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創企要用氣球投放火箭發立方星

2021-01-15 航天長城

氣球或會把小衛星革命提升到新的高度。洛杉磯創企獅子座(Leo)宇航公司正在研製一個系統,擬利用在18公裡高空由巨型熱氣球投放的火箭來發射微小衛星。這類「火箭氣球」(rockoon)上世紀50年代曾流行過一陣子,開展了數十次亞軌道大氣研究飛行,但後來並未在航天方面掀起太大風浪(眼下幾種主要的空射型飛行器,比如諾格的飛馬座火箭和維珍銀河公司的「太空船二號」飛行器,都是由飛機攜帶到高空發射)。

獅子座宇航公司稱為「雷古勒斯」(Regulus,即軒轅十四,亦稱獅子座α星,系獅子座最亮的恆星——譯註)的自主式高空氣球要比60年前那些簡陋的氦氣球高級得多,將配備多臺推力器來保持穩定和指向,並配備供10米長的三級火箭發射用的專利性滑軌系統。據該公司網站介紹,其火箭將能把33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55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或把57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300公裡的圓軌道。該公司還打算利用「雷古勒斯」和一款3米長的火箭開展亞軌道任務,能把100公斤有效載荷送到400公裡高度。

獅子座宇航公司正在研製的機動式小衛星發射系統由火箭和大型熱氣球組成,可由一輛半掛卡車馱載發射

獅子座宇航公司的火箭將是一次性使用的,但「雷古勒斯」氣球則按能快速而廣泛地重複使用來設計。公司聯合創始人普賴爾本月早些時候在美國空軍首屆航天推介日活動上做宣講時說,事實上,每個氣球將能反覆升空飛行100次。另外,該系統基本上是採用一輛半掛卡車作為發射平臺,因而還具備機動發射能力。

「雷古勒斯」高空氣球掛載著火箭升空(效果圖)

普賴爾還擔任公司運營與戰略主管。他並未透露公司打算如何就入軌發射收費,但稱這項費用很可能將只有目前「獵鷹」9等大火箭「拼單」發射收費的1~3倍。拼單發射用戶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衛星將被部署到哪裡;作為搭車者,其必須就和著主載荷的任務剖面要求。普賴爾說,獅子座宇航公司將通過專享發射為小衛星運行者帶來那種掌控權。

這一業務方案同火箭實驗室公司有些雷同,後者是專享小衛星發射領域的開路先鋒。但獅子座宇航公司希望形成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要專注於更微小的衛星。火箭實驗室公司17米高的「電子」火箭每次能把約225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軌道,收費標準為500萬美元。

想吃同一塊兒蛋糕不只有獅子座宇航公司。比如,西班牙創企零至無限公司(Zero 2 Infinity)也在研製一款火箭氣球系統,並已在2017年做了首次火箭動力試飛。

普賴爾說,「雷古勒斯」將在明年年中作為一款高空平臺投入使用。他說,該系統即使不掛載火箭也有其使用價值,比如可用來測試火星進入、下降與著陸技術(高空的大氣要比地面稀薄得多,能很好地模擬火星的大氣條件)。普賴爾說,公司打算在2021年開始提供亞軌道發射服務,2022年底之前啟動入軌發射任務。

(這篇報導最初曾稱獅子座宇航公司在美國空軍那場航天推介日活動上拿到了75萬美元的資助,但隨後做了更正。實際上,該公司雖出現在那場活動上,但並未做意在當場籤約給錢的「閉門推介」。相反,該公司正在按正常的「小企業創新研究」(SBIR)計劃第二階段程序來申請政府經費支持,有望很快知道結果如何)

來源:航小宇

相關焦點

  • 立方星:濃縮的都是精華
    立方星適配器/CoSats自2003年第一批立方星升空以來,全世界至今已經發射了超過1000顆立方星。作為低成本進入空間的一種優質選擇,立方星已成為微小衛星發展的主流,開啟了一個新的衛星時代。「標準化」的優勢2014年,立方星技術實用化獲評「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標準化,是立方星的基本特徵。
  • 潮科技|立方星——深空探測的新利器
    MarCO立方星的主任務將再持續大約兩周,兩顆立方星將返回飛行過程中收集到的其他數據,包括關於立方星自身健康狀況的遙測數據和在近距離接近過程中可能拍攝到的其他火星圖像。MarCO立方星任務的成功表明,立方星能夠為大型深空探測任務提供支持,這為立方星的應用開闢了新機遇。
  • 量子技術又「上天」:新加坡用2.6公斤立方星演示量子糾纏
    就在中國科學家宣布用「墨子號」衛星實現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後10天,一個新加坡團隊報告在立方星上實現了量子糾纏。雖然只是做到了量子糾纏這第一步,還沒有產生量子密碼,但這種小體積、低成本的設備具有吸引力。要知道,「墨子號」高度1.7米,重約640公斤。而這顆立方星不到2.6公斤,比鞋盒還小。
  • 印又發雷達遙感星,啟用新命名辦法
    火箭於當地時間15時12分(北京時間17時42分)點火起飛。 據印媒10月28日報導,ISRO已決定採取新的對地觀測衛星命名辦法,即用EOS(地球觀測衛星)加外一個序列號。RISAT-2BR2由此更名為EOS-01。
  • 火箭實驗室已做好嘗試一級回收的準備
    在火箭實驗室公司一座生產設施內,裹著一圈兒白的一臺助推器上安裝了回收系統,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參加發射 【《航天新聞》8月11日報導】火箭實驗室公司稱,在提高有效載荷性能的同時該公司8月6日宣布在其紐西蘭發射場完成了對一枚模擬第一級的投放試驗,表明降落傘能夠在再入後正常展開,並降低助推器下落速度。公司執行長貝克此前一天在該公司一次網播活動中說,投放試驗採用了全重量的模擬第一級,基本上模擬了最大載荷情形。網播是在第34屆小衛星年會期間舉行的。 貝克說,那次試驗是對一級整個回收系統的「最終測試」。火箭實驗室公司一年前宣布要對助推器實施回收和重複使用。
  • 洛杉磯水庫抗旱奇招 投放9600萬個小黑球防蒸發
    洛杉磯水庫抗旱奇招投放9600萬個小黑球防蒸發 (1/3) "← →"翻頁
  • 洛杉磯推抗旱節水 在水庫投放9600萬遮陽球(圖)
    原標題:洛杉磯推抗旱節水 在水庫投放9600萬遮陽球(圖) 洛杉磯市為節約用水,將9600萬個黑色塑料球投放到水庫。   中新網8月12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為了節約用水,將9600萬個黑色塑料球投放到洛杉磯水庫,以遮蔽陽光照射,防止水分蒸發和藻類滋生。   洛杉磯市長賈西提和市水電局工作人員10日向水庫投放2萬個塑料遮陽球,讓整個水庫表面完全被9600萬個黑球覆蓋。   這個方法比水電局原先考慮的另一個省水方法節省了2.5億美元。
  • 新加坡科學家用立方星演示量子糾纏,向全球量子通信網絡邁進
    創新就在中國科學家宣布用「墨子號」衛星實現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後10天,新加坡國立大學量子技術中心領導的科研團隊成功在立方星(CubeSat)上實現了量子糾纏。這項研究的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光學學會著名學術期刊《Optica》上。儘管只是做到了量子糾纏這第一步,還沒有產生量子密碼,但是這種小體積、低成本的設備仍然備受關注。
  • 創投觀察 | 商業航天火了,「立方星」要涼了嗎?
    立方星可靠性:元件、產品、系統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條件下無故障地執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在傳統航天領域,對可靠性的要求趨近於100%。隨著資本與主流社會對商業航天的關注度逐漸升溫,關於「立方星」是否能夠作為一種可行的平臺,擁有能夠承擔下遊應用能力的問題,以及「「立方星」是「試驗星」,而「大衛星」是「業務星」」等爭議在資本圈有著不同的聲音。
  • 洛杉磯在水庫投放9600萬遮陽球 用以防止水分蒸發
    \洛杉磯水庫人員放出黑色防曬球。【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12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為了節約用水,將9600萬個黑色塑料球投放到洛杉磯水庫,以遮蔽陽光照射,防止水分蒸發和藻類滋生。
  • 洛杉磯抗旱出新招 向水庫投放9600萬個"遮陽球"(組圖)
    為抗擊乾旱,美洛杉磯市近期向水庫投放了9600萬遮陽球。(網頁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1日報導,為應對近年來的不尋常乾旱氣候,美國洛杉磯市近期採取了一項非常措施來保護城市水源。本周,洛杉磯官方有關部門將9600萬個黑色聚乙烯塑料球陸續投放到了南加州西爾馬的洛杉磯水庫(Los Angeles Reservoir)內,希望將水與塵埃、雨水、野生動物隔絕的同時,防止水分蒸發。洛杉磯市長賈西提(Eric Garcetti)和市水電局工作人員10日向水庫投放了最後的2萬個塑料遮陽球,讓整個水庫表面完全被9600萬個黑球覆蓋。
  • 科普 | 立方星,這麼小也叫衛星?
    日前,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按計劃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分離,並擇機釋放立方體衛星(簡稱立方星)。近期,歐洲航天局也著手開發立方星探月項目。
  • 馬斯克又一項瘋狂嘗試—用一個『巨型派對氣球』從太空中拉回火箭
    之前蟲蟲的文章中曾經幾次提到過馬斯克這個人,《Musk夢:火星基地、隧道超級高鐵;Boring產品:帽子、火焰噴射器》,《馬斯克利用最強獵鷹重型火箭給衛星人送了輛特斯拉超跑》。還有就是他給他的火箭的命名他命名"BFR",又名" Big FXXking Rocke",甚至他買帽子,賣火焰噴射器來打殭屍殭屍。然而,他關於如何推進空間技術和旅行的最新建議可能最離奇、最雄心勃勃的,甚至是我麼想都不回想的,因為科幻電影也不會這麼演。
  • 立方星,這麼小也叫衛星?(科技大觀)
    日前,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按計劃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分離,並擇機釋放立方體衛星(簡稱立方星)。近期,歐洲航天局也著手開發立方星探月項目。什麼是立方星?為什麼人們現在熱衷於「派」它上天?
  • 衛星用火箭發射已過時?這公司用無人機投放,NASA直呼內行
    無人機衛星投放系統搭建,已獲得10億美元合同就在12月3日,美國一公司推出自動發射衛星的無人機系統(UAS),專為太空輕型負載物流運輸提供發射和運載服務,按照質量計算,預計只需要180分鐘就可以將衛星投放到太空。
  • 地平論支持者搭載自製蒸汽火箭升空!還揚言未來要到達卡曼線
    ,還是地平論的忠實信徒,他之前曾經用自製火箭將自己發射到1875英尺(572米)的高空。2018年3月,在幾次失敗的嘗試之後,休斯最終成功地坐著自己的火箭飛上了天空,並通過降落傘成功著陸。當時62歲的休斯感到有一些疼痛,脊椎也受到壓迫。在這次的發射嘗試中,休斯的目標高度要更高:5000英尺(1500米)。休斯這次乘坐的火箭是他去年發射那枚蒸汽動力火箭的翻新改進版。他說,他使用蒸汽來推進火箭是因為蒸汽既便宜又相對簡單。「沒有燃料成本,只需要水,」他說。
  • 「氣球」飛行之旅的正確打開方式
    但我們不再使用氫氣來實行空中交通是有原因的,比如……氦氣比空氣輕,就是它讓氣球能飄起來;而氦氣不會著火,所以它就是派對的安全之選。但如果你試圖用氦氣來做點其他的事情呢?像是一個美妙的周末小放鬆,這需要多少個氣球呢?
  • 電影《洛杉磯之戰》背後的真實故事,地球人與外星人的「大戰」
    1942年2月23日,一艘日本海軍潛艇在美國加州聖巴巴拉以北12英裡處,悄悄浮出海面,向埃爾伍德油田發射了20發炮彈。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洛杉磯時報的一篇報導,將整個事件又拉回了公眾的視野。  根據一位知情的軍官透露,在洛杉磯之戰的當晚,天空中根本就沒有出現任何敵軍的飛機,而部分目擊的民眾聲稱,他們在聖塔莫尼卡上空看到的,是一個發著紅光的火球。
  • 小小立方星也能做大科學——以美國立方星科學探索的實踐為例
    立方星的概念由加州州立理工大學(Cal Poly)和史丹福大學的若迪·普伊格-蘇阿里(Jordi Puig-Suari)教授和鮑伯·特維格斯(Bob Twiggs)教授於1999年發起,一經提出即在國際上掀起研究熱潮。2003年,世界第一批立方星成功發射,開啟了空間演示試驗與應用階段。2013年是立方星快速發展的新起點,用於商業和科學研究的立方星數量成倍增加。
  • 立方星登場!時空道宇衛星家族再添一員
    立方星產品/星座深受國際領先航天公司的青睞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球總計已發射超過1000顆立方星。除對地觀測領域外,2018年,兩顆叫「MarCO」的6U立方星與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同行,為「洞察」號探測器著陸時提供中繼服務,敲開了立方星深空探測應用的大門,立方星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