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是什麼原因呢?
雅爾達體系
人們把二戰後的世界秩序稱為「雅爾達體系」,是因為雅爾達會議,英美蘇三國首腦規劃了戰後的世界秩序,這個秩序從1945年開始,一直延續到1991年蘇聯解體。
雅爾達會議是在1945年初、二戰歐戰勝利前夕召開,主要是英、美、蘇三國首腦邱吉爾、羅斯福、史達林參加,會議研究了包括如何處理德國、義大利、日本等二戰元兇,包括成立聯合國等重要議題。
會議還設想了聯合國的作用、運作機制,包括美、英、蘇、法、中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
這相當於三巨頭在商量如何規劃戰後的秩序,很明顯中國、法國是沒有參加的。但中國和法國都成為了五常之一,顯然是三巨頭協商一致的結果。這裡面中國的支持者是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反對者是蘇聯的史達林,但史達林讓步了,美英蘇中法成為五常。
一切靠實力說話
這事情其實也不難理解,一切靠實力說話,背後又有利益使然。
二戰中美國遠離戰爭,大發戰爭財,經濟大發展,工業實力驚人,GDP和黃金儲備佔世界的50%以上。美國後期才投入戰爭,財大氣粗,軍隊裝備好,實力強,而英國和蘇聯都要依賴美國的援助,才有力量把戰爭打下去。
英國是老牌的殖民地帝國,在二戰前就是世界強國,雖然二戰中損失慘重,但軍隊主力還在,戰鬥力i不錯,殖民地也很給力,英國絕對有資格成為巨頭之一。
而蘇聯,是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意識形態對立,在國際社會長期孤立。二戰期間,蘇聯雖然前期人員損失慘重,但也靠著超強的組織力、人海戰術、英美援助及自身工業實力,部隊越打越多,形成令人恐懼的鋼鐵洪流,在東方戰場幹掉了德軍主力,逐步反攻,勝利在望。這是蘇聯的底氣所在,使得史達林能在談判中有更多的籌碼。
而聯合國設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避免世界大戰,也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聯失敗的教訓,美國起了更大的作用,甚至是主導作用。
畢竟人類在40年不到的世界,打了兩次世界大戰,慘烈程度,前所未有,以至於愛因斯坦說,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打,但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估計要用木棍打。
中國如何成為常任理事國#二戰歷史#
聯合國安理會還重要的機構,對國家事務有很大決定權,理事國設幾個怎麼選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常任理事國設幾個,誰來擔任。
既然是為了避免世界大戰,最主要的強國都能當常任理事國最好,省的有人缺席、無法協商,一言不合就開戰了!
這不是沒有先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流行哀得梅登書(最後通牒),限定24小時答覆是否滿足要求,否則兵戎相見。一戰中,德國和法國的戰爭就是這樣爆發的。
擔任常任理事國,其實就是世界警察,英國、美國、蘇聯自不必說。但中國屬於大而不強,當常任理事國,蘇聯和英國都不怎麼看上的,包括法國,都戰敗投降了,怎麼可能當常任理事國呢?!
主要原因是,當時美國離不開中國,雖然歐戰即將結束,但亞洲戰場還在繼續,畢竟中國還牽制著100多萬的日軍,中國還是攻擊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後期美軍轟炸日本本土,很多都是從中國的機場起飛降落。
而且,中國人口眾多,當時不強不等於未來不強,未來可期,在亞洲、在全球都是一個不錯的盟友,最起碼不是敵人,因此支持中國入常。
歐戰雖然即將結束,但亞洲太平洋戰場仍在繼續,美國還期望蘇聯參戰,減輕美國的壓力。因此雅爾達會議,美國還不斷向蘇聯讓步,包括之後的波茨坦會議,都是背著中國召開,卻出賣了中國利益。最後導致外蒙獨立,蘇聯租用旅順,使用南滿鐵路、中長鐵路等。蔣介石對此非常憤怒,但也無可奈何,國際社會,實力決定一切!
而在此之前,歐戰前景不明,蘇聯由於受到德國進攻,更要竭力避免與日本開戰,與日本籤訂,處處不願得罪日本,甚至不願與中國政府共同出席會議。所以出現了美國、英國、中國在開羅開會,主題是對日作戰,發表開羅宣言。隨後美國、英國、蘇聯隨後又在德黑蘭開會,主題是歐洲戰場。
在歐戰前景明朗的情況下,蘇聯就不很堅決反對中國入常了。畢竟中國仍然是國共合作,畢竟國民黨實力仍然很強,共產黨的力量還不夠強大,誰也無法預料4年後共產黨就擊敗了國民黨,建立了新中國。在當時,蘇聯也不願在東方樹立一個敵人,因此也同意中國入常。
但蘇聯仍有收穫,蘇聯因為是若干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盟,史達林認為蘇聯只有一票太虧了,堅持烏克蘭、白俄羅斯和蘇聯都有投票權,成為唯一一個「一國三票」的國家。
由於五常中只有蘇聯屬於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避免被孤立,蘇聯還堅持聯合國大會一致原則,就是五常都有一票否決權。
美國還有個心思,就是要徹底埋葬英國的殖民地帝國地位。如果只有英美蘇三個常任理事國,英國的地位就會過於強大,因此也願意拉上一個人口眾多、面積也足夠大的中國成為四強之一。
而英國並不支持中國入常,帶有老牌帝國的傲慢,認為中國實力弱小,一個強大的中國並不符合殖民地強國的利益。英國為了增強歐洲老牌強國的重要性,又提出法國加入四大盟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常任理事國。
法國雖然戰敗投降。戴高樂將軍的幾十萬大軍仍然與英國並肩作戰。法國在海外還有大量的殖民地,實力仍然強勁,拉上法國,有利於維護老歐洲、殖民地帝國的利益。
在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身體狀況不好,已經坐上了輪椅,期待著有生之年結束戰爭,又急於結束歐戰,急於結束對日作戰,急於成立聯合國。美國對蘇聯、英國做了很多妥協,犧牲了中國,中東歐的利益。這就是聯合國成立前的諸多波折,影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