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幹沙漠,屬於暖溫帶乾旱氣候,在酷暑時最高溫度能夠達到67.2度,晝夜溫差可達40度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少降雨甚至可以達到5毫米,在1958年8月14肉,塔克拉瑪幹下過一場36毫米的雨,但這場雨沒落下來就蒸發了,這種氣象稱為「雨幡」民間也叫魔鬼雨。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的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因此也有「死亡之海」一稱,沙漠總面積達到33萬平方公裡,但是塔克拉瑪幹沙漠為何能夠給美國帶來豐富的降雨呢?
這場理論,其實是近些年來提出的,塔克拉瑪幹位於北緯35度到50度之間,東經75度到125度,所以並不在赤道周邊,也就沒有「沙漠回歸帶」一說,塔克拉瑪幹並不是因赤道的緣故形成的沙漠。
而主要是因為季風,中國的降雨量,主要是靠西南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吹來的季風形成豐富降雨,但是這季風在吹到塔克拉瑪幹之前,就被崑崙山、秦嶺、大興安嶺等高大山體所阻擋,即便吹到塔克拉瑪幹,這季風也難以掀起一陣大雨。
別說是塔克拉瑪幹,崑崙山以及支脈阿爾金山的植被都相當稀少,石頭、泥沙完全裸露,土地涵養水分能力極低,然而又位於盆地,根本沒有外來水源補給,到了冬季,蒙古到西伯利亞一代又會吹來冷風,北方沒有高山。
塔克拉瑪幹就就處在極端乾燥的情況下,加上沙漠狂風較多,地上的細沙會隨著風流動,日復一日,塔克拉瑪幹就形成了沙漠,在風的影響下,塔克拉瑪幹沙漠沙丘蔓延,金字塔沙丘位於平原300米以上。
不過這種極寒,也是凍結了塔裡木盆地龐大山脈群的雨水,當地人的生活用水都是靠著這些冰雪,而美國剛好是處在塔克拉瑪幹上風口,當狂風吹過塔克拉瑪幹沙漠時,會帶走沙漠當中的細小顆粒。
在這些塵埃當中有一種鉀長礦的礦物質,這些物質會進入7000米左右的高空,並且一路吹到美國西海岸,美國夏季的時候會吹進太平洋氣流,這些礦物質跟氣流融合,形成了降雨,這種降雨跟人工降雨非常相似,到冬天又會形成降雪。
這個過程在塔克拉瑪幹形成時,就以及循環存在了幾百萬年,而美國西部是相對乾旱的,這種降雨無異於一種饋贈,雖然治理塔克拉瑪幹沙漠在中國都是非常支持的,但是龐大的山脈阻擋很難帶來降雨。
即便是取冰雪,也只是杯水車薪,想要完全治理塔克拉瑪幹是不太可能的,雖說「人定勝天」但大自然力量是人類難以想像的,而且它存在這種循環,自然也是有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