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坑明排水法與井點降水法
在開挖基坑、地槽、管溝或其他土方時,土的含水層常被切斷,地下水將會不斷地滲入坑內。雨季施工時,地面水也會流入坑內。為了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防止邊坡塌方和地基承載能力的下降,必須做好基坑降水工作。降水方法分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兩類。
-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明排水法的集水坑應設置在( )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明排水法的集水坑應設置在( ) 2019-01-22 15:07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施工排水方法講解——明排水法
基坑開挖時,流入坑內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如不及時排除,會使施工條件惡化、造成土壁塌方,亦會降低地基的承載力。施工排水可分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兩種。明排水法一般採用截、疏、抽的方法。⑴ 明溝與集水井排水在基坑的一側或四周設置排水明溝,在四角或每隔20~30m設一集水井,排水溝始終比開挖面低0.4~0.5m,集水井比排水溝低0.5~1m,在集水井內設水泵將水抽排出基坑。
-
二建礦業工程知識點:基坑施工的防排水方法
一、明排水法 明排水法是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坑底設置集水坑,並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使水流入集水坑,然後用水泵抽走。抽出的水應及時排除,以防倒流。所用的水泵主要有離心泵、潛水泵和軟抽水泵。
-
帶你零基礎學會清單之——挖基坑土方
原創作者:張向榮挖基坑土方是指:底面積≤150㎡,且底長≤3倍底寬的土方項目。它的的工程量清單項目在規範的第6頁,如下圖。一、挖溝槽、基坑、一般土方的劃分判斷判斷方法如下:溝槽:底寬≤7m,底長>3 倍底寬;基坑:底長≤3 倍底寬、底面積≤150㎡;一般土方:超出上述範圍則為一般土方。工程上一般把所有的土方工程均叫挖基坑,而造價預算是不同的,一個合格預算員對於工程項目的劃分理解是至關重要的,決定了能否準確計算工程量和合理計價的依據。
-
基礎土方開挖工程量如何計算
問:基礎土方開挖工程量如何計算? 答:1、基礎土方開挖工程量計算規則。 (1)清單規則:挖基礎土方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基礎墊層底面積乘挖土深度計算。 (2)定額規則:人工或機械挖土方的體積應按槽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槽底面積應以槽底的長乘以槽底的寬,槽底長和寬是指基礎底寬外加工作面,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併於總土方量中。 2、開挖土方計算公式。 (1)清單計算挖土方的體積:土方體積=挖土方的底面積×挖土深度。
-
太原翹楚驗房解密:帶您了解什麼是無內支撐的基坑開挖
無內支撐的基坑開挖8.2.1 放坡開挖的基坑,邊坡表面護坡應符合下列規定:1 坡面可採用鋼絲網水泥砂漿或現澆鋼筋混凝土覆蓋,現澆混凝土可採用鋼板網噴射混凝土,護坡面層的厚度不應小於5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於C20,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混凝土面層應採用短土釘固定。
-
土方開挖施工方案
本次開挖範圍為萬02、04地塊紅線範圍內樓棟區域,根據地勘報告及現場現狀,本工程地下水賦存方式為空隙潛水層及基巖裂隙含水層,以及山體表面永久性流水,以上均含有水量,土方開挖時應採取排、降水措施,因處山區,土方開挖主要受降雨水影響較大,做好開挖區域的截水、排水措施即可。2.2施工要求1、在邊坡開挖前作好坡頂截水溝,並視土質情況作好防滲工作。
-
基坑土方量計算公式
基坑土方量計算公式 公式:V=1/3h(S上+√(S下*S上)+S下) S上=140 S下=60 V=1/3*3*(140+60+√140*60)=291.65m2 基坑下底長10m,下底寬6m 基坑上底長14m ,上底寬10m 開挖深度3m ,開挖坡率1:0.5 求基坑開挖土方量 圓柱體:體積=底面積×高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錐 體:
-
挖基坑土方,工程量清單數量和定額計算數量,差異大,你是否覺察
我們在編制工程量清單時,按照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出來的數量與實際操作產生的數量會存在較大差異,或者說按照定額計價計算的數量與清單計價計算的數量會產生較大差異,不知大家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到沒有,今天我們就以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2013和四川省建設工程清單計價定額2015為依據,與大家交流學習鑽孔樁承臺基坑挖土方為例
-
深基坑結構支護設計、施工與監測分析
地下水初見水位埋深1.06~2.30m,地質主要含水層為4.70m,穩定水位埋深2.5m左右,屬承壓水主要賦存於基巖裂隙水中,水位隨季節和降雨量變化而變化。 2、支坑方案的選擇和理論計算結果 該工程支護結構為臨時性結構物,因此,在確保土方開挖圍護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儘量節約投資。
-
常見基坑支護結構形式,結構圖及實景圖解說!
一級基坑:(1)軟土地區基坑開挖深度大於8M。(2)支護結構作為主體結構的一部分。(3)在基坑開挖影響範圍內有重要建(構)築物或需嚴加保護的管線。三級基坑:開挖深度小於5M,且周圍環境無特殊要求。二級基坑:除一級和三級以外的基坑。
-
十項基坑工程檢查要點詳細圖解,建議收藏!
1.2 深基坑方案 檢查要點: 基坑工程施工,開挖深度超過5m的土方開挖、基坑支護及降水工程,或開挖深度雖未超過5m但地質條件、周圍環境複雜的土方開挖、基坑支護及降水工程,屬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範圍。
-
給水排水知識:集水坑排水法
集水坑排水法,又稱明排水法,是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坑底設置集水坑,並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使水流人集水坑,然後用水泵抽走。該方法宜用於粗粒土層,也用於滲水量小的粘土層。 基坑四周的排水溝及集水井設置在基礎輪廓0.3m以外,根據地下水量、基坑平面形狀及水泵能力,排水溝斷面尺寸一般為(0.3m-0.5m)x(0.3-0.5m),其坡度千分之1-千分之5;集水坑宜設於轉角處,並每個20m-40m設置一個;集水坑直徑(寬度)一般為0.7-1m,其深度宜比排水溝低0.5m-1m,坑壁可用竹、木等簡易加固。
-
507土方開挖定額套用指南和應用分析,看似簡單,但你真做對了嗎
土方開挖是需要刷坡,刷坡僅是針對土質邊坡。在定額工作內容包括清理工作面,是否包含刷坡,不同人有不同看法。3、開挖一級、防護一級、綠化一級,保證邊坡平臺和地面排水順暢4、用作路基填料(可利用)土方應分類開挖、分類使用5、開挖至零填、路塹路床部分後,應及時進行路床施工。
-
你真的了解基坑降水嗎?
在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工程中,這種方法往往作為其它降水方法的輔助降排水措施,它主要排除地下潛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在地下水蓄量較小,地質條件較好的情況下,使用明渠和集水井可以清除基坑內積水。但是,在地下水較豐富地區,若僅單獨採用這種方法降水,由於基坑邊坡滲水較多,作業面泥濘不堪,有不利於結構物施工。因此,這種降水方法一般不單獨應用於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中,通常會與降水井點或截滲幕牆配合使用。
-
「二級造價師考試考點複習系列」:土方工程清單工程量計算
土方工程包括平整場地、挖一般土方、挖溝槽土方、挖基坑土方、凍土開挖、挖淤泥(流沙)、管溝土方等項目。(3)挖溝槽土方、挖基坑土方挖溝槽土方、挖基坑土方工程量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基礎墊層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
-
車庫(地下室)排水溝開挖施工技術交底
2、作業條件2.1土方開挖前,應摸清地下管線等障礙物,並應根據施工方案的要求,將施工區域內的地上、地下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 2.2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錯挖。施工場地應根據需要安裝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標誌。
-
土方工程建築施工細部節點優秀做法集錦
內支撐通常有鋼結構支撐和鋼筋混凝土支撐。支撐拆除前應在主體結構與支護之間設置可靠的換撐傳力構件或回填夯實。內支撐選型、平面布置、截面、節點連接均需嚴格進行具體設計。填土分層虛鋪厚度和壓實遍數應符合下表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