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0年 「最美高校輔導員」先進事跡,他們展現了當代高校輔導員立足本崗敬業奉獻、矢志拼搏不斷奮鬥的良好風貌,來自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的簡敏教授獲「最美高校輔導員」稱號,為全國10名獲此殊榮的高校輔導員之一。
為什麼她能成為「最美高校輔導員」?在陪伴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和秘訣?
近日,簡敏向上遊新聞講述了有關她的初心以及她與學生、團隊的故事。
23年管理服務2932名學生
1998年在面對學校多個崗位時,簡敏堅定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崗位——到學院從事一線專職輔導員工作。當被問到選擇輔導員崗位的理由,她坦言:「大學畢業後我一直在團委從事青年人的工作,我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的感覺:心態年輕、思想年輕、自己也顯得年輕。」
2007年,簡敏評聘為正教授,同年被學校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後,教研室多次勸說她回歸專職教師,她都未動搖,仍然堅守在摯愛的輔導員崗位。
簡敏認為,一線專職輔導員天天都和學生們在一起,能隨時了解他們的需要和期望,更能有機會地把育人和教書緊密結合,在做好經師,也做好人師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侵潤學生內心,為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如今,簡敏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快23年,管理服務了2932名同學。期間,她建立和落實「危機信息三級聯動報告制」等制度,努力做到危機預警;建立三點層級網絡,確保不遺漏任何一個需要就業幫扶的學生;堅持每天找學生談心,使得多個有厭學自殺、網絡成癮的學生回歸課堂;把有心理疾患嚴重而家長還未接走的學生帶回自己家調養撫慰;因擔心生病返家的學生而每隔一小時與火車列車長的溝通;邀請留校的貧困同學到自己家裡共度除夕夜。
今年新冠疫情期間,留校學生牙齦腫了,簡敏要操心學生買藥和補充維生素等各種細節問題、堅持每天與湖北同學和海外留學生談心及居家的學生隔空喊話,了解他們身體健康狀況和心理狀態、視頻指導鼓勵就業,通過視頻會議回應學生各種問題、提醒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進入封閉的學生寢室為同學拿取就業所需的證明材料,她用愛心、細心和責任心,履行一名輔導員的責任。
實踐育人:帶領學生「生存體驗」
作為一線專職輔導員,簡敏堅持學生的思想引領,就是要在實踐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日常的談心談話、班級建設、志願活動等,我想應該帶著學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把每一次的體驗當作是一個個『活』的案例,增長見識,豐富學識,培養知行合一的經世應用人才。」
2000年7月,簡敏組織策劃了「陌生城市·120小時·10元錢」的生存體驗活動,在所帶的501名學生自願報名中選擇了9名同學,帶著他們去福州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那是一個簡敏都沒去過的陌生城市。當告知領導自己的創意時,領導擔心地問「你不怕學生出意外嗎?」「是的,怕。但是我相信這是一個讓學生到社會中去增長見識的實踐活動,況且我已經制定詳細的方案,也反覆論證了危機應對預案。」
事實證明,她和同學們的堅持,使活動的開展達到了預期效果。回來後,面對眾多新聞媒體,同學們感觸最多的兩點:「一是我什麼都經歷過了,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二是我們在體驗中了解了社情民意,知道了什麼是法律人的責任和擔當。」這就是有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互動的思政課堂。這項活動引起了全國40多家新聞媒體的報導,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責任和大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大討論。
在校大學生,不僅要嘗試生存的挑戰,更要接受學術的挑戰。2015年,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有學生想從刑法的角度探討數罪併罰問題,希望簡敏作為指導老師參加。
於是,簡敏與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老師協同,一起構建數學模型;還幫助聯繫了全國20多家法院、檢察院、律師進行抽樣調研。參賽隊員張同學說,「很高興這一次比賽不僅得了國家銀獎,重要的是我們訪問了很多法官和檢察官,學以致用,懂得了應該如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成立工作室帶領團隊共同成長
對輔導員而言,如何培養人也是一個大命題。23年來,簡敏總結了「輔導員工作六點法」,從引、學、規、助、帶、訓六個方面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全校範圍內的推廣實施,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輔導員團隊。
2015年,重慶市首次評選了四個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簡敏作為四個之一的工作室主持人,在學校黨委的支持下,成立了跨部門跨學院跨學科跨學校的工作室團隊,成員分為4+1團隊構成(即思想政治組、網路思政組、心理幹預組、素質提升組和實操訓練營),採用項目化運行,通過1+N+x的方式(即1個輔導員+N個專業教師+X名學生),在全市開展「名師有約」、「 e路引航」、實踐實訓、調查訪談等,通過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融合,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心同向同行,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成長。五年來這個市級「簡敏工作室」在隊伍能力提升上實行分類指導、分類培訓,分類調研,孵化了五分之四個校級工作室。
2002年的畢業季,校級優秀學生幹部蔣同學多次與簡敏談及她的就業去向,她拒絕了眾多用人單位的邀約,向簡敏鄭重表達了想留校當一名輔導員的願望和糾結:一方面親身感受到輔導員對青年學生在人生道路上的的正向影響力,另一方面又怕自己承受不了輔導員緊張無規律的生活狀態。
作為輔導員,簡敏幫助她分析利弊:她是黨員,大學四年一直是總班長,具備履職輔導員崗位的基本素養和能力等,只要不斷守正創新,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學生的成就將抵消工作中所有的辛苦。現在這名同學已留校任一線專職輔導員18年,服務了2000多名學生。期間簡敏經常帶著她一起做項目,指導她申報課題、文章撰寫,很快成長為市級工作室的組長,獲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重慶市輔導員年度人物、重慶市優秀團幹部、重慶市輔導員擇優資助計劃、校級工作室的主持人等榮譽。
「我熱愛輔導員這個工作,能夠堅守崗位23年,是因為我做不到『斷、舍、離』,斷不掉的是職業初心,舍不了的是一線輔導員崗位,離不開的是我的學生。學生們喜歡叫我『簡媽媽』,這聲聲『簡媽媽』讓我湧起無限感動,感動之後是行動,我要在行動中傳播正能量,給學生帶去溫暖和希望,使他們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此次獲評「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簡敏表示自己感受到了榮譽背後沉甸甸的責任,在未來的工作上,她將會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力爭做好學生的「經師」與「人師」,為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爭做有責任、有擔當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乙竹 攝影 胡杰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