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土方量計算公式
公式:V=1/3h(S上+√(S下*S上)+S下)
S上=140 S下=60
V=1/3*3*(140+60+√140*60)=291.65m2
基坑下底長10m,下底寬6m 基坑上底長14m ,上底寬10m 開挖深度3m ,開挖坡率1:0.5 求基坑開挖土方量
圓柱體:體積=底面積×高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錐 體: 底面面積×高÷3
臺 體: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體積公式=πh2(3R-h)÷3
球體積公式:V=4πR3/3 稜柱體積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為側稜長,h為高)
稜台體積:V=〔S1+S2+開根號(S1*S2)〕/3*h
註:V:體積;S1:上表面積;S2:下表面積;h:高。
幾何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
圓柱體: 表面積:2πRr+2πRh 體積:πRRh (R為圓柱體上下底圓半徑,h為圓柱體高)
圓錐體: 表面積:πRR+πR[(hh+RR)的平方根] 體積: πRRh/3 (r為圓錐體低圓半徑,h為其高, 平面圖形
名稱 符號 周長C和面積S
正方形 a—邊長 C=4a S=a2 長方形 a和b-邊長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邊長h-a邊上的高s-周長的一半A,B,C-內角其中
s=(a+b+c)/2 S=ah/2=ab/2?6?1sinC =[s(s-a)(s-b)(s-c)]1/2=a2sinBsinC/(2sinA) 四邊形 d,D-對角線長α-對角線夾角 S=dD/2?6?1sinα 平行四邊形 a,b-邊長h-a邊的高α-兩邊夾角 S=ah=absinα 菱形 a-邊長α-夾角D-長對角線長d-短對角線長 S=Dd/2=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長h-高m-中位線長 S=(a+b)h/2=mh 圓 r-半徑 d-直徑 C=πd=2πr S=πr2=πd2/4 扇形 r—扇形半徑 a—圓心角度數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 l-弧長 S=r2/2?6?1(πα/180-sinα) b-弦長 =r2arccos[(r-h)/r] - (r-h)(2rh-h2)1/2 h-矢高 =παr2/360 - b/2?6?1[r2-(b/2)2]1/2 r-半徑 =r(l-b)/2 + bh/2 α-圓心角的度數 ≈2bh/3 圓環 R-外圓半徑 S=π(R2-r2) r-內圓半徑 =π(D2-d2)/4 D-外圓直徑 d-內圓直徑 橢圓 D-長軸 S=πDd/4 d-短軸
平整場地: 建築物場地厚度在±750px以內的挖、填、運、找平.
1、平整場地計算規則
(1)清單規則: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建築物首層面積計算。
(2)定額規則: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建築物首層面積計算。
2、平整場地計算方法
(1)清單規則的平整場地面積:清單規則的平整場地面積=首層建築面積
(2)定額規則的平整場地面積:定額規則的平整場地面積=首層建築面積
3、注意事項
(1)、有的地區定額規則的平整場地面積:按外牆外皮線外放2米計算。計算時按外牆外邊線外放2米的圖形分塊計算,然後與底層建築面積合併計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線×2=外放2米麵積」 與底層建築面積合併計算。這樣的話計算時會出現如下難點:
①、劃分塊比較麻煩,弧線部分不好處理,容易出現誤差。
②、2米的中心線計算起來較麻煩,不好計算。
③、外放2米後可能出現重疊部分,到底應該扣除多少不好計算。
(2)、清單環境下投標人報價時候可能需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計算平整場地的工程量,每邊外放的長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