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定市1路公交車上投幣箱上多了一張紅色站點標識,上面還有幾個彩色磁扣。每當有不熟悉路線的乘客要求公交司機到站提醒,司機就會將磁扣安放到相應的站點標識上。到達該站後,除了一般廣播報站,司機師傅還會口頭提醒剛才上車的乘客:到XX地的乘客可以下車了。
「經常有不熟悉路線的乘客問哪一站在哪裡下,人一多記不過來。用這個我一眼就能看到了,可以及時提醒。」1路公交車線長潘朋說,1路公交車途經火車站西廣場、省醫院、直隸總督署、蓮花池、客運中心等站,外地乘客很多。作為1路公交車的司機,幾乎每天都會遇到不熟悉路線的乘客詢問,也曾遇到過乘客坐過站的情況。今年春節後,他和同事張海永兩人想到了這個辦法。2月8日,倆人自費掏錢購買貼紙和磁扣,製作了「到站提醒神器」。雖然花費不多,但卻解決了大難題。
據了解,從2月8日起,方便提醒特需乘客下車的「到站提醒神器」,已經全部安裝到所有1路公交車上,並將陸續在K2路等優秀路線和創優線路上推廣。
都說「高手在民間」,其實咱河北也有不少民間發明達人,他們憑藉自己的勤奮與智慧,製作出了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泊頭農民自創多功能麵條機
張志勇來自泊頭市郝村鎮綦莊村,他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農民發明家。初中畢業後,張志勇靠自學取得了大專畢業證書。從2008年開始,他利用8年時間研發成功了多功能麵條機。2016年一次申報了4項食品炊事行業的國家專利。
●永清農民發明雕刻防塵桌獲國家專利
永清縣是我國北方核雕製作基地之一,全縣擁有1200餘家雕刻工坊,從業人員達2萬餘人。針對雕刻粉塵影響從業人員健康問題,該縣別古莊鎮趙百戶村31歲的農民楊樹同發明欖雕防塵桌,並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該實用防塵桌由桌體和防塵罩兩部分組成,防塵罩表面由透明玻璃製作,內置LED燈照明,雙手通過防塵罩一側的兩個孔洞伸進罩內完成雕刻工作,孔上套著兩個布套,能有效抑制粉塵揮發,減少了粉塵對從業者的健康危害。
●蠡縣一農民研製出麻山藥收穫機
今年49歲的農民孫建興雖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是好鑽研,愛動手,不斷開發研製。孫建興熟悉農民的需求,蠡縣是遠近聞名的「中國山藥之鄉」,麻山藥種植面積超過8萬畝,位居全國第一,但是麻山藥的收穫勞動強度大、耗時間,傳統上都是以人工為主。為此,孫建興歷經數年,終於研製出了麻山藥收穫機。
●大廠9歲小學生發明 「磁懸浮旋轉餐桌」
去年年初,在第31屆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大廠回族自治縣邵府中心小學9歲小學生王佳睿發明的「磁懸浮旋轉餐桌」榮獲二等獎。「磁懸浮旋轉餐桌」的原理是:利用磁鐵同極相斥的性質,使桌面懸浮起來,從而達到既能升降又能旋轉的效果,使桌子能夠適合不同高度的人群同時使用。
●邯鄲一年輕教師自製跳舞機器人
隨著音樂聲響起,一個只有手掌大小的機器人便開始跳起舞來,伴隨著節奏不斷地伸出左腳、右腳。製作這款機器人的是武安市康城礦學校的一名教師,他叫楊畔。
楊畔今年37歲,2001年參加工作,最初教的是計算機課,後來擔任科學課老師。楊畔在大學時學習的是計算機專業,對計算機編程十分精通,尤其是他的動手能力特別強。因為喜歡機器人,楊畔不斷地鑽研,除了通過各種技術類書籍學習理論知識外,他還在市場與網上和機器人愛好者們交流,經過無數次試驗,才最終完成了他的第一個機器人的研製。
●唐山三位農民研製出花生收穫機獲國家專利
唐山市豐潤區任各莊鎮西龍虎莊村農民劉偉和他兩個朋友歷時5年自主研發的自走式花生聯合收穫機,日前已被上線生產並開始投放市場。這臺花生收穫機獲國家5項發明專利,可以3壟6行同時作業(平地種植7行同時作業),每小時收穫4至6畝花生,並利用主倉和副倉分離大小花生果,破損率很低,減少了勞動力,工作效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