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love動物安置寄養中心裡的白狐。
Let’s love動物安置寄養中心裡的藍狐。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解救的野生豹貓。
9月17日下午,幾番折騰下,劉胤桐終於把霍營地鐵站旁救助的赤狐帶回了Let's love動物安置寄養中心。身為寶貝回家寵物搜救隊負責人,這已經是他5天內救助的第二隻狐狸。
雪狐、赤狐、暹羅鱷……過去一段時間裡,很多不常見的小動物在北京被發現。它們有的不適宜生活在城市環境中,有的不適宜生活在中國北方,有的甚至不是中國物種。
「神奇動物」緣何屢現京城?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通過網購等渠道購買「異寵」(個性寵物)又隨意棄養的行為,導致本不該出現在北京的動物,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好看不好養
棄養放生頻發
昌平區十三陵鎮,距離十三陵水庫庫區不遠的一個小院,就是Let's love動物安置寄養中心。劉胤桐救助的動物,一般都會寄養在這裡。
小院不大,頗似普通的北京郊區農家院,只是從裡面傳來的犬吠聲,要明顯響亮很多。走進小院,第一道院門是鐵皮門,第二道是鐵網門,裡面的狗舍、貓舍全用鐵網進行了封閉加固,「安全第一,防止動物往外跑,這裡還是比較專業的。」
加上昨天的赤狐,劉胤桐最近已救回4隻狐狸,它們都有各自的單間。與狗相比,狐狸要安靜一些,但劉胤桐說:「它們還是保有一些野性,所以單獨養比較好。」
劉胤桐擁有的專業寵物搜救隊,搜救對象遠不止貓狗等寵物。市民、媒體甚至公安機關都經常求助於他的搜救隊,解救出現各種狀況的小動物。寄養中心的負責人王晨依告訴記者,被救助的動物,適合領養的會組織領養活動,而狐狸,在確定其野生還是家養性質之前,會暫存在寄養中心。
「狐狸不好養。」劉胤桐走進籠子,已經能跟裡面的白狐相處融洽,但是他仍然直截了當地表示,狐狸不適合城市家養,「有些市民,覺得狐狸好看,覺得能當成狗養。有點兒味兒,勤開窗通風不就行了嗎?等真養起來,發現根本不行,那個味兒受不了。」
的確,即便是在這個寬敞的院落,只要靠近白狐,就能聞到一陣陣明顯的臊味。
「你看這個籠子,全封閉的,地面也是硬化的,不然狐狸很容易跑出去。」劉胤桐說,如果養在院子裡,也要注意狐狸擅攀爬、彈跳好、愛打洞的習性,普通的農家院,很難真正圈住狐狸,「狐狸還是有一定野性的,跟寵物狗不一樣。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一時興起,三分鐘熱度,不考慮後果。」
發覺狐狸不好養,怎麼辦?多數人選擇棄養放生。
「最近這段時間頻繁在北京城裡出現的狐狸,我們懷疑跟前些年一次有償領養有關。」劉胤桐回憶,大概在兩年前,有大約三百多隻外地飼養場的狐狸被北京的愛心人士救下,並組織了有償領養。但後來領養者發現狐狸不好養,於是進行了大量放生。此外,通過網絡渠道,也有人在售賣狐狸。
飼養場的狐狸,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不會捕食,命運多半悽慘:「大家應該有印象,北京山區出現過幾次白狐、藍狐偷老百姓雞吃的新聞。這些狐狸都是原來圈養的,在山裡,除了餓死,就只能偷家禽吃。」
劉胤桐在北京城各處看到過狐狸、蟒蛇、鱷龜、貂等各類「異寵」,「現在大家養寵物都想講個性,但是不想養了,放得又太隨意。就說鱷龜,你放一隻鱷龜到公園池塘裡,它在中國沒有天敵,這個池塘裡的其他物種,基本上全都遭殃了。」
放生惹的禍
眼鏡蛇現山區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總站在房山區拒馬河流域,站長李理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看到本不屬於北京市的物種,「比如巴西龜、鱷龜,趴在拒馬河畔曬太陽,它們都會嚴重影響本地龜類。」
李理說,在2017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實施前,拒馬河流域經常出現大規模放生,「那種一麻袋一麻袋的、不負責任地放生,帶來大量外來物種。巴西龜、鱷龜不用說了。白狐、藍狐都不是中國原產的物種,是因為皮毛需求而引進養殖的。還有眼鏡蛇,雖然中國有,但是主要是分布在南方,最近幾年出現在北京山區。這些物種,不僅會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影響,也會破壞生態平衡。」
2017年之後,因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大規模放生變少,但是「異寵」飼養變熱。
「有些人在網上購買,然後又在網上炫耀自己飼養的『異寵』,給它們拍小視頻。非洲的藪貓、獰貓,還有大蜘蛛、大蜥蜴等等。我們一旦發現,都會向有關部門舉報。根據法律,養這些動物,都是要取得相關資質的,而且還要講清楚來源。」以狐狸舉例,要想合法飼養狐狸,至少需要具備林業部門頒發的飼養證、運輸證、檢疫證,但這些證,個人基本很難獲得,所以飼養狐狸違法的可能性極高。
「養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李理曾經在西二旗解救過一隻華北豹貓。豹貓有適合家養的品種,但這隻華北豹貓是野生的,從外地市場購得,飼養者起初並不了解:「他家有院子,但是豹貓長大後,野性強烈,要餵生肉。後來不但把家裡電話線咬斷了,還把家貓咬死了,這才不得不向我們求救。」
李理播放了幾段由野外紅外相機拍攝到的視頻,視頻裡的華北豹貓不僅捕殺小動物,甚至還獵食山羊,「飼養野生動物,不僅可能違法,還違背動物天性。隨意放生,更是影響生態平衡。」
劉胤桐建議,在飼養寵物前,市民一定要對寵物習性有所了解,同時對自己家的環境有清醒的認識,如果發現自己實在無法飼養某種寵物,也千萬不要隨意丟棄,而是交給專門機構處理:「即便是普通的貓狗,也別隨意放,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家野要分清
盲目飼養違法
該如何飼養寵物,什麼動物能養,並非無法可依。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孫全輝博士介紹,我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以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入一級、二級名錄的物種不可以買賣。
各省還有一級、二級的保護名錄,按照地方條例,如果交易也會違法。此外,中國已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其附錄一、二的物種等同於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同時,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物種,既「三有」動物名錄,也是對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補充。
「目前常見鳥類中的畫眉、百靈、鸚鵡、大山雀等,哺乳類中的松鼠等,以及幾乎所有國內的兩棲爬行動物,都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孫全輝指出,一些在國內沒有分布的蜥蜴、陸龜、哺乳類等,屬於CITES附錄物種,也等同於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如果沒有辦理相關手續或者合法來源,飼養這些野生動物就是違法的。」
孫全輝介紹,據統計,至少四分之三的寵物蛇、蜥蜴、陸龜和海龜會在家庭飼養一年內死亡。野生動物的攻擊性、毒性以及攜帶的多種病原微生物,都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影響。
與此同時,盲目飼養野生動物還有可能觸犯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將會受到相關處罰。
「要養這些受保護野生動物,須辦理人工繁育許可證。而辦理人工繁育許可證,則要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比如說有相關的動物合法來源證明,符合人工繁育條件等等。」孫全輝建議,飼養寵物要到正規的交易市場購買,並索取相應的合法來源證明文件資料,「出售、購買、利用這些野生動物都需要辦理相關許可。如果市民一不小心養了野生保護動物,可以聯繫、諮詢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記者 孫毅 胡德成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