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福利:被忽略的常識

2021-01-08 搜狐網

  人民畫報記者 王 磊

  口罩、隔離、檢疫、恐慌,當下的甲型H1N1流感情景國人並不陌生。

  「非典」餘悸未消,高致病性禽流感洶湧而至;暴發在四川的豬鏈球菌病剛剛過去,另一種曾經認為與豬有關的疫情又在全球範圍內蔓延……我們身邊那些古已有之、司空見慣的動物,為何成為人類疫情的「源頭」?

  「對動物不仁道,同樣也會危害人類自己。」這是莽萍、孫江、賈自力三人對這個問題的一致看法。

  莽萍,中國社會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之一是「環境倫理與動物保護」。

  孫江,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他和同事們正在起草中國《動物保護法(建議稿)》。

  賈自力,北京朝陽安華動物產品安全研究所所長,中國首部《生豬人道屠宰技術規範》的主要起草者。目前工作之一是在河南等地推廣「人道屠宰」。

  三位學者,都有各自的本職工作,對「動物福利」問題的關注是他們的交集。

  動物福利是什麼?

  孫江教授介紹說,按照現在國際上通認的說法,動物福利被普遍理解為五大自由:享受不受饑渴的自由,保證提供動物保持良好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水;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提供適當的房舍或棲息場所,讓動物能夠得到舒適的睡眠和休息;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保證動物不受額外的疼痛,預防疾病並對患病動物進行及時的治療;享有生活無恐懼和無悲傷的自由,保證避免動物遭受精神痛苦的各種條件和處置;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被提供足夠的空間、適當的設施以及與同類夥伴在一起。

  2005年,中國首次舉辦「動物福利與肉品安全國際論壇」。在這個論壇上,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CIWF)執行長席爾瓦女士介紹了歐盟從2006年開始實施的農場動物的福利標準:禁止在鐵隔欄裡關養懷孕的母豬,必須給母豬高纖維的食物以滿足它飢餓感和咀嚼的需要,要給它提供至少稻草搭建的住所和用來拱的泥土,新出生的小豬在28天前不允許斷奶,長途運輸每24小時必須下車餵食物和水並休息24小時……她在會上強調說,這其實是歐盟對農場動物保護的最低標準,任何歐盟國家都可以制訂高於這一標準的法律,而達不到該標準的國家的動物將會被歐盟拒之門外。

  動物福利 關乎人類健康

  「非典」時,我們撲殺果子狸;禽流感來了,我們撲殺雞;這次如果不是世衛組織及時將「豬流感」改名,不知又會有多少豬遭到滅頂之災。莽萍對人類每次疫情暴發都迅速歸責到動物身上感到不滿——「實際上,正是人類不道德的生產方式造成了各種病毒的變異。」

  莽萍特別提到了豬鏈球菌病在中國發病的例子。2005年,四川的豬鏈球菌病疫情均發生在養殖場地衛生條件差、圈舍通風不良、陰暗潮溼的散養戶範圍內。衛生條件相對較好的養殖大戶和規模化養殖場未見疫情報告。莽萍分析說:「這說明,豬的生存狀況與豬鏈球菌病的發病有著直接的關係。」

  中國是世界上的畜牧大國,據估計我國2007年生豬產量為7億頭,幾乎佔了世界生豬產量的一半。由於沒有農場動物福利保障制度,豬、羊等農場動物在生前及屠宰時都遭到過殘酷的折磨。「不能處在良好生活狀態的畜牧動物,由於其體內的內激素分泌不正常,對於最終的食品質量和產量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動物被裝卸和長途運輸中,通常會被粗暴而野蠻地對待,如毆打、長時間地高度密集、日光曝曬、缺乏食水等,這會增加傳染病的易感性和交叉感染。而數量巨大的動物被活殺,方式痛苦而難熬,這些恐懼和痛苦會帶來病變。」莽萍表示,正是人類對動物「嚴酷的剝削與過度的利用」,才造成了今天人禽(人畜)共患流行性疾病不斷暴發的原因。

  動物與人 福利並不悖行

  「當前,中國社會中『人的福利』還沒有完備地照顧到,那麼多弱勢群體還幫不過來呢,哪顧得上動物?」孫江在西北政法大學開設了《動物福利法學》、《動物保護法概論》等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提出這個問題,而這也是記者問過很多遍的問題。

  孫江給出的回答是:如果我們社會真能做到對動物的福利關懷,對人(包括弱勢群體)的福利關懷還會弱化嗎?

  而莽萍則從道德的層面上反駁了動物福利「超前說」:我們身邊的動物,在經過人類幾千年的馴化後,已經依附人類生活。它們沒有選擇,需要我們的關照。這是人類必須肩負的道義。「人的福利與動物福利,這兩點並不悖行,更不是排斥的關係。」

  實際上,這個疑惑在國外早已不是個問題。孫江說,目前世界上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包括經濟發展不如中國的一些非洲國家——出臺了動物福利法。在英國,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有10多個,如寵物法、動物遺棄法案、動物寄宿法案、獸醫法……涵蓋動物從生到死。

  動物福利 尚待制度保障

  國外成熟的先例和國內公民動物福利意識的提高卻並未帶來很多保障動物福利的措施。

  孫江認為這主要是我國動物保護法體系存在明顯缺陷。首先是現行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寥寥可數,除《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檢疫法》等幾部單行法外,餘者只散見於《森林法》、《漁業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若干零散條文中,沒有一部專門的、完整的動物保護的總括性法律。人們對於如何保護動物,以及保護動物的意義都缺乏整體的清晰印象。

  再有,動物保護的範圍過於狹隘且沒有操作性。目前除了珍稀野生動物外,我國的工作動物、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娛樂動物還沒有法律地位。即便是已有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也因原則性條款多而可操作性欠缺。

  最重要的,是懲處力度相對薄弱。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只有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才追究刑事責任。而對虐殺普通動物的行為,幾乎不進行任何處罰。而在法國和美國的一些州,殘酷對待動物的行為已被納入刑法的調整範圍內。

  除了法律制度上的欠缺,莽萍還提到了她的另外一個擔憂,那就是民眾意識,尤其是某些政府官員意識的淡漠。在採訪中,她多次談到了對2007年頒布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的一些看法。

  條例在公開徵求意見階段,莽萍和其他一些人士曾多次呼籲應該加入「人道屠宰」的細則。但最終頒布的條例卻令他們失望,「條例只是把豬當作一種『肉製品』,而根本沒有顧及到豬是一種『溫血動物』這一本質。」

  記者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網站上,找到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其中第三章十四條規定:「屠宰廠(場)屠宰生豬,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操作規程和技術要求,並符合國家有關動物福利的要求。」但在最終公布的有法律效力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中,關於動物福利的表述被刪去。

  動物福利 緩步前行

  無論是莽萍還是孫江,都認為推進中國動物福利,「政府應該負起責任」。

  而實際上近些年來,雖然進展不快,但是在動物福利方面,中國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2004年12月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北京市實驗動物管理條例》,規定對動物實驗必須進行倫理審查;2007年12月16日,「中國人道屠宰計劃啟動儀式」在河南舉行,河南省成為中國首個人道屠宰試點省份,這是我國近期在動物福利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作為《生豬人道屠宰技術規範》主要起草人之一,賈自力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規範中的細節規定:屠宰廠待宰圈應該有淋浴系統、飲水系統、通風或保溫設施等;電擊致昏時電流不應低於1.3A,通電時間不能超過3秒;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強迫生豬跳下運輸車輛,禁止在從待宰圈舍通往致昏點的通道以外的其他地點使用電棒趕豬……

  根據賈自力提供的數據,在河南人道屠宰培訓後參加試點評估的182家企業中,87.5%的企業對趕豬工具進行了改進,37.3%的企業對卸載臺進行改進,41.8%的企業對擊暈設備進行改進。

  2009年,在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資助下,賈自力和他的同事將對北京、湖北、海南、內蒙古、廣東等地進行人道屠宰普及性培訓。

  賈自力坦承:雖然人道屠宰已經取得進步,但由於屠宰企業對人道屠宰的認識不足,缺乏主動性。同時,由於經營壓力,企業存在工藝、技術、設備改造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在消費者層面上,由於消費者對「人道屠宰」對肉質的提升缺乏認識,「無法形成指向明確的消費需求,從而促進屠宰企業採用人道屠宰技術。」 

相關焦點

  • 周尊國:動物福利不僅是動物的福利,也是人類的福利!
    動物福利包含哪些內容?與人的福利一樣麼?如何理解動物福利的內涵與進程?6月13日晚8點,世界動物福利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周尊國老師,在輔音雲講堂傾情分享。周尊國老師從2005年底開始接觸動物福利,並很快參與到推動其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成功地建立起中國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和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之間的聯繫,在中國推出了福利養殖金獎項目,通過和養殖行業、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係,共同提升中國乃至世界的農場動物福利水平。
  • 給動物福利也是完善人類自己_人性化殺雞是怎樣一種「動物福利...
    中國是個畜牧業生產大國,隨著農場動物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方式不斷推廣,與之相關的農場動物健康和行為問題也隨之而來。中國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後面臨嚴峻的「綠色壁壘」考驗,這一切使得動物福利在我國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我國引入動物福利理念時間較晚,無論是科技條件還是在思想觀念都與國際上存在較大差距,動物福利制度建設缺口甚大。
  • 關於動物福利的辯論
    有關動物福利的概念 作者:瑚布圖在《中國日報社《21世紀報》對趙南元的書面採訪:動物權利的問題》一文中,趙南元教授就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這裡不對其觀點是否正確進行評論,但其談話內容中確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是動物福利概念的問題。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動物權利和福利的探討之「活熊取膽」和滅殺果子狸及人如何吃肉、用何種方式食用關於動物權利問題的爭論已愈演愈烈:對「活熊取膽」的鬥爭已綿延數年;為防「非典」而滅殺果子狸的行為受到了普遍質疑;如何對待寵物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激辯的話題;什麼可吃什麼不可吃已變成為「餐桌上的戰爭」…… 學者認為,關注動物福利就是保障人類福利。
  • 動物福利與公眾健康國際論壇暨全國名特優新動物福利產品發布會在...
    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自2013年成立以來,致力於為全球各地企業和政府搭建交流、對話平臺,讓公眾了解動物福利與人類面臨的全球重大挑戰的關係以及動物福利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動物福利產品越來越受到關注。
  • 動物福利壁壘將動物福利與國際貿易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的
    動物福利立法是我國發展經濟貿易的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推進,繼綠色壁壘後,出現了新的壁壘:動物福利壁壘。動物福利壁壘是由發達國家把自己能夠達到的嚴格的動物福利保護要求納入國際貿易規則體系之中,將動物福利與國際貿易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的。
  • 世界動物福利科學大會舉行 聚焦"動物福利科學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網訊 2019年5月29日,世界動物福利科學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辦,主題是「動物福利科學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來自動物福利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對動物福利科學進行了詳細闡述。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首席代表趙中華表示:「動物福利是全世界各種文明、各種價值觀的共同走向。
  • 善待動物 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和諧相處善待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李青文:善待動物,就要努力創造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從野生動物園來說,絕對不能存在虐待動物的行為。野生動物園應創造與時代相協調的經營環境。  動物表演難稱虐待  西雙版納金孔雀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鴻平:要善待野生動物,先要明確什麼是虐待動物。動物表演就是虐待動物?
  • ...丨2020動物福利與公眾健康國際論壇暨全國名特優新動物福利產品...
    2020動物福利與公眾健康國際論壇暨全國名特優新動物福利產品發布會的通知(第一輪通知)                                         各有關單位、相關人員: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人類、動物和環境健康之間的關係,與國際上早已開始流行的「同一健康One Health」理念相契合,成為今年備受矚目的科學和社會議題。
  • 專家解讀|動物福利、動物權利與動物倫理究竟如何區別
    1  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及與動物權利、動物倫理的區別和聯繫動物福利是指要從滿足動物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的角度,科學合理地飼養和對待動物,保障動物的健康和快樂,減少動物的痛苦,使動物和人類和諧共處。對於農場動物畜禽,根據動物福利的原則和要求,實現福利養殖,畜禽能養得更健康,消費者也可獲得更優質的畜產品。
  • 改善動物福利,應先有動物分類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的《動物福利宣言》中,將動物分為六類:「野生動物」「依人動物,即由人管理飼養或被人捕獲飼養的動物」「為食物、產品和役使而飼養的動物」「友伴動物」「運動或娛樂用動物」「科學研究用的活動物」。
  • 2000年英國通過農場動物福利法律,對動物養殖福利保障做了規定
    農場動物是指動物的身體,包括肉類,內臟,皮毛或動物的產出物能滿足人類社會生活所需要的肉、乳、蛋或者皮毛等。農場動物一般包括家畜、家禽、家養魚類,例如家養的牛、豬、羊、馬、雞、鴨、鵝、魚、兔等。英國於1992年修訂《保護農畜動物的歐洲公約》第1條規定:「符合本共約目的的(農場)動物應當指為了食物生產、毛髮、皮、毛皮等目的,或者基於使用動物的產出以及基因修改、新的基因組合的結果形式出現等其他目的的而被飼養或者擁有的動物。」根據歐洲動物福利保護的公約和歐盟內部法律文件的規定,農場動物被分為家養單蹄動物、綿羊、山羊、牛、豬、家禽、貓、狗、兔子、冷血動物、其它哺乳動物和鳥類。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EO詳解動物福利知識
    動物福利與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消除貧困等問題密切相關,改善動物福利關乎人類發展。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執行長史蒂夫•麥克維爾(Steve McIvor)詳解動物福利知識,呼籲人們善待動物,構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麗世界。什麼是動物福利?
  • 聚焦福利產品,動物福利與公眾健康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在即!
    動物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沒有憂慮、恐懼、應激的動物是防疫的重要基礎。良好的動物福利條件可以直接提高動物免疫力,減少藥物使用,降低患病率,提升動物疫病防控效果。因此,關注動物福利條件在根本上也是關注人類自身的健康,不良的生存環境、長途運輸、野蠻裝卸和不人道的屠宰都可能影響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和衛生質量。
  • 趙中華:動物福利認識存三大誤區
    他認為,當今社會人們對動物福利的認識存在著三大誤區:一、混淆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的概念。動物權利,或稱動物解放,是人發起的保護動物不被人類作為佔有物來對待的社會運動。其宗旨不僅要為動物爭取被更仁慈對待的權利,更主張動物要享有精神上的基本「人」權。而動物福利,尤指動物的生存狀況,是動物如何適應其所處的環境,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包括:生理福利、心理福利、環境福利、衛生福利和行為福利。
  • 中國動物檢疫:以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為視角探討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本文從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的關係入手,在客觀分析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爭論的基礎上,提議應轉變立法觀念,形成保障動物福利、維護動物基本權利、強調人有動物保護義務的法治理念,並在此理念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進行相關法律變革。本文對於正確認識動物權利與動物福利之爭,積極探索雙方都能接受的契合點,推動我國動物保護立法具有參考意義。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 江青豔:為何養殖場需關注動物福利?
    論壇上,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院長江青豔教授回答了現場觀眾及網友關於動物福利和飼料營養的問題。  問:近年國內有關動物福利倡導較多,但也有人認為行業還處於整合升級前期階段,很難做到西方定義的動物福利。那麼,您如何看待這種說法?當前階段,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動物福利?
  • 我國《畜牧法》是農場動物保護的基本法,但缺失動物福利的概念
    在農場動物福利法立法體系方面,英國的農場動物福利保護立法層次性強,既有《農場動物福利(英格蘭)條例》這類關於農場動物福利保護的一般立法,也有《動物福利(屠宰或宰殺)條例》,《家禽屠宰法》和《動物福利(運輸)法令》這類關於農場動物屠宰以及運輸的專門的立法。
  • 關注動物福利 做好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
    摘要:近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指出,武漢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的源頭之一可能是華南海鮮市場,非法售賣野生動物所致。動物福利關係著動物本身和人類健康,為做好我國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保障,相關部門應加快完善動物福利立法,加大懲戒力度。
  • 專家:動物福利食品市場投資空間巨大
    孫忠超是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世界動物福利大會」上作出上述預測的,在這一大會上,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時建忠也強調,農場動物福利理念與綠色發展一脈相承,福利養殖是發展綠色畜牧業的必然選擇。  孫忠超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這一問題主要是由於國內養殖企業對動物福利的生產技術並不了解,以及餐飲和零售端對動物福利的採購標準還尚未清晰所致。而導致這一問題的關鍵因素則是國內消費者對動物福利的認知缺失,類似盒馬、京東、沃爾瑪等企業即使想推行動物福利的標準體系,奈何銷售情況並不理想,致使最終放棄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