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衛星按照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規律運行,可以充分發揮多星的疊加效應,大大提升衛星星座的應用效能。在完成星座設計和衛星製造之後,時空道宇也將構建面向商業領域的星座測控系統,將面向多星、多站、多中心構建測控一體化管理,實現星座的自動化、智能化運行。
時空道宇新疆庫爾勒地球站
01
衛星測控——跟蹤、遙測和遙控
一般來說,衛星測控(TT&C, Tracking, Telemetry and Command)包括三部分:跟蹤、遙測和命令。
跟蹤技術中,涉及到以下幾個概念:
1) 跟蹤:地球站接收衛星下發的電磁波信號,檢測出電磁波來波取向和地球站天線主波束指向角的偏差,伺服系統利用此偏差信息驅動天線,使得天線主波束實時對準衛星,跟蹤過程中,可以獲得衛星相對於地球站的方位角(Azimuth)、俯仰角(Elevation);
2) 測速:衛星和地球站的相對高速運動,使得衛星信號到達地球站時會產生都卜勒頻移,測出該頻移就可以換算出衛星相對於地球站的徑向速度;
3) 測距:測距主要是測量出衛星和地球站之間的距離,只要獲取地球站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到衛星、再從衛星轉發回地球站所需的往返時間,就可以計算出衛星和地球站的距離(Range),目前主要有側音測距和偽碼測距兩種方法;
4) 根據得到的某時刻參數(A, E, R, t),即可確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進而確定衛星的軌道,跟蹤足夠長的弧段後,就可以預報外推衛星的未來軌道。
隨著星載GNSS定位定軌功能的普及,在一般的商用衛星中,已經不要求地球站具備測速、測距功能了,而衛星的精密定軌可以通過在地面事後處理衛星下發的GNSS數據實現。
遙測:衛星採集自己的工作狀態信息並打包,通過無線信道傳輸到地面,以便地面及時了解衛星的工作狀況。
遙控:地面將控制信息或數據通過無線信道發送給衛星,以實現地面對衛星的控制。
時空道宇將通過此次首發雙星充分驗證衛星測控系統,為未來星座的測控奠定堅實基礎。
02
地面測控網——實現星座測控
衛星測控尤其是星座測控,必須通過衛星地面測控網實現。衛星測控網主要由地球站、衛星任務控制中心和相應的支撐網絡組成。
地面測控網構架
地球站分布在全國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通過地面支撐網絡和衛星任務控制中心連接。地球站是衛星和地面測控網的通信接入節點,並用於地面跟蹤、測量衛星,具備全天候自動化運行的能力。地球站分布以儘量延長衛星的測控時間為準則,咱們國家的衛星測控站基本上分布在東北、西北和海南組成的大三角地區。對於星座測控,地球站將布置多波束天線或者多副伺服跟蹤天線,可同時實現多顆星座衛星測控。
時空道宇新疆庫爾勒地球站
衛星任務控制中心是衛星測控的控制大腦:規劃衛星測控任務,決定「3W」事宜,即When(何時)、Where(何地,選擇哪個地球站)、What(何事,執行什麼操作);生成衛星遙控指令數據,接收衛星遙測數據並解析、分析和存儲;監控衛星的工作狀態,當有異常時,按照預案執行緊急操作;監控整個衛星測控網的網絡運行狀態,遠程控制各地球站。星座的衛星任務控制中心一般採取雙中心機制,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支撐網絡負責建立衛星任務控制中心與衛星地球站的VPN連接,完成遙控遙測、業務數據及控制數據的傳輸。
03
衛星星座操作控制——自動化管理運行
星座衛星數量多,傳統的人工管理已不適應,必須實現衛星星座的自主長期在軌運行管理。這不僅要求星座衛星具備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更要求星座測控系統具備自動化管理運行功能,在預定的規則下,自主完成多站多星測控任務的規劃,自主生成日常的衛星控制信息數據,自主分析衛星的工作狀態,自主完成遠程站控管理,自主監測衛星網絡和地面網絡的工作情況,具備異常報警和智能推薦相應預案的能力。
時空道宇星座效果圖
星座測控任務中,衛星星座保持、碎片規避和離軌是其中的重要任務。衛星星座在軌運行期間,星座測控系統需監測衛星相位關係,當相位超出誤差範圍時需調整軌道相位;需具備太空軌道碎片的預警規避功能,根據外部輸入的太空軌道碎片信息,當發現太空軌道碎片與星座衛星存在較大碰撞概率時,需及時進行預警,並根據警報等級決定是否進行軌道調整,規避碎片,避免碰撞造成嚴重影響;衛星壽命末期,須提前離軌,避免影響本星座其他衛星的軌道,同時啟用該軌道面上的備份星,使星座性能重新達到最優。
目前,時空道宇規劃中的星座建設將配備自主設計的星座測控系統,不斷形成商業航天技術領域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