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星登場!時空道宇衛星家族再添一員

2020-09-26 時空道宇



繼GSP100平臺的時空道宇01/02星後,時空道宇衛星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員,正式向市場推出立方體衛星GeeSAT-10(01)星。GeeSAT-10(01)星基於6U的立方體衛星平臺GSP10設計,具有可量產、大容量、高速率轉發等特點,該衛星平臺可適應通信、導航、遙感、科學等多種任務需求,並且具備星座組網業務運行能力。


(GeeSAT-10(01)星效果圖)


立方星是一種採用國際通用標準的低成本微納衛星,以「U」為單位,1U體積為10cm×10cm×10cm,一般有1U、2U、3U、6U以及12U、27U等大小。由於採用了通用化、模塊化、標準化的設計理念,使其具有研製成本低、功能密度大、技術成熟度高、研製周期短的特點。


(圖片來源:翱翔之星)


過去,立方星的主要用途聚焦在航天工程教育培訓以及技術演示驗證,是培養航天人才、進行航天工程培訓的重要途徑,目前立方星已經被廣泛用於對地遙感、數據採集以及新技術試驗等領域。


立方星產品/星座

深受國際領先航天公司的青睞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球總計已發射超過1000顆立方星。


(圖片來源:planet)


目前,全球發射立方星最多的兩家公司是Planet公司和Spire Global公司,均達到了百顆以上。


Planet公司的「鴿群」星座由多顆低成本的3U立方星組成,提供3米解析度的全球遙感影像,可實現24小時內全球覆蓋能力。單顆衛星的重量約5公斤,設計壽命3年以上。


(圖片來源:planet)


Spire Global公司也採用了3U立方星進行組網,與Planet不同,它採集的是AIS、ADS-B、GNSS無線電掩星探測等數據,為不同的機構/組織提供相關領域的具體數據信息和服務。


除對地觀測領域外,2018年,兩顆叫「MarCO」的6U立方星與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同行,為「洞察」號探測器著陸時提供中繼服務,敲開了立方星深空探測應用的大門,立方星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


(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電子晶片集成化程度及處理能力的提升,立方星這樣的小身材亦具備了發揮大能量的基礎。目前時空道宇研發的立方星是一款可面向商業應用的通用化開放衛星平臺,通過搭配高容量存儲處理晶片及能源系統,可適配高頻遙感、全球飛機和船舶信息監測、全球精準氣象等多種載荷及應用需求。


立方星量產時代

時空道宇的「創新方案」


首先,高速數據傳輸能力,讓星座組網應用更高效。


時空道宇工程師們採用了太陽帆板和天線一體化設計的創新型方案,在提高天線能力的同時,極大地節省了體積。相比同等大小立方星,這樣的設計使數據傳輸速率從幾Mbps或者幾十Mbps,提升到200Mbps以上,相當於從3G、4G提升到5G的速度,衛星數據下載變得更加暢快。


對於用戶而言,衛星傳輸速度更快,則意味著佔用地面站的時間和次數更少,地面數據接收的花費減少,數據也能更快到達應用端,讓星座組網應用更加高效。



其次,創新能源穩定系統,讓載荷工作時長成倍躍升。


時空道宇的立方星採用了雙翼展開的6塊太陽電池帆板,整星如同一隻翱翔的雄鷹,並配備了自主研製的立方星帆板驅動機構,可以讓太陽帆板像向日葵一樣迎著太陽。


在超大面積的太陽帆板和帆板驅動機構的雙重加持下,時空道宇的立方星與其他同等大小立方星相比,不再是工作幾分鐘休息一小時的狀態,而是有了質的飛躍,可支持載荷工作時間成倍增加,達到長期穩定運行狀態。



不僅如此,自主攻堅設計,讓低成本和批量化生產成為現實。


時空道宇以顛覆性技術創新滿足超低成本和超高可靠性為設計要求,採用電磁解鎖方案,以無衝擊、無汙染、可重複利用等優點革新了傳統航天火工品解鎖方式;以新型低成本高比剛度超輕複合材料基板的形式,克服傳統蜂窩板體積大、成本高等缺陷,極大降低了衛星包絡和研發成本;採用新型帆板驅動機構設計,以極小的包絡體積實現了帆板跟蹤對日,提升了能源保障;採用帆板天線一體化設計,以平面反射陣天線形式實現高增益,成本也相較其他同等增益天線大幅降低。


GeeSAT-10(01)星搭載了多光譜相機和GNSS掩星探測載荷,將幫助探索多光譜遙感應用和精準氣象應用,拓展和完善時空道宇航天信息與應用服務生態。


通過這顆星,時空道宇將不僅對新技術、新產品進行在軌驗證,未來將實現該立方星平臺的快速批量生產、承接星座組網任務。



一直以來,業界都有著這樣的聲音,認為立方星是「玩具」,只能用於科學試驗和教育,並不能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時空道宇從成立之初就充分研判立方星在未來商業航天領域的重大意義與價值,開展立方星的設計與研製,圍繞商業化應用目標,以創新技術革新了以往立方星能源差、數據傳輸慢、無法滿足長期穩定運行等問題,打造國內首款可批量化生產、長期穩定工作、快速組網應用的硬核立方星產品。


基於GeeSAT-10(01)星的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設計,時空道宇在未來將實現立方星的批量生產,通過一箭多星的方式,可以快速實現在軌星座布局。在軌期間,依靠其穩定運行、高效傳輸的平臺能力,可在高頻遙感、全球飛機和船舶信息監測、全球精準氣象等領域實現快速組網應用,推動立方星向「量產時代」邁進,加快衛星商業應用產業化發展。


相關焦點

  • 吉利時空道宇迷你衛星開售,1000 萬元全球包郵!
    IT之家6月17日消息 近期,吉利宣布時空道宇衛星家族新成員立方體衛星GeeSAT-10(01)星面向市場售賣,售價1000萬元,這顆價值千萬的立方星在衛星家族譜系裡屬於微納衛星,採用了通用化、模塊化、標準化的設計理念,具有研製成本低、功能密度大、技術成熟度高、研製周期短的特點。
  • 從中國北鬥到時空道宇,一個青春的距離
    時空道宇技術團隊與北鬥的故事北鬥衛星短報文載荷是我國北鬥導航系統區別於GPS、GLONASS導航系統的一大亮點,北鬥三號MEO衛星配置的短報文載荷,能夠向全球用戶提供位置報告、應急搜救和報文通信等3項功能服務。
  • 對話時空道宇王洋: 低軌衛星的賽道是準確的,未來要搭建航天生態
    這家公司就是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時空道宇」)。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月,時空道宇低軌導航增強衛星星座首發雙星順利通過出廠評審,全面具備發射條件,發射後將開展全球首個商用低軌導航增強系統驗證。據悉,目前時空道宇已擁有微小衛星產品級設計及批量生產交付能力,核心配套星載單機全部為自主獨立研發,積累了150餘項發明專利。
  • 出徵前的萬分準備,時空道宇雙星完成體檢
    近期,時空道宇01/02衛星已順利完成整星系統性能測試、振動試驗及真空熱試驗,按研製程序,完成了各項檢測、試驗和模擬運行,具備出廠發射條件。在發射過程中,火箭發動機產生非常強烈的振動,這種振動會通過運載火箭進行傳播,再通過火箭與衛星的連接接口傳遞給衛星。同時,火箭發動機會產生很大的噪聲,尤其是在離地升空和跨聲速飛行階段的時候,噪聲對太空飛行器產生很大的聲載荷和隨機的寬頻振動。振動試驗是模擬衛星在運載火箭上所承受的振動力學環境,暴露產品設計、工藝和材料缺陷的問題。
  • 對話未來,時空道宇庫爾勒地球站建成
    5月31日,時空道宇庫爾勒地球站建成,意味著GEESAT-1天基導航增強業務驗證系統中地面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有了它,我們不僅可以在衛星發射入軌後與其暢快「聊天」,更可以對衛星發送指令、安排任務。02 地球站在時空道宇整個雙星發射運維中承擔的功能是什麼?地球站是地面對雙星進行遙測、遙控操作的無線節點。衛星發送的遙測數據需要通過地球站接收,我們才能知道衛星的工作狀態;地面產生的遙控數據、導航增強相關的注入數據需要通過地球站發送,衛星才能獲取相應的數據、執行預定的操作、播發最新的廣播信息。
  • 時間,空間,道路,宇宙……時空道宇的認知框架與尺度
    前蘇聯火箭先驅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曾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而會不斷探索新的天體和空間,開始將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後再去徵服太陽系。」今天,在「中國航天日」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時空道宇向偉大航天事業的每一位先驅致敬、向每一位同行者致謝。
  • 時空道宇星座測控,開拓商業航天新局面
    星座衛星按照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規律運行,可以充分發揮多星的疊加效應,大大提升衛星星座的應用效能。在完成星座設計和衛星製造之後,時空道宇也將構建面向商業領域的星座測控系統,將面向多星、多站、多中心構建測控一體化管理,實現星座的自動化、智能化運行。
  • 攻克關鍵技術,時空道宇01/02星研製工作穩步推進
    根據計劃安排,時空道宇01/02星在完成了裝星電測試後,進行了在微波暗室條件下的電磁兼容試驗,以驗證衛星在太空工作環境下收發信號的兼容性。試驗結果顯示,在星上收發信號功率相差10^(16)倍的情況下,衛星仍能正常工作,這表明時空道宇雙星收發信號電磁兼容,衛星設計和工程實現都得到了有效驗證。
  • 時空道宇低軌導航增強,勾勒高精時空藍圖
    人類對於時間和空間的認識,從年月日到時分秒,從天文導航判方向,到慣性導航判區域,再到衛星導航判距離,經歷了從宏觀到微觀的發展變化。現在,低軌導航增強系統以北鬥等衛星導航系統為基礎,具備獨立運行能力,以秒級時間基準和釐米級空間基準,提供物與物精準互聯的高精時空服務。這其中的關鍵技術,就體現在低軌導航增強載荷中。
  • 時空道宇供應鏈產品,賦能開放共贏生態
    時空道宇在商業衛星製造領域為用戶提供高適用、高可靠的衛星及其供應鏈產品,時空道宇自主設計的星載產品已經用於多個國家型號任務衛星和商業衛星領域,獲得用戶的一致好評。(時空道宇GSP10平臺立方星)02地面產品時空道宇地面產品採用
  • 創「星」科技 | 時空道宇機熱產品,保障太空飛行器穩定運行
    時空道宇在太空飛行器結構機構和熱控設計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設計和工程經驗,並形成了一系列產品。(熱控材料)時空道宇在衛星熱控制技術方面積累了深厚的工程和實踐經驗功能和使用場景時空道宇衛星熱控產品繼承行業內成熟技術經驗
  • 商業衛星時代來臨 中國企業是否已做好準備?
    有業內人士評論到,時空道宇在低軌導航領域已經和美國企業並駕齊驅。當年,現任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CEO及首席科學家王洋,受到相關政策鼓勵,毅然放棄了中科院穩定的工作,創立了中國首家商業衛星公司。,時空道宇已掌握50-500kg微小衛星的完整研發及產品定義能力:
  • 創「星」科技,智造未來 | 時空道宇用星座構建高品質時空網絡
    混合星座中可以將較多數量的衛星設計為低傾角軌道,主要滿足中低緯度地區的覆蓋需求;另一部分較少數量的衛星設計為近極地軌道,填補對高緯度地區覆蓋的空白,同時增強中低緯度地區覆蓋能力。採用混合星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時空道宇公司的「箭旅鏡像」星座就是採用168顆衛星構建的混合星座,既能夠保證人口密集的中低緯度地區的多重覆蓋,又使衛星不大量聚集在高緯度地區,大大提高了星座的利用效率。
  • 科普 | 立方星,這麼小也叫衛星?
    什麼是立方星?為什麼人們現在熱衷於「派」它上天?隨著微電子、微機械、納米等技術的發展和衛星設計思想的創新,衛星正變得越來越小。按重量劃分,500至1000千克的為小型衛星;100至500千克的叫微小衛星;10至100千克的是微型衛星;1至10千克的叫納衛星;0.1至1千克的叫皮衛星;重量小於0.1千克的叫飛衛星。
  • 立方星,這麼小也叫衛星?(科技大觀)
    日前,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按計劃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分離,並擇機釋放立方體衛星(簡稱立方星)。近期,歐洲航天局也著手開發立方星探月項目。什麼是立方星?為什麼人們現在熱衷於「派」它上天?
  • 立方星:濃縮的都是精華
    從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的60餘年間,全球航天事業在運載火箭、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領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在衛星的發展上,伴隨著航天工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強烈需求和信息技術的迭代,微小衛星迅速崛起。什麼是微小衛星?什麼是立方星?我們把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衛星統稱為「微小衛星」。
  • 世界首顆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成功應用 中國將參與衛星標準制定
    「翱翔之星」12U立方星的出現,將大大拓展立方星科學研究與應用的領域。該實驗室正逐步形成12U立方星的國際標準。
  • 當未來出行遇上衛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20世紀後半葉,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衛星第一次為出行體驗帶來了質的飛躍。衛星賦能出行1.0時代在衛星通信發明之前,跨洋直播是無法做到的,一些重大事件需要在錄製成電視帶子後再播出。1962年,第一顆通信衛星發射成功,提供了首次跨大西洋的電視直播,衛星通信也走進了汽車。
  • 機制研究再添一員
    炎症機制再添一員,還對先天免疫有幫助?
  • 華燕光纖陀螺家族再添新品
    中國航空報訊:日前,航空工業華燕三軸閉環光纖陀螺、雙軸閉環光纖陀螺和閉環光纖陀螺三項新產品研發成功,為華燕「光纖陀螺家族」再添新成員。即將交付用戶的雙軸閉環光纖陀螺,是華燕目前光纖陀螺家族類體積最小的成員。其光纖工作環採用135微米保偏光纖繞制,結構上採用雙環嵌套方式進行雙軸定向,大大提高了陀螺內部空間利用率。該陀螺產品設計最大的亮點是既能保證陀螺的閾值和穩定性,還能在滿足顧客需求同時陀螺空間還留有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