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007年1月上任,按規定他將於2016年年底結束任期,雖然距離他的卸任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是新一任秘書長的選任工作已經開始。12月15日,聯合國大會主席呂克託夫特與聯合國安理會主席鮑爾聯名致信所有成員國,開始徵求下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參選名單,這標誌著下任聯合國秘書長的遴選程序開始啟動。秘書長這一關鍵位置的產生將牽動許多國家的利益,因此一時間如何海選聯合國秘書長人選,成為了大國博弈的焦點。
2.0版本的海選規則
以往,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聯合國秘書長需要由聯合國安理會推薦,然後由聯合國大會多數成員國同意後任命。我們將其稱之為1.0版本,隨著時代的進步,為了體現聯合國的改革精神,此次聯合國秘書長的產生將不同於以往,進入了一個新的模式。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生的程序上,聯大今年9月通過了一份涉及遴選秘書長事宜的決議,取消了遴選過程中的某些不公開做法,採取類似散發公開信、邀請所有會員國加入相關討論、允許候選人「自薦」等。也就是說在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產生的過程中,聯合國安理會在提名候選人之前,允許所有成員國推薦和有意願的人自薦,這相當於娛樂圈的「海選」。這些候選人將會闡述自己的主張、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時還要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的面試等環節。二是候選人的性別上。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有過或者正在擁有女性領導人,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韓國總統樸槿惠、巴西總統羅塞夫等等,但是聯合國成立以來至今尚未有女性秘書長。為了顯示對女性的尊重,本次新的聯合國秘書長將傾向於女性候選者,15日散發的公開信中說:「相信有必要確保女性和男性……機會平等,鼓勵會員國考慮提名女性以及男性作為候選人。」相信我們離聯合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秘書長的誕生將越來越近了。新的規則的產生使得新任聯合國秘書長的人選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大國暗戰將再次啟動
回顧歷屆聯合國秘書長的產生,我們會發現秘書長產生的過程往往是大國之間博弈的過程。雖然談不上血雨腥風但也是刀光劍影。舉個例子,在1981年秘書長產生的過程中,中國與美國大戰十六回合,接連給對方滿意的候選人投了16次否決票,要知道只要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秘書長最後表決中有一票否決權。本次新一屆秘書長產生的過程也少不了你來我往的較量。首先是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間。目前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陣營非常明顯,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包含英國、法國的陣營;一方是中國和俄羅斯。美國陣營顯然是想把聯合國作為其維持世界霸權的工具,能利用聯合國時聯合國可以聽從其指揮,不能利用時自己直接甩開聯合國單幹,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美國還把聯合國作為宣揚其「人權」理念的大教室,動不動就將某國給弄到講臺上批評一番。中俄一方顯然經常站在了美國的另一面,尤其是美國所謂的「人權」、動不動就要對別國制裁等方面。這最根本的是折射了國家間權力與利益的衝突。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俄羅斯面對安全空間受美國擠壓後的反抗,法國巴黎受恐怖襲擊之後尋求俄羅斯的合作等,使整個國際政治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必然會反映在新一任秘書長的選擇上。其次是有意「入常」國家。日本、德國、印度、巴西、南非等國一直以來都想推動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夢想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尤其是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漫漫「爭常」路。面對新一屆聯合國秘書長的推薦,這些國家可能聯合起來,推舉符合自己聯合國改革主張的候選人角逐大位。第三就是東歐國家。根據1981年聯合國成員國間達成的共識,秘書長職位由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士輪流擔任。如果按照這個規則,新一屆聯合國秘書長將來自東歐國家。但是有些媒體說公開信中對候選人來自何地區未作硬性規定,然而這本身就是不成文的規矩,沒有必要在公開信中明示。2006年選聯合國秘書長時,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也表示沒必要拘泥於地區,最後還是選擇了來自亞洲的潘基文。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這種規則還會繼續延續下去。
中國該如何發力
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不能推舉來自本國的公民擔任聯合國秘書長,但是也要推舉符合自己胃口的候選人。綜合來看,中國在海選秘書長的過程中應該採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靜觀其變。在海選的過程中,中國應該會發表關於聯合國秘書長人選的相關主張,中國會繼續站在發展中國家立場之上,但是不會就具體的被推薦者或自薦者發表評論。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會細心觀察每位候選人的個人能力、政治主張,為進入下一步做好情報收集分析工作。第二步,推薦候選人。按照新的規則,在明年下半年聯合國「面試」完已報名的候選人之後,中國就會根據自己的標準在這些候選人中做初步的抉擇,並會將這些候選人排序。如果這些候選人中沒有自己中意的人選,中國很可能會直接推薦相關人選。相信在前兩步中,東歐國家將會加大對中國的遊說力度,一方面來自東歐國家的候選人需要得到中國的支持;另一方面,東歐國家大部分還都屬於發展中國家,他們的利益主張更能和中國達成默契,而且更容易得到中國的支持。第三步,在真正的較量中,該出手時就出手。在安理會醞釀推薦人選的過程中,安理會成員國,尤其是常任理事國才真正開始發大招。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五大常任理事國不能就人選問題達成一致,否決權將會被持續性地使用,就像1981年時被連續使用了16次之多。中國為了國家利益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在安理會秘書長人選的博弈中應該積極有為,妥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