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遍全球的碳纖維企業

2021-01-10 紡織導報
【一張圖】看遍全球的碳纖維企業

發表時間:2015/8/14

碳纖維是發展國防軍工與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物資,屬於技術密集型的關鍵材料。

除了用於航空航天領域、國防軍事領域和體育用品外,汽車構件、風力發電葉片、建築加固材料、增強塑料、鑽井平臺等碳纖維新市場也被正在運用。那麼,全球有哪些優秀企業生產碳纖維嗎?

一、碳纖維原絲生產廠家

就全球碳纖維產能來看,前 5大碳纖維生產企業市場佔有率達到 60%以上,其中 Toray 產能佔比 18%。    

 

1、日本東麗(Toray)

排名:全球碳纖維最大供應商。

 

2、日本東邦(Toho Tenax)

排名:全球碳纖維第二大小絲PAN碳纖維供應商。


3、日本三菱麗陽(Mitsubishi Rayon)

優勢:是世界唯一採用一貫管理作業的桿身製造商。

4、韓國曉星全州公司

5、中復神鷹

排名:國內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率先建成國內首條基於幹噴溼紡工藝的碳纖維生產線實現T700、T800級碳纖維的批量穩定生產。

 

6、江蘇恆神公司(832397)  

主營產品:產品包含有HRA、HRE、HRM、HRT、HRG系列,分別應用到航空、新能源、海洋工程、軌道和汽車、通用產品領域。

優勢:國內唯一一家具有自原絲、碳纖維、上漿劑、織物、樹脂、預浸料、複合材料製品到設計應用服務的完整產業鏈企業。

7、中鋼吉炭(000928)

地位: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炭素製品生產企業,國際炭素企業四強。是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技術中心,並建有博士後工作站

8、大連興科碳纖維有限公司

優勢:有近千個小產品,是目前國內唯一實現碳纖維產業化的生產企業。

 


二、碳纖維加工、複合材料生產廠家

三、下遊應用廠家

1、 汽車、航空配件、電子產品及其外殼企業

2、休閒體育用品廠家

體育運動器材應用約佔全球碳纖維應用總量的16%,主要有高爾夫球棒、釣魚杆、網球拍框架、冰球棍、滑雪杖、射箭和自行車產品,同時,還應用在划船、賽艇、衝浪和其它的海洋運動項目中。

3、其他應用方面

 

(數據來源:新材料在線)

相關焦點

  • 國際碳纖維競爭格局分析:日本仍是全球碳纖維最大的生產國
    國際碳纖維行業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國際碳纖維競爭格局世界碳纖維的生產主要集中少數發達國家,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國,日本的三家企業:日本東麗、日本東邦和日本三菱麗陽目前擁有全球丙烯腈基碳纖維50%以上的市場份額。
  • 【一張圖】看懂8種高性能纖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一張圖】看懂8種高性能纖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發表時間:2015/7/24
  • 全球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200強報告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7日訊 12月26日,「全球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200強報告發布會暨科技創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由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智慧財產權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八月瓜在會上發布了「全球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200強報告」。
  • 全球汽車用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研究報告
    圖1:碳纖維車身,圖片來源於carbonfiber我們先看一個實例: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在汽車車體及零部件中的廣泛應用已成為當下一大市場主流德國寶馬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生產商於2007年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率先全面開啟CFRP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模式。
  • 【行業動態】引發碳纖維全球市場變化的三個重要因素
    根據市場研究,到2030年,基於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CFRP)和碳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CFRTP)的全球市場預計將增長到3.58萬億日元(320.6億美元)。
  • 國際碳纖維會議:木質素產碳纖維是趨勢
    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170多位企業代表與學者參會。會議提出採用可再生原料生產低成本、高產量碳纖維是今後發展趨勢。  來自世界各國院校的教授介紹了碳纖維的新用途、新工藝、新發現, 以及對未來碳纖維市場的展望。  碳纖維發展的未來目標是低成本生產以便更多地應用在汽車上。
  • 木質素與碳纖維
    來自巴西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的教授卡維杜(Calvado)指出:如果美國每輛汽車採用13 公斤碳纖維,那麼目前全球的碳纖維產量都滿足不了供應。同時他指出,低成本碳纖維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每公斤 10 美元,理想目標是每公斤 5 美元,強度至少達到 1.72Gpa,模量至少達到170Gpa。
  • 解密中國碳纖維龍頭:你所不知道的另一個高技術含量材料產業,全球...
    2008年光威集團召開股東會議作出決議,同意將原下屬企業威海市碳素漁竿廠規範為威海光威複合材料有限公司。2014年復材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為光威集團、中信合夥、威和合夥、光輝合夥、光威合夥和拓展合夥。2017年8月,光威復材獲準在創業板上市。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中,美國武裝直升機數量以5427架依然保持在第一的位置,佔全球總量的27%。
  • NASA發布了一張新的全球夜景圖
    NASA科學家們不久前發布了一張新的全球夜景圖,這是迄今地球上人類居住分布最清晰的複合圖。
  • 碳纖維t800和t1000是什麼?功能用途簡介國產情況
    近年來,中國碳纖維產業發展迅速,碳纖維產量穩步增長,具體情況如下圖。  但在看到進步的同時,也要看到差距。目前,國際碳纖維市場的半壁江山被日本佔據,在小絲束纖維產能上,日本企業佔全球的49%,在大絲束碳纖維產能上,日本企業佔全球產能的52%。  不僅產能上有差距,在產品質量和使用用途上也有差距,目前國內還無法商業化量產可以匹敵東麗T1000的產品,在用途方面,國產碳纖維主要用於自行車、高爾夫球棒和釣魚竿等體育休閒用品,而能夠用於航天航空的碳纖維產品相對較少。
  • 碳纖維:引領製造業的未來
    近20年,碳纖維開始在全球製造業各行業運用,未來最終的趨勢是大規模代替金屬材料。   之所以被人們寄予如此厚望,在於碳纖維有著極其優異的性能。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輕質高強」:比重只有鋼材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強度可以達到鋼材的5-7倍,同時還有鋼材無法比擬的抗腐蝕等特點。
  • 紡織面料|「黑色黃金」碳纖維,新材料王國耀眼之星!
    國內碳纖維進口依存度仍在70%左右,國內進口主要源自日本、美國等龍頭企業,分別佔總需求量的20.3%、7.3%,總和接近總需求的3成。其中日本及其韓國公司主要供給小絲束碳纖維,優越的核心技術和品牌效應幫助企業牢牢穩固在全球市場前茅。2019年中國的小絲束市場容量大約有18000噸,其中國產7000噸。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碳纖維成型工藝及瓶頸探討
    而PAN基碳纖維綜合性能最好、生產工藝成熟簡單、應用最廣、產量最高、品種最多,是目前全球碳纖維市場的主流碳纖維產品,產量佔全球碳纖維總產量的90以上。根據碳纖維力學性能的差異,我國已於2011年11月13日頒布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國家標準(GB/T26752-2011)》,將碳纖維分為高強,高強中模,高模與高強高模四種,由於日本東麗在全球碳纖維行業具有絕對領先優勢,國內在一些相關報告中也會使用日本東麗的T系列與M系列標準進行分類。
  • 碳纖維行業龍頭光威復材深度解析
    目前公司是 VESTAS 全球最主要的碳 梁供應商之一,市場份額佔其採購量 20%左右。公司在 2018 年從全球眾多供應商 中脫穎而出,獲得 VESTAS「2018 年效益提升最佳貢獻獎」,獲得世界級用戶的高 度認可。實行「兩高一低」發展戰略,致力於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碳纖維領導企業。
  • 中國正式成為全球碳纖維「第三級」打破日美壟斷,看日本人怎麼說
    從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夜以繼日,不斷攻克科技發展上的難題,讓我國在全球最大的幾個經濟體中的科技實力實現了超越,在某些領域甚至實現了領先!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在工業發展當中被很多大國重視的碳纖維,根據外媒報導,我國正式進入了世全球碳纖維國家中的「第三極」,在核心技術上徹底打破日美等國的壟斷格局!
  • 碳纖維的製備和分類[碳纖維布]
    按照生產碳纖維的原料不同將碳纖維分為兩大類:1.人造纖維,如粘膠絲、人造棉、木質素纖維等;2.合成纖維,從石油等自然資源中提純出來的原料,在經過處理後紡織成絲,如腈綸纖維,瀝青基纖維,聚丙烯腈(PAN)基纖維等。目前實現了工業化製備工藝的只有以瀝青基纖維、膠粘(纖維素)基纖維以及聚丙烯腈(PAN)基纖維三種。
  • 2020年中國碳纖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年全球碳纖維產能約為 14.3 萬噸,比**年同期增長 16.83%,按照開工率 70%計算,**年全球碳纖維總約為 10 萬噸。分品種看,小絲束碳纖維約為 10.5 萬噸,同比增長 17.61%,產能佔 73%;大絲束碳纖維約3.8萬噸,同比增長 16.82%,產能佔比27%。小絲束碳纖維的產能佔比顯著高於大絲束碳纖維,且增速略高於大絲束碳纖維。  全球碳纖維生產能力  從全球碳纖維的份額劃分看,國際碳纖維市場依然為日、美企業所壟斷。
  • 一張圖讓你看完過去166年全球氣溫的變化
    (原標題:一張圖讓你看完過去166年全球氣溫的變化)
  • CFRP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是汽車輕量化必由之路
    全球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壓力,各國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使汽車輕量化已經迫在眉睫。十三五規劃及《中國製造2025》要求,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汽車市場需求總量的20%,約500萬輛。同時根據國內相關政策要求,到2017年,新能源汽車要通過使用輕量化複合材料實現車身較大幅度減重的目標,這就給諸多材料企業帶來了較大了空間和機會。
  • 熱塑性碳纖維複合材料是否值得推進?
    江蘇博實科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碳纖維作為先進的複合材料之一在全球掀起了應用熱潮,隨著T300、T700等型號碳纖維原絲開始量產,熱固性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快速發展,尤其是環氧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