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措並舉助力打贏防治海洋汙染攻堅戰

2020-11-26 央視網

我國多措並舉助力打贏防治海洋汙染攻堅戰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14日 09:24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中國有18000多公裡的海岸線和 12.3萬公裡的內河航運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我國航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國際貿易需求的變化國內經濟的發展,一座座現代化的港口拔地而起。海上貨運大通道的建立,為我國提供了聯結海外溝通世界的橋梁,但同時也給沿線城市帶來沉重的環境壓力。

  設立船舶排放控制區、控制船舶汙染排放成為落實我國「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抓手。

  「中國方案」為綠色航運保駕護航

  明確船舶硫氧化物排放量要求,推廣使用硫含量小於0.5%m/m的燃油。

  2015年12月,交通運輸部出臺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開始推進實施中國的船舶排放控制區政策。2016年,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設為排放控制區,推廣使用硫含量小於0.5%m/m的燃油。

  2018年12月,為滿足當前的國內汙染控制需求與國際汙染防治趨勢,交通運輸部又印發實施了新的《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之前的方案進行了一些調整,將排放控制區的地理範圍由三個水域擴大至全國沿海12海裡,並要求2019年1月1日起船舶進入沿海控制區均應使用硫含量不大於0.5%m/m的船用燃油。這一舉措比國際規定整整早了一年。

  「從以前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的情況來看,各地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減排效果。」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楊新宅表示,2017年三個排放控制區內的船舶減排二氧化硫約6.9萬噸、顆粒物約0.8萬噸,減排量分別佔控制區內船舶排放總量的14%和11%。相比2015年,2018年三個排放控制區的船舶硫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3%和22%;2019年船舶減排二氧化硫約60萬噸,顆粒物約7.8萬噸。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機務部高級經理陳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設立船舶排放控制區,有效地降低船舶硫氧化物等汙染物的排放,是國際上普遍採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為促進沿海和內河港口城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綠色船舶」助力藍天綠水青山

  在浙江湖州的國家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內,一排充電樁如同戰士般挺立,一條條電纜伸入停泊在岸邊的船舶上,正在為船舶供電。

  「2018年,全省岸電使用量突破500萬千瓦時,減少船舶二氧化碳直接排放3500餘噸。」據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發展處調研員任長興介紹,截至2018年底,浙江累計完成岸電設施750餘套,其中高壓岸電13套已覆蓋貨櫃、客滾等五類重點碼頭專業化泊位101個,初步具備向遠洋、近海船舶提供岸電的能力;基本實現京杭運河浙江段公共泊位岸電設施「全覆蓋」。

  「岸電簡直太方便了,有全省通用的電卡,可以用現金,也可以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支付,和燒油比,費用節省了近一半。」船主金蘇明告訴記者,以前燒油,不但費用貴,而且很不衛生,船上到處髒兮兮的,晚上睡覺還有噪音,根本休息不好。

  截至目前,湖州累計建成岸電設施273套,其中標準化智能岸電樁162套,實現水上服務區及63個大型碼頭全覆蓋,夏季岸電使用率超60%。監測數據顯示,湖州市PM2.5年均值由2013年的7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36微克/立方米,降幅超50%。

  江蘇南京八卦洲,「海港星01」加注站。這座全國首座水上LNG加注站,自2013年9月建成並投運至今,已先後為20餘艘LNG動力船舶共加注約2000噸LNG。

  「投入運營的LNG動力船舶每月航行的能耗降低約2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氮氧化物排放81%,基本解決了二氧化硫、顆粒物以及船舶油汙水的排放問題。」江蘇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水上局副局長楊海兵告訴記者,江蘇已建成的近100艘LNG動力船舶目前運營正常,佔全國營運LNG動力船舶總數的三分之一。

  「原來我用的是柴油船,船上到處都是油汙,噪音、氣味都很大。如今選擇LNG動力船後,不光省錢,在船上生活還舒服。」

  正在「海港星01」加注站為船隻加注LNG的船主張家國對記者感慨道。

  為推廣LNG,江蘇省先後開展了「柴油—LNG」混合動力改造、LNG單燃料動力船舶建造、現有船舶動力系統整體更新改造等技術研究和試點,還拋出了「LNG動力船舶可在京杭運河優先過閘」的福利。

  截止2018年底,長江江蘇段及江蘇內河幹線航道上已建成10座內河船用LNG加注站,其中5座已投入試運營,數量居全國第一。基本可以保障LNG船舶在江蘇省內運營。

  政策與技術多舉齊下,中國航運正摸索出一套切實有效的減排方案,不僅讓沿海區域城市的天更藍水更綠,在推進全球環境治理中也提供了獨特的「中國方案」,充分體現了我國「嚴控船舶排放,守護萬裡碧空」的決心和勇氣,彰顯了我國從航運大國向航運強國邁進過程中的責任和擔當。

相關焦點

  • 河南長葛全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把群眾當作『千裡眼』『順風耳』,當作生態保護的『同盟軍』,共同打一場汙染防治攻堅的人民戰爭。」長葛市環境監察大隊隊長馬文軍說。 長葛市把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把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新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該市利用每周三調度會和周六市委常委會擴大會,集中研究部署汙染防治工作。
  • 打好海洋汙染防治攻堅戰
    原標題:打好海洋汙染防治攻堅戰 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著力增強監督實效,構建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
  • 多措並舉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通訊員:尤雅婷 趙夢萱)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落實公司節支增效要求,南航新疆分公司飛行部從節省飛機油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入手,通過節油增加公司效益、減少環境汙染,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 烏魯木齊航空:多措並舉 堅持打贏藍天保衛戰
    (通訊員 薛生發)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為切實履行企業職責,持續改善空氣品質,自2018年起,烏魯木齊航空以APU替代專項工作為重要抓手,為民航綠色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安徽大學多措並舉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安徽大學多措並舉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2020-02-02 10:19:51   來源:安青網
  • 天津建立「五個一」船舶汙染風險防控新體系 助力海洋環境保護
    船舶引發重大汙染事故一旦發生,不僅將造成海洋環境資源的損失,還嚴重影響港口作業,間接影響天津及後方腹地的經濟發展,甚至造成惡劣的國際影響。會上,天津海事局局副局長程俊康介紹,「五個一」船舶汙染風險防控新體系具體包括一個天津港船舶汙染風險清單,一幅天津港船舶汙染風險動態辨識防控圖,一張「聯防聯控」應急反應保護網,一個覆蓋船舶汙染風險應急資源的智能管理系統,以及一套船舶汙染風險長效監管機制。
  • 我市聚焦「五大戰役」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今年以來,我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和市委決策部署,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聚焦「五大保衛戰」,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使天更藍、水更清,不斷推進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統籌推進,凝聚治汙攻堅合力。我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推進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任務。
  • 南航新疆多措並舉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1日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落實公司節支增效要求,南航新疆分公司飛行部從節省飛機油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入手,通過節油增加公司效益、減少環境汙染,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越來越多的地方以此為機遇和抓手,著手解決產業布局偏亂、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等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加強環境保護符合自身長遠利益,依法排汙治汙、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意識、主體意識正在形成。綠色消費、共享經濟快速發展,全社會關心環保、參與環保、貢獻環保的行動更加自覺。 二是汙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國務院出臺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三個十條」,堅決向汙染宣戰。
  • 海航地服海口分部多措並舉 全力保障旅客平安出行
    圖:海南航空地服海口分部各保障單位應急桌面處置演練 (攝影:劉旺)民航資源網2020年8月29日消息:又是一年暑運季,為持續維護暑運期間機坪保障安全平穩,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南航空」)地服海口分部高度重視機坪運行安全管理,多措並舉
  • 李景虹:塑料汙染防治仍需高科技助力
    「目前我國廢塑料回收和利用體系仍不健全,可降解替代產品應用面臨困難和諸多制約因素。」日前,在廣州金髮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中科院學部「我國塑料汙染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諮詢評議項目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李景虹表示。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塑料產量達到8184.2萬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產和消費國。
  • 應城多措並舉開展汛期血吸蟲病防治
    農村新報訊(通訊員曾紅平)進入汛期以來,應城市血防所多措並舉,紮實開展血吸蟲病宣傳、防治等工作,保障群眾及防汛人員身體健康。7月初至今,在漢北河義和段、天鵝段、陳河富水河段,應城市血防所工作人員穿梭在河堤兩岸,對駐守在河堤上的各單位防汛人員進行血吸蟲知識健康教育宣傳,發放血吸蟲病防治常識宣傳單3000多份,發放各類防護藥品逾萬元,極大地增強了疫區防汛人員血吸蟲病防治能力。市血防所迅速行動,組織全員上堤,在每個防汛哨棚進行健康義診指導;對接觸疫水人員進行登記;在衛生室對發熱病人進行排查。
  • 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我國多措並舉應對生物多樣性新挑戰
    ;脊椎動物7300餘種佔世界脊椎動物總種數的11%,其中哺乳動物673種,居世界首位;已記錄海洋生物2800多種,約佔全球海洋已記錄物種數的11%;同時,我國有栽培作物1339種,其野生近緣種達1930個,是水稻、大豆等重要農作物的起源地。
  • 打贏臭氧汙染防治狙擊戰,蕪湖市使出了這些「硬招」!
    打贏臭氧汙染防治狙擊戰,蕪湖市使出了這些「硬招」!>近年來蕪湖藍天白雲越來越多今年以來蕪湖全市PM2.5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臭氧汙染防治攻堅戰中,首要攻克的碉堡就是工業源排放的VOCs。作為眾多攻堅措施中的關鍵一環,國標《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於7月1日起實施。7月份以來,蕪湖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開展夏季揮發性有機物專項執法,出動執法人員621人次,檢查企業336家次,發現問題76個,立行立改60個,下達責改書16份。蕪湖市商務局先後組織176人次,開展2輪加油站、儲油庫油氣回收設施運行情況的檢查。
  • 汙染防治攻堅戰完美收官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我省全力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加快散煤汙染治理「三重一改」,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完成「散亂汙」企業治理,搬遷改造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實施秸稈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問題。我省持續突出抓好松花江流域治理,打響碧水保衛戰。62個國考斷面全部消除劣V類。44條黑臭水體完成治理。
  •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繼續開展汙染防治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堅決向汙染宣戰,制定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後,各地區各部門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標誌性戰役,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預計可以實現階段性目標任務。
  • 我國將持續加大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防治力度
    近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有外媒稱中國目前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輸出國的報導,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回應,中國是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但並不代表中國是塑料汙染大國,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其治理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多個環節,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
  • 全國政協委員阮詩瑋建議:加強我國海洋 微塑料汙染防控
    東南網5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宇熙)全國政協委員阮詩瑋提交提案,建議多措並舉,從「源頭—過程—末端」全流程防控,加強我國海洋微塑料汙染防控。阮詩瑋在提案中提出,據初步估算,全世界近年來每年向海洋輸出的塑料垃圾可達480萬~1270萬噸。
  • 多措並舉 強化VOC管控
    多措並舉 強化VOC管控 2019-08-30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 海洋呼籲法制組合拳
    眾所周知,我國的經濟開發主要是沿著江河流域與沿海地區進行的,這就使得我國沿海海域承載著巨大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海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海域汙染不僅使得海洋環境質量普遍下降、海洋生態環境惡化,而且,海域汙染還直接導致海洋生物資源嚴重衰退。事實上,儘管經過多年對海域汙染的治理,雖然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保持穩定,但總體形勢還很嚴峻,局部海域環境汙染依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