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南方日報記者撥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實驗動物科學部研究員陳學進的電話。不過,剛開口提問,即遭禮貌拒絕。「我已不關心這個話題,不便接受採訪,謝謝。」
這個不方便談論的話題是人類和動物的雜交胚胎實驗,常被稱為「人獸交互」。
有人想到了2009年上映的電影《人獸雜交》,兩位野心科學家將人類與動物DNA進行雜交,製造出半人半獸的混血兒,隨後這個「半獸人」悄悄蛻變,最終具有毀滅性能量。
這個話題隨時可激起口水戰,引發學界、社會在技術和倫理方面的激烈討論。
早在2002年,《自然》雜誌以《幹細胞研究在東方冉冉升起》為題介紹了中國科學家盛慧珍在這方面的領先研究,陳學進當時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發育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是盛團隊中的主要成員。不過如今,陳的態度更多是避而不談。
大約4周前,「人獸胚胎」討論再升溫。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自英國2008年頒布《人類授精與胚胎學法案》,成為第一個立法批准進行人獸胚胎試驗的國家以來,三個獲準的實驗室至少秘密培養了155個人獸雜交胚胎。
W-H-A-T is 人獸胚胎? 「半獸人」是否真將橫空出世?這個備受爭議的研究究竟有何意義?
Why 為何要做人獸雜交?
雜交實驗對於尋找治療白血病、帕金森症、阿爾茨海默病、心臟病和器官衰竭等病症的方法有重要價值
在世界引起轟動的這155個人獸雜交胚胎的誕生並不容易。
2007年9月5日,英國「人工授精和胚胎研究管理局」(HFEA)正式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這是對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等研究機構一年前提出的研究申請的回應。
一年後的10月,英國議會下院以355票對129票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人工授精與胚胎學法案》草案,允許以醫學研究為目的的人獸胚胎研究。這時,後來誕生的155個人獸胚胎便有了合法的「準生證」。
這裡所說的「人獸胚胎」是指將人類遺傳物質植入動物卵子,克隆出的類人胚胎,可用於提取胚胎幹細胞。
科學家早已證實,胚胎幹細胞的能力不容小覷,它具有神奇的萬能分化功能,可分化成多種組織,卻又不會獨自發育成一個個體。
「其實,這是在做治療性克隆相關研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周燦權教授如是說。
周燦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首席專家,多年從事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及其他輔助生殖技術研究。「克隆技術分為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目前醫學研究在做的僅是治療性克隆,而生殖性克隆在全世界都是不被允許的。」
周燦權認為,治療性克隆研究意義深遠,「將克隆出的胚胎培養成胚胎細胞,這為喪失正常功能細胞的疾病,通過植入由胚胎幹細胞誘導分化而來的特異組織細胞來治療提供可能。」
相當一部分科學家與周燦權觀點一致:胚胎幹細胞可能讓科學家找到一系列人類疾病的治療方法。人獸胚胎實驗將對尋找治療白血病、帕金森症、阿爾茨海默病、心臟病和器官衰竭等病症的方法有重要價值。
在這一問題上,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幹細胞生物學和基因發展中心主任羅賓。拜格的設想十分具體。他認為,往老鼠大腦中注入人類腦細胞或能找到新的中風療法,而在老鼠身上生成人類皮膚也很可能更加了解皮膚癌的發生機理。
作為人獸胚胎實驗項目在英國最早的申請者,史蒂芬·明格是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幹細胞生物學實驗室主任。他到中國時廣泛接受過媒體採訪,多次表達研究人獸胚胎的目的是為了將幹細胞和基因治療方法轉化為臨床應用這一觀點。
不過讓人頗感困惑的是,選擇異種胚胎實驗是否過於荒誕?
科學家的答案是:醫學研究需要替代品。
「研究克隆所需卵子數量嚴重不足,」周燦權分析,目前治療性克隆在技術上並不成熟,成功率低,需要大量的卵母細胞,然而每位女性一個月經周期只能排出一個卵子,而「取卵」也必須手術,科學家們因此轉而瞄向動物。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拿動物卵母細胞所啟動的胚胎幹細胞,與人卵母細胞所產生的胚胎幹細胞,肯定不一樣。然而,這並不妨礙科學家們研究和了解生物學的過程。
How 人獸究竟如何雜交?
如果把一個動物細胞比作雞蛋,實驗過程相當於將其蛋黃拿走,用人類的「蛋黃」替換,生成胚胎幹細胞
全球最早造出人獸胚胎的國家是中國。
2003年夏,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發育生物學研究中心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該中心盛慧珍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運用克隆技術,從外科廢棄的皮膚組織中提取細胞,並將這些細胞融合到紐西蘭兔的去核卵母細胞中,成功獲得了數百個融合胚胎,其中一百多例發育至囊胚階段,並提取了胚胎幹細胞。
該研究在當時引起了《自然》、《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關注,成為國際上第一例人獸胚胎成功融合的報導,在國際上率先證明動物的卵子可對人類體細胞核進行重新編程。
周燦權對盛慧珍的研究印象深刻。他曾到盛的研究中心參觀,位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旁的小巷內,一棟白色的五層樓。
其實,盛慧珍所做的人獸雜交方式只是生物雜交方式中的一種,有人稱之為「胞質雜交」,是最常用的一種把人的細胞核導入去掉細胞核的動物卵子中,生成胚胎幹細胞。
「如果從形態上把一個動物細胞比作一個雞蛋,實驗過程相當於將其蛋黃拿走,替用上別的物種的蛋黃。」周燦權形象地解釋,由於絕大部分遺傳物質都藏在細胞核裡,因此胞質雜交所生成的胚胎絕大部分遺傳密碼來自人。
周燦權分析,這樣的胚胎99%DNA是人類的,只有不到1%是動物的。而一種細胞越是接近人類,用它來測試藥物的有效性或者培植移植器官就越理想。」
不過,胞質雜交並非唯一生物雜交方式。除此之外,起碼還有兩大類。一類被稱為「雜交體」(Hybrid),即用一種動物的精子給另一種動物的卵子受精,比如老虎和獅子雜交生下的「獅虎獸」,馬和驢雜交生下騾子。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方式雜交形成的受精卵存在自然缺陷,絕大多數不可能繼續發育成胚胎,更不用說生出「人獸雜交怪物」了。
但最早期的研究就是採用此種方式。早在上個世紀初,著名科學家伊裡亞·伊萬諾夫用人的精液去給雌性黑猩猩和大猩猩授精。但懷孕的黑猩猩和幼子都因神秘疾病死去,症狀很像今天說的愛滋病,實驗也因此無果而終。
還有一種雜交方式中被稱為「嵌合體」(Chimeras),音譯為「客邁拉」。該名字源於希臘神話中一種擁有羊身、獅頭和蛇尾的噴火神獸。具體操作是把一種動物的胚胎細胞和另一種動物的胚胎細胞混在一起,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胚胎。
理論上看,人獸「嵌合體」胚胎中來自人和動物的部分會單獨發育,兩者的DNA不會發生混雜。在2004年,美國明尼蘇達州馬約醫學中心的傑弗裡。普拉特醫生通過將人類幹細胞移入豬的胚胎,製造了一些「客邁拉豬」。其過程就是把人體胚胎幹細胞打進豬的胚胎裡,這胚胎發育成的豬的體內便帶有人的細胞。
不過至今,英國也未給這種實驗開綠燈。
Argue 人獸胚胎越界爭論
反對者認為,人獸胚胎實驗違背倫理道德,跨物種雜交胚胎成果無法預料,或造成人獸共患疾病或人類浩劫
然而,被較多國家批准的「胞質雜交」實驗也並非一帆風順。
8年前的夏天,陳學進作為盛慧珍團隊的核心成員參與研究,然而今天提起這一實驗,他堅定又委婉地表示,「還有更多更重要的研究要做,不關心這個了。」
記者在各大期刊網搜索發現,從2009年至今,陳學進參與署名的論文鮮有涉及人獸交互實驗。據《南方周末》之前的報導,盛慧珍已前往美國繼續研究。周燦權認為,如果盛慧珍當年的研究具備合適的繼續進行的條件,也許中國對相關問題的認識早已更進一步,「我們也許因此跟重大的原創性成果擦肩而過了。」
事實上,儘管科學家們抱有很大期望,但人獸交互實驗所需耗費的經費極大、技術要求高,在國際上頗受倫理道德的質疑。
學界對越界進行人獸胚胎研究的爭論從未停止。
正方的理由為:「人獸胚胎」對疑難雜症救治方法的探索意義極大。
這種想法得到了不少官員的支持。
美國前總統布希認為,以犧牲胚胎為代價的幹細胞研究是為了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療;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則在2009年通過行政命令解除了「聯邦資金只可資助已存在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限制,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隨即出臺《胚胎幹細胞研究規範》。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也是人獸胚胎研究的支持者。他曾在《觀察家報》發文稱,這種研究有可能「拯救並改變數以百萬計的生命」。在英國的一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61%的公眾表示贊成研究,前提是必須得到密切監督並且有益於科學進步。
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對研究底線非常了解,做的只是知識基礎性工作,不存在倫理問題。
而反方的理由是:人獸胚胎實驗違背倫理道德。人獸雜合胚胎試驗研究與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患者的治癒願望背道而馳。
美國喬治敦大學的生物倫理學家辛西亞·科恩甚至表示,一種長著動物軀體的人獸混合體生物貶低了人類的尊嚴。
哪怕在支持者佔多數的英國,反對聲音也很高調。法案頒布時,抗議者們曾在英國國會上院外舉行集會,打著「保護人類家園」等口號,堅決抗議。
加拿大2004年通過《輔助人類生育法》,明確禁止把非人類細胞導入人類胚胎中,也禁止把人類細胞導入非人類胚胎中。加拿大幹細胞監察會委員科恩的說法是,「我們的獨特性是應當被尊重和保護的。」
更遠的擔心在於,跨物種雜交胚胎成果無法預料,可能造成人獸共患疾病或人類浩劫,如電影《人獸雜交》一般。
監管的確是個問題。世界幾乎只有英國等極少數國家有像HFEA那樣的專門管理機構和專門監管法律。即便在美國,胚胎研究也並未以透明方式得到監管,更多國家是靠科學家的自律。
在中國,雖然科學家進行實驗需要向衛生部門或科技部門提出申請,走程序,不過所謂的申請主要是資金。
新聞事件
「人耳鼠」遭質疑 上海交大回應:不存在科研造假
這隻長著「人耳朵」的老鼠於1996年問世,是由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曹誼林於Vacanti實驗室內主要完成的。歸國後,曹誼林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工作,並被推為中國組織工程學科帶頭人。
今年6月,《瞭望東方周刊》發表兩篇文章,質疑曹誼林教授科研團隊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軟骨」成果存在科研造假,並認為科研經費使用存在弊端,「一隻假耳朵,騙取了國家3個億」。
8月26日,曹誼林以幾隻重複驗證的「人耳鼠」樣本和最新專家鑑定結論,力證自己並無學術造假。
同日,上海交大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由全國相關領域4名院士和8名專家組成的學術鑑定委員會的調查核實結果:專家們認為,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軟骨」的科研成果是真實的,也是國際公認的成果。
Tomorrow 「人獸交互」未來猜想
猜想1 人類與「半獸人」共處?
人獸胚胎不允許活過14天
人的核、動物的卵,培養出來的物種是人是獸?周燦權表示無法推測,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就算人們再好奇,這一想像中的「物種」也完全不可能誕生,半獸人永遠不會成真。
英國規定,人獸胚胎只允許存活14天。不少支持此項研究的科學家也承諾,一旦胚胎細胞混合成功,他們將在觀察6天並從中提取幹細胞之後,把胚胎細胞毀滅,絕不允許其活過14天。
14天是個什麼概念?周燦權說,14天的胚胎是一群細胞,它具有發育成一個個體的潛能,但器官還沒分化,神經細胞系統還沒有出現,因此大多數認為其不能被稱為「人」。
我國於2004年由科技部和衛生部聯合發布了十二條《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其中明確規定禁止人的生殖性克隆,禁止人胚胎的研究超過14天,禁止將研究用胚胎植入人和其他動物生殖系統,禁止人的生殖細胞與其他物種生殖細胞的結合等等。
不過讓人感到困惑的是,不到半個月時間研究是否來得及?周燦權說,儘管人獸胚胎的壽命不長,科學家從其中提取的幹細胞已足夠提供源源不斷的研究材料,這說明,胚胎雖已毀滅,其已不具備發育為成體的可能,但仍以提取的細胞模式延續著。
猜想2 為器官移植提供來源?
100%人體細胞器官難培育
目前,全世界有大量的患者急需器官移植,需求量遠大於捐贈量。
據統計,中國每年約有150萬人因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移植。然而,每年僅1萬人左右能夠得到移植治療,而且供體與患者的各方麵條件也未必匹配,其中2/3的病人可能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器官前死去。
幹細胞,可分化為人體的各種組織器官,這讓許多科學家懷有美好願望:能否利用人獸混合胚胎得到的器官進行器官移植,挽救更多生命?
不過,更多科學家認為這非常遙遠。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周榮家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從生物學角度來講,這種「混合器官」中即便人體細胞的含量高達一定比例,可以移植到人體,也很難實現100%人體化,很難培育出完全是人體細胞的器官。
與此同時,儘管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增大人體細胞比例、減少動物源細胞所導致的排斥反應,但器官中所含人類細胞的比例再大,排斥反應也無法避免。
利用人獸胚胎進行器官移植的研究仍然是一條漫漫長路,科學家需要面臨和解決大量的重大問題,「人獸交互」實驗也許僅僅是科學家們邁出的試探性的一小步。
(實習生周馮燦、通訊員李紹斌對本文亦有貢獻)
南方日報記者 曹斯
(責任編輯:UN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