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限塑」

2021-01-16 廈門網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汙染」中國發力「限塑」

  本報記者寇江澤

  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影響群眾健康安全。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

  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有外媒稱中國目前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輸出國,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曾回應,中國是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但並不代表中國是塑料汙染大國,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近日發布的《有關塑料的十大事實與再生塑料產業綠色發展建議》中談及,我國每年塑料製品產量逾7500萬噸,回收率為23%—29%,高於不少發達國家。

  面對電商、外賣等新業態帶來的塑料製品消耗量持續上升等挑戰,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意見明確了『禁塑』『限塑』期限,電商、外賣等也在其中。在禁限部分塑料用品的同時,還提出要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方便群眾生活。」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

  霍傳林也透露,我國已將海洋垃圾汙染防治納入「灣長制」試點工作,禁止生產生活垃圾傾倒入海。同時,加大海洋垃圾清理力度,開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汙染綜合防控示範。比如,依據《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開展了渤海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的綜合治理等。這些都為防止塑料垃圾進入海洋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國應積極開展垃圾塑料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國際合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周宏春表示,解決「白色汙染」問題,不僅會改善全球環境,特別是海洋環境,也將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提升國際影響力起到積極作用。他認為,從根本上解決塑料汙染問題,應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實現廢棄塑料製品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後續將會同有關部門,適時更新發布塑料製品禁限目錄,細化禁限範圍和執行標準;各地區要按照《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實化細化禁限管控的具體措施。「我國是發展中大國,在全球共同應對塑料汙染問題上,我們將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把倡議變成行動,把理念轉為實踐,為全球共同應對塑料汙染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位負責人說。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
    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 十年「限塑令」效果遭疑,治理白色汙染前路如何?
    近期,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徵集塑料垃圾汙染防治的建議,「限塑令」發布十年後,中國治理「白色汙染」的成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一方面是社會對「限塑令」效果的質疑,一方面是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對塑料包裝的剛需,中國與「白色汙染」的拉鋸戰前路如何?北京市朝陽區某菜市場內,依然存在著供顧客免費使用的塑膠袋。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中國發力「限塑」
    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 吃塑膠袋的蟲子,白色汙染可能有救了,「限塑令」是否能取消了?
    限塑令在發布之後,很多商家已經替換掉了原始的塑料吸管,改用紙制吸管,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覺得這樣的方式用起來非常不方便,麥旋風當中的勺子也進行了更改,網友調侃說麥旋風也炫酷不起來了。限塑令執行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環境,降低白色汙染給地球造成的嚴重影響,這樣的方式真的管用嗎?
  • 會吃塑膠袋的蟲子,白色汙染可能有救了,「限塑令」是不是能取消了?
    限塑令在發布之後,很多商家已經替換掉了原始的塑料吸管,改用紙制吸管,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覺得這樣的方式用起來非常不方便,麥旋風當中的勺子也進行了更改,網友調侃說麥旋風也炫酷不起來了。限塑令執行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環境,降低白色汙染給地球造成的嚴重影響,這樣的方式真的管用嗎?
  • 治理白色汙染 建設美麗中國——全國政協「加大白色汙染防治力度...
    從調研情況來看,河北省在治理「白色汙染」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一是「白色汙染」防治沒有形成共識。二是「白色汙染」底數沒有摸清。三是「白色汙染」監管和執法力度偏軟。針對以上問題,應當在生產、消費、回收和科學技術研究等環節精準發力:在生產環節,重點抓研發和監管。一是對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研製綠色可降解材料並推向市場。
  • 「網連中國」6城「限塑」調查:消減「白色汙染」還有多遠?
    中國政府網截圖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目標。
  • 限塑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什麼是微塑料,如何產生?
  • 限塑令倒計時 減塑必須提速
    與以往限塑令不同的是,京版「限塑10條」為本市六大行業治理塑料汙染規定了時限和步驟,對每個行業對標整改提出了嚴格要求。   為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今年年初,國家發布「升級版限塑令」。京版「限塑10條」,是根據本市實際情況制定的落地措施。
  • 白色汙染治理座談會在京召開
    央廣網北京1月29日消息(記者楊芳秀、劉弼城)2018年1月27日,白色汙染治理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劣質塑料能源化利用課題組、中華環保聯合會環保產業基金和中國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委員會的專家,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環境報、中國石化報、環球網等多家媒體記者參加了會議。
  • 加強版「限塑令」來了:各界應對如何?已有概念股聞風而動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就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了分階段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並對商務領域(零售、餐飲、住宿、會展、電子商務等重點行業)禁塑、限塑提出了具體要求。
  • 限塑,打造美麗宜居的自然環境
    曾幾何時,塑料製品大量充斥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在帶給我們很多方便的同時,也給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誰能想到一個幾乎無重量的塑膠袋,使用時間也許只有一次,但降解的時間卻要長達數百年,以中國的人口基數和經濟增長速度如此下去,未來,被「白色」圍城的情景將觸目驚心。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塑料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白色汙染也在持續增加,部分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海洋,形成海洋微塑料,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據有關專家表示,如果放任海洋塑料汙染的問題持續下去,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總和,全球99%的海鳥都會誤食塑料製品,「最終損害的是人類和海洋」。確保源頭減量,加強全球共治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但並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2019年的監測數據表明,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
  • 2020廣西事業單位面試熱點問題:新老「限塑令」,能否真正「限塑」?
    【導讀】廣西華圖 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網發布:2020廣西事業單位面試熱點問題:新老「限塑令」,能否真正「限塑」?   【扣題】   「限塑令」落空的背後,是白色汙染捲土重來。有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回收,而最終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很多超薄塑膠袋既沒有質量安全標識,也沒有可降解標識,若被隨意丟棄或不經處理進行填埋,可能200年也無法降解,長期殘留在土壤中,會對土質和水體造成極大危害,地球上的所有角落都充滿了白色汙染。
  • 消除白色汙染我國再次明確時間表 2020年將是很多塑料製品「大限」
    針對當前塑料製品帶來的「白色汙染」,今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層面均出臺了一攬子新政。先是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被譽為2008年「限塑令」的升級版,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時間表;隨後,國家發改委又出臺了《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塑料製品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禁塑目錄》);將於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則規定,未遵守國家有關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規定的
  • 湖南升級版「限塑令」來了
    時隔12年,「限塑令」在湖南再次升級。  11月23日,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湖南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對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及使用明確最新政策要求。  根據我省《方案》,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和酒店一次性塑料製品、電商快遞塑料包裝、農用地膜,都有了分區域分階段實施「限塑」或「禁塑」的時間表,要求在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治理任務。  我國分步驟分領域推進塑料汙染治理  12年前,我國針對塑料製品「白色汙染」發出了首個「限塑令」。
  • 白色汙染怎麼破?要不,試試用蟲子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小飛 (中科院理化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春天,本應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樹上啾啾喳喳,水邊叮叮咚咚,就連春風也是溫暖溼潤的,柔和地喚醒著沉睡的生靈們。而且今年,我們又迎來了全新版本的「限塑令2.0」 [2],或許讓塑料垃圾從我們眼前消失這一目標用不了多久就能實現。不過,看不到白色汙染,它們就真的就沒有了嗎?其實,它們可能只是換了一種存在形式,科學家們也在配合全社會繼續為解決白色汙染而不斷努力。
  • 實探丨加強版「限塑令」來了,各界應對如何?已有概念股聞風而動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就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了分階段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並對商務領域(零售、餐飲、住宿、會展、電子商務等重點行業)禁塑、限塑提出了具體要求。
  • 愛分類告訴你什麼是白色汙染!
    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汙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汙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中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1995年,中國塑料產量為519萬噸,進口塑料近600萬噸,當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