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拼搭樂高積木一樣製備量子糾纏態

2020-11-24 澎湃新聞

將多個粒子的狀態進行拆解後重新「組合編排」,這樣便會像拼搭樂高積木一樣產生出糾纏態。

撰文 | 董唯元

量子計算技術中,經常需要使多個量子比特處於特定的糾纏關係,例如在2個qubit上建立貝爾態

、在3個qubit上建立GHZ態

或W態

等等。這些量子比特的糾纏態對量子計算來說,就像普通計算機中的「與或非」門一樣基本而重要。所以如何便捷的製備這些糾纏態,就是量子計算技術中很重要的一項基礎技能。

早期研究者製備糾纏關係的思路非常刻板:要麼從粒子出生的產房入手,精心設計初始狀態,使同時產生的一對粒子具備特定的糾纏關係;要麼從粒子間相互作用入手,通過仔細調節的散射條件來實現所需要的糾纏。無論哪種方式,都是極為耗神費力的麻煩事。

1992年,貝爾實驗室的Bernard Yurke和David Stoler利用微觀粒子的全同性,率先明確提出了一種便捷製備糾纏態的方法,並利用此方法描述了製備貝爾態的具體過程[1, 2]。2019年底,波蘭研究者Pawel Blasiak和Marcin Markiewicz將這一方法進一步推廣,提出了原則上可以製備任意特定糾纏態的一般性方法,並將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3]。

粒子全同性,是量子理論所揭示的基本粒子的有趣性質之一。在經典模型中,兩個非親非故的粒子就像沙漠中的兩顆砂礫,除非相互接觸,否則它們之間不會存在任何關係。而量子理論告訴我們,基本粒子其實是波動著的場的激發,世界上的任意兩個X粒子,都是源自同一個X場的激發。所以兩個基本粒子更像是同一片水窪中的兩顆水滴,總是天生便彼此之間存在著聯繫。正是這一奇特的屬性,為糾纏態的製備提供了先決條件。

在Pawel Blasiak和Marcin Markiewicz介紹的方法中,製備多個粒子糾纏態變成了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簡而言之,他們的方法就是將多個粒子的狀態進行拆解後重新「組合編排」,這樣便會像拼搭樂高積木一樣產生出糾纏態。方法的核心就在於這個「編排」過程,具體需要哪種糾纏態,就進行相應的編排即可。

左側A1, A2,,…, AK為狀態輸入,右側B1, B2, …, BK為狀態輸出。U1, U2, …, UK為初始粒子各自的狀態調整,V1, V2, …, VK是輸出端各局域的狀態揀選。各種不同的編排方式σ共同構成集合SN,其中N標誌糾纏態的維度,例如σBell∈S4,σGHZ∈S6。

論文中作者例舉了幾個很具實用價值的例子:分別對應貝爾態、GHZ態和W態所對應的製備方式。

這一方法對輸入端粒子的來源沒有任何特殊要求,製備過程也不需要多個粒子之間發生相互作用,而且這一方法對玻色子和費米子同樣有效。就像用活字印刷術替代雕版印刷,這種便捷的新方法無疑為量子計算技術早日平民化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

參考資料

[1] Yurke, B. & Stoler, D. Bell’s-inequality experiments using independent-particle sources. Phys. Rev. A 46, 2229 (1992).

[2] Yurke, B. & Stoler, D. Einstein-Podolsky-Rosen Effects from Independent Particle Sources. Phys. Rev. Lett. 68, 1251 (1992).

[3] Blasiak, P., Markiewicz, M. Entangling three qubits without ever touching. Sci Rep 9, 20131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9-55137-3

《返樸》新冠病毒專題

上下滑動可見全部報導

經 驗 與 反 思

專訪湯勝藍教授:疫情直報和院內感染兩大頑疾怎麼破?

117疫情觀察 | 顏寧·普林篇·Ⅰ

各國防疫反映的國際關係:為何預想的全球合作沒有出現?

新藥研發專家的抗疫日記:願臨床數據不再引發悲劇 | 117三人行

問世快,上市慢,量產還難說:新冠疫苗何時拯救人類?

全球疫情高峰何時到來?多久能結束?硬核主任張文宏全面解讀

各國實驗室趨於寂靜,科研人員做好準備應對疫情的長期幹擾

中國第一波、歐美第二波,還會出現第三波大疫情嗎?

新冠陰影下的德國抗疫百態:二戰以來最大挑戰

各國抗疫作業自己做,中國該如何應對輸入壓力?

專訪公共衛生專家湯勝藍:WHO正在失去主角光環

波士頓新冠暴發危機:Biogen年會病毒大傳播始末

世衛組織:新冠疫情已成「大流行」,總幹事怎麼說?

曹彬:抗新冠病毒治療有藥可期

天花是怎麼消滅的?一場眾多孤兒活體接力的救世壯舉

武漢疫情暴露政府治理能力短板,突破口何在?

中國延緩了病毒的全球傳播,各國公衛比拼才剛剛開始

新冠病毒源於美國?「專家」到底錯哪

武漢一線專家詳解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他們是窒息而死,過程很痛苦

悲劇換來制度的改革:記製藥史上最悲催的一次臨床實驗

非典之後,為什麼這些治癒的病人更絕望了?

徹底撲滅百年不遇的烈性傳染病,1920年是如何做到的?| 展卷

血漿治療是「稻草」還是「神藥」?專家:謹慎樂觀,尊重科學

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反思此疫,中國疾控該改革了

控制疫情,現在最大的挑戰是時間 | 專訪清華藥學院院長丁勝教授

前夜:新冠病毒傳播時間線詳解 | 117三人行

應對疫情,春運人口回流情況如何?基於春節前人口流動模擬的預測

趙國屏院士:科研、疾控和臨床缺乏協同,希望這是「最後一次教訓」

這些野生動物的病毒怎麼就到了人類社會?為何現在比過去多那麼多傳染病呢?

需要評估「封城」的影響;尚無經驗證的療法 | 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發布會實錄

專家呼籲:避免重複檢測新冠病毒,不確診不應影響治療 | 117三人行

專家講解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 | 117三人行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能從抗擊非典中汲取什麼經驗?

硬 核 科 普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全球遭遇新冠檢測難題,多國專家聯合支招

警惕!不應過度解讀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莫被誤導!準確理解新冠病毒可能分為兩種類型,且在暴發早期就已並存

除了紫外線,這些光也可以殺死病毒

全世界只有少數實驗室能接觸新型冠狀病毒,它們長這樣

傳播力勝過SARS,需要擔心新冠病毒變異嗎?

炎症風暴:人體免疫系統,是怎樣反噬自身的?

給你的生物網課加點料:世界最大冷凍電鏡基地給青少年的7個科普錦囊

中國結構生物學家發力:揭示新冠病毒侵染人體細胞瞬間

西湖大學團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以史為鑑:也說新冠肺炎的血漿療法

有抗體就能清除病毒嗎?認識抗體的複雜性

宅在家裡不動,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病毒,那條靜止的河流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專家教你告別陰謀論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和傳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

Remdesivir到底是不是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神藥」?

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肯定會研製成功?

抗新冠病毒的藥物為何還沒研發出來?

權威觀點:治療冠狀病毒感染,新藥開發為啥那麼難?

中間宿主亟待確定!武漢病毒所確證新冠病毒極大可能源自蝙蝠

比起流感,為什麼全世界更害怕新型冠狀病毒?

科 學 防 護

肺炎恐慌下,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6個心理防護方案

吸菸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事實可能正相反

怎樣應對新冠病毒空氣傳播?| 117三人行

冠狀病毒在體外可以存活多久?| 117三人行

開工在即,面對新冠病毒,如何練成「百毒不侵體」?

怎樣安全吃喝拉撒?旅途最全防護指南請收好

一次性醫用口罩怎麼做出來的?如何消毒?

世衛組織建議:如何在家護理疑似新冠感染者?附正確的打噴嚏、洗手方法 | 摸象記

病毒來襲,科學家告訴你這樣選口罩 | 117三人行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繫後臺。

相關閱讀

1 「上」追求對稱之美:楊振寧超越他諾獎的貢獻 | 附量子糾纏新觀念 | 眾妙之門

2 「下」追求對稱之美:楊振寧超越他諾獎的貢獻 | 附量子糾纏新觀念 | 眾妙之門

3 量子糾纏網呈現新型非定域關聯 | 一周科技速覽

4 IBM駁斥谷歌,量子霸權 VS 量子優勢,量子計算離我們還有多遠?

5 對稱性與拓撲序:新型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基礎 | 眾妙之門

近期熱門

1 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

2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能從抗擊非典中汲取什麼經驗?

3 2020沃爾夫數學獎得主Eliashberg:找到正職前的兩年是我做數學的美好時光

4 對付癌症, 是否都該早發現, 早診斷, 早治療?

5 曹則賢跨年演講:什麼是量子力學?∣ 賢說八道

長按下方圖片關注「返樸」,查看更多歷史文章

點「在看」,傳遞你的品味

原標題:《像拼搭樂高積木一樣製備量子糾纏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科學家首次製備含單分子的量子糾纏態
    本報訊(記者楊凡)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的研究對象多是光子。但最新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 實現「量子霸權」,糾纏態製備是關鍵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5光量子比特糾纏、6光量子比特糾纏、8光量子比特糾纏、10光量子比特糾纏、18光量子比特糾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不斷刷新著光量子比特糾纏數目的世界紀錄。用於創建和驗證由6個光子和3個d.o.f組成的18量子比特GHZ態的方案和實驗裝置。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首次製備含單分子的量子糾纏態
    本報訊(記者楊凡)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的研究對象多是光子。但最新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團隊與美國合作者,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 磁力玩具好還是樂高好?磁力片和樂高積木的區別
    【中外玩具網】樂高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積木玩具品牌,玩具大品牌,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套樂高積木,但是並不是每個年齡層都適合!而近來磁力片玩具也名聲大噪,深受小孩子喜歡,那麼磁力片與樂高玩具有什麼區別?磁力片和樂高積木哪個更好呢?  下面來看看媽媽林小姐的經驗分享對比,到底是樂高玩具好還是磁力玩具好?
  • 中美科研人員合作首次製備單原子間量子糾纏態—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合肥5月25日電 (記者 吳蘭) 中美科研人員近日聯手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我國科學家首次製備出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合作者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 我科學家首次製備出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合作者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目前有多種體系可用於探索實現量子傳感和量子信息處理。
  • 20超導量子比特薛丁格貓態製備獲進展
    GHZ多體真糾纏的判據閾值,並首次展示了20量子比特5組分薛丁格貓態。  同期《科學》上也背靠背發表了哈佛大學Mikhail Lukin組20量子比特薛丁格貓態的工作(Science 365, 570-574 (2019)),他們利用裡德堡原子製備了薛丁格貓態並證明其GHZ態的糾纏數目可以達到20量子比特。
  • 我國學者實驗實現「最優量子糾纏態」檢驗
    新華社合肥7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製備出高質量的量子糾纏態,是實現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應用的前提。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期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糾纏態測量方法,可以快速檢驗出多體糾纏態相對於目標糾纏態的保真度,實驗實現了最優效率的多光子糾纏態檢驗,對研製大規模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網絡具有重要意義。檢驗量子糾纏態的質量,是量子科研中的重要課題。
  • 我國學者實驗實現「最優量子糾纏態」檢驗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合肥7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製備出高質量的量子糾纏態,是實現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應用的前提。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期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糾纏態測量方法,可以快速檢驗出多體糾纏態相對於目標糾纏態的保真度,實驗實現了最優效率的多光子糾纏態檢驗,對研製大規模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網絡具有重要意義。檢驗量子糾纏態的質量,是量子科研中的重要課題。傳統的量子態「層析法」,測量的數量大、複雜度高,難以滿足未來大規模測量的需要。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科技前沿】本報合肥9月8日電(記者常河)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9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本成果為進一步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和研究高維系統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
  • 中國學者實驗實現「最優量子糾纏態」檢驗
    新華社合肥7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製備出高質量的量子糾纏態,是實現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應用的前提。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期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糾纏態測量方法,可以快速檢驗出多體糾纏態相對於目標糾纏態的保真度,實驗實現了最優效率的多光子糾纏態檢驗,對研製大規模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量子通信研究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
  • 李傳鋒等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我實驗室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的優勢。然而要展示這一優勢,必須要實現高保真度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高保真度 32 維量子糾纏態
    IT之家9月3日消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最新消息,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高保真度 32 維量子糾纏態
    IT之家9月3日消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最新消息,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學報】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本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學者合作,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創造世界最高水平,為進一步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以及研究高維系統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
  • 用樂高拼創戰紀「特隆」摩託車
    本次為大家分享樂高版「特隆」摩託車的拼砌圖解。「特隆」摩託車出現在電影《創:戰紀》中,它的酷炫的外觀深得觀眾的喜愛。準備上圖所示積木,機車以黑色調為主,透明件及少量橙色積木可以用其他顏色樂高替換。如圖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