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研人員合作首次製備單原子間量子糾纏態—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中新網合肥5月25日電 (記者 吳蘭) 中美科研人員近日聯手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5日消息,該校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據介紹,這項成果對於未來考慮使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目前有多種體系可用於探索實現量子傳感和量子信息處理。其中,分子作為多個原子組成的系統,原子集團可以轉動和發生振動,由此帶來獨特的屬性。

最近國內外對於分子的研究有長足發展,在信息處理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包括對分子的束縛和冷卻,分子的量子信息高質量讀出,大量分子之間量子糾纏的探索,以及高精度的分子測譜等。真空中束縛的單個分子尺度的研究也急速發展,有從兩個束縛原子生成單個分子,單分子與單原子相互作用等重要進展。

在該項研究工作中,通過在離子阱體系束縛帶電的鈣原子和氫化鈣分子,使用雷射調控制備出他們之間的糾纏態。

為了展示分子狀態的頻率跨度,實驗中選取了轉動能量靠近的一對轉動態作為比特,頻率間隔分別為13.4kHz(約每秒一萬次)以及間隔為855GHz(每秒近萬億次),分別使用雷射脈衝定量演示與原子產生糾纏。

實驗中通過一些列複雜的雷射脈衝序列,使得譬如高轉動能量的分子的成分引發原子受激發到高能量狀態,產生所需的量子關聯——糾纏態。最後,通過觀察不同情況下原子和分子協同的狀態關聯,可以整合所有信息成一個範圍在0到1之間的值,超過0.5的閾值即表示糾纏態的出現。實驗中測得的數值在誤差範圍內遠高出這個閾值,表明糾纏態的產生。

據了解,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從2000年起一直從事自旋相關的量子計算研究,保持著使用量子算法完成最大整數的質因數分解、室溫固態體系最高精度量子邏輯門控制等世界紀錄。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科學家首次製備含單分子的量子糾纏態
    本報訊(記者楊凡)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的研究對象多是光子。但最新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 我國科學家首次製備出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合作者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 我科學家首次製備出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合作者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目前有多種體系可用於探索實現量子傳感和量子信息處理。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首次製備含單分子的量子糾纏態
    本報訊(記者楊凡)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的研究對象多是光子。但最新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團隊與美國合作者,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 詹明生組在國際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新聞—科學網
    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詹明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
  • 我國科研團隊首次實現兩個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
    新華社武漢10月27日電(記者李偉)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一個銣-85原子和一個銣-87原子的量子糾纏和基於這兩個原子的量子受控非門。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近日發表這一成果。  理論推測,不同粒子間的量子糾纏廣泛存在於各種量子複合體系。
  • 量子通信研究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相比0和1的2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優勢。
  • 中國科大實現原子和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最新的研究標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像拼搭樂高積木一樣製備量子糾纏態
    撰文 | 董唯元量子計算技術中,經常需要使多個量子比特處於特定的糾纏關係,例如在2個qubit上建立貝爾態、在3個qubit上建立GHZ態 或W態 等等。這些量子比特的糾纏態對量子計算來說,就像普通計算機中的「與或非」門一樣基本而重要。
  • 【人民網】中國科大實現原子和分子間的量子糾纏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最新的研究標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科研人員製備出液體中穩定存在還原態單核鉑原子
    團隊還和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白實教授合作,對製備的含高濃度單核鉑原子的液體和將該液體進行固載後的樣品進行了系統的表徵和理論計算。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上。固體負載型單原子催化在近些年成為研究的熱點。然而,由於還原態金屬單原子在溶液中很容易聚集為金屬納米粒子,在溶液中製備穩定的金屬態單原子催化劑具有極大的挑戰。
  • 【中國科學報】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本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學者合作,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創造世界最高水平,為進一步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以及研究高維系統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科技前沿】本報合肥9月8日電(記者常河)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9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本成果為進一步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和研究高維系統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李傳鋒等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我實驗室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的優勢。然而要展示這一優勢,必須要實現高保真度高維量子糾纏態的製備、傳輸與測量。
  • 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
    聊點科技【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高保真度 32 維量子糾纏態
    IT之家9月3日消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最新消息,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高保真度 32 維量子糾纏態
    IT之家9月3日消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最新消息,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該成果8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