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開挖時,流入坑內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如不及時排除,會使施工條件惡化、造成土壁塌方,亦會降低地基的承載力。
施工排水可分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兩種。
明排水法
一般採用截、疏、抽的方法。
截:在現場周圍設臨時或永久性排水溝、防洪溝或擋水堤,以攔截雨水、潛水流入施工區域;
疏:在施工範圍內設置縱橫排水溝,疏通、排乾場內地表積水;
抽:在低洼地段設置集水、排水設施,然後用抽水機抽走。
⑴ 明溝與集水井排水
在基坑的一側或四周設置排水明溝,在四角或每隔20~30m設一集水井,排水溝始終比開挖面低0.4~0.5m,集水井比排水溝低0.5~1m,在集水井內設水泵將水抽排出基坑。
普通明溝與集水井排水法
【注意】適用於土質情況較好、地下水量不大的基坑排水
⑵ 分層明溝排水
當基坑開挖土層由多種土層組成,中部夾有透水性強的砂類土時,為防止上層地下水衝刷基坑下部邊坡,宜在基坑邊坡上分層設置明溝及相應的集水井。
分層明溝排水法
【注意】適用於深度較大、地下水位較高、上部有透水性強的土層的基坑排水
⑶ 深層明溝排水
當地下基坑相連,土層滲水量和排水面積大,為減少大量設置排水溝的複雜性,可在基坑內的深基礎或合適部位設置一條縱、長、深的主溝,其餘部位設置邊溝或支溝與主溝連通,通過基礎部位用碎石或砂子作盲溝。
深層明溝排水法
【注意】適用於深度大的大面積地下室、箱基的基坑施工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