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核集團赴甘肅北山調研,深入了解中國北山地下實驗室工程前期工作進展情況。這個實驗室到底是個啥項目呢?
中核集團赴甘肅北山調研
核廢料和我們日常產生的生活垃圾一樣,都需要進行處理,但是核廢料處理難度較大,國際上通常採用海洋和陸地兩種方法處理核廢料。一般是先經過冷卻、乾式儲存,然後再將裝有核廢料的金屬罐投入選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或深埋於建在地下厚巖石層裡的核廢料處理庫中。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因幅員遼闊,荒原廣袤,一般採用陸地深埋法。
核廢料
甘肅北山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庫,其實就是個高放射核廢料填埋場。
甘肅北山,也叫走廊北山。因其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北部,故而得名。走廊北山不是單純一條山脈,而是河西走廊北部諸多山嶺的總稱,也有人說是走廊北部山系的總稱。在河西走廊北側,從西向東,依次分布著馬鬃山、金塔南山、合黎山、龍首山、紅崖山、阿拉古山等山脈。
甘肅北山
在核工業廢物中,97%屬於中低放廢物,剩下的3%,含有多種對人體傷害極大的高濃度放射性核素,其中的鈽元素,只需攝入10毫克就足以致人斃命。
目前,中國已建有兩座中低放射核廢料處置庫,分別位於甘肅玉門和廣東大亞灣附近的北龍,但還沒有一座高放射處置庫。中國每年生產約150噸的高放射性核廢料,目前,它們靜靜躺在核電站的硼水池裡,等待被「安葬」入土的一刻。建造高放射處置庫迫在眉睫。
美國尤卡山核廢料處置場施工現場
2005年,國防科工委專門開了一個處置高放射物質研討會,最後確定:中國將建設一座永久性高放射物質處置庫,容量要能儲存100至200年間全中國產生的核廢料,在滿了之後就永久地封掉。即至少100年之後,大陸才會出現第二座永久性高放物處置庫。
其實,早在1985年中國就開始普選高放廢料庫,選了很多區域,在西南地區也做過勘探,部分觀點認為,中國的核電站基本都在東南沿海,如果運到西部無人區,跨度很大,成本很高,所以希望在東南沿海選址。然而,東南沿海選址最大的困難是,如何避開密集的居民生活區。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內部人士表示,廢料庫就是挖個坑把它埋了。但是,這個「坑」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密封性,比如說巖體的結構沒有破碎;水文的狀況,地下水到底是怎麼流的;腐蝕性,裂縫的吸水能力等。甘肅北山面積接近海南省,但只有1.2萬常住人口。地質結構穩定,人煙稀少,是極佳候選之地。
北山坑深設施
2007年,國防科工委批覆了17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研究開發項目建議書。其中包括《南京大學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北山預選區水-巖系統特徵研究項目建議書》,《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北山地區近萬年的環境變化及其對核素遷移影響項目建議書》等。
2011年,甘肅北山預選區被確定為我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庫首選預選區。
中核集團表示,北山地下實驗室是國防科工局交給集團公司的重大任務,是集團公司承擔的首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重大項目。中核集團將全力以赴,確保項目不拖期、將其建成優質、廉潔工程,打造世界一流地下實驗室,不辜負國家對集團公司的信任。
核廢料
今年5月,北山國家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地下實驗室總指揮和自興一行到麗江考察。在此次考察中,北京地質研究院副院長王駒表示,北山地下實驗室建設項目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重點項目。該項目可以為國際合作提供平臺、為公眾了解高放廢物處置工程提供窗口。項目在建設的過程中,還將結合地方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建設成為一個集科技與文化展示相結合的旅遊目的地。
臺灣蘭嶼儲存場
核廢料半衰期長達數千年、萬年甚至幾十萬年。也就是說,在幾十萬年後,這些核廢料還能傷害人類和環境,如何科學處置是有核國家都需面對的問題。科技是把雙刃劍,它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影響著這個地球和我們的環境。
來源:中核集團 南方周末 麗江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