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子暄 審丨瑾函
隨著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即將塵埃落定,許多國家紛紛開始同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進行通話和交流,印度當然也不例外。據印度媒體近期的報導稱,印度總理莫迪在與拜登的談話中,獲得了拜登幫助印度「入常」的承諾。印度國內對於這一好消息直呼開心,但是對於印度「入常」而言,其仍然是不太可能。
印度作為人口大國,自認為發展潛力以及發展現狀足以支持自己「入常」,然而現實中卻頻頻打臉。其實印度想要加入常任理事國的計劃很早就已經開始醞釀,然而多年以來印度仍然未能實現這一願望。眼看著拜登即將「上任」,印度也是希望能夠趁早搭車,能前進一步是一步。
「入常」並非心血來潮
加入常任理事國是印度的夙願。早在2005年,印度就同日本、德國和巴西組成了G4聯盟,共同申請加入常任理事國,又到處遊說拉票,然而卻在關鍵性的環節被五大常任理事國反對。在隨後,印度仍然沒有放棄這個願望,一次次在跌倒中爬起,然而在每次的提案中,都會出現常任理事國提出反對意見,一票否決印度的野心。
所以在每一次反對結果公布後,印度媒體都會憤憤不平地稱,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商量好的,因為他們不希望印度加入常任理事國,所以決定每一次提案都會恰好出現一個反對國。但是印度也需要明白的是,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也不是靠嘴皮動一下就能獲得,而是需要得到來自全世界的認可。
印度「入常」,道阻且長
想要加入常任理事國不是靠標榜自己來獲得稱讚和認可的,而是需要讓全世界看到自己真正的實力,然而從這一方面而言,印度真的沒有達到理想水平。儘管印度這些年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提升,軍事實力有所擴充,人口基數和國家領土也是一大優勢,但是印度的野心太過強大,也就是所謂的「野心大過於實力」。
然而印度卻自我標榜,自認發展實力已經與五大常任理事國「平起平坐」,而實際上,殊不知,印度近幾年不斷討好美國,鑑於美國對自己的「支持」,大肆宣傳自己的國家實力,同時也不斷挑戰邊界問題,與周邊國家鬧得極為不愉快,儼然一副小丑模樣。因此,印度想要「入常」可謂是道阻且長,其最關鍵的還是要少說話,多發展。
(版權說明:本文由臺頭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國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