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雞蛋用排水法得到了自己的體積

2021-01-11 小學數學邊做邊學

何為排水法?排水法怎麼來的?排水法在生活中有什麼用呢?話說古希臘有個聰明的老頭躺進澡盆,水溢出來了,他就此發現排水法。還有一位牛哥老師讓他的學生求雞蛋的體積,他的學生可是高材生,一通體積公式計算求而不得。牛哥回來把雞蛋放進盛水量杯,居然搞定了!!!!你知道期中的道理不?

為啥不讓雞蛋動手試試呢?水本無形,因容器而有形。固而需要學習過得長方體玻璃杯或者正方體玻璃杯也可以是圓柱玻璃杯。杯子可以變,但是水變高度皆因物體浸沒與拿出,所以V物體=V排水=sH-sh是恆古不變的。水的上升下降溢出都可以理解成排水,溢出就想像杯子長高了一點。

你可以這樣去操作標記。

長方體玻璃杯排水圖例

如圖每個長方體玻璃杯底面積為S用長x寬就可得。放蛋的杯中水高度記作H,拿出蛋後杯中水高度記作h。排水量體積等於蛋的體積。

V排水=V蛋=SH-Sh=S(H-h)

同理正方體和圓柱體玻璃水杯也是這個道理,圖形給你

正方體玻璃杯的排水圖例

所有的排水法可以以此為總,進行草圖構思,以幫助自己去提煉條件化繁為簡。

相關焦點

  • 學數學 用數學 | 六七班鄭順澤《排水法 求不規則物體體積》
    主題《排水法  求不規則物體體積》內容簡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規則物體,要求它們的體積是很難的,這時就需要藉助工具。我們可以找一個杯子,裡面盛有適量的水,做一個標記,再將不規則物體放入杯中,這時水面會上升,而上升水的體積就是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 黃老師:4步驟巧妙掌握「不規則物體體積」計算!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黃老師的步伐啟動知識列車本期共有兩道例題思考後作答例題一:1.考點:排水法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2.解題思路:上升部分的水的體積=石頭的體積。3.分析:用排水法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就是求上升(或下降部分)的水的體積。
  • 施工排水方法講解——明排水法
    施工排水可分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兩種。明排水法一般採用截、疏、抽的方法。截:在現場周圍設臨時或永久性排水溝、防洪溝或擋水堤,以攔截雨水、潛水流入施工區域;疏:在施工範圍內設置縱橫排水溝,疏通、排乾場內地表積水;抽:在低洼地段設置集水、排水設施,然後用抽水機抽走。
  • 精明人都用這種排水法,幾十年也不漏一滴水
    現在精明人都開始用這種流行而且管用的衛生間排水法,衛生間使用幾十年也不漏一滴水,非常的高明。同層排水法簡介這種新型的排水方式,我們把它叫做同層排水。以前我們在安裝排水的時候,都會基本上都會採用上下排水的設計方案。但是這樣的設計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很方便,比如說如果自家的排水系統出現了問題,那麼維修的時候還會打擾到鄰居,可以說非常的麻煩。
  • 六年級:美妙數學之「球的體積計算」(0430六)
    今天向你介紹球的體積計算。    同學們,我們學過求一個物體的體積的一般方法是排水法。同學們肯定很好奇,球體能不能和圓柱圓錐一樣根據半徑直接計算體積呢?     其實計算球體的體積一個常見的方法是祖𣈶原理,下面的動圖解釋的就是它:    上圖左邊是一個半徑為r的球體,右邊是一個和球體一樣高(H=2r),底面半徑和球體半徑相同的圓柱,圓柱當中被挖去了兩個圓錐。用同一個平面去截這兩個幾何體,注意變化過程中,左右兩邊藍色部分表示截面。
  • 給水排水知識:集水坑排水法
    集水坑排水法,又稱明排水法,是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坑底設置集水坑,並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使水流人集水坑,然後用水泵抽走。該方法宜用於粗粒土層,也用於滲水量小的粘土層。  基坑四周的排水溝及集水井設置在基礎輪廓0.3m以外,根據地下水量、基坑平面形狀及水泵能力,排水溝斷面尺寸一般為(0.3m-0.5m)x(0.3-0.5m),其坡度千分之1-千分之5;集水坑宜設於轉角處,並每個20m-40m設置一個;集水坑直徑(寬度)一般為0.7-1m,其深度宜比排水溝低0.5m-1m,坑壁可用竹、木等簡易加固。
  •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明排水法的集水坑應設置在( )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明排水法的集水坑應設置在( ) 2019-01-22 15:07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基坑明排水法與井點降水法
    降水方法分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兩類。  (1)明排水法  在基坑或溝槽開挖時,採用截、疏、抽的方法來進行排水。開挖時,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再在溝底設集水井,使基坑內的水經排水溝流向集水井,然後用水泵抽走。  基坑四周的排水溝及集水井應設置在基礎範圍以外,地下水流的上遊。
  • 初中物理:體積公式及測量(量筒、量杯)
    面動成體,體積就是面的累加量,所以正方體可以看成是一個「正方形」在豎直方向(Z軸)上累加了一個高度,正方體可以看成是無數個正方形紙片在豎直方向上疊起來而形成的,所以正方體的體積為「底面積×高」,即稜長的立方。
  • 通常情況下,基坑土方開挖的明排水法主要適用於( )。
    通常情況下,基坑土方開挖的明排水法主要適用於(  )。
  • 護堤近三十年 「土專家」自創排水法
    搶險抗洪 「土專家」防汛排水有一套7月21日派河大堤牛角段背水坡上出現了一條長約50米的裂縫,方明勇帶領技術專班的隊員第一時間將險情上報煙墩街道防汛抗洪指揮部並報包河區,經專家們「會診」,街道緊急集結搶險隊對隱患點進行加固,於23日晚連夜冒著大雨搶築了一條長約50米、寬15米、高2米、總體積1500立方米的壓腳固基平臺,有效控制了險情進一步發展。
  • 五年級數學第二十課:《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判斷(1)容積的計算方法與體積的計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2)容積的計算方法與體積的計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從裡面量出長、寬、高。(3)一個量杯能裝水 10mL ,我們就說量杯的容積是 10mL 。(4)一個量杯最多能裝水 100mL ,我們就說量杯的容積是 100mL 。
  • 「不敢碰石頭的雞蛋,不是好雞蛋!」一種只能用「牛頓第二定律」來...
    今天說一個高一物理初學牛頓第二定律時,最常遇到的幾個物理問題!這類題很簡單,但是有些同學利用的物理知識不對頭,導致解釋出錯。2013年,南京理工大學曾經出過一道「自主招生」面試物理題——(用雞蛋碰石頭,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當時文科生與理科生的答案各不相同。考官通過學生的各種解答,挑出了他們想要的精英份子。
  • 六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習目標及求表面積、體積的題型歸納
    常見題型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題型有很多,但總而言之,題目中不外乎會有如下這些說法:①一種題型是,一個長方體因為高或長或寬的變化(擴大或縮小),或者是成為一個正方體,從而引起表面積的變化。④還有一種規律探索的題型:把一個大正方體或長方體切割成若干個小正方體後,求小正方體個數以及幾面塗色的問題。⑤另外,求體積的題目還有一種,將物體沉浮在容器中,利用「排水法」來測物體體積或容器的容積,可以看成是現代版的曹衝稱象。
  • 如何優雅地測量一隻貓的體積,而不使其感到驚恐或受到傷害?
    正確方法是找個箱子,等喵自己鑽進去(應該不會太久),太大就換一個小的,小了同理。直到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箱子,再去量一下箱子的體積。方法八(By 馬前卒)讓貓自己判斷。其實吧,要測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排水法嘛,阿基米德同志發明的嘛,把國王的王冠往自己的洗澡水裡面泡一下嘛...但是喵爺豈是任由你們隨便往水裡泡的。大方向很簡單,無非就是把排水法改成排空氣法而已,借用現代的精密儀器並不難稱量,但以下要說的主要是怎麼用簡單的儀器來實現。
  • 宅家度假不無聊,線上科普來陪伴——一個雞蛋的故事
    雞蛋是我們常吃的食物,它含有很高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的小實驗,是關於一個能「吞下」整個雞蛋的瓶子,它是怎麼吞下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科技輔導員錄製的小視頻就知道了。實驗原理1.雞蛋堵住瓶口時,隔絕了外部空氣,當瓶內燃燒的紙條消耗了氧氣,瓶內氣體總體積減小,氣體壓強變小,外部大氣壓大於瓶內氣體壓力,瓶子內外形成了壓力差,雞蛋受到向瓶內的壓力,就被「吸入」瓶中了。2.小蘇打加醋,產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醋酸鈉與碳酸,而碳酸不穩定會繼續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 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對身體有何益處?哪些人不能吃雞蛋?
    生活中,注重養生保健的人,會通過合理飲食改善身體,其中,包括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堅持這樣做,可以改善身體,當然,也有一些人不會這樣做,忽略了吃早飯。那麼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的人,與不吃雞蛋的人相比,有哪些不同呢?吃雞蛋對身體有哪些益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