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奇蹟年」,又獲諾獎! (轉載)

2020-10-07 病毒頑童張德禮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奇蹟年」,又獲諾獎! (轉載)

個人分類:雜感|系統分類:科研筆記| 諾獎, 愛因斯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1253454.html


第一次是2017年檢測引力波的LIGO項目的三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2017年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3位美國科學家:MIT物理學教授Rainer Weiss, 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以表彰他們「對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的決定性貢獻」。其中,Rainer Weiss獨享一半獎金,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分享另一半。獎金共900萬瑞典克朗。

(來源: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2017/;)


今年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由於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德國科學家和美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因「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物體」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來源:https://www.nobelprize.org/


這兩次諾貝爾獎均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高度相關。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說狹義相對論,不是我老愛做出來,別人也能做出來。但是,廣義相對論,如果不是我老愛做出來,人類永遠做不出來。(本人的演繹表述)。


可以說,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是他繼1905年「奇蹟年」之後的 第二個「奇蹟年」。


那麼,老愛是怎樣提出廣義相對論的呢?且聽本人來「演繹」這個科學史最輝煌的故事。


20191126周二下午,聆聽了希伯來大學前校長、理論物理學家哈諾赫·加特福倫德教授(Hanoch Gutfreund)關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和發展的報告:

THE GENESIS OF GENERAL RELATIVITY AND ITS CONSEQUENCES



知新溫故。聽完報告之後,又查閱和核實了曾經閱讀過的兩本愛因斯坦傳記:

1)《上帝難以捉摸:愛因斯坦的科學與生平》,派斯 著。曾在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成立大會上,聆聽楊振寧先生說,這是他見到的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傳記。同時,他尖銳地批評我國學者的科學史研究和撰寫的科學家傳記(參見:楊振寧:我們的科學史寫作為什麼不成功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7/381102.shtm)。此書由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方在慶研究員翻譯出版。該傳記的主標題:引用的是愛因斯坦的一個名言:Subtle is the Lord。個人認為,可以這樣翻譯:上帝微妙玄通。

2)《愛因斯坦傳》,艾薩克森 著,張卜天 譯。張卜天博士大約已翻譯出版了30本左右的科學史著作,現為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


還在百度上查閱了Gutfreund教授的一些信息。原來關於他的中文信息很多,包括這則信息:

[2018年]希伯來大學原校長哈諾赫·加特福倫德教授(Hanoch Gutfreund),陪同[清華大學]陳旭考察了愛因斯坦檔案館,了解希伯來大學創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文書手稿、私人藏書等相關歷史文檔。希伯來大學是全球最大的愛因斯坦遺物保存地,目前收藏有8萬份愛因斯坦相關文件,其中包括4萬餘份愛因斯坦手稿原件。


筆者聽了 Gutfreund教授的報告,收穫很大,這裡單說,因為從這個報告得來的信息,筆者將1915年稱為愛因斯坦「第二個奇蹟年」(或奇蹟年第二春)。


大家都知道,1905年,作為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普通職員的愛因斯坦,在「業餘」發表了五篇高度原創性的論文(其中一篇是博士論文),創建了狹義相對論;運用普朗克提出的「量子」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為原子的存在提供了強有力的論證(及精確算出了阿夫伽德羅常數)。以及E=MC2。然而,愛因斯坦拿著這5篇高度原創性的論文以及其他論文,想到大學做「青椒」,吃了很多閉門羹,一波三折。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愛因斯坦只有屈指可數的幾篇「代表作」,只重論文「質量」而不重論文「數量」。這不符合歷史事實。比如前述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5篇高質量的論文。再說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四篇論文,標誌著「廣義相對論」的誕生。


請看Gutfreund教授的一張PPT:

(來源:Gutfreund教授PPT 20191126)


大意是:1915年(11月),愛因斯坦在皇家普魯士科學院提交了4篇論文,分別是:

1)11月4日 關於廣義相對論

2)11月11日 關於廣義相對論的一個補充 對廣義相對論給出了一個簡要而邏輯的結構

3)11月18日 從廣義相對論解釋水星的進動問題 對廣義相對論作出了重要的確證

4)11月25日 引力的場方程 最終確立了廣義相對論的邏輯結構


本人核查了派斯撰寫的愛因斯坦傳記,信息如下:


愛因斯坦後來把他在1915年在普魯士科學院「發表」的4篇論文,精心修改完善,完成了題為「廣義相對論基礎」的論文,1916年3月投稿給他當年「發家」並最鍾愛的期刊《物理學紀事》上,並接受和正式發表。

該文後來出了單行本,愛因斯坦平生第一本書(CHUNV作)「橫空出世」。到12月,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合二為一,完成並出版《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淺說》這本高級科普書。這是愛因斯坦流傳最廣的一本書,被翻譯為世界很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字。


其實,在1916年愛因斯坦也是論文高產的。6月他完成了第一篇關於引力波的論文。7月愛因斯坦返回到對量子理論的興趣,在後來的8個月發表了3篇關於量子理論的論文。


(來源:Gutfreund教授PPT 20191126)


綜上所述,愛因斯坦1915年在普魯士科學院「發表」的4篇論文,以及1916年春天在《物理學紀事》正式發表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礎」,標誌著「廣義相對論」的正式問世。愛因斯坦1915年創造了繼1905年「奇蹟年」之後的「第二個奇蹟年」!


愛因斯坦本人並不認為宇宙中有黑洞存在,但是,1965年PENROSE利用嚴謹的、確鑿的、精巧的數學論證,廣義相對論必然可以推論出黑洞是存在的。該論文1965年發表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來源: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black holes and the supermassive compact object at the galactic centre (pdf) 原始來源:Penrose, R., 1965, 「Gravitational collapse and space-time singulariti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 14, no. 3. pp. 57–59, 1965


最後,寫一個「打油詩」獻給愛因斯坦和PENROSE:

BLACK HOLE AND ITS MYSTERY LAY HID IN THE DARKEST NIGHT,

GOD SAID "LET EINSTEIN BE,AND NEXT PENROSE"

AND THE DARKEST SECRETS OF THE UNIVERSE BECAME LIGHT.

附PENROSE代表作

Penrose, R., 1963, 「Asymptotic properties of fields and space-tim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 10, no. 2. pp. 66–68. doi: 10.1103/PhysRevLett.10.66.
Penrose, R., 1965, 「Gravitational collapse and space-time singulariti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 14, no. 3. pp. 57–59, 1965. doi: 10.1103/PhysRevLett.14.57.
Penrose, R., 1969, 「Gravitational collapse: the role of general relativity」, Nuovo Cimento Rivista Serie, vol. 1. p. 252.
Penrose, R. and Floyd, R. M., 1971, 「Extraction of rotational energy from a black hole」, Nature Physical Science, vol. 229, no. 6. pp. 177–179. doi: 10.1038/physci229177a0.
Penrose, R., 1989, Emperor’s New Mi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nrose, R., 2010, Cycles of Time: An Extraordinary View of the Universe, The Bodley Head, ISBN 978-224-08036

相關焦點

  • 相對論為啥沒獲諾獎?來看看愛因斯坦和諾貝爾獎的「恩怨」
    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是1922年(補缺1921年份諾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諾獎委員會秘書給愛因斯坦的獲獎通知是這麼說的:「在昨天的會議上(供圖:哈佛大學趙平教授,攝於2019年)當然,很多傳記作者對諾獎委員會沒有因相對論給愛因斯坦頒獎耿耿於懷。有人認為諾獎委員會不喜歡愛因斯坦的政治偏好,一些人甚至認為諾獎委員會有種族歧視傾向。
  • 「如果再早幾年,霍金應該也能得諾獎」(轉載)
    」(轉載)作者:鄭金武 袁一雪 韓揚眉 任芳言 來源:中國科學報微信公號 發布時間:2020/10/7 8:55:45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其「發現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形成」;另一半授予萊因哈德
  • 諾獎解析|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三位黑洞發現者: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這一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相對論為何被低估?趙忠堯正電子貢獻被忽略?楊振寧能再獲諾獎?
    諾貝爾獎史上有幾個著名的低估,比如愛因斯坦的兩個相對論未能獲獎,趙忠堯的正電子發現被忽略,楊振寧的楊米爾斯方程和楊巴克斯方程,也有幾個著名的烏龍,比如安東尼奧·莫尼茲的腦前額葉切除和對瑞士化學家米勒DDT(殺蟲劑)的諾貝爾獎,我們來做個簡單的解讀。
  • 愛因斯坦相對論影響很大,為何沒有獲得諾獎?難道是名過其實?
    在科學領域諾貝爾獎象徵著最高的榮譽,愛因斯坦也是諾獎得主,但是讓他得獎的並不是相對論而是光電效應。很多人對於這一點都很疑惑,為什麼影響重大成就很高的相對論卻沒有獲得諾獎?二十世紀初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回顧過去物理學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座巍峨的大廈,以後所要做的就是修修補補。
  • 愛因斯坦相對論影響很大,為何沒有獲得諾獎?難道是名過其實?
    說起愛因斯坦,最被大家熟知的是他的高智商,以及著名的相對論,但是大部分人只知其名不知其具體含義。相對論包括兩方面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一是打破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二是從本質上詮釋了引力。在科學領域諾貝爾獎象徵著最高的榮譽,愛因斯坦也是諾獎得主,但是讓他得獎的並不是相對論而是光電效應。
  • 諾獎快評|從廣義相對論到銀河系的中心:直擊黑洞的奧秘
    Penrose通過對廣義相對論的研究,實現了對黑洞的預測,為黑洞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次獲獎也是對他理論研究的肯定。@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17級直博生 任贊正如諾獎評選委員會所指出的那樣,對於緻密大質量天體的性質和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宇宙學中的一個充滿挑戰但重要而有趣的問題。
  • 愛因斯坦和諾貝爾獎的「恩怨」
    另外,上面關於愛因斯坦為什麼沒有得兩次諾獎的解釋也與事實相去甚遠。如果用這樣似是而非的方式去拔高一個人,比直接踩他更為難堪。顯然,歷史上的確有人不止一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如居裡夫人於1903年獲物理學獎,於1911年獲化學獎;也有人在同一個學科內兩次獲諾獎,如巴丁於1956年和1972年都獲得了物理學獎。
  • 愛因斯坦和諾貝爾獎的「恩怨」
    顯然,歷史上的確有人不止一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如居裡夫人於1903年獲物理學獎,於1911年獲化學獎;也有人在同一個學科內兩次獲諾獎,如巴丁(John Bardeen)於1956年和1972年都獲得了物理學獎。可見諾獎委員會並無「一個人不能兩次獲獎」的規定。
  • 愛因斯坦有多厲害?至少七個諾獎級成就,獲獎都是諾獎的榮耀!
    在人類歷史上,科學界出現過兩次大的轉折,稱做「奇蹟年」,第一個是1666年的牛頓奇蹟年,第二個就是1905年的愛因斯坦奇蹟年。1666年是牛頓創立經典力學的重要年份,1905年是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的年份;此後,物理學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然後逐漸影響到所有領域,極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原標題: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把最重要的物理學獎項頒給這三位科學家
  • 愛因斯坦相對論那麼偉大,為什麼沒有獲得諾獎?看完後恍然大悟
    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黑洞和引力波以及引力透鏡等現象都是宇宙中的現象,雖然英國科學家愛丁頓當年通過日全食時太陽周圍恆星的位置勉強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 不讓談相對論的諾貝爾物理學頒獎大會——中國的朋友愛因斯坦與諾...
    (諾貝爾的遺囑還有一項內容:不準把他活埋了)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諾貝爾獎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截止至2020年,共授予930位個人和25個團體。從1901年第一次諾貝爾獎開始頒發,每年獲獎的名單公布成了舉世矚目的事件。在199年期間,愛因斯坦可能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出名的一位科學家。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麼偉大,為什麼沒有因為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
    所以,愛因斯坦實際上並不需要諾貝爾獎來證明自己,相反他願意接受諾獎,反倒會給諾獎無上的榮光。可問題就來了,愛因斯坦為什麼沒有因為他最大的科學成相對論而獲獎?1905年的愛因斯坦奇蹟年這事要從1905年說起,在這一年,愛因斯坦一口氣發表了4篇極具開創性的論文。它們分別是布朗運動、光電效應、狹義相對論、質能等價。但是你真的以為他在那一年一下子成為了物理學界的霸主了嗎?
  • 諾獎最遺憾的華裔陪跑者
    不過,此次諾獎可謂雙黃蛋,一半授予英國數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獎原因為「發現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形成」,另一半則授予萊茵哈特·甘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蓋茲(Andrea Ghez),獲獎原因為「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緻密物體」。他們將共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3萬元)的獎金。
  • 彭羅斯為什麼獲諾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深度剖析
    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方程給出了彎曲程度與物質的定量關係, 正如美國物理學家惠勒(John Wheeler)所說:「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彎曲的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5黑洞是時空彎曲的極致1915年11月,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
  • 彭羅斯為什麼獲諾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深度剖析
    諾獎委員會將 「robust」 用在這裡,是為了強調彭羅斯首次發現,黑洞在廣義相對論中的出現不需要苛刻、理想化、不現實的條件,而是很普遍。這凸顯了彭羅斯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將robust翻譯成了 「普遍」。
  • 黑洞、諾貝爾獎與相對論、愛因斯坦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他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 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三位黑洞發現者: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這一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