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題目下方呼倫貝爾人,每日有精彩內容發布。
一、外形特徵
雪兔軀體略大於 草兔。體長46-65cm,尾長4.3-8cm,體重為2-6kg。耳朵較家兔為短,這是因為在寒冷的地帶不僅不需要布滿毛細血管的大耳朵來散熱,而且要常常將耳朵緊緊地貼在背上,以保存熱量。它的眼睛很大,置於頭的兩側,為其提供了大範圍的視野,可以同時前視、後視、側視和上視,真可謂眼觀六路。毛色冬夏差異很大。冬毛長而密,體側與腹部毛最長,全身呈雪白色,厚密而柔軟,體側的毛長達5釐米,僅有耳尖和眼圈為黑褐色。。夏毛較體毛為淡慄褐色並雜有黑色毛尖針毛,頭頂及耳背部雜有大量的黑褐色短毛,耳尖呈黑褐色,喉部、胸部及前後肢的外側為淡黃褐色,頦、腹部及四肢內側為純白色,前肢腳掌的刷毛呈淺慄色,尾的背面有褐色斑紋。雪兔冬季毛色變白,主要由於換毛所致。
二、棲息環境
棲息於 寒溫帶或 亞寒帶針葉林區的沼澤地的邊緣、河谷的蘆葦叢、柳樹叢中及白楊林中,是寒帶和亞寒帶森林的代表性動物之一。
三、生活習性
雪兔棲息於寒溫帶或亞寒帶針葉林區的沼澤地的邊緣、河谷的蘆葦叢、柳樹叢中及白楊林中,是寒帶和亞寒帶森林的代表性動物之一。除發情期外,一般均為單獨活動。白天隱藏在灌叢、凹地和倒木下的簡單洞穴中,裡面鋪墊有枯枝落葉和自己脫落的毛,清晨、黃昏及夜裡出來活動,巢穴並不固定,故有「狡兔三窟」的說法。
食性:雪兔是典型的食草動物,以草本植物及樹木的嫩枝、嫩葉為食,冬季還啃食樹皮。取食的時候細嚼慢咽,一般不喝水。
繁殖:雪兔平時膽小,性情溫和,然而一到3~5月的交配季節,就一反常態,不再像平時那樣謹慎而隱蔽,變得異常活躍,整天東奔西竄尋找配偶。為了獲得雌兔的青睞,雄獸常常歡蹦亂跳,嬉戲狂歡,跳躍時做出各種怪誕的動作,這就是諺語中所說的「狂若三月之野兔」。
天敵:雪兔幾乎是所有猛獸、猛禽和蛇類等的獵捕對象,主要天敵有猞猁、狼、狐、貓頭鷹等。因此,它在自然界中是生活在一個極不安寧的環境裡,隨時都有被捕食的危險,總是處於緊張狀態。然而,它還是靠著一身隨環境而變化的毛色,敏銳而警覺的感官,固有的禦敵本領和較強的繁殖能力,世世代代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經濟價值:雪兔屬於珍稀保護動物,已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對象。雪兔經濟價值比較高,肉味鮮美,蛋白質含量高,是美味佳品。毛絨美觀豐厚,可制裘,袖口、衣領、帽子等。可出口創匯。乾燥的糞便可入藥,藥名望月砂,有毒、殺蟲、明目之功效。
詩詞中的雪兔:
1.指白兔。 前蜀 韋莊 《尹喜宅》詩:「蒙蒙暮雨春雞唱,漠漠寒蕪雪兔跳。」
元 袁桷 《松林行》:「玄雲卷甲天馬來,雪兔霜狐先委靡。」
2.指月亮。 宋 劉克莊 《木蘭花慢·丁未中秋》詞:「失了白衣蒼狗,奪回雪兔金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