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經」動物園頻現,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2021-01-08 浙傳新記協

全文3102字,閱讀約需10分鐘

記者|楊燦怡 郭倩影

責編|姜露茜

編輯|姜露茜

指導老師|胡睿

圖片|被採訪者提供 部分來源於網絡

據媒體報導,日前,河北邯鄲市佛山野生動物園內,一頭獅子在池塘中溺亡。隨後,又有網民稱,該動物園的猴子住在綠藻汙水池,生存環境惡劣。相關事件引發輿論對動物園管理和動物生存環境問題的關注。

▲獅子在水池中

「那些動物看著真的可憐」

11月19日,邯鄲市民張先生接受新記協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國慶長假期間,他曾去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遊玩,過程中發現該動物園內草食性動物的居住環境很亂;肉食動物比較瘦弱,且一直原地繞圈走(據動物學相關專家解釋,動物的這種行為叫做「刻板行為」,一般由心理疾病引發,屬於過度無聊所產生的病態行為,和人類抑鬱症有相似之處)。

張先生還表示,該動物園內分為付費園區和免費園區,部分付費園區內有工作人員,而免費園區卻沒有看到任何工作人員。

張先生在免費園區曾見過一些猴子,它們身上有著明顯的傷口,並且居住環境十分惡劣。「我去的前幾天剛好下過雨,猴山底部全是汙水,水面上浮滿綠藻,猴子只能在假山上活動。」張先生回憶道。

動物生存環境差,活動空間小,並且園內針對動物的相關保護措施不到位,這是張先生對於此次動物園之行的總結,「總之我是不會再去第二次了,那些動物我看著真是覺得可憐,看得難受。」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佛山動物園內的動物在各自的活動場所

近段時間以來,與動物園相關話題的報導屢見不鮮。

據相關媒體報導,3月26日長沙一室內動物園被曝大量動物死亡,有動物甚至開始啃食屍體;10月17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發生動物傷人事件,園區一名工作人員在猛獸區作業時遭受熊群攻擊不幸身亡。

▲上海野生動物園熊傷人事件報導

黃一(化名)是一名大三學生,從小對動物十分感興趣的他,一直以來就獨立飼養了多種動物,也因此學習了很多相關的專業知識。

「小時候只是喜歡動物,喜歡抓來觀察和玩,後來自己養了很長時間的烏龜,因為要更好地飼養它們,所以學習了解了很多專業方面的知識。」黃一接受新記協記者採訪時說。

黃一在學習了眾多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注意到了當前很多動物園在飼養動物方面存在著一定的誤區。

北京動物園是黃一最常去的動物園。

在遊覽動物園時,他注意到,該動物園一味重視「動物與人的互動」,以此來吸引遊客,提升經濟效益,但在動物飼養、保護方面的專業程度並不高。

以園內的黃緣閉殼龜為例,黃一告訴新記協記者,這種龜屬於半水棲龜,但以陸棲為主,比較喜歡潮溼的地方,對水質要求也較高,並且它屬於雜食性龜類,主要食用素食、果類和一些少量高蛋白質的肉食。

但在觀賞北京動物園內兩棲館時,黃一卻發現,園內使用大量的豬肉餵食黃緣,並且只提供肉類食物。

除此之外,動物園提供給黃緣的活動範圍也較小,環境乾燥,水池中有大量汙垢,「上次我來這裡還有四隻黃緣,現在只有兩隻了,而且有一隻看起來精神萎靡,已經出現嚴重的平背。」

▲圖為黃緣生活環境,飼養盤內為豬肉,黃緣位於左下角

最令黃一不解的是,該動物園將兩棲動物和部分鳥類放在同一環境共同生活和飼養,兩棲動物的活動空間內有許多肉眼可見的鳥類排洩物,水池中的水非常渾濁。

動物園的做法讓黃一頗感無奈,「不太了解的遊客會覺得很新奇,各種物種應有盡有,動物園可以吸引更多人流量也節省了飼養空間。但是這樣大大增加了動物患病風險,這樣髒亂差的環境對於龜類來說就是致命危害。」

2020年11月6日,上海動物園實現了黃緣閉殼龜的首次繁殖,是動物園在國家級保護動物繁殖上取得的重大進步。(消息來源上海動物園官方微博)但黃一表示,在民間,黃緣閉殼龜早在十多年前就實現了繁殖。

「動物園在專業程度上的投入實在是不足。」黃一評價道。

▲兩棲動物和鳥類混養的生活環境

「動物園核心目標是動物福利」

9月,位於遼寧鞍山的老院子動物園開園後引發了不少關注。該動物園主打「人與動物親密接觸」,為了讓遊客近距離和動物互動,將不同生境的動物混養,將袋鼠幼崽與母親分離,推出「騎斑馬」「騎烏龜」等項目。

有動物保護人士在微博發出呼籲:「不要讓動物成為取悅人類的工具」,並稱這種行為會對動物身體和心理產生雙重傷害,容易使孩子建立起扭曲的價值觀,對於動物保護無疑是一大重傷。

▲小孩站在烏龜背上

黃一曾在參觀昆明動物園時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動物園內很多動物都被迫地習慣著人類世界,行為刻板,逐漸的失去自然行為。」

黃一表示,這樣的行為在國內動物園並不罕見,為了讓動物取悅遊客,不少動物園管理人員發揮「奇思妙想」,卻沒有遵循自然規律。

最讓黃一印象深刻的,是昆明動物園內的熊坑。

因為熊的體積較為龐大,因此它們的生存環境應較為廣闊,但動物園卻將熊圈養在一個狹小的低洼的坑裡,以此來誘導遊客投喂。

黃一還觀察到,該動物園的熊因為依賴於人類投食,已經出現了招手、作揖等非自然行為。

▲昆明動物園內黑熊向遊客招手討食

「逛動物園本來就是正經事,只可惜,不正經的動物園太多了。」在為《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寫的推薦序中,著名動物園設計師張恩權這樣寫道。他認為,多年來國內對於動物園的定位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究竟是為人服務還是為動物服務?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2018年底,該書作者花蝕花了四個月時間,走遍41座城市,逛了56個動物園,於今年年初寫成了《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這本書在動物研究與保護、動物園管理與設計等領域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花蝕書作《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

在走訪、觀察了國內大大小小的動物園後,花蝕對於動物園的發展走向有了新的想法,「真正的現代動物園,雖然它依舊有囚禁動物的原罪,但又有自然教育、珍稀物種保護和科研三大功能,是激發保護情懷的必須品,是城市居民走向自然的窗口。同時,優秀的動物園會保證動物的福利,讓動物們生活更加自由自在。」

在近月來的考察中,花蝕認為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是一所有著國內一流的研究、設計團隊的動物園。該動物園依託紅山自身地域優勢,利用不同地勢和地理環境修建不同場館,極力打造接近野生環境的動物生活場館,並在國內首次嘗試動物「籠舍互通」,致力於為動物提供更多生活場所和環境。於今年十月一日開放的中國貓科館、狼展館與此前就建成的亞洲靈長館都擴大了動物生活空間,同時配備了優秀、專業的飼養員,為動物提供科學、高質量的生活。

「動物園的核心目標是物種保護,但其核心行動是實現積極動物福利。」張恩權在推薦序中寫到。他認為,動物福利是動物園一切運營活動的基礎,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再用各種理由搪塞公眾的關注了;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踏踏實實地去改善園裡的動物福利了。

「這樣的一座動物園,我已經等很久了。」張恩權在推薦序中寫道。

相關焦點

  • 善待動物 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和諧相處善待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李青文:善待動物,就要努力創造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從野生動物園來說,絕對不能存在虐待動物的行為。野生動物園應創造與時代相協調的經營環境。  動物表演難稱虐待  西雙版納金孔雀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鴻平:要善待野生動物,先要明確什麼是虐待動物。動物表演就是虐待動物?
  • 深觀察|動物園結束馬戲表演,我們該如何關注動物權利與福利
    廣州動物園動物行為展示館9月1日正式閉館。 微博@廣州日報 圖廣州動物園動物行為展示館9月1日正式閉館,將規劃建設成為非經營性的科普展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這意味著,已有24年歷史的廣州動物園馬戲表演就此謝幕。這個消息不僅會讓很多孩子不高興,而且會讓他們的父母和更多的成年人不爽。
  • 六大措施保障野生動物福利 300多種動物得到保護
    ,野生動物最大的福利就是要保護好它的野外棲息地,使它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多年來,僅中國林業部門就建立了森林野生動物和溼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740多個,佔國土面積的12.6%。在這些保護區當中,使85%的野生動物種群,3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卓榕生說,中國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也非常關注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的福利保障工作。通過採取六方面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國家制定了有關的技術規範,努力改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的條件。
  • 如何保障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包軍:為動物提供福利至關重要
    東北農業大學校長包軍 車周勇 攝2020年12月3日,「動物福利與公眾健康國際論壇暨全國名特優新動物福利產品發布會」在京舉行。在動物福利與公眾健康國際論壇上,動物福利學科教育科研應用先行者、東北農業大學校長包軍以「動物福利與動物健康」為主題,發表演講。針對集約化養殖引發的高密度、環境貧瘠、單一飼料等一系列問題,包軍教授介紹,這會給農場動物帶來多種應激。當動物無法適應環境時,就會產生心理、生理甚至健康層面的問題。因此,在生產環節中,為動物提供福利措施至關重要。
  • 公民發言:禁止虐殺是對動物福利的底線保障
    它還想站起來,它仰起了頭,眼睛瞥見了自己的身體,它沒有眨眼,重重地扭過頭去,再也起不來了」———這是一隻被活剝了皮的貉的最後掙扎。在河北肅寧縣,活剝動物皮毛是皮草生產中司空見慣的行為。(4月5日《新京報》)  以殘酷的手段讓動物在最痛苦的狀態下死去,這已經不是生產意義上的宰殺,而是道德意義上的虐殺。人們以「方便、利索」為理由虐殺那些與他們一樣具有痛感的動物,實在讓人無法容忍。
  • 專家解讀|動物福利、動物權利與動物倫理究竟如何區別
    為幫助廣大行業同仁正確認識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原則和要求,以提高我國農場動物福利水平,現就下列動物福利相關問題闡述個人看法,希望對廣大讀者正確理解動物福利有所裨益
  • 關注動物福利 做好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
    摘要: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指出,武漢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的源頭之一可能是華南海鮮市場,非法售賣野生動物所致。動物福利關係著動物本身和人類健康,為做好我國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保障,相關部門應加快完善動物福利立法,加大懲戒力度。
  • 住建部叫停動物園動物表演 純商業性質或不禁止
    《意見》要求:與公益性質相悖的須禁止  《意見》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政府和動物園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偏離了動物園的公益性發展方向,出現了把動物園變成營利性機構、利用野生動物進行表演、違規經營野生動物產品等情況,導致動物保護和動物園管理水平下降,動物非正常死亡、傷人等事件時有發生,給野生動物保護和社會公共安全帶來了隱患,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 代表委員呼籲立法保障動物福利
    ■文/本報記者柳青 陸靜斐  禁止虐殺動物是文明社會的共識,一個國家的公民對待動物的態度如何,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因為對待動物的態度直接反映出人們對待生命的基本態度。在現代社會,保護和善待動物不僅被看作道德問題,而且已被視為法律問題。如今虐殺動物事件中的主角多是青少年,這要從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認識。
  • 後疫情時代,動物園裡的動物,快把人類忘卻了
    Conway)在後來被視作「動物園行業聖經」的《如何展示一隻牛蛙》中預見,隨著城市人口膨脹如此迅速,整整幾代人都在與野生生物隔絕的環境中成長:「對許多城市居民來說,只有在動物園中,他們才有機會了解鮮活的野生生命,來替代到自然界中探索的體驗。」
  • 危險的不只是野生動物,還有「野生」動物園
    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也認為,我國野生動物園普遍面臨管理、理念等問題,「全世界動物園,哪個像我們現在這樣出現動物咬死人的呢?這就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這問題解決不了,別的都別談。」  但實際上,中國修建野生動物園的步伐並未因此減緩。1993年,中國第一家野生動物園——深圳野生動物園對外開放。
  • 危險的不只是野生動物 還有野生動物園
    「讓動物展示出它天性的行為,讓公眾被這種自然行為的魅力所打動,然後人會接觸到它的棲息地知識,進而思考怎麼去保護它」,沈志軍這樣闡釋如何依託動物展示開展保護教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沈志軍看來,開展保護教育對動物園也提出了要求,比如動物園必須要以動物的健康福利為首位,要有具備同樣價值觀的人才。他和同事想方設法增加動物福利。想出幾十種丰容(為豐富動物生活情趣,滿足動物生理心理需求,促進動物展示更多自然行為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稱——記者注)的辦法,輪換著使用;騰出「不展出運動場」,生病、懷孕、哺乳期的動物,都可以獨自待著。
  • 胡藝:保護動物福利也是人類的自我救贖
    (12月8日《華西都市報》)  儘管我國早就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是該法主要針對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定,並不具有普適性,對保護動物基本福利的條款語焉不詳。前幾年有消息說國家擬出臺《動物保護法》,保護動物基本福利。該法擬規定,強迫獅子、老虎跳火堆、鑽火圈,不僅要罰款,還要追究刑事責任。我曾期待,《動物保護法》早日出臺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提供法律保障。
  • 別讓動物園成為動物們的陵園
    /圖蟲創意 這不就是在欺負遊客不了解動物,動物也沒長一張會說話的嘴嘛。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原因羅列幾條,告示一發,什麼「虐待」「致死」的悲劇也就告一段落。 至於園區設計時為何沒有考慮到積水問題?生病的動物為何沒有送去治療,而是繼續營業?已經上崗工作的飼養員,怎麼可能不知道發情動物的危險係數到哪?為什麼這麼多動物園,都要等到遊客拍的視頻成為熱搜了,才開始整改?
  • 2000年英國通過農場動物福利法律,對動物養殖福利保障做了規定
    英國於1992年修訂《保護農畜動物的歐洲公約》第1條規定:「符合本共約目的的(農場)動物應當指為了食物生產、毛髮、皮、毛皮等目的,或者基於使用動物的產出以及基因修改、新的基因組合的結果形式出現等其他目的的而被飼養或者擁有的動物。」根據歐洲動物福利保護的公約和歐盟內部法律文件的規定,農場動物被分為家養單蹄動物、綿羊、山羊、牛、豬、家禽、貓、狗、兔子、冷血動物、其它哺乳動物和鳥類。
  • 動物福利是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推動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
    大咖訪談中國獸藥協會才學鵬會長:動物福利是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推動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環節2020年10月,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CAFA)主辦的「2020中國國際動物福利產業創新周」在上海隆重召開,同期舉辦了「2020動物福利科學(中國)大會
  • 疫情當前 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怎麼樣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的各文化場館、公園、體育館等紛紛採取閉館等措施,做好疫情的應對防護保障工作。記者從位於大興的北京野生動物園了解到,作為平日的大人流聚集活動園區,北京野生動物園也是自1月21日就打響了疫情的防控阻擊戰,第一時間向公眾發布了臨時閉園公告,並每日做好園內重點區域的消毒工作,加強了內部員工的管理與動物飼養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市民們也很是關心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它們的生活狀況有沒有收到疫情影響呢?
  • 江青豔:為何養殖場需關注動物福利?
    論壇上,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院長江青豔教授回答了現場觀眾及網友關於動物福利和飼料營養的問題。  問:近年國內有關動物福利倡導較多,但也有人認為行業還處於整合升級前期階段,很難做到西方定義的動物福利。那麼,您如何看待這種說法?當前階段,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動物福利?
  • 動物園採取供暖設施,動物們過冬也都有保障,溫暖舒適過完冬天
    進入供暖期之後,天氣也是越來越冷,那麼動物園的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呢?相信很多市民也是十分關注的,記者為此也來到西寧野生動物園,一起去了解這些動物朋友們是如何在高原度過寒冷的冬天。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靈長類動物館和大型珍稀動物館的動物,比如長頸鹿和河馬等動物都是特別怕冷的,在這些動物的館內也會提供暖氣,保障這些動物不受寒冷。記者也來到靈長類動物館,很清楚就能夠看到這些靈長類動物要不就是呆在暖氣管旁邊取暖,要不就是嬉戲打鬧,絲毫沒有受到天氣的影響。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動物權利和福利的探討之「活熊取膽」和滅殺果子狸及人如何吃肉、用何種方式食用關於動物權利問題的爭論已愈演愈烈:對「活熊取膽」的鬥爭已綿延數年;為防「非典」而滅殺果子狸的行為受到了普遍質疑;如何對待寵物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激辯的話題;什麼可吃什麼不可吃已變成為「餐桌上的戰爭」…… 學者認為,關注動物福利就是保障人類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