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措施保障野生動物福利 300多種動物得到保護

2021-01-08 中國網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司司長卓榕生回答記者提問

攝影 中國網 楊楠

野生動物保護司司長卓榕12月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野生動物最大的福利就是要保護好它的野外棲息地,使它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多年來,僅中國林業部門就建立了森林野生動物和溼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740多個,佔國土面積的12.6%。在這些保護區當中,使85%的野生動物種群,3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得到了良好的保護。

卓榕生說,中國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也非常關注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的福利保障工作。通過採取六方面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國家制定了有關的技術規範,努力改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的條件。比如,我國已經發布了國家重點保護物種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獸類、鳥類、兩棲爬行類、野生動物、飼養場通用的技術條件等一系列相關的法規和技術的章程規範。通過這些制度和規程,對野生動物飼養的場地、衛生防疫以及飼養的技術條件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二是中國建立了16處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各地還建立了300多處的野生動物救護站點。對野外傷病動物以及其他來源的傷病動物及時地進行救治,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及時地放歸自然。

三是開展了一系列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利用場所的清理整頓,對技術達不到要求的單位,及時整改,有的停止其經營活動。比如說對養熊取膽,通過清理整頓,我們使養熊場的個數,從九十年代的480多個,降到現在的68家,達到規劃要求的就留下來,其他的都予以取締。養熊取膽已經從以前的穿鐵背心、用小鐵籠等行為全部轉變為現在的自體造管引流無痛操作,並對熊的活動場所進行了極大的改善。

四是全面停止了一切利用活體動物來餵養猛獸的表演行為,規範了動物園、馬戲場等野生動物的展出和表演。

五是推出實行馴養繁殖活體野生動物的標識制度,努力建立馴養繁殖活體野生動物的檔案,強化管理措施,保障動物得到良好的待遇。

六是制定並發布了活體野生動物運輸的要求,按照國際標準和規範來推動我國野生動物運輸的管理,確保野生動物的運輸安全和動物的福利。

卓榕生表示,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推進,國家林業局還將進一步為加強和改善動物福利做出努力。

2007年12月4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介紹中國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任務與目標等方面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司司長卓榕、新聞發言人曹清堯一同出席了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由國新辦新聞局局長郭衛民主持。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

相關焦點

  • 善待動物 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和諧相處善待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李青文:善待動物,就要努力創造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從野生動物園來說,絕對不能存在虐待動物的行為。野生動物園應創造與時代相協調的經營環境。  動物表演難稱虐待  西雙版納金孔雀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鴻平:要善待野生動物,先要明確什麼是虐待動物。動物表演就是虐待動物?
  • 嘉賓介紹:「疫情背景下動物保護與動物福利的挑戰」網絡分享會
    由中國綠髮會主辦、動物福利大學聯合會(UFAW)支持的「新冠疫情COVID-19背景下動物保護與動物福利的挑戰(Challenges of Animal Protection and Welfare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Pandemic)」網絡分享會將於2021
  • 關注動物福利 做好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
    摘要: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指出,武漢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的源頭之一可能是華南海鮮市場,非法售賣野生動物所致。動物福利關係著動物本身和人類健康,為做好我國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保障,相關部門應加快完善動物福利立法,加大懲戒力度。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EO詳解動物福利知識
    與此同時,自然區域和土地資源逐漸減少,像亞馬遜森林等地區受到很大破壞,這會對當地野生動物帶來很大影響。儘管動物生存狀態面臨著很多挑戰,但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攜手政府和企業,我們就能改變這一局面。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承擔的使命和職責有哪些?
  • 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歷程及展望
    在這一時期,我國水生野生動物資源還比較豐富,社會上對水生野生動物資源還處於利用為主的階段,保護意識不強,「魚就是用來吃的」是這一階段的普遍認識。由於早期過度的資源利用和人類活動對水生野生動物野外棲息環境的損傷與擠佔,以及缺乏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許多水生野生動物資源出現嚴重衰退,部分物種甚至走向滅絕的邊緣。
  • 胡藝:保護動物福利也是人類的自我救贖
    (12月8日《華西都市報》)  儘管我國早就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是該法主要針對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定,並不具有普適性,對保護動物基本福利的條款語焉不詳。前幾年有消息說國家擬出臺《動物保護法》,保護動物基本福利。該法擬規定,強迫獅子、老虎跳火堆、鑽火圈,不僅要罰款,還要追究刑事責任。我曾期待,《動物保護法》早日出臺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提供法律保障。
  • 陳鳴明:充分認識野生動物保護的重大意義
    原標題:陳鳴明率執法檢查組赴六盤水開展野生動物保護「一法一決定」執法檢查每到一處,執法檢查組都嚴格對照《野生動物保護法》《決定》的具體條款內容,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詳細了解野生動物非法獵捕交易食用、特種養殖戶轉產退出、野生動物救護以及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等情況,以問題為導向,以法律為準繩,逐條對照檢查,督促落實執行。
  • 期待您一起參與「疫情背景下動物保護與動物福利的挑戰」網絡分享會
    由中國綠髮會主辦、動物福利大學聯合會(UFAW)支持的「新冠疫情COVID-19背景下動物保護與動物福利的挑戰(Challenges of Animal Protection and Welfare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Pandemic)」網絡分享會將於2021
  • 動物福利:被忽略的常識
    孫江教授介紹說,按照現在國際上通認的說法,動物福利被普遍理解為五大自由:享受不受饑渴的自由,保證提供動物保持良好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水;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提供適當的房舍或棲息場所,讓動物能夠得到舒適的睡眠和休息;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保證動物不受額外的疼痛,預防疾病並對患病動物進行及時的治療;享有生活無恐懼和無悲傷的自由,保證避免動物遭受精神痛苦的各種條件和處置
  • 中國動物檢疫:以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為視角探討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本文從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的關係入手,在客觀分析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爭論的基礎上,提議應轉變立法觀念,形成保障動物福利、維護動物基本權利、強調人有動物保護義務的法治理念,並在此理念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進行相關法律變革。本文對於正確認識動物權利與動物福利之爭,積極探索雙方都能接受的契合點,推動我國動物保護立法具有參考意義。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 代表委員呼籲立法保障動物福利
    ■文/本報記者柳青 陸靜斐  禁止虐殺動物是文明社會的共識,一個國家的公民對待動物的態度如何,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因為對待動物的態度直接反映出人們對待生命的基本態度。在現代社會,保護和善待動物不僅被看作道德問題,而且已被視為法律問題。如今虐殺動物事件中的主角多是青少年,這要從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認識。
  • 「不正經」動物園頻現,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動物生存環境差,活動空間小,並且園內針對動物的相關保護措施不到位,這是張先生對於此次動物園之行的總結,「總之我是不會再去第二次了,那些動物我看著真是覺得可憐,看得難受。」(向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佛山動物園內的動物在各自的活動場所近段時間以來,與動物園相關話題的報導屢見不鮮。
  • 動物福利是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推動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
    大咖訪談中國獸藥協會才學鵬會長:動物福利是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推動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2020年10月,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CAFA)主辦的「2020中國國際動物福利產業創新周」在上海隆重召開,同期舉辦了「2020動物福利科學(中國)大會
  • 保護野生動物,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已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300多隻增加到現在的1200多隻。我國先後建立了2700多個自然保護區,為野生動物種群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保障。檢查組在廣西了解到,廣西堅持把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出臺溼地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溼地公園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文件,完善避讓制度,凡項目建設等經濟活動涉及與野生動物棲息繁衍、遷徙活動發生衝突的,均予以避讓。如通過調整設計方案、增加橋隧比、預留動物通道等措施,避讓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黑葉猴集中分布區,確保野生動物棲息地得到保護。
  • 公民發言:禁止虐殺是對動物福利的底線保障
    但是,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從動物身上索取過多的人們漸漸開始關注「動物福利」  了。1822年,世界上第一部反對人類任意虐待動物的法律在英國頒布,這就是著名的《馬丁法令》;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中國香港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相繼通過了保障動物福利的法律,WTO中也寫入了動物福利條款。在諸多動物福利保護法律中,禁止虐殺動物已經成為最基本的底線規則。
  • 2000年英國通過農場動物福利法律,對動物養殖福利保障做了規定
    農場動物是指動物的身體,包括肉類,內臟,皮毛或動物的產出物能滿足人類社會生活所需要的肉、乳、蛋或者皮毛等。農場動物一般包括家畜、家禽、家養魚類,例如家養的牛、豬、羊、馬、雞、鴨、鵝、魚、兔等。英國於1992年修訂《保護農畜動物的歐洲公約》第1條規定:「符合本共約目的的(農場)動物應當指為了食物生產、毛髮、皮、毛皮等目的,或者基於使用動物的產出以及基因修改、新的基因組合的結果形式出現等其他目的的而被飼養或者擁有的動物。」根據歐洲動物福利保護的公約和歐盟內部法律文件的規定,農場動物被分為家養單蹄動物、綿羊、山羊、牛、豬、家禽、貓、狗、兔子、冷血動物、其它哺乳動物和鳥類。
  • 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實效性舉措
    2020年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會議強調「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要「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實施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理措施」。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源自野生動物,此次疫情的爆發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仍然需要在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執法普法等方面作進一步努力和完善。
  • 習近平談野生動物保護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從立法到執法、司法,各方面各環節齊發力,依法保護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違規交易、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呼聲,空前嘹亮。黨建網微平臺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部分論述,和您一起學習體會。
  • 北京實施「史上最嚴」野生動物保護法規 保動物「安居」
    鴛鴦、紅隼、夜鷺、雀鷹等經過救護康復後的11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放歸自然,在美麗河畔開啟了新旅程。當天,新版《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條例》將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體系,規定北京全域全年禁獵,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被稱為「史上最嚴」京版野生動物保護法規。
  • 斬斷野生動物黑產業利益鏈!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打擊破壞野生動物保護行為,最高檢積極作為——日前,最高檢第八檢察廳下發《關於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全面貫徹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的意見》,對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工作的重點領域予以明確,並強調進一步加大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的辦案力度,提升辦案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