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如何承擔減塑責任?

2021-01-15 財新

  【財新網】(作者 施懿宸 朱楊瑩 包婕)

一、塑料汙染問題刻不容緩

  全球塑料產量自1950年的150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3.59億噸,複合增速為8.39%,由於價格低廉,用途廣泛且堅韌可靠,目前尚無可媲美廉價替代材料的情況下,預計全球塑料產量仍會保持較快增長。中國近5年平均廢棄塑料回收量為1800萬噸,平均回收率為 25.6%;歐盟2006-2018年廢棄塑料回收處置量複合增速為1.44%,提升緩慢,2018年歐盟廢棄塑料循環利用率僅為18.5%,已經是全球最好的水平;中國、印度等國家禁止進口廢塑料後,美國廢塑料回用率有可能下滑至4%以下。造成廢塑料回收處置量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再生塑料性能差價格低,回收行業利潤微薄並且規模難以擴大。據估計,未來每年約有1億噸管理失當的塑料垃圾直接排放至自然界形成汙染,塑料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2019年6月6日,結合世界環境日和世界海洋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手十四家行業協會和民間組織,共同成立「中國淨塑網絡」。根據WWF發布的報告《通過問責制解決塑料問題》顯示2016年每個人產出的塑料垃圾總量約等於93個籃球的重量;如果塑料產業發展態勢持續不變,到2030年,海中的塑料汙染將翻一番,達到3億多噸,全球塑料產量可能增加40%,由此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增加50%,焚燒塑料垃圾等的排放量也會增加三倍。

  過去幾十年的塑料生產已經造成了嚴重後果。廢棄的塑料制製品不但會對環境造成汙染,作為一種石油產品,其如精煉油一樣的製造過程對環境氣候也有影響。據美國環保局估計,如今塑料製品的產量約佔全球石油產量的8%。石油鑽探、加工塑料制製品的過程都將會向大氣中排放有害氣體,其中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氫、臭氧、苯和甲烷(一種溫室氣體,引發二氧化碳更嚴重的溫室效應。生產一盎司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也稱為PET,是最常用的製造水瓶的塑料)就會排放五盎司的二氧化碳。綜上所述,塑料問題不僅危害人體健康,還與全球變暖息息相關,而全球變暖的問題也是當今地球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之一。

二、國外禁塑政策概覽

  (一)歐盟

  為緩解塑料汙染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及危害,歐盟2015年就發布了限塑指令,目標是在2019年底歐盟國家的民眾每年每人消耗不超過90個塑膠袋,而在2025年,這個數字減少到40。指令發布後,各個成員國都踏上了「限塑之路」。2018年,歐盟議會又通過了一項關於控制塑料廢棄物的法令。根據法令,自2021年起,歐盟將全面禁止成員國使用飲管、餐具和棉花棒等10種一次性塑料製品,這些用品將由紙、秸稈或可重複使用的硬塑料替代。塑料瓶將根據現有的回收模式單獨收集;到2025年,要求成員國的一次性塑料瓶回收率達到90%。同時,法案還要求製造商必須對其塑料產品和包裝的情況承擔更多責任。

  而在歐盟內,各國也分別陸續頒布了相關政策法令以限制塑料用品的銷售和使用。2020年1月1日起,法國禁止銷售部分一次性塑料製品,包括一次性棉花棒、一次性杯子和盤子等塑料製品,學校食堂也禁止使用塑料瓶裝純淨水。「法國零廢物」組織管理人表示,法國當局未來數年將逐步加強「禁塑令」,計劃於2021年禁售塑料杯裝飲用水、塑料飲管和攪拌棒、發泡膠餐盒等,水果蔬菜的塑料包裝也將被禁用;2022年則將禁止包括連鎖快餐店在內的餐飲業向堂食顧客提供一次性餐具。最終目標是在2040年前,將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率降低到零。

  (二)澳大利亞

  在禁塑方面,澳大利亞一直走在前列。2012年的南澳調查發現,儘管一次性塑膠袋的垃圾量減少了45%,但購買家庭用垃圾袋的比例卻從15%上升到80%2019年7月7日,澳洲南澳州政府宣布,將在2020年以前向該州議會提交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法案,包括吸管、攪拌棒、刀叉餐具等塑膠製品,此案最終獲得通過,南澳州將成為澳洲首個立法禁止一次性塑料製品的地方政府。該州禁用不可分解的一次性塑膠袋已有10年。澳洲兩大超市自2018年夏天開始不再免費提供塑膠袋後,減塑的成效相當突出,根據澳洲零售聯合會指出,在該政策推動3個月後,成功避免讓15億個塑膠袋流入市面,估計全國塑膠袋用量減少了八成。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在2019年6月20日將禁塑法案引入議會進行討論,自2019年11月起,維多利亞州或將禁止使用輕便的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禁塑的對象包括超市、時裝精品店、快餐店、便利店及服務站在內的各種零售商店。目前,並非澳洲全境皆都遵循該政策,新南威爾斯州是唯一沒有立法禁用一次性塑膠袋的州,澳洲零售聯合會的代表斯道特表示,希望該州能儘速立法,而非依靠大型超市的自髮禁令來減少塑膠袋的使用,讓減塑政策更有效果。

三、國內禁塑政策發展歷程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塑料生產大國,有關部門陸續頒布了相關政策來逐步禁止塑料產品的使用。2008年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從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膠袋,並實行塑膠袋有償使用制度。2015年1月1號開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成為中國施行「限塑令」6年以來,首個全面「禁塑」的省份。隨後,各省陸續開展了限塑及禁塑相關工作。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來自於快遞、快餐等行業的塑料包裝迅猛增長,又給塑料垃圾的汙染防治帶來新的挑戰。2016年全國快遞業塑膠袋總使用量約147億個,其中快遞直接使用塑膠袋數量約為68億個。中國每年消費品零售行業消費塑膠袋約5 000億個;2017年中國人在餐飲外賣上花費2 000億元,各大網絡訂餐平臺一天訂餐量所需餐盒和塑膠袋達4 000萬個,一年就是146億個。2017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400億件,年產800萬噸快遞垃圾。急劇增長的塑料包裝使用量給塑料垃圾汙染防治帶來巨大的壓力。對此,2020年 1月 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點提出要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並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思路,逐步推進「禁塑」的主要任務。《意見》要求,到2022年,進一步健全快遞包裝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快遞包裝治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到2025年,快遞包裝領域全面建立與綠色理念相適應的法律、標準和政策體系,形成貫穿快遞包裝生產、使用、回收、處置全鏈條的治理長效機制。

圖1. 中國內禁塑歷程概覽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全國各省市限塑、禁塑有所成效,然而國內外開展禁塑活動持續多年,在發達地區都有顯著成效,但在城鎮集市卻難以落實。因為塑膠袋零散的消費場景太多,塑膠袋生產容易、監管不過來。這種情況下,「限塑令」確實很難徹底執行,就算實行更嚴厲的「禁塑令」效果也未必會好。歸根到底,第一要完善塑膠袋代用品的開發,其次還是要改變消費者的行為,使少用或不用塑膠袋成為公眾的自覺行動。

四、國內塑料包裝產業概覽

  (一)市場規模

  中國是世界包裝製造和消費大國,塑料包裝在包裝產業總產值中的比例已超過30%,在食品、飲料、日用品及工農業生產各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中國塑料包裝行業一直處於穩定增長態勢,在包裝產品結構佔比中僅次於紙包裝排名第二。2019年,中國包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全部工業法人企業)7,916家。

  2019年,全國包裝行業完成累計營業務收入10,032.53億元,同比增長1.06%,同比增長1.06%,增速比2018年同期降低了5.47個百分點。其中,紙和紙板容器的製造佔比28.88%;塑料薄膜製造佔比26.96%;塑料包裝箱及容器製造佔比15.87%;金屬包裝容器及材料製造佔比11.64%;塑料加工專用設備製造佔比6.49%;玻璃包裝容器製造佔比6.08%;軟木製品及其他木製品佔比4.1%。

  (二)現存問題

  1、塑料包裝使用數量大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逾500億個、編織袋約53億條、塑膠袋約245億個、封套57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可以纏繞地球1077圈。2019年的「雙11」,天貓物流訂單達12.92億元。據快遞業「十三五」時期發展指標,2020年中國的快遞量將達到700億件。

  2.塑料包裝回收處理機制不完善

  不規範生產、使用塑料製品和回收處置塑料廢棄物,會造成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國家鼓勵企業使用商品和物流一體化包裝,建立可循環物流配送器具回收體系,但目前進程中,未能進行廣泛利用,並且不同行業對於包裝的設置要求不同,回收處理機制需要根據產品本身特性設置。

  3.新材料運用場景少

  為了響應國家降塑減塑的政策,許多公司專注科技積極尋求包裝可持續的發展方向,但因為對於技術的要求過高,只能在特定行業對於包裝進行重新可持續化改造,並且新材料的替代同樣具備汙染風險,所以主流方向集中於生物降解包裝,但目前仍在探索階段。

五、塑料包裝創新案例——以快遞行業為例

  一般而言,快遞包裝物主要包括快遞運單、編織袋、塑膠袋、封套、瓦楞紙箱、膠帶等六大類。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7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直接使用」包裝,共消耗約32億條編織袋、約68億個塑膠袋、37億個包裝箱,鋪展開的面積可以覆蓋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市整個城區;以及3.3億卷膠帶,按150m每卷規格計算,所耗膠帶可以纏繞地球1200餘圈。如此巨大的包裝物使用量,總體回收率不到20%,(發達國家的塑料回收率通常為45%以上),這意味著越來越廣泛的過度包裝汙染與資源浪費亟待解決,於是快遞公司開展了包裝可持續化的相關項目。

  (一)案例一:「豐BOX」的循環包裝箱

  與普通的一次性包裝相比,順豐的這款共享循環箱採用拉鏈代替封箱膠紙,容易拆封、可摺疊,方便攜帶並可再次使用,內部有物品綁定帶,減少了泡沫填充物的使用,做到了「只有包裹,沒有垃圾」。據介紹,「豐·BOX」可以循環使用數十乃至上百次,不但結實,甚至還增加了防靜電、防水、阻燃、隔熱保溫等特殊性能。2019年僅豐·BOX使用,就節約紙箱約1,200萬個, 節省原紙約4,400噸,等效減少碳排放約5,000噸。

  (二)案例二:申通包裝循環

  在綠色包裝方面,申通快遞積極在全網範圍內推廣回收箱投放計劃,加強回收利用工作。截至2019年底,申通快遞在全國範圍內5000個網點部署了8000個快遞包裝回收箱,其中上海地區的151個網點共計部署了216個。同時,申通快遞以「共享」包裝為切入點,與環保材料公司合作生產循環快遞箱,同時探索適合申通快遞的循環箱使用模式,如以租代買、按次收費、統一回收等。截至2019年底,循環快遞箱已試點應用於運送貴重物品、生鮮等。

  (三)國際可持續包裝案例:MIWA可回收的膠囊循環系統

  該公司利用智能技術創造了可重複使用的餓膠囊循環系統,顧客可以通過可重複使用的包裝到商店,通過特定設備完成食品的填充,並通過線上付費。整體售賣循環系統以及配套容器,顧客使用配套通用容器直接購買,並完成付款流程,減少多次包裝以及回收問題,提高重複使用率。

六、可持續包裝與社會責任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商品包裝在滿足保護性、方便性和宣傳促銷功能的同時,還要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而企業,特別是各行業中的領先企業,在承受成本壓力的同時,更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確保生態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並已經引起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企業和個人作為環境汙染的主要製造者,必須在環保方面承擔起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就是要求物流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承擔社會責任,將物流活動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發展協調起來,使自身的物流活動有利於環境的良性循環發展。綠色物流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與綠色製造、綠色消費共同構成了一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經濟循環系統。綠色物流中包含綠色包裝的內容,綠色包裝是綠色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包裝不但為綠色物流服務,而且還具有其他人文意義。

  當前國內物流企業主要從可重複、可回收、減塑三個維度積極踐行包裝創新,未來可以積極探索包裝技術創新,順應時代發展。■

  施懿宸為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講座教授,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院長,朱楊瑩為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科研助理,包婕為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研究員。參考文獻略

相關焦點

  • 一起加入必勝客「少塑派」 爭做綠色減塑人
    12組家庭的小小環保志願者在現場學習環保知識、製作環創手工,為減塑環保代言!活動旨在呼籲減塑限塑從我做起,通過家庭一起帶動全社會加入必勝客「少塑派」行動,少用塑料,做綠色減塑人,推動綠色環保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進家庭。
  • ...嚴「限塑令」:六大領域「減塑」,快遞、外賣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如何嚴格「減塑」?《行動計劃》提出,著力抓好「一控、一減、兩促進、三個一批」。「一控」即嚴控塑料廢棄物向環境洩露。「一減」即著力推動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兩促進」即積極促進替代技術和替代產品供給、積極促進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薛濤表示,「一控」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相對來說,「兩促進」則缺乏商業模式的支持。
  • 西藏:打好全民減塑戰 保護水生生物鏈
    11月17日,西藏自治區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在拉薩市曲水縣啟動,本次活動主題為「關愛水生動物,減塑從我做起」。  啟動儀式上,科普專家進行了專題講座,主講人與志願者進行了開放式互動演講,大家就「減塑、如何更好保護西藏水生野生動物」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如「人類的哪些行為對水生野生動物造成了危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做法能減少白色汙染」。在科普過程中,大家暢所欲言,積極分享減塑妙招和方法。
  • @三亞,海航啟動海南出港航班禁塑 預計每年減塑約156噸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19日消息(記者蘇靚)日前,海南航空率先在海南出港的國內航班上全面替換禁塑名錄範圍內的產品,預計每年減塑約156噸,成為全國首家執行海南禁塑法規的航空公司。  海南航空從海南地區出港航班的垃圾袋、手提袋、淋膜紙水杯、小餐盒等產品均將採用全生物可完全降解的材料。
  • 告別塑料吸管 麥當勞中國執著「減塑」十幾年
    從6月30日起,麥當勞中國將逐步停用塑料吸管,在食品包裝上進一步「減塑」。  從一根吸管開始,鼓勵消費者嘗試走出被塑料包圍的「舒適圈」,麥當勞中國踐行著「因為熱愛,盡善而行」的全新品牌理念,此項環保舉措預計每年可減少約400噸塑料用量。
  • 限塑令倒計時 減塑必須提速
    徵求意見稿對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行業的禁限塑舉措作出階段性安排,要求強化減塑力度,嚴控一次性塑料製品向自然環境洩露;同時,要求在各體育場館、旅遊景區、文化設施、交通場站等四類重點場所,在河道、公路、鐵路、背街小巷等四類重點沿線,協同推動塑料汙染治理。   塑料製品用途廣泛,但白色垃圾危害深遠。
  • 「禁塑令」年底將迎第一階段大限 減塑、禁塑如何「換擋提速」?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號稱史上最嚴的「禁塑令」今年年底將迎來第一階段大限,包括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攪拌棒等一系列塑料製品將被禁止使用,減塑、禁塑有望「換擋提速」。如何有效推進塑料汙染治理,讓限塑從紙面走向行動?
  • 雅高推出可降解減塑方案 停止使用客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場管理處處長李兵華和雅高集團大中華區執行長羅凱睿, 揭幕雅高全新可降解方案的洗浴用品系列,開啟減塑行動 賓客可以在大中華區索菲特酒店體驗雅高全新可降解方案的浪凡(Lanvin)洗浴用品
  • 餐飲業全面減塑正推進,可降解餐盒原料面臨短缺
    麥當勞中國6月30日宣布逐步停用吸管,再次掀起對餐飲業減塑問題的關注。事實上,減塑行動早已在餐飲巨頭中悄然展開。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企業此前通過更換紙袋包裝、減少塑料吸管使用等方式,推進環保。同時,隨著餐飲外賣業務的快速發展,外賣平臺也推出減塑行動,包括實行外賣「無需餐具」選項。
  • 環保組織籲海洋垃圾所涉企業減塑 專家︰須強制執行
    該《報告》發布後,7家環保組織公開倡議,呼籲在本次監測結果中被識別出的海洋垃圾涉及的品牌企業採取減塑行動。    仁渡海洋創始人劉永龍9月26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海灘垃圾的產生,首要責任在消費者,但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說,呼籲企業行動或許更為有效。
  • 燃氣安全事故中,燃氣公司如何減輕責任承擔?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編者按:眾所周知,燃氣行業作為專業的社會公共服務者,在發生安全事故時,往往會成為眾矢之的,事故發生屬於燃氣公司的責任似乎已經約定俗成,那麼在燃氣安全事故中,燃氣公司如何盡最大可能避免燃氣事故的發生或將損失降到最低,減輕責任承擔?
  • 減塑限塑,刻不容緩
    一言以蔽之,減塑限塑,刻不容緩。來源:中國環境監察
  • 綠會減塑撿塑組關注...
    綠會減塑撿塑組關注「毒地墊」 2020-06-14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本案談公司獨立責任與股東有限責任的承擔
    公司作為獨立法人,應當對自己的債務承擔獨立責任,其股東僅是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民事責任,公司獨立人格與有限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法律問題,就公司責任而言,股東是否應承擔責任,並非由股東直接向公司債權人負責,而是通過公司以股東對公司的出資額為限對外承擔責任。
  • 臺灣學生林敬峰自發繪製減塑壁畫身體力行做環保
    華夏經緯網3月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就讀臺中一中語資班三年級的林敬峰從小喜愛畫畫、國中時就騎著腳踏車到山林探索,他不但身體力行投入環保,今年寒假還利用延後開學的時間,在學校熱食部旁黑板創作,畫了26種臺灣原生種動物的「減塑壁畫」,開學後引發校內熱議,林敬峰則希望藉此呼籲更多人守護環境
  • 河北石家莊:「減塑」行動派拿出布袋提起菜籃
    ■超市工作人員正在展示可降解購物袋。在超市客服中心,記者看到了「關於全面推出可降解購物袋」的公示,同時公示上還向顧客解答了什麼是可降解購物袋、購物袋如何降解等相關內容。超市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新推出的可降解購物袋成本較高,大賣場中袋、大袋價格分別為0.6元、0.8元,而優生活中袋、大袋價格分別為0.8元、1元。隨後,記者走訪36524便利店時了解到,他們已經開始推行使用可降解購物袋。
  • 植物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違法犯罪承擔法律責任,這是法律的明確規定,如果一個人幹了違法犯罪的事情後,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植物人,那麼還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今天小編具體給大家說說。對於植物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問題,這個問題是要分情況來說的,我國法律也是有明確規定的,對於民事責任,在一定條件下還是要承擔的,但是對於刑事責任一般是不需要承擔的,這也是有刑事民事的案件性質所決定的,接下來小編詳細給大家說。
  • 可降解塑料不是「萬靈藥」,各地減塑限塑還有什麼靈丹妙藥?
    與以往限塑令不同的是,京版「限塑10條」為北京市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行業治理塑料汙染規定了時限和步驟,對每個行業對標整改提出了嚴格要求,以加大減塑力度。京版「限塑10條」不僅加強對堂食的管控,還針對外賣平臺明確了更多鼓勵措施。
  • 無照經營單位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無照經營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那麼無照經營單位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無照經營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網友諮詢:無照經營單位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無照經營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廣東蛇口律師事務所張雨平律師解答:首先,對於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首先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地評線】京彩好評:線上渠道「耗塑量」驚人,給「網來網去」的...
    可以說,從前端生產、銷售,再到末端使用、回收,圍繞「減塑」,治理網絡確實變得越來越密。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減塑」推行這麼多年,成績是有,但距離預期效果差距不小。從生產端看,一些企業被利潤所誘,對相關「紅線」「禁令」要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麼「陽奉陰違」「跑冒滴漏」,違法生產屢禁難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