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不是「萬靈藥」,各地減塑限塑還有什麼靈丹妙藥?

2021-01-13 澎湃新聞

原創 張倩 中國環境

「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及餐飲外賣和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今年年初,我國加強版「限塑令」對部分地區作出明確要求。

臨近2020年底,我國多個省市(區)在推進「限塑令」方面加快了腳步。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市出臺相關塑料汙染治理政策法規。

浙江、河南擴大試點範圍,京版「限塑10條」變化較大

今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以下簡稱80號文)。隨即新一波限塑浪潮蔓延至全國各地。從3月19日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名錄(第一批)》的公告,到11月23日湖南省發改委和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湖南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持續近一年的限塑浪潮與以往相比有何不同?

「就目前出臺的相關文件來看,涵蓋範圍比80號文要求更廣。比如在浙江,80號文只對杭州、寧波做出要求,但浙江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等9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辦法》加入了第3個試點城市紹興。在河南,80號文只對鄭州做出要求,但河南省印發的《加快白色汙染治理促進美麗河南建設行動方案》加入了洛陽、濮陽、許昌三市。」季君暉說。

此外,上海新版限塑令著重強調塑料製品的源頭減量、循環使用、再生利用和環保處置,從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明確提出分階段目標和系統性治理要求及任務措施。

季君暉表示,目前來看,我國多數省市都以80號文為基礎,結合各地實際,發布相關政策意見,其中北京發布的新版限塑令變化較大。

11月10日,北京市發改委等部門就《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與以往限塑令不同的是,京版「限塑10條」為北京市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行業治理塑料汙染規定了時限和步驟,對每個行業對標整改提出了嚴格要求,以加大減塑力度。

京版「限塑10條」不僅加強對堂食的管控,還針對外賣平臺明確了更多鼓勵措施。如在2021年底前,北京市鼓勵外賣平臺在點單環節設置「無需餐具」等選項,並給予積分等形式的獎勵,鼓勵通過發放平臺「專屬綠色優惠券」等措施引導消費者進行綠色選擇。此外,網購環節也將「減塑」。相關規定明確,到2020年底,北京全市郵政快遞及電商配送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要達到9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要達到95%以上。

「可降解」是高頻詞,但不是「萬靈藥」

加強版「限塑令」來了,「可降解」一時成為各地出臺文件中的高頻詞。

什麼是可降解材料?可降解塑料是指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使用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物質的材料。這類可降解材料是在熱力學和動力學意義上均可降解的材料。按降解的外因因素來分,可分為光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

那麼,可降解塑料是治理塑料垃圾的「萬靈藥」嗎?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海洋項目專家楊松穎告訴記者:「近年來,像生物塑料這樣的可降解材料變得受歡迎了,不論是生物基塑料(bio-basedplastic)還是生物降解塑料(biodegradableplastic),其需求在不斷增長。但我們應當注意,這些塑料同樣有其局限性。」

一般而言,可生物降解塑膠袋使用天然材料製成,如用玉米澱粉、木薯根、甘蔗等可再生資源製成,或由糖和脂質經過細菌發酵轉化形成天然聚羥基脂肪酸(PHA)。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降解需要高溫條件。「可生物降解」這種說法可能會讓消費者誤認為這些袋子可用於家庭堆肥,或者能夠自然而然地在環境中迅速分解,實際上大多數可生物降解塑料只能在高溫下分解。目前,只有焚燒廠才能滿足這些條件,自然環境中很少能實現。

WWF最近發布的淨塑自然研究報告《中國塑料包裝再生現狀白皮書》,梳理了中國塑料回收和再生行業中關於塑料包裝物產業鏈的回收和再生現狀,評估了垃圾分類對於塑料回收再生帶來的影響。報告顯示,塑膠袋的可降解替代品與不可降解的材料相比,其價格是後者的3倍以上。可降解替代品的經濟性是現實挑戰。

報告指出,目前針對塑膠袋、紙袋和可堆肥塑膠袋的比較有不少研究。在環境影響表現方面,塑膠袋質量輕,和紙袋相比,其生產過程中能耗和水耗較少。紙袋作為替代品,其溶水性好,不易對動物產生纏繞、構成生命威脅。而其他替代產品如無紡布袋,須重複使用10次以上甚至百次以上才能起到替代作用。

「我們不能一看到可降解,就與環境友好劃等號。當前,替代技術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以市場上販售的可降解塑料餐具為例,絕大部分僅能在工業堆肥條件下處理才能夠實現降解,隨意丟棄或者進行垃圾填埋並不能達到預定的降解效果,如果進行焚燒處理則與普通塑料無異。國內現有的廢棄物管理體系沒有對可降解塑料進行分類處理的機制,也缺乏相匹配的工業堆肥設施;只有在滿足以上兩個條件的情況下,可降解塑料才能發揮應有作用,國內目前處理條件尚未成熟。」楊松穎說。

可降解塑料成為大自然循環系統的一環,能否期待?

目前,可降解塑料替代一次性塑料的風潮正在興起。但WWF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可降解塑料年產量為40萬噸,遠不能滿足其作為替代性材料的需求。此外,可降解塑料在工藝和性能上仍需不斷完善,以滿足環境和供應的要求。

「由於生物可降解性完全取決於最終的環境條件,並且難以預測,因此任何類型的塑料都不應大量進入自然環境。」楊松穎表示,不要試圖讓大自然循環系統回收塑料,而應該讓塑料在循環經濟中被重新定義價值。材料性能需要改革,替代技術可以升級,但必須與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延長塑料產品使用周期以及加強塑料製品管理等舉措並行。

12月1日起,《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海南進入「全面限塑」階段,將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使用。

目前,海口市部分商超已提前試用全生物降解塑膠袋,農貿市場將全面停用傳統塑膠袋。與傳統塑膠袋相比,全生物降解塑膠袋上面還多了一個二維碼。

「這個二維碼也是電子監管碼。掃描後,你可以快速識別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的真假,獲取這一塑膠袋的生產企業、批次、成分等信息。而且在一次性餐具的最小銷售包裝上也可以找到這個二維碼。」季君暉告訴記者。

海南省已經率先邁出一步。限塑令還將在全國更多省市發揮作用,改變國內乃至全球的塑料供應鏈。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秘書長蔣南青表示:「塑料供應鏈與全球貿易體系關係緊密,中國的限塑行動對於實現全球總體回收目標和減緩氣候變化都非常重要。全球供應鏈的發展需要各國共同協作,中國的產能和技術、實踐和應用可與全球分享,貢獻中國在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塑料汙染治理方面的經驗。」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減塑限塑應準確把握方向與目標 使用可降解塑料不是「萬靈藥」,源頭減量、循環利用才是根本》

編輯:周亞楠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原標題:《可降解塑料不是「萬靈藥」,各地減塑限塑還有什麼靈丹妙藥?》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起加入必勝客「少塑派」 爭做綠色減塑人
    12組家庭的小小環保志願者在現場學習環保知識、製作環創手工,為減塑環保代言!活動旨在呼籲減塑限塑從我做起,通過家庭一起帶動全社會加入必勝客「少塑派」行動,少用塑料,做綠色減塑人,推動綠色環保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進家庭。
  • 減塑限塑,刻不容緩
    山川、冰原、河流、海洋……很多地方都有微塑料的蹤跡,它似乎已經遍布自然界,研究人員甚至在飲用水樣品和人類糞便中發現了它。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而大量微塑料的直徑小於10微米,遠低於人眼可見的最小值100微米。看上去清澈見底的海水中,微塑料濃度可能高達830萬/立方米!它已經與自然界的各種循環融為一體。
  • 商務部發文大力倡導使用非塑製品和可降解塑膠袋
    商務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引導商場、超市等場所,通過積分獎勵等激勵手段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塑膠袋,推廣使用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袋)。在餐飲外賣領域推廣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稈覆膜餐盒等生物基、可降解塑膠袋等替代產品。加強電商、外賣等平臺企業入駐商戶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製品減量替代實施方案,推廣可降解替代產品。
  • 雅高推出可降解減塑方案 停止使用客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場管理處處長李兵華和雅高集團大中華區執行長羅凱睿, 揭幕雅高全新可降解方案的洗浴用品系列,開啟減塑行動 賓客可以在大中華區索菲特酒店體驗雅高全新可降解方案的浪凡(Lanvin)洗浴用品
  • 禁塑限塑時間表來了!商務部公布禁塑限塑階段性任務
    中新網8月31日電 31日,商務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禁塑限塑階段性任務,要求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內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禁塑限塑、一次性塑料...
    近期,商務部發布有關辦法,要求相關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告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回收情況。食品夥伴網依據相關法規,結合收到的企業諮詢,歸納整理了與食品行業相關的禁塑限塑、回收報告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塑限塑階段性任務一覽表 實施品類 實施地區
  • —禁塑限塑、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問題...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史上最嚴限塑令」,對需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製品按照不同時間段、不同城市,不同領域,做出不同的禁塑限塑規定。近期,商務部發布有關辦法,要求相關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告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回收情況。食品夥伴網依據相關法規,結合收到的企業諮詢,歸納整理了與食品行業相關的禁塑限塑、回收報告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 餐飲業全面減塑正推進,可降解餐盒原料面臨短缺
    麥當勞中國6月30日宣布逐步停用吸管,再次掀起對餐飲業減塑問題的關注。事實上,減塑行動早已在餐飲巨頭中悄然展開。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企業此前通過更換紙袋包裝、減少塑料吸管使用等方式,推進環保。同時,隨著餐飲外賣業務的快速發展,外賣平臺也推出減塑行動,包括實行外賣「無需餐具」選項。
  • 「禁塑」新起點,可降解塑料的春天來了嗎?
    記者注意到,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製品的使用,各地新政也著重提出加快推廣可替代產品和模式的應用。新政背景下,可降解塑料市場似乎前景可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仍新增了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1.8萬家,同比增長了12%。站在國內「禁塑」的新起點,產業鏈上的經銷商、工廠如何適應新政環境?
  • 可降解塑料行業迎風口!丹化科技實現四連板
    最嚴禁塑令來了,可降解塑料行業或迎風口。受消息面影響,多家A股上市公司連日大漲,其中丹化科技實現四連板。截至發稿,丹化科技報4.24元,最新總市值為37.4億元。
  • 告別塑料吸管 麥當勞中國執著「減塑」十幾年
    從6月30日起,麥當勞中國將逐步停用塑料吸管,在食品包裝上進一步「減塑」。  從一根吸管開始,鼓勵消費者嘗試走出被塑料包圍的「舒適圈」,麥當勞中國踐行著「因為熱愛,盡善而行」的全新品牌理念,此項環保舉措預計每年可減少約400噸塑料用量。
  • 可降解塑料火了!這隻A股狂拉四連板
    塑料汙染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回收、處置等眾多環節。《報告辦法》旨在通過明確「誰來報、報什麼、怎麼報」等具體事項,完善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制度和程序,推動流通環節市場主體履行好報告義務,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加大塑料廢棄物的回收,積極推廣應用替代產品。
  • 丹化科技「可降解塑料」仍在中試 銷售額僅600萬
    證券時報記者 王一鳴 隨著可降解塑料板塊躥紅資本市場,相關公司也連忙澄清影響。公司近幾年利用煤制乙二醇裝置在可降解塑料聚乙醇酸(PGA)領域進行了一些研發工作,已建成年產3000噸聚乙醇酸中試裝置,該裝置已陸續進行了多次試運行,可以試產出PGA粒子。同時公司也積極進行其他一些可降解塑料的改性和試製工作。今年前11個月,公司試產的可降解塑料產品的銷售額約600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很小。
  • 北京餐企限塑「動起來」:打包袋、吸管換裝 可降解餐盒排上日程
    原標題:北京餐企限塑「動起來」:打包袋、吸管換裝,可降解餐盒排上日程   歲末年初,除了做好疫情防控,餐飲業還在為「減塑降塑」忙碌著。
  • 北京餐企限塑已「安排」:打包袋、吸管換裝,可降解餐盒進入日程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多家餐飲企業了解到,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同時引導消費者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都已經列入企業減塑限塑日程。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不少餐飲企業已經著手將塑料打包盒逐步更換為環保材質。
  • 北京餐企限塑「動起來」:打包袋、吸管換裝,可降解餐盒排上日程
    歲末年初,除了做好疫情防控,餐飲業還在為「減塑降塑」忙碌著。《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出臺(下稱「限塑10條」),其中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
  • 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汙染大國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對渤海、東海15個點開展的監測結果表明,表層水體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為0.82個/立方米和0.25個/立方米,與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霍傳林表示,這也印證了中國雖然是塑料生產大國,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
  • 中輕聯發布可降解塑料製品分類和標識指南
    9月13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制定並發布了《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分類與標識規範指南》。 該指南進一步明確了可降解塑料的概念和定義,從範圍、產品定義和分類、降解性能檢測方法、標識要求、標識樣式及規範等五個方面對可降解塑料標識提出具體要求。
  • 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
    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嚴「限塑令」:六大領域「減塑」,快遞、外賣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行動計劃》提出,著力抓好「一控、一減、兩促進、三個一批」。「一控」即嚴控塑料廢棄物向環境洩露。「一減」即著力推動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兩促進」即積極促進替代技術和替代產品供給、積極促進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薛濤表示,「一控」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相對來說,「兩促進」則缺乏商業模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