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汙染治理,加強白色汙染治理。
▲安徽雪郎生物基產業技術有限公司2-可降解塑膠袋生產線
11月28日上午,在位於萬達商圈的沙格輕食店裡,小胡正在準備外賣。蔬菜沙拉、雞胸肉、蕎麥麵,都是健康低卡的食物,連餐盒筷子和包裝袋都是環保材質。「餐盒是玉米澱粉製成的,包裝用的是紙袋,吸管是秸稈材料的。」一邊忙著打包,小胡一邊自豪地展示自家的環保餐盒。「都是可以自然降解的,絕對環保健康上檔次。」
今年8月開業之前,小胡特地跑了很多地方,最後敲定了質量過關的環保餐盒。算起來,環保餐盒每個成本價超過一元,一個紙袋也要9毛錢,與普通3到5毛錢的白色發泡餐盒和兩三毛錢一個的塑膠袋相比,價格貴上兩三倍。不過,小胡覺得錢花得值:「我們輕食主打就是健康,所以包裝上也不能馬虎,環保才符合經營理念。」
不僅如此,小胡還推出長期活動:隨外賣贈送的保溫袋,集齊5個可以來店換一杯咖啡。「其實保溫袋也有環保標誌,但是為了避免浪費,寧願自己多付出一點,希望養成顧客的環保習慣。」小胡笑著解釋。
80後小胡的童年,正好趕上塑料製品的大規模應用。從小感受到了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方便,也親眼目睹了白色汙染的危害。他記憶最深刻的,是2000年前後跟著媽媽坐火車出行,鐵軌兩側幾乎被五顏六色的塑膠袋「佔據」。後來,小胡時常能看到紀錄片裡誤食塑料的動物、海洋裡漂浮的「垃圾大陸」,每次都心疼落淚。
從那以後,小胡每次出門都要帶上環保袋。決定開輕食店後,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環保餐盒。一番市場考察下來,小胡信心越來越足:「沒想到蚌埠就有生產廠家,產品質量還挺好,我跟不少同行都推薦了。」他說,不僅顧客對環保餐盒的接受度很高,有的商家還將環保作為賣點,吸引顧客——畢竟,環保健康才是真「食尚」。
▲小胡正在用環保餐盒打包沙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曾強調,積極應對塑料汙染,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環節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
防治白色汙染,蚌埠不僅有措施,更有優勢。2019年7月,我市印發實施《關於推廣應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製品防止白色汙染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打響白色汙染防治戰。結合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製品推廣試點,各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每月使用可降解塑膠袋、餐盒超10萬隻,是當之無愧的禁塑「示範崗」。正在進行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也成為禁塑宣傳「百萬家」的活動載體,60萬隻可降解購物袋隨著普查員進入千家萬戶。在塑料製品使用最為廣泛的快遞行業,我市也在全省第一個推進綠色郵政快遞網點試點建設,郵政、申通、中通、百世、圓通、韻達等六家企業全面採用全降解快遞包裝袋。
▲豐原集團聚乳酸產品生產線
「推進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製品推廣應用,減少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對環境汙染的危害,是我市國家生態文明現行示範區建設的重要基礎。」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主任劉東勁曾就此進行過專題調研。在他看來,我市成功創建以生物基材料為特色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不久前獲批的安徽自貿區蚌埠片區也明確重點發展矽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打造世界級矽基和生物基製造業中心,都為白色汙染治理提供了絕佳條件。豐原集團建成的國內首條從葡萄糖發酵開始的聚乳酸全產業鏈生產線,以及雪郎生物、天成科技等企業,為我市打贏白色汙染防治戰提供了保障。
「蚌埠擁有行業龍頭企業,還有規模以上生物基新材料企業30家,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產值209億元。即便面對疫情等不利因素,同比增幅也超過20%。」採訪中,劉東勁熟練地報出一組數字。他告訴記者,還有一批生物基項目已籤約進入實施階段,產品涉及發泡、注塑、薄膜、纖維、一次性酒店用品、改性原料等;還有45個項目在談,預計總投資169.6億元。
與此同時,天成科技、豐原集團都參與了相關產品國標的制定,行業領跑地位更加鞏固。隨著產業規模的壯大,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市的白色汙染治理勝利曙光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