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明排水法與井點降水法

2021-01-10 建設工程教育網

  在開挖基坑、地槽、管溝或其他土方時,土的含水層常被切斷,地下水將會不斷地滲入坑內。雨季施工時,地面水也會流入坑內。為了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防止邊坡塌方和地基承載能力的下降,必須做好基坑降水工作。降水方法分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兩類。

  (1)明排水法

  在基坑或溝槽開挖時,採用截、疏、抽的方法來進行排水。開挖時,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再在溝底設集水井,使基坑內的水經排水溝流向集水井,然後用水泵抽走。

  基坑四周的排水溝及集水井應設置在基礎範圍以外,地下水流的上遊。

  (2)井點降水法

  井點降水就是在基坑開挖前,預先在基坑四周埋設一定數量的濾水管(井),利用抽水設備,在基坑開挖前和開挖過程中不斷地抽山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直至基礎工程施工完畢為止。

  井點降水的方法有:輕型井點、噴射井點、電滲井點、管井井點及深井井點等。施工時可根據土的滲透係數、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點、設備條件及經濟性等具體條件參考選用。

責任編輯:tufangss

相關焦點

  •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明排水法的集水坑應設置在( )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明排水法的集水坑應設置在( ) 2019-01-22 15:07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免費直播丨2019一級造價
  • 通常情況下,基坑土方開挖的明排水法主要適用於( )。
    通常情況下,基坑土方開挖的明排水法主要適用於(  )。
  • 二建礦業工程知識點:基坑施工的防排水方法
    一、明排水法  明排水法是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坑底設置集水坑,並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使水流入集水坑,然後用水泵抽走。抽出的水應及時排除,以防倒流。所用的水泵主要有離心泵、潛水泵和軟抽水泵。
  • 施工排水方法講解——明排水法
    基坑開挖時,流入坑內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如不及時排除,會使施工條件惡化、造成土壁塌方,亦會降低地基的承載力。施工排水可分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兩種。明排水法一般採用截、疏、抽的方法。⑴ 明溝與集水井排水在基坑的一側或四周設置排水明溝,在四角或每隔20~30m設一集水井,排水溝始終比開挖面低0.4~0.5m,集水井比排水溝低0.5~1m,在集水井內設水泵將水抽排出基坑。
  • 你真的了解基坑降水嗎?
    5、噴射井點:噴射井點的抽水系統和噴射井管件比較複雜,運行時故障率相對較高,能量損耗很大,相對於其它井點法降水而言具有降水深度大、運行費用高的特點它需要與輕型井點或噴射井點結合應用,在降水過程中,應對電壓、電流密度和耗電量等進行量測和必要的調整,工作起來比較煩瑣。 7、深井井點:深井井點是基坑支護中應用較多的降水方法,它的優點是排水量大、降水深度大、降水範圍大。深井井點適用的土層滲透係數為10~250m/d、降低水位深度超過15m,常用於降低承壓水。
  • 基坑工程排水與降水安全技術要求
    【學員問題】基坑工程排水與降水安全技術要求?  【解答】建築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範JGJ311-2013規定  1、排水溝和集水井宜布置於地下結構外側,距坡腳不宜小於0.5m.單級放坡基坑的降水井宜設置在坡頂,多級放坡基坑的降水井宜設置於坡頂、放坡平臺。
  • 給水排水知識:集水坑排水法
    點擊了解課程詳情>>>  集水坑排水法,又稱明排水法,是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坑底設置集水坑,並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使水流人集水坑,然後用水泵抽走。該方法宜用於粗粒土層,也用於滲水量小的粘土層。
  • 市政工程:工程降水常見降水方法
    常見降水方法  (一)明溝、集水井排水  (1)當基坑開挖不很深,基坑湧水量不大時,集水明排法是應用最廣泛,亦是最簡單、經濟的方法。明溝、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兩側或四周設置排水明溝,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設置集水井,使基坑滲出的地下水通過排水明溝匯集於集水井內,然後用水泵將其排出基坑外(見圖2K313024-1)。
  • 集水井降水法,最淺顯最直白的講解
    當基地面標高處於地下水位以下時,則必須採取人工降水措施,降水的方法有集水井降水法和井點降水法。今天就為大家講講集水井降水法。(1)集水井的工作原理集水井降水也稱基坑排水,是指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基坑底設置集水井,並在基坑底四周或中央開挖排水溝,使水流入集水井內,然後用水泵抽走的一種施工方法(圖1.2.4)。特點為設備簡單,管理維護方便,主要適應於土質情況較好,地下水不很旺的情況。
  • 工程降水常用方法對比及常見問題應急措施
    疏幹水有增加坑內土體強度的作用,有利於控制基坑圍護結構變形。在軟土地區基坑開挖深度趣過3m,一般就要用井點降水。開挖深度淺時,亦可邊開挖邊用排水溝和集水井進行集水明排。2、當基坑底為隔水層且層底作用有承壓水時,應進行坑底突湧驗算,必要時可採取水平封底隔滲或鑽孔減壓措施,保證坑底土層穩定。
  • 淺談武漢地區基坑工程勘察若干問題
    基坑工程勘探點布置按規程執行宜結合主體建築一併布置規程規定布孔間距一般宜為12~24m勘探點布置宜沿基坑周邊布置條件允許時應擴大到基坑周邊1~2倍的基坑開挖深度 當邊界外無法布點應通過調查取得相應資料。
  • 滲透各向異性飽和半空間內作用井點降水求解
    利用以上傳遞矩陣關係,結合飽和半空間的邊界條件和井點降水作用面的連續條件,求得了井點降水時滲透各向異性飽和半空間問題在Laplace-Fourier變換域內的解答,通過相應的逆變換可得該問題的真實解答。數值計算結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確性和可行性。詳細內容請見附件!
  • 深基坑結構支護設計、施工與監測分析
    根據工程地質資料,土質又是呈流塑狀的深淤泥層,因此,在確定本工程支護結構的設計原則為:(1)首先要保證圍護結構的安全穩定;(2)保證土體結構的穩定,避免土體撓動、隆起等對工程樁的影響;(3)保證該場地相鄰道路下管線的安全;(4)施工場地地下水位高,防止降水對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網的不良影響。
  • 扎蘭屯打巖石井/上海深井降水井原理圖
    扎蘭屯打巖石井/上海深井降水井原理圖井壁電測井呈直線開展,以此減少漂移作業,本實用新型可用作於水基鑽井液和油基鑽井液,用法1)比如,相對於約3000米的常規井,溫度約為100℃,說明劑量在1%至2%之間,相對於5000米的常規井,溫度約為150℃,分析添加量在2%至3%之間,2)複雜地層井眼3000米時,較嚴重,加量應為1.5%-2.5%
  • 六種基坑支護類型簡介,一看就懂
    基坑支護工程是指在基坑開挖時,為了保證坑壁穩定,保護主體地下工程施工時的安全以及周圍環境不受損害所採取的工程措施。一般基坑支護形式的選取主要取決於基坑挖深、場地條件、周邊環境(鄰近既有建構築物、市政道路、管線)、場地水文地質條件、項目工期要求等因素,應綜合分析合理選取。 一般同等條件下支護形式的造價從低至高依次為:放坡開挖<土釘牆(複合土釘牆)<水泥土重力式擋牆<型鋼水泥土攪拌牆(SMW工法)<排樁<地牆。
  • 十項基坑工程檢查要點詳細圖解,建議收藏!
    1.2 深基坑方案 檢查要點: 基坑工程施工,開挖深度超過5m的土方開挖、基坑支護及降水工程,或開挖深度雖未超過5m但地質條件、周圍環境複雜的土方開挖、基坑支護及降水工程,屬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範圍。
  • 基坑工程安全專項方案編制應包括哪些內容
    建築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範JGJ311-2013規定:  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專項方案應包括下列八部分主要內容:  1、工程概況,包含基坑所處位置、基坑規模、基坑安全等級及現場勘查及環境調查結果、支護結構形式及相應附圖;  2、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包含對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的不利因素分析;
  • 基坑工程的巖土勘察應符合哪些規定
    【學員問題】:基坑工程的巖土勘察應符合哪些規定?  【解答】:  1、勘探點範圍應根據基坑開挖深度及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確定;基坑外宜布置勘探點,其範圍不宜小於基坑深度的1倍;當需要採用錨杆時,基坑外勘探點的範圍不宜小於基坑深度的2倍;當基坑外無法布置勘探點時,應通過調查取得相關勘察資料並結合場地內的勘察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2、勘探點應沿基坑邊布置,其間距宜取15m~25m;當場地存在軟弱土層、暗溝或巖溶等複雜地質條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