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湘軍系列報導之一:又見新綠上枝頭

2020-12-04 澎湃新聞

監測湘軍系列報導之一:又見新綠上枝頭

2019-12-16 11:1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記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

專業技術人員比武

一等獎獲得者

長沙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李大慶

2019年10月,李大慶在「第二屆全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中榮獲個人一等獎和「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這位4年前以第一名成績考入長沙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模範生」,再次顯示了自己超強的實力。這一切,得益於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人生為棋,我願為卒

深知生態環境監測的重要性,他願作為一名基層的環境監測工作者,默默的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在任職期間,精通GC、GC-MS、HPLC、紅外測油儀、ICP-MS等精密分析儀器,先後承擔並完成常規地表水飲用水及各種監督性監測中石油類、糞大腸菌群、苯並(a)芘、阿特拉津、微囊藻毒素、有機氯、半揮發性有機物、有機氯,環境空氣和廢氣中氯氣、非甲烷總烴、揮發性有機物,煤中硫分、灰分,土壤和固體廢物中腐蝕性、多環芳烴、有機氯的測定工作。經培訓,考核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汙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嗅辨員資格、判定師資格。

當長沙市某路段投訴「大蒜味」過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時,他和同事主動承擔起「大蒜素」的檢測分析工作,從負責此項目開始他積極的查詢相關文獻建立合理的分析方法,保證拿到樣品後以最短的時間上報分析結果。一邊是「大蒜味」路段的積極治理,一邊是「大蒜素」含量的實時分析,他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在實驗室連續不斷的工作著,終於等到了「大蒜素」含量降至標準要求範圍之內,為保障市民的安全生活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018年國家網土壤監測、全國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1673多個點位中有機氯和多環芳烴的測定。當這個項目下達到中心分析室後,面對龐大的制樣量、繁瑣的有機前處理、精準的分析方法優化,他沒有退縮,毅然自薦成為了該項目的負責人。樣品冷凍脫水、研磨成1mm左右的細小顆粒、12h的有機試劑提取、10h的提取後樣品淨化、氮吹濃縮溶劑轉換、除水、淨化、再濃縮、加入內標物,此時才成為一個待測的樣品。後續還有儀器調諧,分析方法的優化,樣品的分析,分析報告的書寫。基於如此繁瑣的前處理和漫長的儀器分析過程,如果按照正常工作日8h每天計算,每周僅能夠做兩批樣品共計40個,1000個樣品完成全分析需要7個月。面對這無法按時完成的任務,作為組長的他合理安排時間,每天提前1h上班,晚上加班至深夜,周末加班,任勞任怨,從來不喊苦和累。在他的堅持和合理安排下,工作小組提前出色的完成了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出具數據四萬多個數據。在此期間他還參與了寧鄉某工廠廢液處理事件應急監測、湘江流域鉈超標應急監測、萬博匯小區惡臭事件、萬榮科技火災事故應急監測、曙光科技火災事故應急監測,為應急監測提供了無數個準確數據,為環境應急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

在生態環境監測崗位的這五年,他經歷了學習期(2015年)、舒適期(2016年)、恐慌期(2017-2019年)。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他深知知識的累積是使人不斷進步的唯一途徑,除了做好本職的監測工作,他積極參加各種專業培訓以提升自己的監測能力。

參加了由省站主辦的環境中有機汙染物分析技術研討會,提升有機汙染物檢測能力;參加湖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技術骨幹培訓,對環境監測新形勢與新任務、實驗室質量管理與質量控制、實驗室規範操作、VOCs分析技術及操作演示等知識加深了理解,加深了監測知識;參加湖南省生態環境監測、執法師資隊伍建設培訓班,了解我省執法狀況,對自動監控設備現場核查的要點,新形勢下監測和執法聯動的必要性,如何「讀懂」排汙許可證,入海排汙口核查,聲環境功能區劃分、監測和評價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隨著「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察監測執法垂直管理改革試點工作的鋪開,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危機感油然而生。他自知不能固步自封地機械性重複工作。白天繁重的工作結束後,他絲毫不敢鬆懈,回到家裡稍作休息,馬上投入到理論學習中。長期以這種「提高理論知識,並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的學習模式,他不但自身的理論實操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實際工作中還幫助同事解決了很多有關項目的疑難雜症。

堅持不懈,終有成果

勤奮好學的他還保留著學生時代對科研的熱情,在做好本職監測工作的同時,他善於思考,勤於動手,帶領同事們一起進行學術研究。在《環境科學與管理》上合作發表文章《利用自動蒸餾儀前處理測定地表水中的揮發酚研究》、《非甲烷總烴分析研究》。在《理化檢驗(化學分冊)》合作發表論文《頂空-氣相色譜法測定土壤中甲醇的含量》。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以「比拼操作技術,發現優秀人才,加強監測機構隊伍建設、助力湖南省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建設」為宗旨的「湖南省環境監測技能競賽」為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經歷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驗技能訓練, 2019年他作為長沙市隊隊員之一參加競賽,取得了個人一等獎,團體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期在為時3個月的湖南省代表隊選拔封閉集訓中表現優異,代表湖南省參加「第二屆全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最終榮獲個人一等獎,團體二等獎。

成績不易,感謝有你

每每提及他工作中的這些成績,他都會謙虛的說:「大家水平都一樣,可能我就多了點點執著,笨鳥先飛吧,學習,我雖然很慢,但一直會在路上 」。提及第二屆全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那段集訓時光他都會說:成績的取得和個人的奮鬥密不可分,但更離不開家人、領導、同事的支持,離不開團隊的共同努力。國賽準備期間,很幸運的碰到了三名互補性教練,劉沛教練負責統籌規劃,尹豔鳳教練主要負責專業技術指導,範秋雲教練主要負責理論複習。遇到技術難點,教練和選手一起分析。他認為全國大賽的好成績也離不開省廳,市局,省站,市站領導的慰問和鼓勁。認真研讀大比武通知,反思自身,他分析了此次比武之路,必須要一步一步的自我突破,市賽突圍、進入市隊,省賽突破、進入省隊,集訓突擊、國賽發力。

「成功時刻」和「失敗時刻」只佔生命時間的不到1%,99%的平凡時刻才是生活,作為一名冉冉升起的監測新星,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工作,堅定每天能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對生態環境工作做出的重大貢獻。「苟日新,日日新;彼月異,月月異」,繼續努力,不驕不躁,立志為環境監測工作奉獻自己的一生!

審核:劉立平

原標題:《監測湘軍系列報導之一:又見新綠上枝頭》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擁有「計算湘軍」美譽的湘潭大學好不好?
    湘大是我國16所文理綜合性重點大學之一,是湖南省四所全國百強大學之一,是我國流變力學、消費經濟學的發源地,這裡還建有全國首家信用風險管理學院。同時,湘大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以及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是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高校」之一。
  • 湘軍精銳「吉字營」是怎麼訓練出來的?手段特殊,一般人學不來
    湘軍,在本質上是屬於地方軍隊,但湘軍又和普通的地方軍隊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戰鬥力,在湘軍巔峰時期,應該是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沒有之一;淮軍是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指示下建立的,楚軍是左宗棠在曾國藩的指示下建立的。可以說,如果曾國藩有二心的話,可能清朝之後的王朝就要姓曾了。
  • 農業產業強鎮系列報導之一 戈壁灘上的「菜籃子」——永昌縣朱王堡...
    農業產業強鎮系列報導之一 戈壁灘上的「菜籃子」——永昌縣朱王堡鎮「農業產業強鎮」掃描 2021-01-07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北京世園會大型航拍系列報導--生態中國_新華網
    2019北京世園會期間,新華社重磅推出大型航拍系列報導——「生態中國」。讓我們一起俯瞰大美中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家園更美麗。2019北京世園會期間,新華社重磅推出大型航拍系列報導——「生態中國」。讓我們一起俯瞰大美中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家園更美麗。
  • 南京首次被屠城,湘軍是罪魁禍首,場面非常慘烈
    晚晴時期,雖然政府腐敗無能給,但也出現過許多厲害的人物,例如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而曾國藩更是號稱「清朝第一戰神」,這源於他所建立的湘軍,幫助清朝打敗太平軍,讓清朝得到了安穩,雖說,曾國藩在歷史上,人品和才能讓人值得敬佩,但是,有一件事,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那就是,當年湘軍攻打太平軍時,攻破南京城後,湘軍卻在那裡,實施了慘無人道地對太平天國裡的人虐殺
  • 苔痕上階綠
  • 「文化湘軍」亮相深圳文博會 3大展館展示文創成果
    中新網深圳5月11日電 (記者 鄧霞)萌萌的「新時代雷小鋒」文創人偶、會唱新版《劉海砍樵》的智慧機器人小Q、一刀能剪出八個漢字的剪字藝術家……在10日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家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文化湘軍」精彩亮相,各種文化創意產業、產品引來觀者如潮。長沙館內的「黑石號」航船模型上滿載長沙銅官窯瓷器。
  • 收穫的金秋:千畝海棠果掛滿枝頭
    近日,宿遷沭陽縣劉集鎮的千畝海棠果大面積地成熟,紅滿枝頭,美翻了。   「秋風吹盡猩紅色,枝枝瑪瑙串串珠。」一走進園子裡,大片大片成熟的海棠果掛滿枝頭,紅的、綠的、橙的,這裡簡直就是一座海棠果的巨大倉庫。遠遠看去,果實纍纍,壓彎了枝頭,像一片火紅的雲霞落在樹梢。走近了細看,如櫻桃般大小的海棠果,或三五顆一簇,或五六粒一團,果形玲瓏,鮮紅奪目,像一個個八個稜兒的小紅燈籠,煞是惹眼。
  • 松樹掛滿枝頭的松果之美,樣子像峰塔,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
    松樹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遠在恐龍時代就有松樹。松樹掛滿枝頭的松果之美,樣子像峰塔,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
  • 南寧試點白蟻智能監測技術,一個「綠盒子」就能辦到
    7月12日,南寧市試點推廣應用白蟻智能監測技術啟動儀式在鳳嶺名築·香語郡小區舉行。白蟻智能監測技術可實時監控和掌握監控區域內白蟻危害情況,能改變傳統「撒藥滅蟻」的防治模式,從而減少對土壤和地下水汙染。據悉,今年,南寧市將選取約15%的小區安裝1萬套白蟻智能監控裝置,構建白蟻蟻情預測預報監測網。當天,啟動儀式上,一個綠盒子吸引了人們注意。綠盒子裡裝著晶片和白蟻的「餌料」——松木條。白蟻一旦鑽進綠盒子啃食松木,綠盒子就能發出警報,工作人員在監控平臺上收到報警信息,便可根據定位對白蟻蟻情進行精準處置。據統計,近五年來南寧市白蟻防治所承接南寧市白蟻滅治工程約1萬起。
  • 近日iPhone12系列「綠了」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而蘋果也終於首次公開...
    【每日科技網】  近日iPhone12系列「綠了」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而蘋果也終於公開回應。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今天早些時候公開回應稱,有關iPhone12系列「綠屏」事件的傳聞,是真實存在的,不過具體細節,還需進一步調查。
  • 6000年一見的新智彗星變綠了,你還來得及道別
    6000年一見的新智彗星變綠了,你還來得及道別】從7月開始,6000年一見的新智彗星迅速崛起成為「網紅」,時不時刷爆了朋友圈。記者在瀘州市古藺縣大寨鄉的高山上有幸與彗星見面,並拍下綠頭彗星離開地球的身影。據分析,進入8月,彗星亮度將逐漸降到肉眼可見度以下,徹底與地球道別。
  • 海洋衛星:監測預警的一把利器
    海洋一號系列衛星用於全球水色水溫探測和海岸帶動態環境監測,配置光學載荷,陸海兼顧,載荷具有多種空間解析度、高信噪比、高動態範圍等優點。  海洋二號系列衛星用於全球全天候海面風場、浪高、海面高度、海面溫度等多種海洋動力環境參數監測,直接為災害性海況預警預報提供實測數據。
  • 秋來杏李滿枝頭——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民種植...
    地處該村的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果園裡杏李掛滿枝頭,「鳳味皇后」「鳳味玫瑰」「恐龍蛋」「味帝」「味辛」「味厚」等杏李品種依次成熟,社員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9月25日,在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公室裡,合作社理事長田開建正在和副理事長、理事、監事及部分社員代表一起分析杏李市場情況。
  • 關注江東新區生態修復系列報導︱海口邁雅河:魚塘退 渚島現 披綠被
    關注江東新區生態修復系列報導之︱邁雅河(一)魚塘退 渚島現 披綠被看邁雅河新模樣江東新區明年將建成首個濱海生態休閒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正在推進,攝於4月28日。開篇語提到邁雅河,除了生活在江東新區的當地人,很多海口人都不知道這條河流在哪裡。
  • 枝頭上的紅頭長尾山雀,由黑龍江的曾先生拍攝
    枝頭上的紅頭長尾山雀【旅遊景點圖--第1幅】此拍攝作品是來自綿陽的糜先生在有著旅遊之鄉的滄州區域拍攝枝頭上的紅頭長尾山雀【旅遊景點圖--第2幅】此拍攝作品是來自江西的傅女士在有著旅遊之鄉的杭州區域拍攝枝頭上的紅頭長尾山雀【旅遊景點圖--第3幅】此拍攝作品是來自杭州的溫女士在有著旅遊之鄉的廣安區域拍攝
  • 久久為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原標題:久久為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5年來,我市堅持靶心不變、節奏不亂、穩紮穩打、精準發力,貧困地區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
  • 枝頭「紅燈籠」是果不是花 欒樹成街頭秋景「顏值擔當」
    對此,記者從昆明市園林綠化局綠化管理處了解到,這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樹木叫欒樹,在植物學上被稱為「復羽葉欒樹」,是雲南鄉土樹種之一。欒樹為無患子科欒樹屬落葉喬木,是一種喜光,耐半陰、乾旱、貧瘠和寒冷的植物,雖沒有銀樺挺拔,也沒有法桐遮陰,但它明豔秀麗,不用刻意修剪也能自然形成傘形樹冠,樹形十分優美。
  • 佛家常說的見花見吉祥的四大聖花有哪些?
    1、蓮花  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裡的花即指蓮花,也就是蓮的智慧和境界。蓮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佛教把蓮花作為聖花,以蓮喻佛,象徵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幹擾。釋迦牟尼把蓮花放在八種吉祥寶物的最崇高的位置,佛經中把佛教聖花稱為「蓮花」,把佛國稱為「蓮界」,把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蕖華合掌」,甚至把佛祖釋迦牟尼稱為「蓮花王子」。
  • 6000年一見!從四川能看到這顆彗星,越來越綠?
    【6000年一見!從四川能看到這顆彗星,越來越綠?】從7月開始,6000年一見的新智彗星迅速崛起的「網紅」彗星刷爆了朋友圈。在今年發現的新智彗星,其實在最初發現時是個「小透明」。隨著距離太陽越來越近,新智彗星也越來越亮,彗尾越來越長。新智彗星給人類帶來一場天文盛宴,但她總有離去的一天,自從7月23日抵達近地點後,目前正在不斷遠離地球。我們所能看到她的身影正在逐漸縮小,而頭部則越來越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