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測控系統切入,「宇航智科」想成為航天領域的「阿里雲」

2020-11-29 36kr

衛星測控系統是指對在軌運行的衛星進行跟蹤、測量和控制的大型管理系統,通過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中繼衛星等方式實現衛星在軌運行管理。

衛星測控直接關係到衛星的安全和壽命。2016年3月底,日本衛星「瞳」的姿勢控制系統發生故障,測控人員向衛星注入錯誤的指令,導致衛星開始高速旋轉,最終在太空中解體。

隨著航天應用的飛速發展,衛星星座系統部署增多,衛星在軌運行不僅是數量大幅增加,星座協同工作模式更是衛星的常規工作狀態,測控系統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商業航天發展和應用同樣離不開測控系統的支持。人民日報在2016年8月15日發布標題《別讓衛星在天上「空轉」》文章,特別指出「地面管理和應用系統技術的創新也同樣不可忽視,它關係著衛星的作用能否最大程度地發揮。因此,要想衛星既發好又用好,今後就要重視和加強衛星地面管理系統的建設」。

36氪近日接觸的「宇航智科」,是一家以衛星測控技術為核心的科技公司。創始人兼CEO 關暉表示,宇航智科的定位是一家聚焦於航天領域的衛星雲服務平臺。


衛星測控涵蓋了數據編解碼、軌道計算、遙控、遙測、通信及數據鏈等相關技術,作用是對衛星軌道、姿態以及星上其他設備進行跟蹤測量與控制,保持衛星按照設計軌道和姿態運行,並及時可靠地發送各類測控數據和業務數據。

宇航智科的技術團隊主要來自長期從事衛星測控技術研究與實踐的一線技術人員,核心骨幹團隊不僅在航天測控領域有多年的研發經驗,還參與了數十次衛星測控的實戰任務。

關暉告訴36氪,衛星測控不是簡單的「測控中心」加「地面基站」。雖然測控系統的算法同樣具備較高的技術門檻,但技術始終是有時間窗口的。

航天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測控系統的落地需要與衛星從製造到發射的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結合。換言之,測控系統的核心門檻在於衛星的全流程標準管理方法,這也意味著團隊背景會是這個賽道最為看重的核心要素之一。

回到產品本身,宇航智科首先解決了傳統測控系統設計缺乏標準化,可擴展性差,內部存在大量數據孤島等架構問題;其次,宇航智科完成了對多軌道多星座的協同測控;最後,建立衛星通信寬帶、地面站信道、存儲設備與計算處理設備等基礎設施會現階段團隊的核心工作。

如上文提及,宇航智科的定位是一家衛星雲服務平臺,即平臺的一端將會接入具備不同功能的衛星或星座。比如遙感、物聯網數據採集與通信;平臺的另一端將接入有衛星應用需求的B端或C端客戶。未來,客戶只需提出需求,平臺就會根據需求調用相應的衛星數據服務並提供給客戶。簡單的說,衛星就是伺服器,而宇航智科就相當於託管運營商或是IDC。如能實現,這將有效降低衛星的應用門檻,拉近航天與用戶的距離,成為太空數據的入口。

在商業落地方面,宇航智科已與國內多家衛星企業開展商業合作,並與海南微星公司籤署衛星測控服務協議,為其對南海海域實施全方位監控,包括漁業資源、海洋生態環境、島礁管理等相關應用提供技術支持。關暉預計,到2018年年底之前,將會有5家客戶超過20顆衛星接入平臺;與此同時,宇航智科也在接觸海外衛星以及海外客戶。

宇航智科的全職技術人員約30人左右,核心技術骨幹都出自體制內,在商業衛星的在軌管理、任務規劃及航天任務仿真技術,衛星運維等整體解決方案上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實施經驗。

團隊成立於2015年年底,目前共獲得兩輪融資,包括了由中科國信投資的數百萬人民幣的種子輪資金,由創想天使基金和中科創星聯合投資的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輪資金。目前宇航智科正在進行A輪融資,重點發展測控系統的迭代完善和全球測控站網的建設。   

相關焦點

  • 成都商業航天布局分散,哪個區能「C位出道」?
    高新區衛星民營企業集中,產業覆蓋面廣2018年9月5日,以高新區命名的「成都高新一號」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實現星箭分離,同行的還有「天府軍融一號」。這是全國首次由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完成的「一箭雙星」任務,它的設計製造方便是位於成都高新的國星宇航。
  • 從「有保障」到「多場景」,360 數科將「以用戶為中心」做到極致
    在 12 月 22 日舉行的 360 數科「智能、普惠、連結——360 數科技術開放日」深圳場中,360 數科技術助理總裁宋榮鑫就分享了公司以三大技術平臺實現「多場景」、「高效率」、「可承擔」、「有保障」四大核心用戶體驗的實踐經驗與成果。
  • 「自我介紹一下,IM 智己」
    CES 2021 期間,去年誕生的智己汽車發布了純電動汽車品牌——IM 智己。IM 是品牌 Slogan「Intelligence in Motion」的簡寫。同時發布的還有「智能純電轎車」與「智能純電 SUV」概念車,轎車量產版今年底上市,明年交付;SUV 也是 2022 年交付。
  • 專注AI衛星賽道,「國星宇航」要讓衛星有「大腦」 | 星際賽
    文件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建設。」 政策的放開,資本的認可,讓民營企業迅速崛起,空天信息產業發展迎來機遇。 就在這「黃金時代」,2018年,國星宇航成立,定位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為用戶提供空天地一體化數據信息服務。
  • 創投日報|「明略科技」完成3億美元E輪融資,「豐行智圖」完成過億...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教育項目報導:以英語教培為核心,矽谷公司「7EDU」切入國內線上教育市場矽谷華人教育機構「7EDU Impact Academy」(以下簡稱「7EDU」)即是這樣一支重要的海外力量。
  • 以蠶絲納米纖維應用技術切入市場,「清科絲宇」提供蠶絲領域技術...
    「清科絲宇」在擁有生產該材料的技術優勢,可實現對蠶絲納米纖維過濾材料直徑分布、厚度、孔隙率等參數的調控,從而可調控蠶絲納米纖維材料的濾效率、壓強、容塵量等參數;同時保證製備過程和原料環保無毒害。「清科絲宇」的技術還能保證納米纖維膜可單獨用於過濾,或負載在微米纖維膜上製備為微納多級結構過濾材料。
  • 佛教:何謂「無分別智」與「後得智」?
    其後,陸續有佛學班的同學問我「無分別」的問題。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佛教叫人滅除分別心,如果什麼都無分別,如何可把日常的事處理得清楚、恰當?其實,同學都誤會了。無分別智是聖者契入真理的智慧,又名根本智。它的作用是超越主觀、客觀相對的二邊、舍除因為執著二邊而起的分別,直接證見因緣生的諸法的平等性。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智能硬體融資披露:AR眼鏡在手訂單接近20萬臺,「Kura AR」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36氪獲悉,AR眼鏡品牌「Kura AR」近期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雲天使基金領投,某光學廠商以及數個行業內個人投資者跟投。
  • GNSS掩星探測載荷成功發射,「雲遙宇航」背後是兩千億商業衛星氣象...
    2020年1月,「雲遙宇航」設計研製的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雲遙掩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的衛星順利升空並成功入軌。董事長李峰輝告訴36氪,「雲遙宇航」「不只做掩星探測本身,還要致力於做國內頂級的數據研發商。」
  • 擬創業板掛牌上市,「數聚智連」完成洪泰基金領投的近億元Pre-IPO...
    作為創新電商公司,「數聚智連」的品牌營銷實力已得到營銷領域廣泛的專業認可,僅2020年至今,其相繼在金滑鼠獎、IAI國際廣告獎、TopDigital獎、金投賞、現代廣告獎、金瞳獎、蒲公英、艾菲獎等專業營銷賽事中獲得10項金獎、16項銀獎、10項銅獎等共計39個獎項。
  • 以仿生機器人切入市場 「幻爾科技」想打通全年齡STEAM教育
    自2015年《教育部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提到「探索STEAM 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以來,STEAM教育在國內開始風生水起。黑板洞察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有106家STEAM教育公司獲投。目前,STEAM領域的大部分公司都集中在K12領域。
  • 無人機會成為另一個「汽車產業」嗎?
    美國、歐洲和亞洲公司,開始在系統和服務領域展開全球競爭。例如,除了收購太力和傲勢,吉利科技集團此前還與戴姆勒一同投資了德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 Volocopter。無人機如果想從郊區真正進入城市,還需解決要很多空域、航線以及安全性等問題。
  • 埃洛克防務發布「守望者」、「觀測者」
    AIRLOOK子公司埃洛克防務正式發布定點巡航系統——「守望者」、偵查系統——「觀測者」,兩款防務無人機系統將提供全天候視頻監測,二、三維地圖數據獲取
  • 第一套商業航天服來了,太空旅行也要穿「時裝」
    如果你去太空旅行了,你想做些什麼。我不是一個愛發朋友圈的人,但我必須承認,我要是有太空旅行的機會,一定會帶照相機、手機、vlog 神器上去拍個夠,回來好好曬圖。▲ 圖片來自:The Futurus Satoshi不過維珍的創始人 Richard Branson 顯然不這麼想。他不想帶攝像機,只想帶家人的照片,把家人的照片放到他們新出航天服的口袋內側珍藏。「我肯定不會帶相機或手機,好好看著窗外。」
  • 除了「快到飛起」的阿里雲網盤,升級為辦公套件的 Teambition 還有...
    前不久,阿里推出阿里雲網盤的消息引起了不少關注。在 7 月中旬,愛範兒就申請到了首批內測碼,體驗到這款由阿里巴巴旗下 Teambition 團隊打造的網盤新產品,目前最大的感受是速度「快到飛起」,而且免登錄下載和協作圈點的功能都超好用。
  • NASA將價值1.5億的馬桶送上天,背後是部辛酸的「太空屎」
    你可能也曽在便秘時吐槽地心引力太小了,可你是否想過身處零重力的太空中的太空人,在太空中上廁所一直困擾無數的太空人,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宇宙「飛翔」。這一幕發生在「阿波羅 10 號」一次的一次載人航天任務中,指令長 Thomas P. Stafford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飛翔」,不得不發出求助。早年的航天飛船中並沒有配備廁所,而當時紙尿褲也還沒發明出來。
  • 不只是智能投研,「超對稱技術」想成為所有B端用戶的「外腦」
    對於每一隻基金來說,要想在投資組合裡尋找到更多的超額收益 - alpha,就要找到新的因子,或者擁有更強的處理因子的能力。 36氪最近接觸到的「超對稱技術」通過全網挖掘企業經營和傳播數據,構建AI數據量化平臺,賦能金融投資和企業經營決策。
  • 創投日報|「豌豆公主」完成53億日元新融資,「Indigo AG」籌集 2...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科技項目報導:潮科技 |「戴森(Dyson)」推出全新加溼空氣淨化風扇,售價6490元戴森在北京正式發布了全新「Dyson Pure Humidify+Cool Cryptomic加溼空氣淨化風扇」,售價6490元。
  • 在「古板遲緩」的晶片產業,一群「寒武紀」們誕生的意義與挑戰
    通常,為了渲染圖像的陰影、光線、反射以及透明度,這些小的計算「核心」需要一起執行大量低級的數學運算。而就在幾年前,研究人員又發現,GPU 的功能理論上非常適合運行深度學習算法,因為後者也需要成千上萬地並行計算,正迫切需要一款適合的晶片來高效計算深度學習任務。而這一發現,讓 GPU 的出現顯得恰逢其時,也讓英偉達成功成為人工智慧革命的「核心發起人」 之一 。
  • 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中國國家地理」要打造地理文化主題的...
    與這些項目不同,「中國國家地理」想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打造以地理文化為主題的本土營地IP。 今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辦70周年,在用戶閱讀習慣從紙媒轉向線上平臺的大背景下,其雜誌年發行量每年仍處於增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