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總共有「十一維」,那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其它維度?你知道多少?
我們目前認知的空間是典型的三維空間,在此空間中存在長寬高三個維度。在第三維度中,時間對於人類來說具有高度的不可逆性,即我們無法穿越回過去,也無法提前去往未來,擺在我們眼前只有當今。
在影視劇或是小說中,「穿越」二字時常會被提及。從維度的角度來看,穿越便是時間具有可逆性。科學家稱,在四維空間中,時間便是具有可逆性的。因此在四維空間中,我們可以自由地去往將來或者回到過去。
猛一聽覺得四維空間很高級,但事實上,四維空間並不是宇宙維度的巔峰。據分析,宇宙之內的最高維度可被拓展至十一維度。能夠存在於十一維度中的個體估計就是宇宙的統治者了。但是大家也不要想太多了,就目前的狀況來說,人類社會還不可能達到十一維度。
即使人類目前的社會還無法達到十一維度,但在科學分析中,人類社會中存在一樣事物在未來或可以被成功拓展至十一維度,那就是人類的大腦!
為何是大腦?科學家發現,人腦內部的結構極為複雜,各個神經元之間的是獨立存在的,負責控制各自的區域。同時,它們又是相互聯繫的,以此來保證大腦內部信息的傳導和交換。
目前現代物理學中最新奇的理論恐怕還屬弦理論,它闡述了我們世界的本質其實是微小的弦在十維空間中震動的結果。它描述我們的世界不止有包括時間在內的四維維度,而是有多達十一個維度。那為什麼這些額外的維度我們卻發現不了呢?
科學家表示,這些額外的維度全部都隱藏在我們無法探測的微觀世界裡,它們比原子還小,因此我們看不到。但事實上,額外維度並不是非得特別小,它們其實也可以非常大。但是我們仍然感受不到額外維度,這全都是因為電磁力。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到底是以怎樣的方式在觀測這個世界?說到底,無論我們是使用肉眼,還是利用電子顯微鏡這種強大的器材,我們使用的實際上都是電磁力,哪怕是利用最先進的原子對撞機,我們用來探測微觀世界的力同樣也是電磁力。但如果,電磁力被囚禁在了我們的三維空間中,那麼,我們還能探測到其它維度嗎?
答案是,如果僅僅只使用電磁力來探測其它維度的存在,是根本不可能會成功的,無論這些額外維度的尺度有多大。那是因為,光子是電磁場的信使粒子,我們的三維世界對光子有所限制,光子只能在我們的三維空間中運動。光子不能逃出我們的維度進入到其它維度,然後再返回我們的眼睛。
我們的三維世界可能就像一張膜一樣,漂浮在無限廣闊的高維空間中。三維世界裡的一切東西就像是蒼蠅一樣,被粘在粘蠅板上,永遠也無法逃出去。
卡魯扎,過去是個默默無聞的數學家,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建議用五個 維度(一個時間維度和四個空間維度)來構建愛因斯坦的方程式。
從數學上來 講,這不成問題,因為愛因斯坦那些等式以任何維度都可以寫得面面俱到。但是 那封信中包含了一項令人吃驚的發現:如果人為地把這一個五維方程式中所包 含的那些四維部分分離出來,你會自然而然地發現麥克斯韋的光理論,
簡直像變 魔術一樣!換句話說,只要我們簡單地加上一個第五維度,麥克斯韋的電磁力理 論就從愛因斯坦的引力方程中脫穎而出了。雖然我們看不見第五維度,但第五 維度可以形成波紋,而它們是與光波對應的!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因為過去 15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都不得不死背艱澀的麥克斯韋方程 式。而現在,這些複雜的方程式輕而易舉地就從第五維度中我們可以找到的最 簡單的振動中顯現了。
想像一池淺水中魚緊貼著荷葉下面遊動的情景,
十一維空間是根據90年代提出的M理論(多種超弦理論的綜合),宇宙是11維的,由震動的平面構成的。
十一維空間
現代物理學則認為還有7維空間是我們感受不到但存在著的。
高維度時空和高維度空間是不同的。舉例來說,在三維空間中只有一個時間維度,但它是一個偽維度,即它的單位和其他三個維度不同。四維空間的第四維仍然和三維空間的維度具有相同性質,時間仍是偽維度。因此,不可把時空和空間混為一談在九八年二月的『美國科學』上,有一篇介紹M理論的文章。The theory of M: M stands for magic, mystery or member 。The theory of M: M stands for magic, mystery or member :講了統一場論的最新進展。一個粒子不但有電荷的相吸,還有磁場的相互作用。兩者的統一構成引力。我們一直以為影響無限小的粒子的因素與影響著地球般大小的星球的因素是不同的。因為過去的所有理論難以用於同時解釋粒子和星球的運動。也難以解釋引力的形成。而M理論則正是一種正在形成的可以解釋從無限小的粒子到無限大的宇宙的統一場理論學說。
超膜理論
膜宇宙論
文章中說這個理論為越來越多的實驗所證實,是繼相對論以來,本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理論之一。據說在超弦理論的研究中,發現十維空間還有理論漏洞,新的膜理論就在超弦的線上展拓成超膜以十一層空間來解釋宇宙。而只有其中四維空間可為人類所感覺,其餘的感覺不到的空間,就如聲波和光譜一樣,我們人類聽不到的超聲波和也看不到紅外線,卻不因我們的不能察覺而就可認為根本不存在。正是在更高的空間裡,物體的電場和磁場相互作用形成萬有引力。也只有引入更多的空間才可以解釋為什麼分子的結構有左旋和右旋的向性不同。 而宇宙的許多自然之謎如黑洞等,以更多空間的理論才有可能存在和解釋。
膜理論的出現意味著一種全新解釋宇宙大爆炸的說法
該說法表明我們生活的整個宇宙是一層可以隨意彎曲拉伸的膜,也稱為三維空間在不遠的地方也有一層膜,可以說是另一個宇宙,也是三維空間當中的空隙,是四維空間,在某種未知力(有可能是暗能量)的作用下,兩層膜以極慢的速度緩慢接近遐想的距離為10萬億光年(10的13次方),當膜接觸後,相互碰撞,動能轉化為熱能,熱能開始緩慢在膜上散開,宇宙中的萬物開始毀滅,然後冷卻,開始新的循環。這就是新理論的宇宙大爆炸,當碰撞後,兩層膜又彈回原來的位置,重新在未知力的作用下,緩慢接近,如此往復,宇宙開始循環,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