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工業發展的奠基人(組圖)

2021-01-08 搜狐網

  衝破重重困難,他的「紅三角」牌純鹼讓世人看到了中國工業的進步;他撰寫專著《純鹼製造》打破了當時的技術壟斷;他的「侯氏鹼法」為世界制鹼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名字叫侯德榜。

  侯德榜生於1890年,福建閩侯人,中共黨員。原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現天津鹼廠)總經理。1921年春,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侯德榜,受聘擔任永利鹼廠工程師。侯德榜寢饋於廠,潛心研究,嘔心瀝血,在範旭東的支持下,終使永利制鹼成功。

1926年他研製成功的「紅三角」牌純鹼獲得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獎,被譽為「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徵」。

  1933年,侯德榜將苦戰十年得到的制鹼經驗撰寫專著《純鹼製造》(英文版)公布於眾,打破了蘇爾維集團的技術壟斷。1934年他主持永利硫酸亞廠建設,親臨現場指揮工程安裝調試,1937年1月,永利硫酸亞廠建成投產,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爆發後,鹼、酸兩廠相繼淪陷,侯德榜追隨範旭東南遷華西,在四川五通橋開拓化工基地。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裡,侯德榜帶領技術人員,自行研究新的制鹼工藝,歷經三年摸索,上千次試驗,創造了新的制鹼工藝,1941年3月被範旭東命名為「侯氏鹼法」,為世界制鹼技術做出重大貢獻。1943年10月,侯德榜榮膺英國皇家學會化工學會會員。同年,受巴西政府和印度塔塔公司邀請,協助勘察廠址,改進方法,此舉開創了中國制鹼技術輸出之先河。1949年5月,侯德榜從印度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和周恩來總理的專程看望。9月當選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委;1953年「侯氏鹼法」獲新中國第一號發明專利證書;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1958年任化學工業部副部長。

  本報記者萬紅

相關焦點

  • 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侯德榜
    年代實現工業化生產,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寫下了光輝一頁。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徹底公開了索爾維法制鹼的秘密,被世界各國化工界公認為制鹼工業的權威專著,並相繼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對世界制鹼工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國著名化學家威爾遜稱這本書是「中國化學家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貢獻」。直到2004年,書中的觀點還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引用。
  • 王葆仁:高分子化學事業奠基人
    【9月12日科技名家推薦:賴其芳】  中國高分子化學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王葆仁逝世。王葆仁用兩年時間完成並通過了論文答辯,是化學方面獲得英國博士學位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1935年秋,他應德國慕尼黑高等工業大學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歇爾(H.Fischer)的邀請,赴該校任客籍研究員。  1936年王葆仁回國任同濟大學化學教授,並籌建理學院,兼任理學院院長與化學系主任,成為當時同濟大學首次擔任高級職務的中國教授。
  • 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劉有成
    劉有成是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回顧他的一生,少年時期刻苦讀書立志報國,青年時期潛心科研為國奉獻,中年時期培養人才貢獻突出,即使到了晚年也依舊牽掛我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這樣的一生,堪為典範。劉有成1920年生於安徽省舒城縣。在求學時期,他一直成績優異。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農藥化學的奠基人——楊石先
    楊石先(1897年1月28日—1985年2月19日),出生於浙江杭州,原籍安徽懷寧,化學家、教育家,中國農藥化學的奠基人 1953年,楊石先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 1955年,楊石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化學組組長。同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積極參加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籌備工作。
  • 沉痛悼念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
  • 王葆仁:中國高分子化學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是中國有機化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和高分子化學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愛黨、愛國、愛科學 之心終生不渝,為我國科技人才的培養和高分子化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王葆仁用兩年時間完成並通過了論文答辯,是化學方面獲得英國博士學位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1935年秋,他應德國慕尼黑高等工業大學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歇爾(H.Fischer)的邀請,赴該校任客籍研究員。   1936年王葆仁回國任同濟大學化學教授,並籌建理學院,兼任理學院院長與化學系主任,成為當時同濟大學首次擔任高級職務的中國教授。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中國催化化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蔡啟瑞去世,享年104歲
    他是廈門馬巷人,中國催化化學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為人異常謙遜禮讓,被形容為「如清泉般透徹」。蔡啟瑞畢業於廈大,後被送到美國留學,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政府用美軍戰俘交換回來的科學家之一。蔡啟瑞是誰?蔡啟瑞,1913年出生,廈門翔安馬巷人。
  • 我們欠這個中國化學奠基人一個膝蓋
    是的,簡單就容易記,但這種簡單易記的翻譯方法,並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由中國近代化學奠基人徐壽發明的。徐壽,1818年出生於江蘇無錫一個半農半商的家庭。早年的徐壽也和其他讀書人一樣,希望用詩文敲開科舉的大門,走仕途光宗耀祖,但沒有成功。這或許是徐壽本人的不幸,但卻是中國化學的大幸。
  • 「送別」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迎來五大新機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迎來五大新機遇當前,百年大變局下世界化學工業全球化進程發生變化,亞洲化工集群迅速崛起,市場規模宏大,創新能力活躍。9月6日,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月」石化行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目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迎來了新機遇。一是國家新基建項目啟動將會有力拉動能源、化工新材料、電子化學品、基本化工原料、塗料、橡膠產品的市場需求。二是石化產業內部結構轉型升級加快補短板,加大技術研發創新,一些制高點技術將取得突破。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享年95歲
    據@中科院之聲 :昨天,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劉若莊1925年5月出生於北京,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張存浩:為國所需屢改行
    作為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高能化學雷射的奠基人和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科技事業。面對科技界的不正之風和弄虛作假,他推動成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倡導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贏得了社會讚譽。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劉若莊逝世,享年95歲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訃告稱,劉若莊先生喪事從簡,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10月12日上午9點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
  • 沉痛哀悼: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北師大教授、劉若莊院士逝世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化學系,1950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52年到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78年創建了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北京師範大學量子化學研究室,該研究室是我國運用量子化學手段研究實際化學體系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國理論化學對外聯繫的重要窗口之一。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訃告稱,劉若莊先生喪事從簡,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10月12日上午9點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9日訊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1974年8月26日,中國化學工業先驅、聯合制鹼技術發明者侯德榜逝世
    1974年8月26日,中國化學工業的先驅、聯合制鹼技術的發明者侯德榜逝世,享年84歲。
  • 中國催化化學奠基人蔡啟瑞院士辭世 享年104歲—新聞—科學網
    新華網廈門10月3日電(劉默涵)廈門大學消息,國際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催化化學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蔡啟瑞教授於2016年10
  • 我國穩定同位素化學的奠基人張青蓮院士的光輝一生
    著名化學家和教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穩定同位素化學的奠基人、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張青蓮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06年12月14日19時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推進我國無機化學教育的發展張青蓮先生從1939年到1948年在西南聯大和清華大學化學系任教時,就曾講授過高等無機化學、稀有元素化學、復(絡)合物化學以及普通化學、理論化學等課程,為我國無機化學科研和教學人才的培養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