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道宇星座測控,開拓商業航天新局面

2020-09-29 時空道宇

星座衛星按照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規律運行,可以充分發揮多星的疊加效應,大大提升衛星星座的應用效能。在完成星座設計和衛星製造之後,時空道宇也將構建面向商業領域的星座測控系統,將面向多星、多站、多中心構建測控一體化管理,實現星座的自動化、智能化運行。


時空道宇新疆庫爾勒地球站


01

衛星測控——跟蹤、遙測和遙控


一般來說,衛星測控(TT&C, Tracking, Telemetry and Command)包括三部分:跟蹤、遙測和命令。


跟蹤技術中,涉及到以下幾個概念:


1) 跟蹤:地球站接收衛星下發的電磁波信號,檢測出電磁波來波取向和地球站天線主波束指向角的偏差,伺服系統利用此偏差信息驅動天線,使得天線主波束實時對準衛星,跟蹤過程中,可以獲得衛星相對於地球站的方位角(Azimuth)、俯仰角(Elevation);


2) 測速:衛星和地球站的相對高速運動,使得衛星信號到達地球站時會產生都卜勒頻移,測出該頻移就可以換算出衛星相對於地球站的徑向速度;


3) 測距:測距主要是測量出衛星和地球站之間的距離,只要獲取地球站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到衛星、再從衛星轉發回地球站所需的往返時間,就可以計算出衛星和地球站的距離(Range),目前主要有側音測距和偽碼測距兩種方法;


4) 根據得到的某時刻參數(A, E, R, t),即可確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進而確定衛星的軌道,跟蹤足夠長的弧段後,就可以預報外推衛星的未來軌道。


隨著星載GNSS定位定軌功能的普及,在一般的商用衛星中,已經不要求地球站具備測速、測距功能了,而衛星的精密定軌可以通過在地面事後處理衛星下發的GNSS數據實現。


遙測:衛星採集自己的工作狀態信息並打包,通過無線信道傳輸到地面,以便地面及時了解衛星的工作狀況。


遙控:地面將控制信息或數據通過無線信道發送給衛星,以實現地面對衛星的控制。


時空道宇將通過此次首發雙星充分驗證衛星測控系統,為未來星座的測控奠定堅實基礎。


02

地面測控網——實現星座測控


衛星測控尤其是星座測控,必須通過衛星地面測控網實現。衛星測控網主要由地球站、衛星任務控制中心和相應的支撐網絡組成。


地面測控網構架


地球站分布在全國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通過地面支撐網絡和衛星任務控制中心連接。地球站是衛星和地面測控網的通信接入節點,並用於地面跟蹤、測量衛星,具備全天候自動化運行的能力。地球站分布以儘量延長衛星的測控時間為準則,咱們國家的衛星測控站基本上分布在東北、西北和海南組成的大三角地區。對於星座測控,地球站將布置多波束天線或者多副伺服跟蹤天線,可同時實現多顆星座衛星測控。


時空道宇新疆庫爾勒地球站


衛星任務控制中心是衛星測控的控制大腦:規劃衛星測控任務,決定「3W」事宜,即When(何時)、Where(何地,選擇哪個地球站)、What(何事,執行什麼操作);生成衛星遙控指令數據,接收衛星遙測數據並解析、分析和存儲;監控衛星的工作狀態,當有異常時,按照預案執行緊急操作;監控整個衛星測控網的網絡運行狀態,遠程控制各地球站。星座的衛星任務控制中心一般採取雙中心機制,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支撐網絡負責建立衛星任務控制中心與衛星地球站的VPN連接,完成遙控遙測、業務數據及控制數據的傳輸。


03

衛星星座操作控制——自動化管理運行


星座衛星數量多,傳統的人工管理已不適應,必須實現衛星星座的自主長期在軌運行管理。這不僅要求星座衛星具備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更要求星座測控系統具備自動化管理運行功能,在預定的規則下,自主完成多站多星測控任務的規劃,自主生成日常的衛星控制信息數據,自主分析衛星的工作狀態,自主完成遠程站控管理,自主監測衛星網絡和地面網絡的工作情況,具備異常報警和智能推薦相應預案的能力。


時空道宇星座效果圖


星座測控任務中,衛星星座保持、碎片規避和離軌是其中的重要任務。衛星星座在軌運行期間,星座測控系統需監測衛星相位關係,當相位超出誤差範圍時需調整軌道相位;需具備太空軌道碎片的預警規避功能,根據外部輸入的太空軌道碎片信息,當發現太空軌道碎片與星座衛星存在較大碰撞概率時,需及時進行預警,並根據警報等級決定是否進行軌道調整,規避碎片,避免碰撞造成嚴重影響;衛星壽命末期,須提前離軌,避免影響本星座其他衛星的軌道,同時啟用該軌道面上的備份星,使星座性能重新達到最優。


目前,時空道宇規劃中的星座建設將配備自主設計的星座測控系統,不斷形成商業航天技術領域的新局面。

相關焦點

  • 對話時空道宇王洋: 低軌衛星的賽道是準確的,未來要搭建航天生態
    資料顯示,截至到2018年年底,國內至少已註冊成立了141家商業航天公司,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在這批航天民企中,有一家公司雖然沒有頻繁高調地出現在人們面前,在業內常常被大家提及為「足以載入中國商業航天史前三」的雙星研發,已經吸引到了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這家公司就是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時空道宇」)。
  • 時空道宇衛星家族再添一員
    目前時空道宇研發的立方星是一款可面向商業應用的通用化開放衛星平臺,通過搭配高容量存儲處理晶片及能源系統,可適配高頻遙感、全球飛機和船舶信息監測、全球精準氣象等多種載荷及應用需求。立方星量產時代時空道宇的「創新方案」首先,高速數據傳輸能力,讓星座組網應用更高效。
  • 創「星」科技,智造未來 | 時空道宇用星座構建高品質時空網絡
    時空道宇在衛星設計和製造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創新,深度融合和借鑑了汽車產線製造技術,為將來現代化的衛星批量製造奠定了基礎。時空道宇首發雙星就採用了模塊化設計理念,將衛星設計成了推進、姿控、能源、載荷、平臺電子等5大功能模塊。
  • 吉利時空道宇迷你衛星開售,1000 萬元全球包郵!
    IT之家6月17日消息 近期,吉利宣布時空道宇衛星家族新成員立方體衛星GeeSAT-10(01)星面向市場售賣,售價1000萬元,這顆價值千萬的立方星在衛星家族譜系裡屬於微納衛星,採用了通用化、模塊化、標準化的設計理念,具有研製成本低、功能密度大、技術成熟度高、研製周期短的特點。
  • 王洋:中國商業航天的拓荒者,這次要把視角調向更遠
    他把時空道宇的衛星總裝廠房比作精心籌備了26個月的「產房」,而這裡即將走出的,是足以推動中國航天衛星產業的商業化顛覆性創新的時空道宇首發雙星。從產品角度看,時空道宇首發雙星在低軌導航增強方面所做的事情,是中國人沒有做過的,在整個系統設計實現過程中,作為國內第一個商用低軌導航增強系統,從大系統論證,再到整星設計、載荷設計、核心平臺單機設計,全部由時空道宇自主完成,這實際上代表了中國的商業航天新生力量,已經具備複雜可靠航天系統的設計和實現能力,在低軌導航領域和美國商業航天公司相比毫不遜色。
  • 對話未來,時空道宇庫爾勒地球站建成
    5月31日,時空道宇庫爾勒地球站建成,意味著GEESAT-1天基導航增強業務驗證系統中地面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有了它,我們不僅可以在衛星發射入軌後與其暢快「聊天」,更可以對衛星發送指令、安排任務。新疆是我們國家衛星測控大三角(西北、東北、海南)的一角,其突出的「雄雞」尾部具有天然的地理優勢,伸測控之手、張中國之腋,非此地莫屬。當衛星遠在境外時,新疆的地球站就可以早早的與衛星建立測控通道打招呼了,這樣,我們與衛星「聊天」的時間就會比較久——兒行千裡母擔憂,入境一次不容易,抓緊時間深深聊,囑咐近況要全知!
  • 時間,空間,道路,宇宙……時空道宇的認知框架與尺度
    今天,在「中國航天日」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時空道宇向偉大航天事業的每一位先驅致敬、向每一位同行者致謝。低軌衛星(LEO)以其星座和信號的獨特優勢,逐步受到世界航天領域的關注和青睞。誕生之初,時空道宇就擁有全生態鏈深厚周全的布局能力,始終致力以航天科技引領智能世界。
  • 商業航天測控企業有足夠多的客戶嗎?
    18年來,SpaceX公司以其創新的設計,大膽的營銷和宣傳手段,將商業航天企業的活力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時,美國政府和國會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鼓勵商業航天事業的發展,大批商業航天公司成立,商業航天市場被徹底激活。這些商業航天公司規劃著,執行著過去靠承包政府項目生活的航天企業不去想也不會去做的事情。
  • 時空道宇供應鏈產品,賦能開放共贏生態
    航天供應鏈,是圍繞太空飛行器所配套的產品及應用服務的供應商,組成的具有航天應用全產業配套能力的網鏈結構。時空道宇在商業衛星製造領域為用戶提供高適用、高可靠的衛星及其供應鏈產品>01星上產品擁有完善的質量保障機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在衛星通導遙領域內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工程師加持,時空道宇自主設計的星載產品已經用於多個國家型號任務衛星和商業衛星領域
  • 從中國北鬥到時空道宇,一個青春的距離
    ,時空道宇有超過十名衛星專家全程參與了北鬥三號衛星的設計與研製工作,涵蓋了整星、載荷和單機。時空道宇衛星載荷專家表示。自從2013年博士畢業後,就一直從事北鬥導航衛星的研製,真的是感到非常榮幸,能夠在剛出象牙塔就參與到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大的系統工程中來。在參與北鬥三號的建設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國航天人的堅韌不拔和無私奉獻。
  • 商業衛星時代來臨 中國企業是否已做好準備?
    ——時空道宇「1000萬元包郵出售迷你衛星」的新聞在科技圈、投資圈和廣大航天愛好者中引發熱議,公眾才發現,中國航天業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商業化變革。當年,現任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CEO及首席科學家王洋,受到相關政策鼓勵,毅然放棄了中科院穩定的工作,創立了中國首家商業衛星公司。
  • 出徵前的萬分準備,時空道宇雙星完成體檢
    近期,時空道宇01/02衛星已順利完成整星系統性能測試、振動試驗及真空熱試驗,按研製程序,完成了各項檢測、試驗和模擬運行,具備出廠發射條件。(時空道宇雙星力學試驗現場)時空道宇01/02衛星順利完成了振動試驗
  • 攻克關鍵技術,時空道宇01/02星研製工作穩步推進
    5月,由時空道宇自主設計研發完成的首發雙星——時空道宇01/02星在正樣產品生產齊套之後,已進入了總裝根據計劃安排,時空道宇01/02星在完成了裝星電測試後,進行了在微波暗室條件下的電磁兼容試驗,以驗證衛星在太空工作環境下收發信號的兼容性。試驗結果顯示,在星上收發信號功率相差10^(16)倍的情況下,衛星仍能正常工作,這表明時空道宇雙星收發信號電磁兼容,衛星設計和工程實現都得到了有效驗證。
  • 創「星」科技 | 時空道宇機熱產品,保障太空飛行器穩定運行
    時空道宇在太空飛行器結構機構和熱控設計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設計和工程經驗,並形成了一系列產品。,從晶片級、PCB板級到單機級,從衛星各類載荷系統到整星工程均具有強大的設計能力、製造能力和試驗能力,同時航天級熱控技術也延伸到公司的各類車載、機載產品應用和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設計定製服務。
  • 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阿聯2021年發導航衛星
    近日,「行雲二號」01星、02星之間實現了建鏈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這意味著「行雲二號」衛星搭載的雷射通信載荷技術得到成功驗證,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星間雷射通信是一種利用雷射束作為載波在空間進行圖像、語音、信號等信息傳遞的通信方式,具有傳輸速率高、抗幹擾能力強、系統終端體積小、質量輕、功耗低等優勢,可以大幅降低衛星星座系統對地面網絡的依賴,從而減少地面信關站的建設數量和建設成本,擴大覆蓋區域、實現全球測控。
  • 以測控系統切入,「宇航智科」想成為航天領域的「阿里雲」
    衛星測控直接關係到衛星的安全和壽命。2016年3月底,日本衛星「瞳」的姿勢控制系統發生故障,測控人員向衛星注入錯誤的指令,導致衛星開始高速旋轉,最終在太空中解體。 隨著航天應用的飛速發展,衛星星座系統部署增多,衛星在軌運行不僅是數量大幅增加,星座協同工作模式更是衛星的常規工作狀態,測控系統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商業航天發展和應用同樣離不開測控系統的支持。
  • 馭星速訊 | 和德五號衛星成功發射,航天馭星為其提供測控服務
    航天馭星為衛星提供測控及數傳接收服務。隨著商業航天的發展進步,國內外各大衛星運營商的星座計劃正陸續鋪展,這也對測控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天馭星一直致力於星座測控技術的研發和探索,已經完成了星座測運控軟體的研製。據悉,除本次發射的衛星外,航天馭星目前還同時在為和德「天行者」星座的和德二號A、B星與和德四號衛星提供在軌長管服務。
  • 西安啟動國內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明年發射首星 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
    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召開。在本次大會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據悉,「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 獨家|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絲路一號」啟動 星座擬2022年組建完成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汪慧)訊,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項目「絲路一號」今日正式啟動。「絲路一號」項目將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西安航天基地絲路衛星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項目主要包括軌道分析和設計,衛星研發製造,衛星發射入軌,衛星測運控管理和地面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