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汙染,已經席捲全球,我們一起抵制白色汙染、拒絕白色傷害!

2020-12-05 探紀自然

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在偏遠的地區也能發現塑料垃圾身影,在任何海灘,河流,任何地方都可以發現人造塑料廢物奇觀,而且還在持續增加。這些廢塑料大到大型容器,小到頭髮絲一樣的微顆粒,這些塑料汙染環境,土地,河流,海灘和海洋,每年有多大800萬公噸的塑料最終進入我們的海洋。

從鯨魚,海獅和鳥類浮遊生物等,廢塑料正在極大地影響陸地動物和海洋生物,塑料碎片每年造成約100,000隻海洋哺乳動物死亡,數百萬隻鳥類和魚類死亡。然而,全世界大多數散落的塑料廢物最終都會在海上結束。大量的海洋塑料碎片超出了視覺範圍,由微觀範圍碎片塑料碎片製成,不能從海洋中打撈出來,這些小塑料顆粒遍布世界各地。一些塑料顆粒已碎裂成比人類頭髮絲徑更薄的顆粒。人眼是看不到的,那些碎片仍在那裡,仍然是塑料。它們不被吸收到自然系統中,它們只是漂浮在其中,最終被海洋動物和浮遊動物攝取,這種塑料微汙染及其固有的毒性和對食物鏈的影響尚未得到研究......

這些廢塑料正在普遍影響我們的城市、旅遊區、海灘、海岸、海洋、海底、內陸水道和土地,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汙染問題之一。這些持久性固體材料,直接或間接,有意或無意地隨意亂丟亂扔,在自然中難以生物降解,以致造成環境嚴重汙染。而且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垃圾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

可能有人會問什麼不火燒掉呢?塑料的主要成分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燃燒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二惡英」,此物質會釋放到空氣中,隨著空氣吸入人體,當體內的「二惡英」到一定含量就會引起分娩異常、雄雌性化等一系列疾病,加重哮喘等。而且焚燒塑料垃圾還有大量的煙霧,煙霧裡含有較多的固體顆粒和粉塵,就是通常空氣品質指標所說的可吸入顆粒物。可以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和哮喘

什麼是塑料?

一個簡單的定義可以是:是以單體為原料,通過加聚或縮聚反應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合成樹脂及填料、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色料等添加劑組成。

大多數塑料碎片的估計分解率為:

泡沫塑料杯:50年

塑料飲料架:400年

一次性尿布:450年

塑料瓶:450年

釣魚線:600年

從自己做起,垃圾分類,儘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製品,一起抵制白色汙染、拒絕白色傷害!保護動植物,保護藍色家園!

相關焦點

  • 抵制「白色汙染」展現綠色海南
    原題:我省旅遊景區大力推進禁塑為遊客營造環保氛圍抵制「白色汙染」展現綠色海南《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12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我省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海南日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我省各大旅遊景區多措並舉,用抵制「白色汙染」的實際行動,為遊客展現一個綠色環保的海南。紙質杯子、紙質吸管、紙質打包袋……在海南分界洲島旅遊區,處處可見的環保材質用品讓不少遊客感到方便又環保。「這裡的吸管竟然是用紙做的,為海南的環保理念點讚!」
  • 白色汙染的救贖
    眾所周知,白色汙染是當今世界的治理難題。塑料製品雖然具有使用輕便成本低等優勢,但是白色垃圾影響城市景觀,回收分類困難,燃燒後產生有毒氣體,埋在土壤裡幾百年無法降解,影響土壤結構和水質,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塑料製品中的鹽酸二甲苯直接進入母親體內時,會抑制男性胎兒的雄性激素生長,雄性激素所發揮的作用就會減弱。
  • 白色汙染治理納入網格化
    新鄉網訊(記者翟京元)與城鄉環境治理緊密結合,把白色汙染治理納入網格化管理,新鄉縣在推進白色汙染治理工作中,實現縣、鄉、村宣傳、推進全覆蓋。   目前,根據治理方案,新鄉縣利用當地電視臺、部門融媒體公眾號、戶外電子屏、電信部門等媒體和平臺,開展塑料汙染治理系列報導,加大塑料汙染危害和治理等公益廣告、宣傳片投放力度,發布塑料汙染治理政策和科普趣味短片。
  • 治理白色汙染 建設美麗中國——全國政協「加大白色汙染防治力度...
    形態各異的微塑料遍布於全球範圍內的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介質中,甚至通過空中運輸,出現在人跡罕至的北極海域。經口(食品飲料)、鼻腔(呼吸空氣)等渠道攝入人體。為此,建議:一、加大科研投入,儘早深入開展微塑料汙染及其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相關研究。目前,這方面國際上也是剛剛起步,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很薄弱,需要在科學上研究清楚微塑料汙染的危害,為政策的制定和汙染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 白色汙染治理座談會在京召開
    在此背景下,來自白色汙染防治與資源化利用領域的專家學者,就白色汙染防治面臨的新形勢與應對措施等議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討論,並就研究成果與媒體記者進行了分享。其中,一種新技術——福海藍天垃圾塑料柔性油化技術,被認為是目前解決白色汙染、變廢為寶的最好辦法。
  • 西藏全面開展禁止「白色汙染」行動
    新華網拉薩1月9日電(記者邊巴次仁)繼2004年在拉薩全市範圍內開展禁止「白色汙染」工作後,今年,西藏自治區環保局將在全區範圍內全面開展禁止「白色汙染」的行動。    這是記者從9日在拉薩召開的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
  • 鞏義市市場監管局三項措施加強白色汙染治理
    映象網記者 谷豔偉 實習生 陳波 通訊員 徐照輝 文/圖近日,鞏義市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構建綠色家園 拒絕白色汙染」治理主題,立足部門實際,嚴格履行職責,積極開展白色汙染治理各項行動。
  • 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限塑」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汙染」
  • 愛分類告訴你什麼是白色汙染!
    概念所謂的「白色汙染」是指城鄉垃圾中或散落各處,隨時可見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廢棄物對於環境的汙染。它主要包括塑膠袋、塑料包裝、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杯盤以及電器充填發泡填塞物、塑料飲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塑料的廣泛應用的確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因其難以分解產生的「白色汙染」問題也讓人們撓頭。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常常聽到「某科學家發明可降解塑料,即將解決白色汙染」的科技新聞。最近,以色列科學家也宣稱有了這樣一個重大發現。問題是,如此眾多的「可降解塑料」發明,為何始終沒有把人類從白色汙染的恐怖陰影中救脫出來呢?
  • 白色汙染的潛在危害
    但是現在我們一天也離不開它,儘管很有用,塑料也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問題。你們應該聽說過這些事情,海龜被六罐裝飲料的塑料固定環套住,和德克薩斯州一樣大的垃圾場,塑料垃圾比沙子還多的海灘,畢竟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塑料流入海洋,雖然聽起來已經很糟糕,但白色汙染的後果可能還是會讓你吃驚。
  • 山西破解「白色汙染」難題
    記者從山西省農業廳獲悉,從今年起,山西將全面開展廢棄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工作,治理農田「白色汙染」。農膜的廣泛使用,雖然為農業高產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殘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殘膜量逐漸增加,極易造成地膜汙染,已給農業生產和環境帶來一系列危害。治理農田「白色汙染」,關鍵在回收利用。
  • 拒絕白色汙染的「首場考試」
    作為膜袋等塑料製品「使用大戶」,商超、農貿市場等單位如何拒絕白色汙染?替代產品批發、銷售市場供給情況如何?替代產品是否都已「就位」?圍繞這些問題,海南日報記者進行了相關走訪。  「除了購物袋,在超市內蔬果、肉類專區以及散裝商品等專區,我們也將原先用於包裝的傳統塑料連卷袋替換成點斷式全生物降解袋,顧客可免費自取使用。」大潤發超市國興店工作人員黎清燕介紹,該店在12月1日正式「禁塑」前,已開始逐步向消費者推廣使用全生物降解購物袋。
  • ​原 創:|拒絕 「白色汙染」 可以吃的吸管了解一下,真的太太太神奇!
    星巴克、麥當勞等連鎖餐飲品牌陸續宣布開始試點「去吸管」全球連鎖咖啡巨頭星巴克宣布將於2020年前在旗下28000家門店內全面取締塑料吸管的使用以響應抵制一次性塑料產品的行動60天內即可完全分解,真正做到零汙染
  • 東方:拒絕白色汙染 「禁塑」宣傳不停歇
    東方市就在市民休閒廣場開展「綠動自貿港,巾幗環保行」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倡導「品質生活·從禁塑開始」,鼓勵實行垃圾分類,拒絕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使用,增強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月份,東方市舉行禁塑工作培訓動員會,旨在宣傳相關政策法規,推動在全市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為鞏固和改善海南自貿港一流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保障。
  • 「白色汙染」危害到底有多大?
    社會一直在宣稱白色汙染的危害,白色汙染到底「毒」在哪裡呢?據山東師範大學人資環學院的成教授介紹,當前的「白色汙染」主要指塑料方便袋和餐飲業中的一次性泡沫飯盒等。它們的危害在於:一是這類塑料和泡沫製品往往難以處理,以致到處飄散,造成人們視覺上的汙染;二是它們不易被土壤分解,落在地面上後會造成土壤汙染。記者同時在網上了解到,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被埋入土壤中,會影響土壤內的微生物生長。而作為生活垃圾進入垃圾場填埋,或散落在田野進入土壤後,廢塑料製品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會導致農作物減產。
  • 白色汙染的後遺症!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多種塑料顆粒,不是偶然
    ,但因為人類還沒有找到能夠快速分解塑料製品的核心技術,所以塑料製品會逐漸堆積,我們經常能夠在海洋上、河流上看到漂浮的白色垃圾。,那麼對人體的傷害就不會太大,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人攝入塑料製品之後,並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會一起排出,有一些塑料顆粒會一直留存在人的體內,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大的塑料顆粒,這個塑料顆粒堵在你的身體上,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破壞我們的消化系統以及免疫系統,到時我們只能通過手術來將塑料顆粒取出。
  • 新型塑膠袋溶於水,消除「白色汙染」有戲
    「『限塑令』已經出臺10年了,可是為什麼塑膠袋還是屢禁不止呢?」齊叔也有自己的疑問。「其實我國出臺『限塑令』,目的是為了限制和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汙染』。限制的主要區域包括超市、商場等商品零售的場所,規定塑料購物袋要有償使用,不得免費提供給消費者。」小高解釋道。
  • 「白色汙染」是什麼?人類犯的錯誤,為何卻讓動物「買單」
    你知道什麼是白色汙染嗎?當我們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就需要使用塑膠袋來裝,而這個塑膠袋就是所謂的白色汙染。不得不提,塑料的出現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它具有著先天性的優勢,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的便捷,同時塑料可以應用到各個領域,正因為塑料的生產非常的輕鬆,這也導致了大量塑膠袋的堆積,而造成的環境汙染。
  • 突變體酶有望成為治理白色汙染的利器
    2020年4月8日,《Nature》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拓寬了人類高效降解塑料和治理白色汙染的道路。本研究中,來自法國的多名研究人員,利用工程改造技術,將原有的一種低效PET塑料降解酶,構建成了一種能高效降解PET的突變體酶,並發現用該酶降解得到的材料,製作的塑料製品強度未下降,PET塑料的再利用率被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