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翱翔蒼穹,人類一直有著最原始的欲望,從五千前到現在,祖先凝視展翅的蒼鷹發明飛行器,文學神話作品中的以思想馳騁演繹騰雲駕霧,武俠巨匠豪言細語描述「輕功」飛簷走壁,到今天我國航天事業向更深更遠的太空邁進不斷發展,人類從未停止過探尋飛行的欲望。
於是,我們可以在飛機、直升機、滑翔機或熱氣球上實現這一願望,同時還享受著舒適和安全,但有人不滿足於此,他們還想著能夠不藉助外力飛行,翼裝飛行便應運而生,這絕對是人類對於翱翔天空最「大膽的」一次探索。
像鳥兒一樣飛行,卻再也沒有飛回來
每年,在世界各地的碼頭,都會有勇敢的人身著雙翼,朝海面跳起,瘋狂地揮舞一會兒,然後跌入浪中。
另外一種模仿鳥類(或者至少像鼯鼠那樣)直上雲霄的飛行方式似乎更可行——那就是翼裝飛行,這項運動的裝備主要由翼裝飛行服和降落傘組成,飛行者需要從一定安全的高度跳下,藉助翼裝飛行服進行飛行,當達到一定安全高度後,再打開降落傘減速降落到地面,在這裡降落傘只是起到最後安全緩衝降落的作用,整個過程大部分時間都是通過翼裝飛行服進行滑翔飛行,這才是這項運動的樂趣。
有這種想法的人一定沒有從希臘寓言中的伊卡洛斯(Icarus)身上學到教訓——他飛得離太陽太近,結果粘著雙翼的蠟融化,最後跌落水中喪生。
5月18日晚,@張家界天門山5A景區 通報了「512」失聯女翼裝飛行員搜救結果:搜救隊伍在搜尋過程中接到當地村民報告,在天門山玉壺峰北側下方無人區一處密林內,發現疑似失聯者。得知情況後,搜救隊伍立即趕赴現場,經過現場核實,確定為5月12日上午失聯的女翼裝飛行員,已無生命體徵,失聯者降落傘未打開,遺體發現地點海拔高度約900米,距離其在空中直升機上起跳的位置直線距離約2000米,相對落差約1600米。
這樣看來這是一起玩忽職守的責任事故:飛行員的自動開傘器沒有打開,是沒有攜帶自動開傘器還是自動開傘器失靈了?沒有攜帶GPS最基本的定位設備!給她配備飛行設備的人是誰?
無論如何,結果太令人惋惜。
當然,這不是翼裝飛行的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事故。
令女大學生失聯的翼裝飛行,培訓費達到百萬
翼裝飛行可以說是一種介於跳傘和滑翔之間的運動,這顯然並不適合初學者,根據專家的建議,在嘗試這種飛行之前你應該先完成500次常規高空跳傘,這其中的培訓費用或高達百萬。
這也是至今某抖音算出來的出事女大學生的培訓費用,最後搭上了自己的命,本身這項飛行的死亡率就高達30%。
為什麼死亡率這麼高?
◎參與翼裝飛行人的一旦從飛機上跳下,就要伸開胳膊和雙腿以打開雙翼,這與普通高空跳傘的感受截然不同。
高空跳傘者以約195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地面俯衝,也可以以100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前飛行,相比之下,翼裝飛行者的下降速度只有跳傘者的一半以及145 千米/ 小時的水平飛行速度。
這時候滑翔服的作用十分關鍵,滑翔服為身體塑造成「翼型」,從而產生向上的升力,抵消了重力的作用,就像飛機機翼一樣,額外的升力有助於提高人體的下滑比(重力、升力和阻力之間的關係),可以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向前飛行。
現在市面上,一般只需花上幾千塊,就能擁有一件由耐用面料製成,並專門為從飛機跳出的飛行者準備的滑翔服,與一般的傘兵或高空跳傘者不同,滑翔服穿戴者不會立即進入自由落體狀態,而是可以「飛行」一段時間。
滑翔服最初開發於20世紀30年代,但是質量非常不好,好幾個早期的測試人員都在滑翔途中喪了命。
到了20世紀80年代,德國跳傘運動員克裡斯多弗·艾倫通過在飛行服上添加額外邊帶使滑翔服的研發取得了巨大飛躍。這個項目在20世紀90年代由法國人帕裡克·德·伽雅頓進一步推進,他設計的滑翔服在兩腿之間和每條胳膊下都有一個翼帶,於1998年開始進入市場。
◎飛行過程中,為了延長飛行時間,你要抬頭,向前看,彎曲臀部,伸展手臂和雙腿,將向上的力「往下壓」,謹慎控制下降速度以達到升力和阻力間的最佳平衡,將肩膀向前伸,這樣才能獲得最大的前推力,然後保持微小的運動幅度,控制身體以避免危險的「翻身」。
無論此刻感覺自己多麼像一隻自由的鳥兒,也一定不能晃動你的雙臂,因為這可能會造成你無法控制地急劇下降,而隨著下降速度的加快,你要在合適的時間點打開你的降落傘!
這對於飛行者的體力要求極高,任何細小的偏差都可以讓人粉身碎骨。
除此之外,翼裝飛行死亡率居高不下,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翼裝飛行會遭遇時間失真,大腦失控。
專業翼裝飛行者容易遭遇時間的失真,與從攝像機裡看到的完全不同
我8歲的時候,從房頂上掉了下來,掉的過程似乎花了很長時間。
等我上了高中,學了物理,我算了算實際上到底掉落過程花了多長時間,原來只不過是0.8秒,這令我踏上了探索的徵途:為什麼它感覺起來是那麼久?
「翼裝飛行者」現實的感知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專業翼裝飛行運動員傑布·科利斯(Jeb Corliss)2013年9月28日翼裝飛行穿越「中國一線天之最」的浙江省江郎山一線天,當時這一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傑布在當天先後進行了3次試飛,在穿越長約290米的一線天時,巖壁的寬度自上而下逐漸變窄,最後減少到5米左右但是傑布順利穿越了一線天,成為當之無愧的「蝙蝠俠。」
但是傑布·科利斯每次都這樣幸運嗎?
不,他曾經經歷了一次嚴重的時間失真,一切始於他和以往差不多的一跳,那一天,他決定瞄準一個目標:用自己的身體連續撞破一組氣球。
但是,他出事了。
那一天發生的事情,懸崖邊上和綁在他身上的許多臺攝像機都拍了下來,在視頻當中,人們可以聽到傑布撞到花崗巖上的聲音,然後他從攝像機前掠了過去,越過他剛剛擦到的懸崖邊緣,繼續墜落。
就是這時候,傑布的時間感覺扭曲了。
傑布回憶說:「氣球拴在花崗巖懸崖突出的外角,在我要去撞其中一個的時候,我判斷出錯了。」他估計自己以每小時190公裡的速度撞到了花崗巖上。
他這樣描述:「我的大腦分裂出了兩個獨立的思考過程。
其中一個只有技術數據。你有兩個選擇:你可以不拉傘繩,繼續往前飛,撞上去,直接撞死。或者,你可以拉動傘繩,讓降落傘彈出來,接著在等待救援期間失血過多而死。」
對傑布來說,這兩個不同的思維過程感覺花了好幾分鐘:「就像是你頭腦運轉得快極了,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慢了下來,一切都延長了。時間變慢,你產生了類似慢動作的感覺。」他拉動了傘繩,猛衝落地,斷了一條腿、兩邊的腳踝、三根腳趾,翼裝飛行中一次小小的判斷失誤,讓傑布陷入了丟掉性命的恐懼。
事實上,從傑布撞到巖石上的瞬間,到他拽動傘繩的瞬間,只隔著短短6秒鐘。但就像我從屋頂上摔下來時一樣,在他看來,這6秒鐘延長了,仿佛用了更久。
我從屋頂上跌落,或者傑布從懸崖上彈開的時候,我們的大腦裡面發生了些什麼呢?難道說,在可怕的情況下,時間真的會放慢?
時間不會改變,為什麼在飛行中大腦會產生錯覺呢?
人,畢竟不同於鳥兒,在空中飛翔,自由落體,而且是背朝下,會給讓人產生一種極度的恐懼,容易造成思維的混亂,從而直接導致翼裝飛行的死亡率高達30%。
現在,許多人以創造翼裝飛行紀錄為目標:
2003年,奧地利勇士菲利克斯·鮑姆加特納帶著「噴氣翼包」穿越了英吉利海峽。
2012年,日本翼裝飛行者伊藤真一在加利福尼亞約洛郡(Yolo County)創造了水平距離26.9千米的飛行紀錄,在空中滯留了五分多鐘。
極限運動給我面對死亡和傷痛更加平和的勇氣,也讓我不斷對自己對生活有新的理解和認識。
儘管如此,在我們能夠真正與鳥兒競技之前,千萬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冒險,這麼一位優秀女孩的逝去固然值得可惜,但我覺得我們所有人應該從這場悲劇裡吸取教訓,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