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禁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
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要求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外賣企業報告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情況;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三十日後施行。
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都加快了推進限塑令執行的腳步。隨著限塑令的推進,可降解塑料概念大漲。由於紙袋、紙杯為一次性塑料製品的重要替代物,造紙板塊也受益。
12月3日,紅星新聞記者走訪成都多家商場超市、餐飲門店,並採訪了限塑令涉及的重點行業企業,了解塑料使用大戶們的現狀和應對計劃。
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禁用倒計時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將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這份文件被稱為「限塑令」。
而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遞塑料包裝等被納入禁止、限制使用的範圍,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階段,「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對零售、餐飲、住宿、會展、電子商務等重點行業禁塑、限塑提出了具體要求。
按照《意見》,到2020年底,重點城市的書店、商場、超市、餐飲外賣、展會等區域率先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禁止使用的區域會逐步擴大。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重點城市餐飲堂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0年底,全國餐飲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此外,到2022年底,全國星級賓館酒店都不會提供一次性塑料製品,2025年底擴大至所有賓館酒店民宿。到2022年底,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的郵政快遞網點,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降低不可降解塑料膠帶的用量。2025年底擴大到全國範圍,同時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
記者實探商超餐飲:
一次性塑料品還在使用,企業承諾年底替換
12月3日,在成都伊藤洋華堂、家樂福等商超,紅星新聞記者發現,超市收銀臺提供不同規格的塑料購物袋,消費者需要付費購買。伊藤洋華堂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未接到禁止使用的通知,今後會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進行調整。家樂福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在招標採購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將按照國家規定在年底全部替換。
伊藤洋華堂銷售的塑料購物袋
值得一提的是,超市不限量提供的連卷袋,使用的是可降解塑料,不在限塑令範圍內。
餐飲外賣方面,紅星新聞記者走訪發現,部分中小型餐館提供的仍然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外賣盒。老闆們大多不了解限塑的相關規定。
外賣盒仍是普通塑料盒
外賣平臺也暫時還沒有針對限塑令的新舉措。美團外賣客服表示,是否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裝、收費標準都是由商家自行決定,目前並沒有接到平臺對限制塑料用品的相關規定。
麥當勞門店仍免費提供塑料吸管和一次性餐具。麥當勞中國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公司已經宣布將在食品包裝上進一步減塑,逐步停用塑料吸管。6月30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率先實施,2020年內將覆蓋中國內地所有餐廳。
麥當勞提供的塑料餐具
必勝客中國也宣布2020年底停止使用塑料吸管,以紙吸管代替;同期全國36個城市的必勝客餐廳也會將現有包裝更換為紙袋或生物降解塑膠袋,2022年底前擴大至全國餐廳。
星巴克2018年開始推行的紙質吸管,到去年年底,中國所有門店完成了塑料吸管的全面替換。此外,星巴克一直配備並鼓勵顧客使用不鏽鋼刀叉勺。
除了星巴克,喜茶也提供紙質吸管。消費者可在店內自取環保紙吸管、常規塑料吸管和可降解環保餐勺。喜茶門店和下單小程序上均有提示「應環保條例,我們已不再主動提供塑料餐具」。小程序的默認吸管選項是紙吸管。星巴克提供的紙吸管比一般的塑料吸管稍軟一點,但不影響飲用。
喜茶的塑料吸管、紙質吸管和可降解餐具
不過紅星新聞記者走訪發現,除了喜茶、奈雪的茶,絕大部分茶飲品牌提供的都是普通塑料吸管,店員也表示尚未接到更換吸管的通知。
年內完成郵政快遞「9792」工程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同樣作為限塑重點行業的快遞業,目前暫未收到公司有下發針對限塑令的新通知,也沒有進一步的動作,目前都是按照國家郵政局的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和「9792」工程在推進。
國家郵政局此前表示,預計在今年年底完成快遞包裝「9792」工程4項既定任務。它們分別是:「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0%、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7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90%、新增2萬個設置標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
中通快遞相關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快遞企業用到的塑料製品主要是封裝膠帶和防水袋。中通已經全面推廣使用寬度45mm以下的瘦身膠帶,並正在和供應廠商溝通生產可降解的膠帶。目前瘦身膠帶的使用比例已經超過95.3%。此外可降解的防水袋也已經在推廣使用。「為了鼓勵網點採購使用綠色包裝材料,目前中通快遞內部物料系統銷售的可降解包裝材料和傳統的塑料包裝價格是一樣的。」
菜鳥方面,一是與商家合作從源頭減塑,使用原箱或無膠帶紙箱發貨,大幅減少膠帶使用和過度包裝現象。二是使用自主研發的「智能切箱算法」,商品多大就用多大的紙箱,可減少膠帶和塑料泡沫等填充物。
菜鳥裹裹推出了「綠色寄件」環保公益新選擇,採用可再生原料參與製作的專屬環保袋,與同尺寸的其他快遞袋相比,每個環保袋在生產環節直接節省4.4g塑料。
限塑令升級
利好可降解塑料和造紙業
截至最新,全國近30個省市頒布了限塑令。
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正式實施,海南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北京於11月發布《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特別對北京市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行業治理塑料汙染規定了時限和步驟,對每個行業對標整改提出了嚴格要求,強化減塑力度。
上海新版限塑令則著重強調塑料製品的源頭減量、循環使用、再生利用和環保處置,從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明確提出了分階段目標和系統性治理要求及任務措施,全國已有多個城市相繼跟進。
此外,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也對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起到限制作用。
招商證券的研究觀點認為,限塑升級背景下,造紙業與可降解塑料迎來發展機遇。目前可降解塑料產品以澱粉基、PLA、PBAT為主,從全球的產能來看,澱粉基、PLA、PBAT分別佔比38%、25%、24%。但是國內傳統塑料製品產能大、成本低,因此可降解塑料的需求不足,產能也有限,成本相對較高。短期看,一次性餐具將部分由紙質餐具替代,造紙業需求上升。長期看,未來隨著限塑禁塑政策推進,國內可降解塑料的產能有望大幅提升,成本也將下降。
國信證券研報表示,國內可降解塑料相關上市公司主要有:金髮科技、金丹科技、瑞豐高材、中糧科技、華峰氨綸、彤程新材和萬華化學。其中當前上市公司中已有產能建成的主要是金髮科技的7.1萬噸PBSA和PBAT、另外還有中糧科技的3萬噸PLA。還有一些上市公司正處於產能規劃和建設階段。
丹化科技自11月30日開始,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截至12月3日,丹化科技收報4.24元/股,漲10.13%。
12月2日晚間,丹化科技對近期股價異常波動進行風險提示。在公告中,丹化科技稱,今年前11個月,公司試產的可降解塑料產品的銷售額約600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很小。
美聯新材、瑞豐高材等多家公司股票也連續大漲。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編輯 鄧凌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