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野生動物重現京城

2020-12-07 新華網客戶端

  豹貓 攝影/李兆楠

  白鷺 攝影/記者 郝羿

  闊別12年的野生白天鵝再次回歸清水河、「水質狀況監測鳥」重回京城、被稱為衡量生態環境「指標物種」的豹貓首次在野鴨湖溼地近距離觀察到、蒼鷺的觀測數量創下歷年之最……北京青年報記者尋訪發現,今年以來,多種野生動物在北京重現、擴繁,北京持續治理生態環境的效果逐漸凸顯。

  蒼鷺:今年觀測數量創歷年之最

  北京野鴨湖溼地公園建成了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工作人員每天都在現場開展監測工作。據監測站負責人方春介紹,自2013年開始,發現了十幾隻蒼鷺,「最近幾年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今年我們在溼地裡看到了400多隻蒼鷺,數量為歷年最多。」此外,野鴨湖溼地還首次觀測到白翅浮鷗。

  蒼鷺、白翅浮鷗等都是春季遷來繁殖地,天涼後再遷到南方越冬。它們出現在野鴨湖溼地,說明這裡的生態環境已非常適宜它們棲息繁衍。「過去只是遷徙過來的,現在開始築巢繁殖了。」

  方春介紹說,蒼鷺等水禽數量變多,一方面是由於水質更加清澈,野鴨湖溼地公園補給用水是從官廳水庫、媯河引過來的。近幾年通過河道治理,水質有了很大提升。另一方面是野鴨湖溼地的生態環境更加適宜。近年來,野鴨湖溼地公園採用人工調控水位的方法,春夏季節降低水位,增加灘涂面積,利於水禽繁衍。今年又恢復了一片溼地——千畝荷花池,有蘆葦等植物的遮擋視線,聚集了很多蒼鷺在那裡生活。

  天鵝:闊別12年再次回歸清水河

  今年3月份,密雲區太師屯鎮蘆各莊村清水河聚集了近40隻遷徙途中的野生白天鵝,時而優雅地在水面嬉戲覓食,時而在上空低翔。

  據了解,每年三四月間,天鵝大群地從南方飛向北方,在中國北部邊疆省份產卵繁殖。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湖泊、水塘、沼澤、水流緩慢的河流和鄰近的苔原低地和苔原沼澤地上,冬季主要棲息在多蘆葦、蒲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大型湖泊、水庫、水塘與河灣地方,也出現在溼草地和水淹平原、沼澤、海灘及河口地帶。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螺類和軟體動物。

  野生白天鵝在遷徙途中需要停歇,時間短則兩三天,多則半個月。在蘆各莊村清水河聚集的近40隻遷徙天鵝,一停就是十幾天,「說明它們真心喜歡這片水域。聽當地的林業站站長說,上一次這麼多野生白天鵝長時間停留還要追溯到2005年。」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問起野生天鵝回歸的原因時,該負責人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得益於密雲水庫周邊生態環境改善了!

  豹貓:衡量生態環境的「指標物種」

  豹貓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北京的「遇見率」極低,鮮有人用肉眼觀察到過。今年7月底,北京動物學會理事李兆楠在北京野鴨湖溼地公園夜探途中,發現了兩隻豹貓幼崽,相聚不足10米。豹貓的出現,通常被認為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達到了指標性水平。

  據了解,豹貓為小型貓類,屬於夜行動物,善於遊水,尤其喜歡在水塘邊、溪溝邊等處活動和覓食。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周圍環境影響不斷加劇,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付出了慘重代價。目前,全球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大量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威脅,豹貓成為世界上瀕危物種之一。

  豹貓的食物來源有兩大類,一類是小型嚙齒類動物,如小老鼠,另一類是雛鳥。近幾年,隨著野鴨湖溼地保護恢復工作的效益逐漸顯現,候鳥開始大量繁殖,這為豹貓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李兆楠說,出現豹貓,通常認為生態環境已經達到了指標性水平。「我們把一些動物稱為『指標物種』,比如,看水質是否足夠清澈乾淨,通常會觀察裡面是否有三角帆蚌、褐河烏、白頂溪鴝等指標物種。豹貓也是如此,它是衡量低海拔地區生態環境的指標物種,它的出現,意味著當地的生態系統已經十分健全了。」

  白鷺:水質狀況監測鳥重現京城

  因白鷺對環境較為挑剔,被稱為「水質狀況監測鳥」,享有「環保鳥」的美譽。隨著北京水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今年,「水質狀況監測鳥」們不再「嫌棄」北京的水面,在蕭太后河、清河、涼水河、西蓄等眾多水面處都有了其飛舞、覓食、休憩的身影。

  通州臺湖鎮鋪頭村的村民們近兩個月來,已經習慣於穿村而過的蕭太后河上的上千隻白鷺棲息。邁著長腿的白鷺,時而在淺灘中低頭覓食、時而愜意梳理著毛髮。「上千隻白鷺同時在這兒落腳,還真是頭一回見。」不少在村裡生活了半輩子的村民都這麼說。而這樣的場景在位於上遊朝陽區的蕭太后河馬家灣溼地也在上演著。昔日的「牛奶河」成為白鷺們的「聖地」。

  而在西五環晉元橋附近的西郊砂石坑,湖水清澈、碧草如茵。約10萬平方米的湖區用遊步道、小橋勾連,顯得錯落有致,自上而下5條環湖路全部建成,深達近30米的大坑四面護坡種滿了喬木、灌木和鮮花,令人賞心悅目。中間的湖面處不時有白鷺掠過。昔日的「滿目瘡痍」如今成了百鳥園。昔日「糞便直排」的清河,如今也有了「白鷺灣」的雅號。

  本組文/記者 王斌 解麗

  釋疑

  為什麼禽鳥回來安家?

  白鷺,因其對環境的「挑剔」,被稱為「水質狀況監測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唐代詩人杜甫所描述的美景。而今年的北京城,「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景致則在多個水系重現,蕭太后河就是其中的一個。

  蕭太后河治理起點為西大望路,途經南磨房、十八裡店、垡頭、豆各莊、黑莊戶,進入通州境內,全長12.4公裡。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蕭太后河遭遇工業汙染,不復清澈。每天數萬立方米汙水直排入河,且沿線汙水處理能力滯後,使蕭太后河臭不可聞。「別說大群白鷺落腳,就是小魚小蝦,也漸漸絕跡,成為臭名遠揚的『牛奶河』。」因此,在北京的黑臭水體治理中,蕭太后河是一場關鍵之戰。

  自去年11月正式入場施工到現在,通過截汙水、補中水等方式,蕭太后河一改「牛奶河」的面貌,開始初步顯現水清岸綠的景觀。「此次治理強調生態環保,像馬家灣蓄滯洪區的護坡上就沒有使用水泥或石頭襯砌,而是使用的透水性強的土工石籠袋,淨化水質效果好,利於植物生長。這樣,也使得魚類能大幅增多,也就引來了白鷺等水鳥。」馬海濤說。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生態學博士胡運彪也肯定地指出,大量白鷺和其他水鳥的到來,說明有著充足的食物(魚、蝦以及水生昆蟲等),而這些食物的生存和水質息息相關,「這從側面說明,北京的水環境治理是卓有成效的」。

  隨著水位上漲,越來越多的鳥類開始在密雲水庫安家落戶。「相信到了11月份,會有更多的鳥類在回遷南方的途中,流連於我們北京的水面。」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河湖水道的治理,近年來,北京溼地的恢復保護也吸引了大量野生水鳥棲息繁衍,野鴨湖溼地的禽鳥種類由2000年以前觀測到的247種增加至目前的308種。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位於延慶區的北京野鴨湖溼地公園,是北京首個國家溼地公園,更是市(省)級自然保護區。早在2009年,公園就開始對大堤北側的蘆葦溼地進行蓄水恢復。數年過去,那裡形成了又高又茂密的蘆葦塘,再加上遊人無法進入,吸引了大量蒼鷺、草鷺、白鷺在此生活繁衍。

  據北京野鴨湖溼地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06年至今,累計恢復退化溼地2萬畝,擴大了水禽棲息地。同時,實施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項目課題「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恢復了包括香蒲、扁稈藨草等在內的其他溼地植物優勢種,使溼地重現生機勃勃的景象和多樣化帶狀分布的不同溼地植物群落,吸引了黑水雞、白骨頂等在此區域棲息和覓食,蜻蜓、蛙類、小型溼地鳥類等各種動物類群種類與數量在保育區大幅度增加。目前可以觀測到白肩雕、遺鷗、白鶴等10餘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灰鶴等40餘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最近還新發現了華北唯一食蟲類植物——狸藻。

  今年,北京野鴨湖溼地公園把18公頃苜蓿地改造為適合不同水鳥的棲息地,並設置各種類型的淺灘,供鳥類繁殖、覓食、休憩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完善,蒼鷺、白鷺等水鳥的數量大幅增加,野鴨湖溼地早已成為野生鳥類的遷徙中轉站。

  北京有可能重現野生豹嗎?

  北京在歷史上曾出現過野生豹、狼,但已經多年未見了,將來有沒有可能重現呢?

  「豹貓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至少我們又朝這個方向邁進了一步。」北京動物學會理事李兆楠說,在野鴨湖溼地這片區域裡,豹貓躋身於食物鏈頂端,是衡量低海拔地區生態環境的標誌性物種。但是,如果把觀測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山林地區,食物鏈條再往上發展,就是豹、狼等猛獸了。

  李兆楠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如今,在山西境內能夠觀測到野生豹,而北京和山西只隔著一道太行山脈,如果北京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可以供野生豹捕食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山西地區的野生豹也許就有可能「溜達」過來,在北京再次出現。

  本組文/記者 王斌 解麗

  講述

  「巧遇」豹貓幼崽

  近距離觀察20分鐘

  「聽說北京野鴨湖溼地公園裡有豹貓,但從來沒人見到過。」李兆楠是北京動物學會理事,長期開展生物分類和生態學方面的教學研究。今年4月初,他到園裡探尋豹貓的足跡。豹貓的體型與家貓相似,不過,它可是食物鏈頂端的一員。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曾派人到豹貓北方亞種出現概率最高的地方——山西呂梁調研,「一共去過4次,只發現了2秒鐘,一晃而過。」李兆楠說,豹貓屬於夜行性動物,很難見到,在北京就更難了。

  剛開始去北京野鴨湖溼地公園時,李兆楠並沒有想過見到豹貓「本尊」,只是依靠尋找糞便、皮毛等觀察豹貓存在的痕跡。今年7月底,在一次夜探途中,李兆楠拿著強光手電,突然發現樹枝上閃出了「四個小燈泡」。「一般夜行動物的瞳孔會張得非常大,便於在黑暗的條件下觀察周圍事物。如果有強光照射在眼睛上,就會反光。」李兆楠定睛一看,兩隻「小貓」趴在樹上,顏色條紋非常深,雙眼之間還有兩條很重的白色條帶,尾巴特別粗,甚至比腿還粗……這一系列典型特徵讓李兆楠意識到,他發現豹貓了!而且是在如此近距離的範圍之內。

  這是兩隻豹貓幼崽,李兆楠觀察了足有20分鐘,並用手機和單眼相機拍攝下不少珍貴畫面。「當時是7月底,剛過豹貓的繁殖期。兩隻小豹貓的出現,讓我意識到,豹貓在北京野鴨湖溼地公園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在繁衍生息,這次觀察非常難能可貴。」李兆楠的話語間流露著掩飾不住的興奮。

  文/記者 王斌

相關焦點

  • 臭蟲絕跡多年重現京城 自然界十大怪異昆蟲(組圖)
    原標題:臭蟲絕跡多年重現京城 自然界十大怪異昆蟲(組圖)   很多「80後」、「90後」對臭蟲基本毫無概念,這種遠比蚊子更討厭的吸血蟲,至少在城區被人們遺忘了很多年。而這種令人討厭的蟲子近日又重現北京城,很多居民被咬得渾身是包、奇癢難忍。
  • 昆明晉寧森警3天救助多種野生動物
    5月4日至6日,昆明晉寧區森林公安局接群眾報警共救助野生動物10條(只)。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為灰林鴞1隻,漁鴞1隻;三有動物鼬獾1隻,黑眉錦蛇5條,白條錦蛇1條,頸稜蛇1條。晉寧森警3天救助多種野生動物 晉寧區森林公安局 供圖  記者了解到,5月6日上午,晉寧森林公安接到群眾報警,其駕駛摩託車路過魯姬村旁的河埂時,看見有一隻鷹從空中跌落在河邊的草地上,他上前查看時,發現鷹的一隻腳被老鼠夾夾到,遂打電話報警求助。
  • 雲南:紅外相機拍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近日,雲南省昌寧縣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江邊管護所工作人員進山收集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發現相機拍攝到麂子、豹貓、白鷳等多種野生動物的珍貴影像。  在紅外相機拍攝到的畫面中,瀕危野生動物麂子正津津有味地品嘗著新鮮的野生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鷳林中漫步,豪豬正在專心致志打洞,小松鼠則在鏡頭前嬉鬧玩耍。此外,紅外相機還拍攝到了豹貓和果子狸。
  • 六大措施保障野生動物福利 300多種動物得到保護
    ,野生動物最大的福利就是要保護好它的野外棲息地,使它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多年來,僅中國林業部門就建立了森林野生動物和溼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740多個,佔國土面積的12.6%。在這些保護區當中,使85%的野生動物種群,3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卓榕生說,中國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也非常關注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的福利保障工作。通過採取六方面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國家制定了有關的技術規範,努力改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的條件。
  • 北京實施「史上最嚴」野生動物保護法規 保動物「安居」
    鴛鴦、紅隼、夜鷺、雀鷹等經過救護康復後的11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放歸自然,在美麗河畔開啟了新旅程。當天,新版《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條例》將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體系,規定北京全域全年禁獵,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被稱為「史上最嚴」京版野生動物保護法規。
  • 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
    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時間:2018-11-22 15:38   來源:彭州市府辦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 11月9日,由成都市林業園林局組織的保護月野生動物放歸活動在彭州舉行,近百隻(頭)野生動物放歸白水河
  • 中國野生動物種類很豐富 470多種為中國特有物種
    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脊椎動物種類就達6500多種,約佔全球脊椎動物種類總數的10%,其中大熊貓、朱䴉、金絲猴、華南虎、揚子鱷等47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是僅分布於中國的特有物種。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野生動物保護。
  • 湖南寧遠九嶷山首次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九嶷山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紅嘴相思鳥等國家「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保護野生動物。九嶷山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肖有鐵說,它們有的單獨行動,有的成雙成對,有的則拖家帶口自由覓食,憨態可掬。
  • 世界最大野生動物園,擁有500多種各國國寶動物,就在我國
    旅遊最重要的是放鬆心情,看慣了雄偉壯闊的名山大川與波瀾浩瀚的江河湖海,也體會過積澱千年歷史歲月的名勝古蹟,我們的心中也會有疲憊感,此時最應該去欣賞下自然界中的動物,看看它們或是兇猛或是嬌懶的樣子,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如今許多城市中都修建有動物園,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園,擁有500多種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寶動物,更關鍵的是就在我們國家。
  • 雪狐、赤狐、暹羅鱷……「神奇動物」緣何屢現京城?
    9月17日下午,幾番折騰下,劉胤桐終於把霍營地鐵站旁救助的赤狐帶回了Let's love動物安置寄養中心。身為寶貝回家寵物搜救隊負責人,這已經是他5天內救助的第二隻狐狸。  雪狐、赤狐、暹羅鱷……過去一段時間裡,很多不常見的小動物在北京被發現。它們有的不適宜生活在城市環境中,有的不適宜生活在中國北方,有的甚至不是中國物種。  「神奇動物」緣何屢現京城?
  • 四川木裡森林覆蓋率60.4%野生動物500多種
    中廣網成都7月10日消息(記者周平 鄭軼) 記者日前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經木裡縣政府長期不懈地抓退耕還林、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點工程建設。目前,四川木裡縣森林覆蓋率已達60.4%,查明野生動物50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
  • 【視頻】雲南昌寧:紅外相機拍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近日,保山市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江邊管護所工作人員進山收集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驚喜地發現相機拍攝到了麂子、豹貓、白鷳等多種野生動物的珍貴影像。  近年來,昌寧縣採取強化宣傳教育、完善監測制度、加大執法力度等有效措施,切實做好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森林覆蓋率達67.01%,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目前,昌寧縣境內發現有陸生野生動物60科24屬181種,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42種;野生植物197科806屬1920種,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19種,珍稀瀕危物種21種。
  • 中國草原分布有野生植物1.5萬種、野生動物2000多種
    「覆蓋我國2/5土地的草原,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自然生態系統,也是重要的生態屏障,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及牧草種質資源,對於維護我國生態安全、減緩全球氣候變化、保護地球家園具有重要意義。」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主任李偉方說。
  • 雲南保山昌寧紅外相機拍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近日,雲南保山市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江邊管護所工作人員進山收集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驚喜的發現相機拍攝到了麂子、豹貓、白鷳等多種野生動物的珍貴影像。視頻中出現的國際瀕危野生動物麂子正在津津有味的品嘗著新鮮的野生菌,它一邊進食一邊時不時抬頭機警地四處張望,另一段視頻中的麂子看起來就沒那麼幸運,還沒能吃到東西,正在專心致志地低頭覓食。而另一段視頻的主角——一個全身布滿漂亮花紋形似豹子的小生靈。它叫豹貓,是夜行動物,在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內屬於首次拍攝發現。
  • 歷時8年,西藏摸清150多種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家底」
    10月14日消息,記者當日從「西藏自治區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成果驗收暨鑑定會」上獲悉,西藏曆時8年完成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掌握了150多種重要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的種類、數量、分布、生存環境和保護管理狀況,填補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陸生野生動物調查研究的空白。西藏地處「世界屋脊」,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和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寶庫,生態價值十分獨特。
  • 西藏曆時8年摸清150多種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家底」
    新華社拉薩10月14日電(記者唐弢)記者14日從「西藏自治區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成果驗收暨鑑定會」上獲悉,西藏曆時8年完成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掌握了150多種重要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的種類、數量、分布、生存環境和保護管理狀況,填補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陸生野生動物調查研究的空白。
  • 野生動物是人類朋友,人類要保護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受國家法律保護,所以濫食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
  • 北京加強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監測,如有異常將現場處置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8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對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開展全天候監測,如出現異常將第一時間現場處置。隨著京城天氣轉暖,野鴨湖迎來大批北遷候鳥停歇補給。同時,監測到的鳥類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明顯的增長。截至2月底,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鳥類近百萬隻,較往年同期增加30餘萬隻。
  • 野生動物名錄調整 陝西多種野生動物升級重點
    包括秦嶺中的大鯢、太白山溪鯢、秦巴北鯢、中國林蛙、華西大蟾蜍、隆肛蛙、秦嶺雨蛙、寧陝齒突蟾等鳥類增加145種包括在陝西出現過的青頭潛鴨、白頭硬尾鴨、棉鳧、羅紋鴨、斑頭秋沙鴨、琵嘴鴨、鵲鴨、䴉嘴鷸、水雉、東方白鸛、白冠長尾雉等昆蟲 增加79種包括秦嶺中的太白虎鳳蝶、偽裝大師葉 、罕見的陳氏西恐蠊等8月6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關於徵求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調整意見函
  • 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北部一條紅外相機監測樣線進行了數據回收,在對紅外相機數據回收整理分析時,發現了黑熊、黃喉貂、獼猴、豺、血稚等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為研究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和棲息地環境的保護工作提供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