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體積公式及測量(量筒、量杯)

2020-11-29 LPhysics

上篇文章裡,我們講解了一些特殊測量方法。本文我們來講一講體積的特殊測量方法。這裡所說的特殊方法主要是針對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進行測量,所要用到的器材就是量筒和量杯。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形狀規則的物體體積怎麼計算,我們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的規則物體無非是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這四個,它們的體積也都是通過數學公式進行計算。

為什麼還要在這裡花費篇幅來講解公式,就是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闡述一下公式的由來。其實就是向大家滲透積分的思想,積分思想說簡單點無非就是累加量、疊加量的思想。

無論是積分還是微分,都是有方向性的,微分是表示某一方向上的變化率的,而積分則是表示某一方向上的累加量。

數學上說,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平移:就是量的累加結果,等於本身×平移距離。點動成線,其實長度就是點的累加量,點無大小,所以長度就是平移的距離;線動成面,面積就是線的累加量,所以面積就是線(本身)×平移距離,也即是長×寬;面動成體,也就是說,面的累加就形成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

正方體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為稜長(a)乘稜長(a)乘稜長(a),也就是稜長(a)的立方。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些,邊長一般用作立體圖形,稜長一般用作平面圖形。

面動成體,體積就是面的累加量,所以正方體可以看成是一個「正方形」在豎直方向(Z軸)上累加了一個高度,正方體可以看成是無數個正方形紙片在豎直方向上疊起來而形成的,所以正方體的體積為「底面積×高」,即稜長的立方。

長方體

長方體的體積為長(a)乘寬(b)乘高(h),公式為:

同理,長方體也可以看成是底面一個「長方形」在豎直方向(Z軸)上累加了一個高度,長方體可以看成無數個長方形紙片在豎直方向上疊起來而形成的,所以長方體的體積也是「底面積×高」,即長×寬×高。

圓柱體

圓柱體的體積為底面積(S)乘以高(h),因為圓柱體的上下面為圓形,圓的半徑為R,則體積公式為:

這個公式的由來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利用的思想依然是數學中的微分思想,然後進行積分,就可把圓柱體,當成正方體的體積進行計算啦。

這是分割思想,即微分思想,從積分思想出發也一樣。圓柱體可以看成一個「圓」形紙片在Z軸上疊起來而形成的,因此圓柱體的體積即為「底面積×高」,即πRh。

從專業的角度,圓柱體體積的公式怎麼得到的呢?,其實就是積分運算:(看不懂的,這一段自動忽略哈,ー( ̄~ ̄)ξ)

圓錐體

圓錐體的體積為三分之一底面積乘以高,體積公式為:

這個公式怎麼得到的呢?小學中給出了一種特別好的思維方式,分別做出一個底面積相同、高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和圓錐形容器,在圓錐形容器中裝滿水,再倒入圓柱形容器中,發現剛好需要三次能把圓柱形容器給加滿。因此,對於等底面積、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

從數學積分的角度,圓錐體也是「圓」在豎直方向(Z軸)上的疊加,只不過區別於圓柱體的是,圓錐體中「圓」的累加,是大小不同的圓,越向Z軸正方向,圓的半徑越小。

如下圖所示,圓錐體的正視圖是三角形,半徑實際上就是這個三角形的底的一半,我們把這個三角形沿Z軸分開,分成了兩個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邊與Z軸的夾角設為θ,則tanθ=R/h,即R=h×tanθ。

此時,仍然利用數學積分知識,可以計算出圓錐體的體積公式為:

從物理思維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則可以把圓錐體看成用直角三角形旋轉形成的旋轉體,則體積等於直角三角形重心走過的距離乘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如下圖,以R和h所在直線為x、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則重心的坐標點為(R/3,h/3)。

重心所走距離是半徑為R/3的圓的周長,即為s=C=2π×(R/3),在乘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積(hr/2)即為圓錐體的體積。

以上就是我們對於一些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介紹,那麼對於一些形狀不規則的物體,我們該怎麼樣知道它們的體積大小呢?這就需要我們藉助器材來進行測量啦。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測量體積的工具——量筒和量杯。

雖然量筒和量杯都是測量體積的工具,但是從實物上我們就非常容易看出兩者的區別。從形狀上來看:量筒是粗細均勻,而量杯是上粗下細;從刻度上來看:量筒的刻度均勻,量杯的刻度上密下疏。從用途上來看:量杯適合粗略測量體積大的物體,量筒適合測量體積小的物體。

為什麼量筒和量杯的刻度線不同呢?我們先從它們測量體積的原理說起。其實這裡面利用了等效替代法,固體(不吸水)沉入液體中會排出與固體體積相同的液體。因此將固體放入盛有適量水的量筒(量杯)中,固體自身體積會佔據原來量筒(量杯)中水的體積,那麼這部分水自然會沿著內壁上升。造成水的體積增加的表面現象,其實增加的體積就是固體的體積。

正因為量筒的形狀粗細均勻,因此其刻度也是均勻的,相同的體積就會有相同的高度;而量杯的形狀是上粗下細,因此刻度也是上密下疏的,相同的體積,因為下面細因此升高的高度大,而上面粗因此升高的高度小。

如圖,同樣是V=10ml,根據公式V=Sh,則h=V/S,越往上,底面積越大,則同樣體積對應的高度就越來越小,因此就呈現為刻度線上密下疏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用量杯測量體積較大的物體時,液面越往上升,液面的面積越大,讀數誤差也越大;而量筒無論測量物體的體積大小,讀數誤差基本是一樣的。因此,在物理中,我們重點學習的是量筒的使用。

一、測液體體積

這個沒有什麼難度,將待測液體沿內壁緩慢倒入量筒中,然後將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進行讀數。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量筒中液體的液面並不是水平的。液體可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浸潤液體,一種是不浸潤液體。

浸潤液體能跟容器壁很好地吸附,像水和酒精就是浸潤液體,因為吸附好,所以液體與容器接觸面總是比中間液面要高,我們看到的液面就是凹液面了。對於凹液面,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齊平。

不浸潤液體,如水銀(汞液),基本不會吸附在容器壁,它在容器中存在形式取決於其受力,由於表面張力使得其中間高,周圍低,就是我們看到的凸液面。對於凸液面,在讀數時,視線應於凸液面最高處齊平。

讀數時,視線應也液面齊平,如果俯視讀數或者仰視讀數就會帶來讀數誤差。原理咱們講解一下,如下圖,很明顯可以看出,如果讀數時是仰視讀數,那麼讀取的體積與真實值相比偏小,如果讀數時是俯視讀數,那麼讀取的體積與真實值相比偏大。

二、測固體體積

1、下沉的固體

方法:排水法

步驟:

(1)現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為V

(2)用細線拴好固體,慢慢浸沒在量筒裡的水中,讀出水和固體的總體積為V

(3)固體的體積為V=V-V

在這裡,適量的水的含義是指:以待測體積的物體放入量筒後能完全浸沒,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值為準。一般是加到量筒量程的一半左右。

2、漂浮的固體

方法一:沉墜法

步驟:

(1)用細線拴好鐵塊(重物),放入盛有適量水的量筒中,記下讀數V

(2)再將被測固體和鐵塊(重物)拴在一起,放入量筒中,記下讀數V

(3)被測固體體積V=V-V

方法二:針壓法

步驟:

(1)在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

(2)用一根細長針刺入被測固體,將被測固體壓入量筒裡的水中,讀出水和待測物體的總體積為V

(3)被測固體體積V=V-V

3、較大的固體

方法:排水法(溢水杯)

步驟:

(1)在溢水杯中裝滿水

(2)把固體浸沒在水中,同時,用另一容器(也可直接用量筒)承接溢出的水

(3)將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讀數,記為V

(4)固體的體積即為V

4、溶於水的固體

用細沙代替水進行測量

總結

以上就是對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和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從本文可以看出,數學和物理的聯繫是非常普遍的,數學對物理的學習幫助也非常大,希望大家能夠重視數學在物理上的應用。最後希望本文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   根據密度的公式,只要測量出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就可以計算出物質的密度哦,由此可見,密度只能是間接的測量(液體的密度也可以用密度計直接測量)。   (1)在密度的測量中,質量的測量用天平,上面已梳理過;但體積的測量需要用量筒或量杯。
  • 初中物理·探究物質的密度· 教學素材包共享
    2.理解密度概念、公式和單位,會進行單位的換算。3.學會和掌握質量與體積的測量方法。4.會用密度知識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解決簡單的問題。【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探究發現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2.領會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物理量。
  • 初中物理質量與密度的相關知識點匯總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物理質量與密度的相關知識點匯總,希望對同學們複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天平的原理 點擊查看 2 中考物理知識點:天平使用方法錯誤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點擊查看 3 中考物理知識點:特殊物體質量的測量
  • 初中物理物質密度測量:簡單的試驗,繁雜的誤差 誤差原因大匯總
    初中物理「測量物質密度」的實驗原理很簡單,無非是ρ=m/v,但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因為待測物體多種多樣,有外形不規則的,有密度小於水的;測量方法也是五花八門,有針壓法、助沉法、溢水法、加水法等,繁雜的測量方法,難免導致諸多原因的誤差,因此,該實驗過程中產生誤差的原因,常常會入選考試題目。
  • 科學課堂‖量筒
    一、認識量筒量筒是用來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液體體積一般用毫升做單位,用符號「ml」表示。二、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時,要掌握正確的步驟,即一選,二倒,三看。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時,要掌握正確的步驟:1.選用合適量程的量筒,將量筒微微傾斜,瓶口緊挨量筒口,讓水緩緩流入量筒內。2.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要與量筒內水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三、應用怎樣量取70ml的液體?1.首先選取合適量程的量筒。
  • 八年級物理測量液體密度詳解
    八年級物理《質量與密度》中,液體密度的測量是一個重要的實驗。其物理依據是物體密度公式:密度=質量/體積所以,我們想要測量液體密度,只要知道液體質量、體積就可以了。3、將液體倒入量筒,測出體積為v。所以,液體密度為 (m1-m2)/v。在這個實驗設計時,由於燒杯中液體倒入量筒時候會有殘存,所以造成誤差較大。所以,這個實驗設計不是最理想的,需要改進。
  • 中考物理「質量和密度」兩大重點之一!「密度測量實驗」全歸納!
    對於初二的學生們來說,初二上半年學習物理的適應期,因此上半年的物理知識相對比較簡單,大部分地區主要學習了聲音、光現象、運動學、以及質量和密度等,全部上冊內容一般也就只有兩個公式,一是速度公式,二是密度公式。
  • 中學物理:利用浮力測密度實驗探究習題練習
    (用所測物理量符號表示)3.下面是張超同學利用量杯和水測量橡皮泥密度的實驗過程及分析,請完成下列填空。(ρ水=1.0×103kg/m3)(1)在量杯中裝適量的水,讀出水面對應的刻度值V1。(2)把橡皮泥捏成碗狀,小心放入量杯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讀出此時水面對應的刻度值V2,根據______________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質量。
  • 初中物理測量實驗分類與物理方法
    在初中物理實驗中,測量實驗佔有很大比例。中學測量實驗分為兩大類,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我們來看看兩種測量方法的定義。直接測量:是指直接從測量儀表的讀數獲取被測量量值的方法。特點:無需通過數學模型的計算,通過測量可直接得出結果。
  • 中考物理知識點: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
    中考物理知識點: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   1.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不同種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同   3.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圖線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 初中物理力學部分概念匯總
    51.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的國際主單位是kg/m3,通常用字母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ρ=m/V。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同種物質一般不變,不同種物質一般不同,會查密度表。  要測物體的密度,應首先測出被測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然後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出密度值。對於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或量杯進行測量。
  • 乾貨總結 | 基礎物理知識總結
    1.長度:刻度尺(直尺、捲尺)(特殊測量方法:棉線、滾輪、刻度尺間接測量)2.液體或固體體積:量筒、量杯,規則固體可用刻度尺3.質量:天平(實驗室)、電子秤、桿秤、磅秤(日常生活),彈簧測力計間接測量5.速度:速度計(汽車上),平均速度:尺(皮尺)、鐘錶(秒表)6.溫度:液體溫度計(實驗室用);體溫計(測體溫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
    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測量》,僅供參考!   密度的測量     1.測固體的密度     (1)測比水的密度大的固體物質的密度     用天平稱出固體的質量,利用量筒採用排水法測出固體的體積。     (2)測比水的密度小的固體物質的密度。
  • 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水平測試八年級物理試卷
    關注學習,關注物理,關注2.知道長度和時間的常用單位及其換算關係,會測量長度和時間。3.掌握長度和時間測量的一些特殊方法及應用,會用量筒或量杯測體積。4.知道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能夠學會合作交流。第二章 複習課【複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 自製滴管和量筒,附相關考題一例!疫期物理實驗加試自助系列3
    首先我們來製作一個滴管,以便和量筒配合使用。一,先找一個牛奶盒上自帶的透明抽拉吸管,比如這樣的:二、取下並拉開吸管,把吸管的粗端壓扁,最好用夾子夾住,以便我們把這端密封住。三、用打火機把吸管邊緣部分熔化,注意火焰既不要太大,也不要直接接觸吸管,僅用火焰邊緣周圍的高溫把它燻化就行了,以免點燃吸管。
  • 初中物理知識學習之一
    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堯說事繼續給大家送福利了,今天講的內容是初中物理,主要講解了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部分內容,現在我們開始來學習吧。進入初中後同學們開始接觸物理,但是物理是什麼?在我們生活當中能夠看到物理嗎?
  • 初二物理下冊重難點專題複習:利用浮力測密度
    利用浮力知識測密度的基本思路:(1)有體積測量工具,無質量測量工具時,利用浮體測密度:(2)有質量測量工具,無體積測量工具時,利用沉體測密度:2.例2 本題選自騰訊課堂付費課程《初中物理力學專題突破》-06浮力(下)-利用浮力測密度(1)小林利用鐵盒、量筒和適量的水測量一個小西紅柿的密度。
  • 初中期末複習全攻略:九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一)
    原標題:初中期末複習全攻略:九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一) 5、測體積——量筒(量杯) ⑴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6、測液體密度: ⑴原理:ρ=m/V ⑵方法:①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
  • 2021初中化學實驗知識點:量筒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化學實驗知識點:量筒,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是有具體量程的量器,並在一定溫度下(一般規定20℃~25℃)使用,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仰視會偏小,俯視會偏大;它只能精確到此為止0.1ml。「大材小用」和「小材多次使用」都會給測量帶來較大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