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底,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攪拌棒;2021年底前,鼓勵外賣平臺在點單環節設置「無需餐具」選項,並給予積分等獎勵;到2023年底,集貿市場塑料購物袋全面實現集中購銷;到2025年底,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鼓勵快遞企業使用可摺疊、可循環的包裝產品……11月10日,北京市發改委等部門就《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與以往限塑令不同的是,京版「限塑10條」為本市六大行業治理塑料汙染規定了時限和步驟,對每個行業對標整改提出了嚴格要求。
為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今年年初,國家發布「升級版限塑令」。京版「限塑10條」,是根據本市實際情況制定的落地措施。徵求意見稿對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行業的禁限塑舉措作出階段性安排,要求強化減塑力度,嚴控一次性塑料製品向自然環境洩露;同時,要求在各體育場館、旅遊景區、文化設施、交通場站等四類重點場所,在河道、公路、鐵路、背街小巷等四類重點沿線,協同推動塑料汙染治理。
塑料製品用途廣泛,但白色垃圾危害深遠。早在2008年6月1日,北京就開始執行「限塑令」,但因為商戶和老百姓使用習慣難改,再加上監管困難,推行效果始終不理想。減塑行動道阻且長,是一項系統複雜的長期任務,宣傳動員、破除梗阻、循序漸進,無疑是徹底禁限塑的必經之路。從舊版「限塑令」對塑料購物袋的有償使用要求,到新版「限塑令」不再拘泥於消費層面的舉措,國家在不斷加強對塑料垃圾的系統性治理;從今年5月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到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局等各部門發布「減塑」工作方案,北京市也在加快建設「減塑」領域的各項標準規範。
政策「拼圖」日漸補齊,減塑行動必須「換擋提速」。此次徵求意見稿的發布,正是在完善本市塑料汙染治理政策體系的主骨架,讓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惠及城市的更多領域。再加上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從源頭把控到末端治理,從創新驅動新產品,到通過經濟槓桿撬動群眾力量,京版「限塑10條」不僅畫出了塑料垃圾的生命周期管控圖,也明確了本市減塑行動的具體治理路徑和目標。
禁限塑進入倒計時,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力,勢必會倒逼更多行業走出舒適區,甚至會觸動一些企業的既得利益。營造節約減排的生態環境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經濟成本,六大行業,尤其是外賣、超市等重點領域,必須依據徵求意見稿給出的時間表,拿出且行可行的措施,創新替代產品,走上綠色轉型升級之路,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方面實現雙贏。(殷呈悅)
(責編:蓋純、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