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連中國」6城「限塑」調查:消減「白色汙染」還有多遠?

2020-12-05 人民網

雲南昆明。11月26日上午10點半,74歲的楊奶奶來到農貿市場選購食材。付過款後,楊奶奶習慣性地把挑好的食材放進隨身攜帶的藍色無紡布袋,「我出來買菜都自備無紡布袋,環保又輕便,挺好!」

中國政府網截圖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目標。隨後,多省份出臺地方版「限塑令」,限制和減少不可降解塑膠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汙染」。

臨近年底,記者赴瀋陽、長春、杭州、深圳、海口、昆明等6城實地探訪發現,市民購物自備環保袋、外賣選擇「不需要餐具」、商家使用環保袋打包逐漸普及,正形成環保新風潮;但在城中部分農貿市場,由於可降解製品的成本較高、購買渠道不暢等問題,「限塑」效果不佳,仍待優化。

「家裡有袋子,再買就浪費了」

11月25日上午9點,家住遼寧瀋陽於洪新城的王阿姨,拖著拉杆車走進家附近的生鮮超市。「給我來十塊錢的雞蛋,用我自己的口袋裝。」說著,王阿姨從拉杆車裡掏出一個用得有些褶皺的塑膠袋遞給賣菜小哥。

遼寧瀋陽,王阿姨將買完的東西放入拉杆車內。人民網 李進媛攝

「一般像蘿蔔、蘋果這種比較硬的果蔬,我就直接放進拉杆車裡;像雞蛋、葡萄這種怕壓的果蔬,我就先裝進布兜子或者可降解塑膠袋,再放進車裡。」王阿姨從賣菜小哥手裡小心地接過裝好雞蛋的塑膠袋,指著袋上的生物降解標識對記者說,「這個可降解塑膠袋我都用了五六回了,髒了就擦一擦,只要不破我就一直用下去。咱也不是心疼買塑膠袋那幾毛錢,就是家裡有袋子,再買就浪費了嘛!」

記者在該生鮮超市停留約10分鐘,發現一半以上的購物者都像王阿姨一樣自帶拉杆車或購物袋。

在廣東深圳福田區的一家沃爾瑪超市,收銀臺備有大、小號可降解塑膠袋和環保購物袋。記者觀察了20多名顧客,只有4人結帳時購買小號塑膠袋,其餘顧客或將商品直接拿走,或隨身攜帶環保袋。

在百姓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的同時,商家也通過多種方式鼓勵顧客使用環保購物袋,共同減少「白色汙染」。

走進浙江杭州的世紀聯華慶春店,一眼就能看到服務臺的「我是減塑行動派」宣傳海報。結帳處,30個收銀臺也都張貼著「溫馨提示」,提醒顧客使用環保購物袋。

浙江杭州,世紀聯華慶春店服務臺醒目位置擺放的「減塑行動派」宣傳海報。人民網 王蕭蕭攝

世紀聯華慶春店收銀臺張貼著提倡顧客使用環保購物袋的溫馨提示。人民網 王蕭蕭攝

「我們店早在2009年初就全部換上了可降解塑膠袋。」慶春店值班經理謝蘭告訴記者,超市還通過積分兌換、聯合社區街道或其他志願服務機構免費派發環保購物袋等活動,培養消費者使用環保購物袋的習慣。「在剛結束的聯華『雙十一』活動中,可降解塑膠袋購買率下降了5%,使用環保購物袋的顧客更多了。」

自2009年起,世紀聯華慶春店開始有償提供可降解塑膠袋。人民網 王蕭蕭攝

「在家點外賣,我都會選『不需要餐具』」

趙家婷的奶茶被商家裝在環保袋裡。人民網 李申攝

11月24日下午,點好的奶茶被店家貼心地用環保袋打包好,深圳大學生趙家婷拎走奶茶時,隨手又拿了兩根紙質吸管。「我最初還不習慣使用紙質吸管,覺得比塑料吸管體驗差一些。後來用多了,就發覺,紙質吸管更乾淨、環保。現在,我喝奶茶都用紙質吸管了。」

近年來,生態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配合著各地「限塑令」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人在外賣點餐時也傾向選擇「不需要餐具」或環保餐具。

海口市民李先生將外賣奶茶瓶改造成花瓶。人民網 王碩攝

「我只要在家點外賣都會選擇『不需要餐具』。」海南海口市民李先生在生活中長期點外賣,對於外賣塑料包裝盒的處理,他有一套自己的再利用方法。「比如我書桌上的小花瓶,就是用外賣奶茶瓶做的,家裡一些收納袋是用外賣袋子改造的,外賣餐盒清洗後也可以當作儲物盒循環利用。」

昆明的餐飲小食店主胡俊美則為顧客外帶準備了紙質和塑料兩種材質的打包盒。如果顧客選擇一次性塑料盒打包,就加收一塊錢打包費;如果顧客選擇紙盒,就不再額外收費。

昆明餐飲小食店主胡俊美為顧客提供紙質和塑料兩種材質的打包盒。人民網 劉怡攝

由於店裡的小吃基本都帶有湯水,距離較近的顧客大多選用紙盒打包,距離較遠的顧客只能使用一次性塑料盒打包。胡俊美一邊麻利地把打包好的外賣遞給外賣員,一邊無奈地說,「我在進貨時沒看到可降解塑料打包盒,也不知道應該去哪裡進貨。」

「塑膠袋再收錢,就沒人來買菜了」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與城市商超、餐飲等行業落實「限塑令」已取得一定成效相比,部分農貿市場受限於可降解製品成本較高、購買渠道不暢等,「限塑」效果不佳。

在長春某農貿市場,使用可降解塑膠袋的商家也較少,還有一些商家並不清楚可降解塑膠袋究竟是何物。

在雲南某農貿市場內,攤主為消費者免費提供一次性塑膠袋。人民網 劉怡攝

在雲南某農貿市場,不少商販還是習慣用一次性塑膠袋包裝蔬菜。做了21年蔬菜批發零售生意的李阿姨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賣菜基本上都是幾塊、十幾塊錢的生意,如果裝菜的塑膠袋再收錢,慢慢就沒有人來買菜了。大家給的也都是一次性塑膠袋。我不知道哪裡可以買到可降解塑膠袋,而且聽說價格比一次性的更貴些。」出於成本考慮,李阿姨打消了尋找、購買可降解塑膠袋的想法。

今年9月,浙江省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辦法》,明確到2020年底,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建成區的集貿市場將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杭州文三路農貿市場水產區已統一使用綠色可降解塑膠袋。人民網 王蕭蕭攝

11月25日傍晚,記者來到杭州文三路農貿市場,發現負一層水產區的所有商家已經統一用上了綠色的可降解塑膠袋;位於一層和二層的蔬菜水果區,部分攤主繼續使用一次性塑膠袋。

「市場規定12月15號以後要統一使用可降解塑膠袋。我的一次性塑膠袋還是兩三個月前批發來的庫存,現在只想趕緊用掉。」在市場一樓經營水果攤的王阿姨說,「農貿市場和超市商場不一樣,我們提供的塑膠袋都是不收費的。顧客買根蔥、買把蒜都得用塑膠袋裝好,有些顧客還會一次性多拽幾個走。」王阿姨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每天賣水果基本要消耗掉50個塑膠袋,一次性塑膠袋的批發價是2分錢1個,可降解塑膠袋是4.5分錢1個,一個月下來得多花30多塊錢。王阿姨希望,未來可降解塑膠袋價格能更優惠一些。

走訪中,不少商家都有王阿姨類似的成本顧慮。對此,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土壤處副處長公磊坦言,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作為從無到有的產品類型,其供銷渠道尚未通暢,給消費者和用戶採購使用帶來一定難度。同時,一次性塑料替代品的價格是傳統塑料的2~4倍,對於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街邊小店等場所,推廣一次性塑料替代品確實有一定難度。公磊建議,「未來要在保障一次性塑料替代品供給的條件下,進一步擴大禁塑目錄,提升禁塑效果,並加大可降解材料研發力度,開發出更多新型可降解材料和製品。」(於新怡 孝媛 李進媛 李洋 王蕭蕭 樊歡迪 李浩蓉 劉怡 李申)

相關焦點

  • 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限塑」
    中國發力「限塑」  本報記者寇江澤  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影響群眾健康安全。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  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
  • 十年「限塑令」效果遭疑,治理白色汙染前路如何?
    近期,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徵集塑料垃圾汙染防治的建議,「限塑令」發布十年後,中國治理「白色汙染」的成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一方面是社會對「限塑令」效果的質疑,一方面是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對塑料包裝的剛需,中國與「白色汙染」的拉鋸戰前路如何?北京市朝陽區某菜市場內,依然存在著供顧客免費使用的塑膠袋。
  • 吃塑膠袋的蟲子,白色汙染可能有救了,「限塑令」是否能取消了?
    限塑令在發布之後,很多商家已經替換掉了原始的塑料吸管,改用紙制吸管,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覺得這樣的方式用起來非常不方便,麥旋風當中的勺子也進行了更改,網友調侃說麥旋風也炫酷不起來了。限塑令執行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環境,降低白色汙染給地球造成的嚴重影響,這樣的方式真的管用嗎?
  • 會吃塑膠袋的蟲子,白色汙染可能有救了,「限塑令」是不是能取消了?
    限塑令在發布之後,很多商家已經替換掉了原始的塑料吸管,改用紙制吸管,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覺得這樣的方式用起來非常不方便,麥旋風當中的勺子也進行了更改,網友調侃說麥旋風也炫酷不起來了。限塑令執行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環境,降低白色汙染給地球造成的嚴重影響,這樣的方式真的管用嗎?
  • 北京「限塑」調查:你行使「綠色消費權」了嗎?
    北京「限塑」調查:你行使「綠色消費權」了嗎?  據央視報導,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塑膠袋年使用量超400萬噸。  日前,《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下稱「限塑十條」)公開徵求意見,劃定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六大行業強化減塑力度。今後,塑料吸管、塑料填充物、超市連卷袋等製品的使用都會受到限制。
  • 北京「限塑」調查:你行使「綠色消費權」了嗎?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北京「限塑」調查:你行使「綠色消費權」了嗎? 據央視報導,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塑膠袋年使用量超400萬噸。日前,《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下稱「限塑十條」)公開徵求意見,劃定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六大行業強化減塑力度。今後,塑料吸管、塑料填充物、超市連卷袋等製品的使用都會受到限制。
  • 治理白色汙染 建設美麗中國——全國政協「加大白色汙染防治力度...
    二是制定白色汙染防治專門法規,將「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重點監管生產企業,堅決取締不合格塑膠袋、農膜的生產和銷售黑窩點。在消費環節,加強宣傳教育,營造綠色消費氛圍。樹立白色汙染治理「一盤棋」理念,推動「白色汙染」防治宣傳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建議以超市為試點,對使用布袋、可降解塑膠袋或一袋重複利用的消費者,視情納入個人誠信徵信記錄查詢系統,鼓勵消費者改變消費方式。
  • 「限塑令」到來巨大衝擊波還是無限商機?
    從今年6月1日起,還想繼續使用塑膠袋嗎?謝謝,但只有厚和加厚的,而且,請付錢。     這就是一紙「限塑令」的威力所在:它面對的是一年上千億個的塑膠袋使用量、數萬家生產企業和商家,外加數以億計的消費者。
  • 我們離人造「超級病毒」還有多遠
    這個事情甚至連業餘選手都能做。實際上,全球不少「生物黑客」已經有條件這麼做了。 美國FDA規定了涉及基因編輯的人體研究都需要詳細備案,但如果一個人在自己家裡搞實驗,往自己身上試,卻沒有法律規定如何去管。 有了一定專門知識,鼓搗微生物的遺傳物質不難,而且不貴。
  • 2020廣西事業單位面試熱點問題:新老「限塑令」,能否真正「限塑」?
    【導讀】廣西華圖 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網發布:2020廣西事業單位面試熱點問題:新老「限塑令」,能否真正「限塑」?   12年前的「六一」不僅是兒童節,更是「限塑令」實施的日子。這份「限塑令」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十多年間大大小小的商超塑膠袋隨處可見,「限塑令」仿佛被集體遺忘。
  • 我們窮盡了想像力,為你建了一座「未來城」
    這個裝置叫做「矢速列車」,穿梭其中、神出鬼沒、不知蹤影,是36氪組織的第二屆網際網路粉絲節「沒想到未來城」的一個現場裝置。 6名挑戰者騎行動感單車發電,每個單車連接一條不同顏色的光,通過騎行比賽,會產生交錯上升的六色發光光帶。一層一層引發令人嘆為觀止的未來黑科技,最終點亮紅杉魔法樹。 蜂群科技趴 36氪聯合國內頭部網紅MCN機構——蜂群文化,帶領旗下KOL紅人,聯合全網1800W粉絲一起玩轉未來!
  • 【預告】舉行「呼喚輔助」角色問卷調查招募
    11連抽限定!!STEP3保證「能夠呼喚輔助的★6角色」最少1角!!舉行「呼喚輔助」角色問卷調查招募。期間11/6(五) 06:00 ~ 11/30(一) 05:59 (UTC)舉行「解放呼喚輔助問卷調查精選招募」!!這次的精選招募是上個月舉行的「呼喚輔助」角色問卷調查招募之後篇!!
  • 「漿果闢謠」之「樹墩城冰咖易拉罐真的像汽水嗎?」
    最近,美國第三波精品咖啡三大巨頭之一樹墩城(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推出易拉罐裝冰咖啡,其中注入氮氣。汽水是顯酸性的,故過多飲用會給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不適。作為一個提倡健康綠色的精品咖啡龍頭老大,怎麼可能搞出這麼不健康的東西!DUANE也不可能是這種人啊!所以漿果斷定樹墩城的新產品絕對不可能是汽水!那到底是什麼呢?
  • 白色汙染怎麼破?要不,試試用蟲子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小飛 (中科院理化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春天,本應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樹上啾啾喳喳,水邊叮叮咚咚,就連春風也是溫暖溼潤的,柔和地喚醒著沉睡的生靈們。而且今年,我們又迎來了全新版本的「限塑令2.0」 [2],或許讓塑料垃圾從我們眼前消失這一目標用不了多久就能實現。不過,看不到白色汙染,它們就真的就沒有了嗎?其實,它們可能只是換了一種存在形式,科學家們也在配合全社會繼續為解決白色汙染而不斷努力。
  • 廣東最嚴「限塑令」實施一周 貪方便「習慣」何時「可降解」?
    此外,除了購物袋和連卷袋,超市裡用到的塑料製品還有用於裝生鮮的泡沫箱、包裝繩和分裝水果、蔬菜的塑料盒。隨後,記者走訪了棠下金佳生活超市、客村沃爾瑪,發現這樣的情況同樣不少見。在購買了多樣菜品之後,不少市民手裡都拎著白色、藍色、紅色等多個不同顏色塑膠袋,裝著不同類別的東西。對於免費給塑膠袋的做法,有多名攤主均表示,一直都是這麼做的,暫時做不到不給塑膠袋。一家賣魚攤的攤主對記者說,對於魚、蝦等這些生鮮,還有腥味,「剛殺好的魚,不用塑膠袋裝,怎麼賣出去?」
  • 「中國科學報」為白色汙染尋找綠色出口
    白色汙染:比想像中更加複雜「人類生產出的絕大部分塑料被丟棄了。」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告訴《中國科學報》,「近來在南極和北極均有發現微塑料的報導,讓人們在震驚的同時,也愈發意識到問題的普遍性和緊迫性。」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
    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的一項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目前的3%以內,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使用量年均減少20萬噸。
  • 白色汙染治理座談會在京召開
    央廣網北京1月29日消息(記者楊芳秀、劉弼城)2018年1月27日,白色汙染治理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劣質塑料能源化利用課題組、中華環保聯合會環保產業基金和中國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委員會的專家,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環境報、中國石化報、環球網等多家媒體記者參加了會議。
  • 史上最嚴「限塑令」實施兩周 仍有店鋪使用非降解塑膠袋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 自今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各大購物場所的一次性塑膠袋逐漸退出市場。然而,《中國消費者報》調查發現,北京一些小型店鋪仍在使用普通塑膠袋。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此通知也被稱為是史上最嚴限塑令。
  • 白溝京雄世貿港「房價」多少錢一平方*下城
    白溝京雄世貿港「房價」多少錢一平方*下城京雄世貿港創意谷選址白溝新城京白大街與北一環交匯處,北鄰計劃於2019年建成的北京第二國際站,白溝站,白洋澱站等4大高鐵站,無縫對接全國各地;大廣高速,京石高鐵,津保高速,京珠高速,106國道,107國道,112國道等暢通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