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製備出液體中穩定存在還原態單核鉑原子

2021-01-21 中國日報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質轉化技術研究張宗超研究員團隊在液態聚二甲基矽氧烷-聚乙二醇(PDMS-PEG)-乙醇-水溶劑體系中,通過乙醇將二價和四價的鉑離子還原,成功地合成了能夠穩定存在,並在矽氫加成催化反應中表現優異的金屬態鉑原子。團隊還和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白實教授合作,對製備的含高濃度單核鉑原子的液體和將該液體進行固載後的樣品進行了系統的表徵和理論計算。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上。

固體負載型單原子催化在近些年成為研究的熱點。然而,由於還原態金屬單原子在溶液中很容易聚集為金屬納米粒子,在溶液中製備穩定的金屬態單原子催化劑具有極大的挑戰。傳統的均相催化劑通常採用強配體配位方式來穩定還原態單核金屬原子,但是強配體對金屬原子的飽和配位會抑制催化反應的發生和降低反應的速率。研究團隊利用乙醇還原高價鉑前驅體(H2PtCl6或K2PtCl4),利用液體PDMS-PEG起到保護作用,成功地製備出類均相鉑(Pt)活性中心的單原子催化劑。為確定製備條件和鉑的存在狀態,以及配體之間的關聯,白實研究團隊對自然豐度的C=O和13C=O配位的鉑原子體系作了系統的195Pt和13C核磁表徵,確定了鉑主要以Pt1(0)單核金屬狀態穩定存在於該溶液體系中。通過UV-Vis、FIR、XPS、DRIFT等表徵實驗也證明了鉑原子的還原狀態及單核特性。研究還發現,將液體中的Pt1(0)負載在氧化矽的表面,仍然可以保持其單核分散的狀態。氯離子色譜分析結果和理論計算數據均表明鉑原子以(R1OR2)2Pt(0)Cl2H2(R1,R2=Si,C基團或H)的形式存在,並首次確定了Cl-和H+穩定金屬原子的配位結構。此外,研究還發現用鹼中和HCl會造成鉑的團聚,並且這類鉑原子在X射線或電子束作用下易發生團聚,但它們在120°C的溶液中仍能夠穩定存在,在室溫存放半年以上也可以保持穩定。矽氫加成反應是合成矽橡膠過程中C-Si鍵形成的一個重要反應。傳統的Speier和Karstedt均相體系鉑催化劑存在著催化活性較低,選擇性較差,並且催化劑易團聚失活的問題。研究人員將製備的液相單核鉑原子催化劑用於催化1-辛烯和含氫矽烷的矽氫加成反應,β加成產物的選擇性近100%,催化劑鉑的轉化頻率(TOF)值高達1.2X107(50°C),是傳統Karstedt鉑催化劑催化活性的近100倍。且該催化劑通過離心回收,可以重複使用,並在催化過程中,反應體系始終保持澄清透明,表明該單核鉑原子催化劑未發生團聚。同時,反應前後的195Pt的NMR數據表明催化劑仍保持著以Pt為活性中心的單原子狀態,該鉑催化劑轉化數(TON)值超過5X108之後仍未發現活性降低。(劉萬生 劉凱瑞)

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提出電弧放電法一步合成高穩定性單原子催化劑的新策略
    催化科學發展的前沿在於新型高效催化材料的開發,通過在原子尺度上定向構築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結構單元、在分子尺度上實現催化反應過程的高效化。具有優良催化性能的貴金屬催化劑已廣泛用於重要的工業催化過程,但受限於催化劑的高成本。提升貴金屬的分散度、提高貴金屬原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科研人員追求的目標。
  • 中美科研人員合作首次製備單原子間量子糾纏態—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合肥5月25日電 (記者 吳蘭) 中美科研人員近日聯手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除了氣體、液體、固體之外的第五態——液態光
    2017年6月5日(農曆2017年5月11日),人類首次造出「液態光」 稱為物質第五態。如果光變成和水一樣的液體,它會發生什麼?這並不是一個腦洞。藝術家對液態光的想像動畫 此次突破由義大利CNR納米技術研究所和加拿大蒙特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鉑原子鄰近分布的鐵鉑納米片原子級燃料電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的鄧濤教授團隊在鉑原子鄰近分布的鐵鉑納米片原子級催化劑製備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Neighboring Pt Atom Sites in an Ultrathin FePt Nanosheet for the Efficient and Highly CO-Tolerant
  • 科研人員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近年隨著扭轉角在魔角範圍(~1.1°)的雙層石墨烯中新奇量子現象的發現,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因此,催生了新的研究領域——twistronics。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 Science Advances:量子效率超過95%,超穩定的原子級手性銀團簇!
    為了加深原子與結構和功能關係的理解,現已合成了具有各種配體的單層保護金屬簇,這些簇具有可調節的結構和發射性質。由於眾所周知的固有銀敏感性,在高溫度環境條件下,處於氧化態或還原態的穩定原子級銀團簇的數量仍然非常有限,並且這些團簇都具有低量子化的缺點:低的量子效率或根本不發光。單層保護的原子級銀團簇在環境條件下顯示出低的光致發光(PL)量子產率(QY)和磁化率,並且它們的手性活性也仍然不高。
  • 一種高效高穩定性的低鉑催化劑——小尺寸的鉑鈷金屬間化合物
    ,有效抑制了高溫下有序化相變過程中納米顆粒的遷移和團聚現象,製備出的小於三納米的鉑鈷金屬間化合物低鉑電催化劑在酸性條件下表現出了優異的氧還原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鉑基金屬間化合物具有高度有序的原子排列結構,在酸性條件下的多種電催化反應中表現出了更高的抗腐蝕性。因此,開發具有最優尺寸的低鉑(low-PGM)金屬間化合物納米顆粒催化劑將有可能在滿足電催化氧還原反應高催化活性要求的同時,實現酸性條件下長時間的穩定性,在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中有更高的實際應用價值。
  • 研製出新型鹼性水還原電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團隊通過磷摻雜手段精準調控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二硒化鈷的相變,成功實現其從穩定的立方相到亞穩態正交相的相轉變,研製出在鹼性介質中具有類鉑析氫性能的高效水還原電催化劑,為從鹼性水中大規模製氫提供了廉價高效的催化電極材料。
  • 俄研發出電化學製備金屬鎝新方法
    科技日報莫斯科8月3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門捷列夫化工大學、俄羅斯科學院金物理化學與電化學研究所和俄羅斯國家科學中心庫爾恰託夫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利用電化學原理研發出從鎝化合物溶液中製備鎝的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電分析化學》期刊上。鎝是一种放射性元素,由鈾和釷礦石自然衰變形成。鎝在核工業與醫學領域具有廣泛應用。
  •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先前的理論計算表明,在特定結構中沒有本徵催化活性的過渡金屬的催化活性可以通過活性位點的配位環境改變而顯著改變。研究人員通過Mn基MOFs作為前驅物與後處理過程,成功地將O和N原子配位的Mn活性位點原子級地分散在三維石墨烯骨架中。
  • 人類首次在室溫下造出「液態光」!科學家在物質第五態上再突破
    如果光變成和水一樣的液體,它會發生什麼?這並不是一個腦洞。近日,科學家們首次在室溫下製造出液態光,讓光像水一樣在某個物體周圍流動、彎曲和環繞。圖 | 藝術家對液態光的想像動畫此次突破由義大利CNR納米技術研究所和加拿大蒙特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 6 月 5 日的《自然·物理》上。
  • 鹼式碳酸鉛作為電化學穩定的活性相用於電催化CO2還原製備甲酸鹽
    ,製備了鞣酸-鉛配合物(TA-Pb),結合原位拉曼光譜和EXAFS光譜等多尺度表徵,揭示了配合物TA-Pb在電化學CO2還原過程中會首先轉化為碳酸鉛(PbCO3,PCO),繼而轉化為鹼式碳酸鉛(Pb3(CO3)2(OH)2,PCOH),並表現出了高達96.4%的甲酸選擇性。
  • 氮化鈦負載的鉑單原子催化劑用於選擇性電化學反應
    最近,韓國科學家Hyunjoo Lee教授領導的團隊成功製備出了鉑的單原子催化劑(single-atom catalyst),為鉑提供一種理想的最小化結構,並顯示出優異的催化活性。研究人員使用氯配體成功製備出氮化鈦納米粒子負載的鉑單原子催化劑。
  • 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但是金屬表面氧化物對其自身金屬電還原性能的影響機制還不清楚,這主要是因為以前製備的催化劑中含有大量的微結構如界面、缺陷等,這些微結構的存在很容易掩蓋住表面金屬氧化物對其自身金屬催化性能的影響。  該研究工作展示了金屬原子在位於特定的排列方法和氧化價態時,可能具有更高的催化轉化活性,即超薄二維結構和金屬氧化物的存在提高了催化還原CO2的能力。
  • 孫世剛團隊:一種新型高效酸性氧還原M/MN4複合活性位的構建
    所獲得的含有M-NPs和MN4複合位點的催化劑在酸性介質中表現出高效的ORR活性和穩定性,是迄今為止最好的M-N-C催化劑之一。背景介紹鐵-氮-碳是一種高效、潛在可替代Pt基的氧還原電催化劑。通過設計和合成具有高效催化效應的特定鐵-氮活性中心結構,強化和提高其氧還原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在氧還原電催化研究領域具有極大的挑戰。在合成鐵-氮-碳催化劑的同時,會形成金屬納米粒子並與鐵-氮-碳結構共存。通常認為鐵-氮是氧還原的活性中心,為了提高活性中心的密度,需要避免金屬納米粒子的形成。與之相反,也有些報導石墨烯包覆的金屬納米粒子能夠促進鹼性中的氧還原反應。
  • 德開發出基於原子凝聚態的高精度幹涉技術
    2009-07-08 18:54:02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鄭家榮   德國研究人員最近研究出一種高精度幹涉技術
  • 今日隨筆20210209:貴金屬VOCs催化劑的金屬態/氧化態
    前一段時間有好幾個人問我VOCs貴金屬催化劑的貴金屬是金屬態還是氧化態?金屬態催化劑活性高還是氧化態催化劑活性高?金屬態和氧化態穩定嗎?
  • JACS:鉑-稀土金屬納米合金的合成
    來源:納米人鉑-稀土(Pt-RE)納米合金是催化氧還原反應最活躍的催化劑之一,但其化學合成一直是一個艱巨的挑戰,這主要是由於兩種金屬的標準還原電位相差很大,且後者具有高的親氧性。近日,丹麥技術大學Qingfeng Li,Yang Hu等報告了一種通用的化學方法,以製備具有可調組成和粒徑的Pt-RE納米合金。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
    眾所周知,鈣原子是一種鹼土金屬原子,具有兩個價電子。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條件下
    眾所周知,鈣原子是一種鹼土金屬原子,具有兩個價電子。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在最近的研究中,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