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近浙大橋牌隊在全國大學生橋牌錦標賽上奪得了公開甲級團體賽冠軍,很多人才知道,原來,橋牌在浙大也是一門課程,原來還是聰明學生上的課。
這是浙大自2011年在全國大學生橋牌比賽中奪得公開雙人賽冠軍之後,再次贏得大學生橋牌最高規格比賽的冠軍。
實際上,早在2005年,浙大就開設了橋牌體育課。老師林潔,是目前浙大的唯一一位橋牌教師。
這門學習如何打橋牌的體育課在學生中十分火爆,往往供不應求。
高雅、文明,高智商,最後贏在團隊
(教練科普:打橋牌,其實就是比大小……)
林潔老師說,橋牌是一種高雅、文明、競技性很強的智力性遊戲,一般為兩兩一組進行對戰,四位牌手分別位居牌桌東南西北四方,正對方為自己的隊友,左右方為對手。
橋牌使用的就是普通撲克牌,去掉大小王,剩餘牌的數字大小按照A最大、K到2依次減小的順序排序。
「打橋牌,其實就是比大小。」林潔說,但是這個比大小並不簡單,是需要經過非常精密嚴整的計算和分析。
每人每輪只能出一張牌,且須和第一人出牌的花色一致,牌面最大者贏得此輪,稱之贏得一墩並在下一輪擁有優先出牌權。跟牌時,當手上沒有本輪花色的牌時,方可出其他花色的牌,按照打牌前約定的將牌花色>本輪花色>其他花色的排序進行大小比較。如此這般直到13輪出牌完成後,再通過兩隊的得分情況,來計算輸贏。
「橋牌的規則十分複雜的,想要打好橋牌,需要很強的記憶能力和分析能力。一輪牌出完之後牌會馬上蓋翻,所以我們需要有很強的記憶力去記牌,以此來計算推演剩下的牌,再進行後面的排兵布陣。」本次比賽奪冠主力隊員之一的浙江大學三年級本科生鄭鎳說。
「打好橋牌需要智商,但是只靠智商是遠不夠的。」林潔介紹說,橋牌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項目,隊友的配合、理解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很高的情商。
三天的比賽中,浙江大學公開甲級隊一共進行了17場比賽,對戰時間多達24小時。高強度的對戰,同學不免會有一些小失誤,浙大的積分也有落後的情況,林潔告訴記者:「參賽的隊員基本都上了過三四個學期的橋牌課,他們智商情商都很高,實力是很強的,我對他們十分有信心。」
浙大橋牌班很火,兩三百人搶30個名額
(一學期課下來,隊友都成了好朋友)
隊友就是好朋友
浙大2005年開設橋牌課,至今已有15年的歷史。因為橋牌屬於體育競賽項目,也體現著團隊合作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國家體育總局為了推廣橋牌項目,也把橋牌納入體育課的範疇,與傳統體育課同等對待。
15年來林潔每一年都開設橋牌課。五六年前,由於浙大體育與藝術部教師教學的調整,浙大橋牌課只剩下了林潔一個橋牌老師了。
說起林潔和橋牌的淵源還得歸結於一次採訪。1997年,在浙江衛視體育欄目實習的林潔參與到對遠東亞運會橋牌賽的採訪報導。林潔坦言,當時她對橋牌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看了相關書籍之後就一知半解地完成了採訪,卻因此被橋牌的魅力所折服。
畢業之後,她在丈夫的薰陶下,開始學習打橋牌。「我的先生就是一個橋牌高手,當時我就跟著他學習,最初幾年,我每天都會花費4個小時看書,5、6個小時打牌,還經常向頂級職業選手請教切磋。」林潔說,也正是這份熱愛,才會在2008後,專任橋牌課老師和橋牌隊教練,並在2009年就帶領校隊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橋牌錦標賽的混合團體冠軍。
林潔現在開設有四個橋牌初級班,一個橋牌中級班,一個橋牌訓練班,每周要上十幾節課。據悉,浙大體育課每班限額30人,每次選課時,橋牌初級班都會出現兩三百人搶30個名額的情況,在浙大同學之中十分火爆。
雖然橋牌很難,但是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基本上都能學會打牌,這對很多同學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林潔笑著說,「有一年求是數學班的一大半同學都選了我的橋牌課,估計是因為學長的推薦。他們數學基礎較好,學起來比較容易的。」如今每年,浙江大學都會舉辦「三好杯」橋牌賽,豐富同學們的課外生活,讓這些上過橋牌課的同學都能參與到體育競技中來。
十五年,林潔是出於熱愛,更是出於責任。「開設這門體育課,不是為了要培養橋牌大師,只是想要讓更多的同學了解橋牌、提高自己的團隊精神、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因為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練習,很多同學都會在課後自己約牌,一個學期的交流下來,隊友之間都是很好的朋友,也讓會同學產生很好的歸屬感。」林潔說。
難學!有人一學期打1000多副牌
(鬥地主1小時學會,橋牌1個月也難入門)
成功總在風雨後
在一個學期之中,每周只上兩節橋牌課,如何讓零基礎的學生學會打橋牌,這對林潔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橋牌是非常難學的,可能鬥地主你一個小時就能學會,但是橋牌你可能一個月都還沒能入門。橋牌的規則十分的複雜,尤其是叫牌,有著非常多種的情況和可能性。」林潔說。
經過多年探索,在課程設置上面林潔也有了自己的模式。前八周的課程,林潔會對叫牌、做莊、防守等橋牌的規則技法進行講解,講解之後馬上進行相關的練習。經過前八周的學習,同學們基本上掌握基本的打牌規則。
後八周的課程則主要是進行循環對抗賽,四人一組,輪流對戰,按對戰積分評定成績。林潔說「每次課我都會留出45分鐘給同學打牌,常常下課時間到了,幾乎沒有同學會很快離開,大多要繼續留在牌室練習,不願意下課。」
「下午上完課之後,我們經常還要留下來打牌一個小時,平時晚上要是沒事情也經常和同學約牌,幾乎每個工作日的晚上牌室都會有人在打牌,不僅僅是練習,其實也是我們的娛樂和社交。」連續上了五學期橋牌課的鄭鎳說。
除了上課之外,林潔還會布置一些課外作業,主要是通過讓同學在一些專門的橋牌訓練網站上對打橋牌進行練習。
浙大海洋學院海洋科學專業的王堯同學,他曾上過林潔的橋牌初級班,「林老師會讓我們課後在一個專門練習做莊的軟體上練習,上課時候再對相關內容進行講解。課後,我們還會在手機的橋牌app上打牌,我一個學期一共打了一千多副牌。要是課後不花工夫,橋牌卻是還挺難學會的。」
在浙江大學教師評價系統上,有同學寫道:「我以為微積分已經觸碰到我智商的上線,結果沒想到橋牌比微積分還難。」
(通訊員 李榮煒 邱伊娜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
來源:浙江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