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分類告訴你什麼是白色汙染!

2020-12-05 愛分類科技

概念

所謂的「白色汙染」是指城鄉垃圾中或散落各處,隨時可見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廢棄物對於環境的汙染。它主要包括塑膠袋、塑料包裝、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杯盤以及電器充填發泡填塞物、塑料飲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汙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汙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質的作用。

汙染現狀

塑料製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的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於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中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1995年,中國塑料產

量為519萬噸,進口塑料近600萬噸,當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膠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遊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汙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9萬噸。天津市每年廢舊塑料包裝物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膠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人們對此戲稱為「城郊一片白茫茫」。

2019年5月,一組探險團隊在馬裡亞納海溝潛水至10927米處,打破深潛最深記錄的同時,也在海溝的底部發現了一個塑料垃圾

社會危害

小學生以情景劇形式呼籲拒絕白色汙染

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生活正向便利化、衛生化發展。為了順應這種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塑膠袋、筷子、水杯等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的包裝材料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這些包裝材料在使用後往往被隨手丟棄,造成"白色汙染";形成環境危害,成為極大的環境問題。

由於廢舊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稱之為"白色汙染"。中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所以「白色汙染」日益嚴重。1995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膠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丟棄。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產生量約為14萬噸;

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產生量約為19萬噸。丟棄在環境中的廢舊包裝塑料,不僅影響市容和自然景觀,產生"視覺汙染",而且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還會造成潛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增塑劑和添加劑的滲出會導致地下水汙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燒會產生有害氣體,汙染空氣,損害人體健康;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等等。中國每年用於白色汙染的治理經費大約1850萬左右。

「白色汙染」的主要危害在於「視覺汙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汙染

在城市、旅遊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色,由此造成「視覺汙染」。

潛在危害

第一,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

,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二,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汙染」問題,而對於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條來說:

第一、侵佔土地過多。塑料類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一般可達200——400年,有的可達500年。

第二、汙染空氣。塑料、紙屑和粉塵隨風飛揚。

第三、汙染水體。河、海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水面上方樹

「限塑」之後「白色汙染」仍存隱憂

枝上掛著的塑膠袋、麵包紙等,不僅造成環境汙染,而且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會傷及健康,甚至會因其在消化道中無法消化而活活餓死。

第四、火災隱患。白色垃圾幾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災事故不斷發生,時常造成重大損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們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而其中的殘留物也常常是傳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後,由於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其次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第七、因為體積大,所以填埋之處會滋生細菌,汙染地下水。

相關焦點

  • 白色汙染,已經席捲全球,我們一起抵制白色汙染、拒絕白色傷害!
    這些廢塑料大到大型容器,小到頭髮絲一樣的微顆粒,這些塑料汙染環境,土地,河流,海灘和海洋,每年有多大800萬公噸的塑料最終進入我們的海洋。它們不被吸收到自然系統中,它們只是漂浮在其中,最終被海洋動物和浮遊動物攝取,這種塑料微汙染及其固有的毒性和對食物鏈的影響尚未得到研究......
  • 白色汙染的救贖
    眾所周知,白色汙染是當今世界的治理難題。塑料製品雖然具有使用輕便成本低等優勢,但是白色垃圾影響城市景觀,回收分類困難,燃燒後產生有毒氣體,埋在土壤裡幾百年無法降解,影響土壤結構和水質,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塑料製品中的鹽酸二甲苯直接進入母親體內時,會抑制男性胎兒的雄性激素生長,雄性激素所發揮的作用就會減弱。
  • 治理白色汙染 建設美麗中國——全國政協「加大白色汙染防治力度...
    從調研情況來看,河北省在治理「白色汙染」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一是「白色汙染」防治沒有形成共識。二是「白色汙染」底數沒有摸清。三是「白色汙染」監管和執法力度偏軟。針對以上問題,應當在生產、消費、回收和科學技術研究等環節精準發力:在生產環節,重點抓研發和監管。一是對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研製綠色可降解材料並推向市場。
  • 「白色汙染」是什麼?人類犯的錯誤,為何卻讓動物「買單」
    你知道什麼是白色汙染嗎?當我們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就需要使用塑膠袋來裝,而這個塑膠袋就是所謂的白色汙染。不得不提,塑料的出現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它具有著先天性的優勢,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的便捷,同時塑料可以應用到各個領域,正因為塑料的生產非常的輕鬆,這也導致了大量塑膠袋的堆積,而造成的環境汙染。
  • 何不抓住垃圾分類契機治理白色汙染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塑料製品「回收難、降解難、處理難」弊病日益凸顯,觸目驚心的「白色汙染」越來越演化為一場「生化危機」。有調查報告顯示:超過270種物種因塑料纏繞而受害,已發現超過240種物種誤食塑料致病,其中就包括人類自己。鑑於此,有學者將塑料列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更有不少團體呼籲全面禁塑。
  • 打贏白色汙染防治戰
    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汙染治理,加強白色汙染治理。▲安徽雪郎生物基產業技術有限公司2-可降解塑膠袋生產線11月28日上午,在位於萬達商圈的沙格輕食店裡,小胡正在準備外賣。蔬菜沙拉、雞胸肉、蕎麥麵,都是健康低卡的食物,連餐盒筷子和包裝袋都是環保材質。
  • 乾貨丨白色汙染都有什麼危害?
    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包裝袋、農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製品使用後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於亂丟亂扔,難於降解處理,給生態環境和景觀造成的汙染。塑料不易降解,影響環境的美觀,所含成分有潛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裝材料多為白色,所以叫白色汙染。
  • 西藏全面開展禁止「白色汙染」行動
    新華網拉薩1月9日電(記者邊巴次仁)繼2004年在拉薩全市範圍內開展禁止「白色汙染」工作後,今年,西藏自治區環保局將在全區範圍內全面開展禁止「白色汙染」的行動。    這是記者從9日在拉薩召開的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
  • 綜合治理鐵路沿線「白色垃圾」汙染的經驗和體會
    作者:王曉敏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鐵路運輸處  一、鐵路「白色汙染」的危害  隨著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塑料製品的用量與日俱增。這些塑料製品,尤其是大量的包裝用塑膠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後被拋棄在環境中,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由於廢塑料製品大多呈白色,對環境的汙染被稱之為「白色汙染染」。由於鐵路餐飲服務業的特點,鐵路行業已成為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的主要用戶。據統計,鐵路系統每年產生列車垃圾14萬噸左右,其中塑料類垃圾佔6%-7%,約0.4萬噸。
  • 治理白色汙染 還看大美「青山」
    原標題:治理白色汙染,還看大美「青山」   到2020年年底,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國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以及餐飲打包外賣
  • 「中國科學報」為白色汙染尋找綠色出口
    白色汙染:比想像中更加複雜「人類生產出的絕大部分塑料被丟棄了。」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告訴《中國科學報》,「近來在南極和北極均有發現微塑料的報導,讓人們在震驚的同時,也愈發意識到問題的普遍性和緊迫性。」
  • 打贏白色汙染防治戰,蚌埠有措施更有優勢
    規劃建議原文  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汙染治理,加強白色汙染治理。我的故事  11月28日上午,在位於萬達商圈的沙格輕食店裡,小胡正在準備外賣。從小感受到了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方便,也親眼目睹了白色汙染的危害。他記憶最深刻的,是2000年前後跟著媽媽坐火車出行,鐵軌兩側幾乎被五顏六色的塑膠袋「佔據」。後來,小胡時常能看到紀錄片裡誤食塑料的動物、海洋裡漂浮的「垃圾大陸」,每次都心疼落淚。  從那以後,小胡每次出門都要帶上環保袋。決定開輕食店後,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環保餐盒。
  • 加快白色汙染治理,促進美麗新鄉建設
    ,市人民政府各部門:經市委深改委研究同意,現將《加快白色汙染治理  促進美麗新鄉建設實施方案》印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新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鄉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11月4日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河南省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快白色汙染治理 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豫發改環資〔2020〕419號),進一步加強白色汙染治理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在之前一百多年裡,什麼是讓人類最後悔不迭的科技發明?答曰:塑料。塑料的廣泛應用的確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因其難以分解產生的「白色汙染」問題也讓人們撓頭。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常常聽到「某科學家發明可降解塑料,即將解決白色汙染」的科技新聞。最近,以色列科學家也宣稱有了這樣一個重大發現。
  • 新型塑膠袋溶於水,消除「白色汙染」有戲
    通過現場的展示,我們發現這個白色的塑膠袋被放入透明的水瓶中後,很快便發生了溶解,變成了像牛奶一樣的白色液體。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一位實驗者居然將這個白色液體一口一口地喝了下去。結果,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最近,外國人發明了一種新型塑膠袋,可以在水中融化,聽說了嗎?」王阿姨伸長脖子詢問大家。「聽說了,我女兒和我說的。」
  • 白色汙染治理納入網格化
    新鄉網訊(記者翟京元)與城鄉環境治理緊密結合,把白色汙染治理納入網格化管理,新鄉縣在推進白色汙染治理工作中,實現縣、鄉、村宣傳、推進全覆蓋。   目前,根據治理方案,新鄉縣利用當地電視臺、部門融媒體公眾號、戶外電子屏、電信部門等媒體和平臺,開展塑料汙染治理系列報導,加大塑料汙染危害和治理等公益廣告、宣傳片投放力度,發布塑料汙染治理政策和科普趣味短片。
  • 地球日 | 白色汙染危害多 比你想像的更可怕
    地球日 | 白色汙染危害多 比你想像的更可怕 所謂的「白色汙染
  • 突變體酶有望成為治理白色汙染的利器
    2020年4月8日,《Nature》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拓寬了人類高效降解塑料和治理白色汙染的道路。本研究中,來自法國的多名研究人員,利用工程改造技術,將原有的一種低效PET塑料降解酶,構建成了一種能高效降解PET的突變體酶,並發現用該酶降解得到的材料,製作的塑料製品強度未下降,PET塑料的再利用率被有效提高。
  • 白色汙染治理座談會在京召開
    在此背景下,來自白色汙染防治與資源化利用領域的專家學者,就白色汙染防治面臨的新形勢與應對措施等議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討論,並就研究成果與媒體記者進行了分享。其中,一種新技術——福海藍天垃圾塑料柔性油化技術,被認為是目前解決白色汙染、變廢為寶的最好辦法。
  • 垃圾分類與海洋垃圾汙染
    說說垃圾回收和海洋垃圾汙染上海人最近可說是被垃圾分類給逼瘋了,日常問的問題都是『儂四撒拉西(你是什麼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