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提到了中國科技創新的「三步走」戰略: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2035年左右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還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本世紀中葉更要成為現代化強國。
  • 德國統計局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91億
    東方網7月10日消息:在第20個「世界人口日」來臨之際,世界人口問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德國聯邦統計局10日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人口總數約為68億,到2012年,全世界人口將超過70億,而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總數將達到91億。
  • 數字看世界:到了2050年,地球上會發生的10個驚人變化
    今天,就讓我們以數字看世界,看看到了2050年,地球上會發生的10個驚人變化。,聯合國報告稱,全球人口將在2050年至少達到96億,到2100年將達到123億。到了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50%。30年所帶來這樣的變化,其實是非常巨大的。
  • 世界上最大的巨蜥「科莫多龍」,2050年將瀕臨滅絕
    一項新的國際研究表明,除非實施更好的幹預措施,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龍可能會因氣候變化的影響而瀕臨滅絕。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野生的科莫多龍有4000至5000條。它們是印度尼西亞東南部五個島嶼的特有物種:科莫多、林卡、努沙科德和吉利莫唐,它們是科莫多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弗洛雷斯是三個自然保護區的家。科莫多國家公園成立於1980年,以保護大型蜥蜴及其棲息地,但研究人員說,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面對氣候變化,當前的保護戰略不足以避免物種減少。
  • 2050年的世界:科技大推演,未來的技術是什麼?
    從天空中的東西,到我們身體內的新東西,和我一起探索2050:未來的技術是什麼?我們現在是在2020年,如果我們誠實地對自己說,科技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先進,我們正在取得的進步可以把事情推進得更遠。在未來幾年內,無人機會承擔起新形式的交付服務,從快遞到披薩。到了2050年,我們可能不僅會有無人機給我們交付包裹,當我們抬起頭,會看到無人機以驚人的速度穿行,全新的程式語言將把他們變成更高效,更持久,更快捷的服務載體,甚至是能提供緊急服務。
  • 2050年世界城市「天氣預報」:倫敦夏天平均氣溫27度
    一項「樂觀」的研究指出,如果世界各國採取措施減少碳排放,在2050年前把氣溫增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那麼到時候各大城市的氣溫仍會顯著上升,部分城市將遭遇劇烈的氣候變化影響。具體詳情請看2050年的「天氣預報」。
  • 世界50%珊瑚已消失 2050年或將是珊瑚礁「末日」
    世界50%珊瑚已消失 2050年或將是珊瑚礁「末日」 2015-05-07 15:09:19   全球變暖成海洋首要威脅  世界上50%的珊瑚已經消失  海洋又有壞消息傳來。
  • 聯合國最新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到97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7日報導,聯合國秘書處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在名為《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重點》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儘管世界人口正邁向老齡化,且增長速度放緩,但預計仍將從目前的77億增加到2030年的85億、2050年的97億,到本世紀末可能達到近110億的峰值。
  • 聯合國預測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20億,中國數據卻很突出
    聯合國大膽預測:到了2050年的時候,全球人口將增加20億,但是中國的數據卻很突出。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也出現了資源不夠用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經濟不發達國家的人口過度增長,已經嚴重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問題。
  • 2050年之前吃素才能生存?
    據外媒28日報導,瑞典科學家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世界水周論壇上發出警告,由於水土資源短缺,到2050年以前,人們可能被迫成為素食主義者才能生存下去。根據瑞典國際水研究所報告,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若人們不改變飲食習慣,40年後地球上的水資源將無法生產出滿足這些人需要的糧食。
  • 未來學家:人類2050年有望長生不老
    他預測,到2050年,人的壽命將超過肉身的限制。通過放緩或逆轉細胞的老化過程,基因工程技術可以用來延長人的預期壽命。當「血肉之軀」結束後,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將催生人賴以寄託自己意識的機器人。屆時,人類將創建虛擬實境世界,一旦身體死亡,人可以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虛擬實境世界中。
  • 2017世界人口排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排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城市及2050年世界人口排名
    (199國完整榜單)    最新2017世界人口排名出爐,中國依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17年中國人口數量為14.05億,佔全世界人口的18.82%。    三、2050年世界人口排名預測    2050年世界人口排名預測    美國人口普查局國際數據基地對2050年世界5000萬人口以上國家的預測。從數字來看,到2050年,世界人口總數將從2009年的67.64億上升到92.02億。
  • 2050年誰將主導世界經濟?外媒預測中、印、美列前三甲
    事實上,2050年全球市場預估將是現在的兩倍,即使人口只增加26%。伴隨成長而來的是不可避免的變化,很難去預測未來究竟會怎樣,但是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都同意一個觀點:今日的新興國家將成為明日的經濟強權。 文章援引普華永道的《2050年的世界》報告說,30年之後,世界前七大經濟體中將有六個是現在的新興國家,美國排名將從第二滑落第三,日本排名將從第四退至第八。即使是相對較小的經濟體,例如越南,菲律賓和奈及利亞,都會出現極大的跳躍。
  • 美國哲學家的預判:2050年的中國、美國與世界
    【導讀】2004年7月,73歲高齡的美國哲學家理察·羅蒂訪問上海,與復旦大學哲學系師生座談,題為「哲學家的展望:2050年的中國、美國與世界」。在這次演講中,羅蒂批判後現代主義一味解構,卻無益於解決實際問題;他還主張,面對人類目前面臨的危機,應當建立一個更強大的世界政府來捍衛世界和平。
  • 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能發展趨勢
    原標題: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2050年全球核電發展趨勢 9月10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發布了新版《至2050年能源、電力和核電預測》報告,詳細分析了到2050年全球和區域核電發展趨勢。2018年北美終端能源消耗的主要來源是石油,其次是天然氣(23%)和電力(21%)。北歐、西歐和南歐的終端能源消費仍然以化石燃料為主,電力佔22%。東歐終端能源消費多樣化,石油佔30%,天然氣佔26%,電力佔14%,煤炭佔10%。化石燃料佔中亞和東亞最終能源消耗的2/3,而電力佔23%。 2018年,世界總發電量增長了3.9%,核能發電量增長了2.4%。
  • 2050年,地球可能會遭受這4種打擊
    2050年,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根據目前的現狀預測出未來的數據,這並不是不可能。2050年,熱帶雨林可能面臨徹底毀滅。隨著人口的增長,棲息地的破壞是對動物和人類的主要威脅。每年,我們都會因為砍伐森林而失去大量的雨林,也就是我們獲得許多救命藥物的地方,而砍伐森林的原因大多是伐木和耕作造成的。
  • 聯合國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98億 7年後印度人口總數將超中國
    人民網聯合國6月22日電(記者 殷淼)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6月21日發布《世界人口展望》報告的2017年修訂版,報告對未來全球人口的趨勢和前景做了全面分析。報告稱,世界人口在2050年將達到98億,而印度人口總數將在2024年首次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