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張向榮
挖基坑土方是指:底面積≤150㎡,且底長≤3倍底寬的土方項目。
它的的工程量清單項目在規範的第6頁,如下圖。
一、挖溝槽、基坑、一般土方的劃分判斷
判斷方法如下:
溝槽:底寬≤7m,底長>3 倍底寬;
基坑:底長≤3 倍底寬、底面積≤150㎡;
一般土方:超出上述範圍則為一般土方。
工程上一般把所有的土方工程均叫挖基坑,而造價預算是不同的,一個合格預算員對於工程項目的劃分理解是至關重要的,決定了能否準確計算工程量和合理計價的依據。所以一定要重點記憶,判斷挖基坑土方是方法:①底長≤3 倍底寬,②底面積≤150㎡。
二、挖基坑土方的規則與計算
清單工程量計算規則:
房屋建築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基礎墊層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
實際應用中,計算又分兩種計算方法,土方放坡與不放坡的情況,下面是分別給出它們的計算公式,也和挖一般土方計算方法通用。
兩種形式:放坡與不放坡。
計算之前還有個名詞需要解釋。工作面:是根據基礎施工的需要,向周邊放出一定範圍的操作面,作為工人施工時的操作空間,如下圖,C為工作面
工作面寬度的取值根據基礎的不同也不相同,可以參考清單給A.1-4表格,
1.不放坡土方計算
先看比較簡單的不放坡的計算公式。
V=(a+2c)*(b+2c)*H
V——挖基坑土方體積
a——墊層長
b——墊層寬
c——工作面寬
H——挖土深度
2.放坡土方計算
放坡時會涉及到坡度大小,是由放坡係數決定的。放坡係數就是深度和坡寬的比值,土壁邊坡坡度以基高h與底寬b之比表示。
邊坡坡度=1: m=h:b,如下圖,m為放坡係數。
舉個例子,放坡係數是1,那麼h:b=1:1,就是挖1m深,放坡的寬度就是1m寬,其實就是45°角放坡。
土方放坡係數的確定可以參考考清單給A.1-3表格,例如挖掘機在坑內挖,挖的是一類土且深度達到了1.2m,就需要考慮計算放坡,計算採用的放坡係數就是0.33。
a底面積規則挖土方計算公式
知道放坡係數後可以採用以下公式計算,公式適用於底面是矩形的情況。
V——挖基坑土方體積
a——墊層長
b——墊層寬
c——工作面寬
K——放坡係數
h——挖土深度
b底面積不規則挖土方計算公式
如果開挖的形狀不規則,可以用以下公式計算,當然規則的同樣適用,所採用頂面面積,頂面面積均是包含開挖工作面的。
V——挖基坑土方體積
S上——上部面積
S下——坑底部面積
h——挖土深度
三 、清單編制和組價
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招標人對土方開挖清單項的項目特徵描述一般有挖土壤類別,挖土深度和運距。
土壤類別按清單中相關要求確定,如土壤類別不能準確劃分時,招標人可註明為綜合,由投標人根據地勘報告決定報價。
四、案例
下面用清單宣貫輔導中一個案例來講計算基坑土方工程量與工程量清單編制。案例如下,相關的信息如下。
基礎圖紙如下,為條形基礎與獨立基礎,需要計算的獨立基礎的挖基坑土方在圖紙中間。
1.挖基坑土方工程量的計算
工作面為300mm,放坡係數是0.33,圖紙已經給出,沒有給出也可依據清單計價規範的表格找到。根據基坑土方的公式V=1/3h(S上+√S上*S下+S下),需要計算基坑土方體積V,還需要以下數據:
挖土深度h
=-0.45-(-2.00)=1.55m
基坑底面面積S下
=(2.1+0.1*2+0.3*2)=2.9=8.41㎡
基坑底面面積S上
=(2.1+0.1*2+0.3*2+0.33*1.55*2)=3.92=15.37㎡
基坑土方體積V
V=1/3h(S上+√S上*S下+S下)
=1/3*1.55*(2.9+2.9*3.92+3.92)
=18.16m
挖基坑土方體積是18.16m,結果是保留兩位小數,注意t為單位時需要保留3位小數。
2.清單計價表編制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相信通過這幾期的土方講解與案例計算,你已經能分清不同土方的區別與計算還有清單編制,而由於定額編的規則方法和計算各省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再過多講解,下期開始清單的土方回填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