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蠶絲納米纖維應用技術切入市場,「清科絲宇」提供蠶絲領域技術...

2020-12-04 36氪

頭圖來源 | pexels

編輯 | 石亞瓊

天然動物纖維蠶絲具有良好的韌性和柔軟度。如何對蠶絲進行改性以獲得性能更為優質的材料、並推進產業化應用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36氪最近發現,蠶桑產業或因技術進步有新發展。

北京清科絲宇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科絲宇」)是一家致力於用科技改變桑蠶行業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公司成立於2018年,以蠶絲納米纖維應用技術為市場切入點,一方面,對蠶蛹、蠶絲、蠶繭等原料以及製備蠶絲納米纖維的中間產品進行創新研發,形成涵蓋蠶絲類衍生品等多領域的多條產品線;另一方面,依託清華大學的技術研發力量,推動從種桑、養蠶到產品生產全產業鏈的技術結構升級,為客戶提供蠶絲領域先進技術、產品及綜的技術解決方案,可應用於空氣過濾、美白護膚、醫用材料等多領域,天眼查顯示其擁有智慧財產權58項。

公司從事三個主要項目的研發和生產:納米纖維空氣過濾項目、蠶絲護膚品項目和石墨烯蠶養殖項目。

按照項目及其技術衍生產品分別來說。

納米纖維空氣過濾項目

該項目核心部件是利用蠶絲絲素蛋白製成的納米纖維。相比於其他材料,蠶絲納米纖維的原材料蠶絲為天然材料,可降解、量產大,且製成的過濾膜過濾效率高、氣流阻力小、重量輕且製備方式利於添加摻雜物質,在空氣過濾、美白護膚、醫用材料等多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清科絲宇」在擁有生產該材料的技術優勢,可實現對蠶絲納米纖維過濾材料直徑分布、厚度、孔隙率等參數的調控,從而可調控蠶絲納米纖維材料的濾效率、壓強、容塵量等參數;同時保證製備過程和原料環保無毒害。「清科絲宇」的技術還能保證納米纖維膜可單獨用於過濾,或負載在微米纖維膜上製備為微納多級結構過濾材料。

與傳統濾材相比,蠶絲納米纖維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納米纖維直徑小、比表面積大,表面吸附性好,可截留大顆粒物和沉積空氣中懸浮微小顆粒的概率,纖維膜的過濾效率高;第二,纖維之間孔隙小,可高效防護PM2.5、亞微米級顆粒和粉塵、流感病毒等微米級顆粒物;第三,原材料為非人工合成聚合物材料,製備過程簡單,對環境、人體友好、可降解;第四,平衡了過濾效率和透氣性,可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甚至生物醫藥等領域;第四,平衡了過濾效率和透氣性,可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甚至生物醫藥等領域。

基於濾材產品的上述優勢,公司該項目的主要產品有防霧霾紗窗和新風系統濾芯。其中,利用納米纖維過濾材料製成的防霧霾紗窗對PM2.5的過濾效率可達到99%以上,且透氣性好、保證室內的空氣順暢流通;同時,由於納米纖維的比表面積大,所以紗窗容塵量大、有效使用時間長。新風系統濾芯方面,過濾效率高、阻力小、容塵量大且可降解的產品方案已經成型,可生產納米纖維新風濾材。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正與多家上下遊設備廠商溝通協調打樣,擬以購買設備自行建廠或者OEM的方式製備批量的納米纖維空氣過濾原料,製備符合標準的新風系統濾芯以及防霾紗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每年消費量超過十億隻的口罩也屬公司該項目中的重要產品。「清科絲宇」自研的口罩以納米纖維材料作為過濾材料,可過濾PM2.5和細菌,已通過口罩國標(GB2006-2626)N95檢驗;通過在靜電紡絲溶液中添加如銀離子等抗菌物質,也可生產抗菌性的醫用、民用口罩。據悉,公司已委託生產商製備樣品(15*15cm),計劃重新設計口罩外觀、尋找市場。

蠶絲護膚品項目

該項目中,公司創辦了絲素蛋白護膚品牌「一木立花」 ,以「科技護膚」為理念,專注於新型護膚品的研發。依託清華大學專利技術,「清科絲宇」用提取的超高純小分子量絲素蛋白作為主要蛋白質營養成分。絲素肽中的乙氨酸與紫外線進行光化反應後能阻擋和減少紫外線、抑制皮膚中黑色素的生成。該項目已進入與銷售方籤訂產品代理銷售合同階段,品牌下的樹膜和面膜等產品正處於生產過程中。

石墨烯蠶養殖

石墨烯蠶養殖項目中,「清科絲宇」董事、顧問張瑩瑩帶隊的研究團隊也有新發現。實驗證明,與普通蠶絲相比,食用噴灑了石墨烯溶液的桑葉的蠶所生產的蠶絲的特點在於:第一,強度和韌性提升一倍;第二,蠶絲斷裂前可多承受50%的拉力;第三,該蠶絲纖維在1050 °C環境中碳化後可導電,這意味著或可提升絲綢性能。相比於傳統提升性能的加工方案(將納米材料溶解於有毒化學溶劑中),提前餵食培養蠶的方案更簡單、環保,是簡化加工以改造材料性能的手段。升級版蠶絲可用於製造耐用防護性面料(如防彈衣、特殊工服等)、可生物降解的醫用植入物和環保型可穿戴電子設備等領域。

除了三個主要項目之外,清科絲宇還計劃生產其他產品,比如蠶絲食品、塗料和其他生物材料等。

根據天眼查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成立於2018年6月,註冊資本為5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北京百策源商貿有限公司創始人王繼先,張瑩瑩(股東、董事、顧問)持股24.6%,北京清正泰科技術有限公司持股20%、北京百策源商貿有限公司持股10%、華控技術持股12%。其中,百策源公司在產品創意、包裝設計、產品生產、營銷策劃、渠道等方面有獨到的優勢;清正泰科技是由清華大學鄭泉水教授團隊領導的以超滑技術為主的技術運營公司;華控技術由清華技術100%控股。

核心團隊方面,幾個核心股東均來自於清華研究團隊。其中,張瑩瑩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從事功能蠶絲的設計、納米碳材料和絲蛋白材料的製備科學、物理與化學性能及其柔性可穿戴器件開展研究,重點關注控制合成方法和結構性能關聯,在此基礎上,研究其在柔性電子器件領域的應用。

過去一年中,清科絲宇發明超過5種以上的新型工藝專利,同時擴大產品產量和鋪設應用於新領域的產品。2020年,公司計劃加強與下遊公司合作,關注公司在醫療、功能紡織領域的研發及業務。

相關焦點

  • 納米光刻技術,讓蠶絲變身硬碟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研發出了世界上首塊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相關成果於8月11日發表在《自然·納米科技》上。
  • 納米光刻技術,讓蠶絲變身硬碟
    從古至今,原料產能一直是其產業化應用的基本保障。從蠶絲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纖維蛋白,就是蠶絲蛋白。陳國強介紹,蠶絲蛋白是一種富含18種胺基酸的天然高分子蛋白質,其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絲氨酸(Ser)約佔總組成的80%以上。正是因為蠶絲蛋白如此「優秀」,也成為了眾多科研人員的關注焦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2020前沿實驗室主任陶虎就是其中之一。
  • 蠶絲只能做成絲綢?快來看看蠶絲還有哪些黑科技應用
    這種技術在將來也應適用於局部面積使用的「第二皮膚」和藥物領域中的藥物載體。03、南開研究團隊把蠶絲做成「肌肉」!近日,劉遵峰團隊利用天然純蠶絲製備了一種新型的「人工肌肉」纖維,不使用化學修飾和添加劑,通過脫膠、加捻、合股、熱定型等常規工業流程製作獲得。蠶絲「人工肌肉」在水霧和溼度驅動下實現了扭轉、拉伸和收縮致動。為了不需要外界固定就能實現可逆驅動。劉遵峰團隊開發了一種扭矩平衡的纖維結構,通過將扭曲的纖維對摺、合股,使得蠶絲纖維實現了自平衡。
  • 中國科學家發明「蠶絲硬碟」,或將開啟晶片存儲新紀元
    這是一種區別於蠶絲紡織品的新科技材料、新技術路線。通過納米加工技術,將蠶絲蛋白作為介質,生產高密度二進位的納米圖形,通過讀取納米圖形的二進位記錄與讀取信息。在容量方面,實驗室已經做到和普通臺式機硬碟相等。在技術優化後,可實現現有容量10倍以上。
  • 用蠶絲蛋白護膚
    蠶絲是我國古代文明產物之一。據考古發現,約在4700年前中國已利用蠶絲製作絲線、編織絲帶和簡單的絲織品等各種綢緞和針織品,並用於工業、國防和醫藥等領域。中國、日本、印度、前蘇聯和朝鮮是主要產絲國,總產量佔世界產量的90%以上。    中國的蠶絲享有「纖維皇后」的美譽。蠶絲代表了高雅和華貴,但天然的蠶絲還是一種美容護膚的佳品。
  • 挑選蠶絲被要留心 不少產品查出填充聚酯纖維
    大雪節氣過後寒意漸濃,保暖且輕薄的蠶絲被又進入了銷售旺季。不過一些不法分子想盡各種辦法製造摻假的「蠶絲被」。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鄞州分中心昨日發布消息稱,通過對以往送檢的蠶絲被樣品檢測結果總結髮現,部分蠶絲被存在成分摻假問題,填充物標註100%桑蠶絲或者100%柞蠶絲的蠶絲被,實際卻不同程度地含有聚酯纖維、粘膠纖維或者醋酯纖維,個別甚至為100%聚酯纖維。
  • 石墨烯蠶絲:或許將成為可穿戴技術未來
    石墨烯蠶絲:或許將成為可穿戴技術未來 2016年10月31日 00:44作者:馬景東編輯:馬景東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石墨烯似乎是一種無所不能的材料
  • 納米黃金粒子「出手」 蠶絲變身超快蛋白質基憶阻器
    作為一種古老的天然動物纖維,蠶絲包含纖維狀蛋白質絲纖蛋白、無機物等成分,以其結構穩定、質量輕、質感柔、易翻新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家紡、醫療、美容等諸多領域。如今,科研人員嘗試將常見的蠶絲製作成生物AI晶片植入人體內,讓人工智慧與大健康相結合。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的一項成果,讓這一夢想更近了一步。
  • 陳根:生物技術加持下,「蠶絲硬碟」開啟新型存儲方式
    在生物技術和半導體的深入融合下,生物存儲的新興技術應用也日益廣泛。8月11日,《自然納米技術》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了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首次實現了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的技術。
  • 蠶絲硬碟?可植入人體,可控銷毀,這是什麼高科技
    我國是世界蠶絲的發樣地,古稱「絲國」,養蠶、繅絲和織綢,是我國古代在纖維利用上的重大成就.對世界紡織生產作出了非凡貢獻:它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以外的又一項偉大發明,並被廣泛傳播到國外,在世界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絲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見證。公元3世紀中國絲綢出現在歐洲時,西方貴族無一不被它的美麗傾倒,驚呼道:「這簡直就是一個美麗的奇蹟。」
  • 蠶絲被品牌排行榜 中國十大蠶絲被品牌
    蠶絲是自然界中集輕、柔、細為一體的天然纖維,素有"人體第二皮膚"的美譽,被業界稱為"纖維皇后"。而以蠶絲作為內質的蠶絲被更具有貼身保暖、蓬鬆輕柔、透氣保健等得天獨厚的品質和優點。那麼,蠶絲被品牌都有哪些呢?
  • 難道未來的衣服都是用蠶絲+石墨烯做的?
    作為一種以碳元素為基礎的新型材料,從製造飛艇到電池技術,石墨烯在許多領域都有很大的潛質,並且未來還有可能成為可穿戴設備的關鍵技術。最近,北京清華大學的一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能夠不僅能夠導電、同時更有韌性不容易斷裂的蠶絲,而這項新發明的關鍵核心就是石墨烯。科研人員將蠶葉包裹在了碳納米管或石墨烯外面,而導致了桑蠶將蠕動強度提升了兩倍,產生了更有韌性的蠶絲。
  • 從古老「蠶絲」到蠶絲蛋白硬碟 上海科學家在存儲技術上再有突破
    5G等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高可靠低延遲的網絡連接,我們將更快進入「萬物互聯」時代,連接到網絡的設備激增,就會帶來數據存儲量的激增。當前的半導體存儲技術越來越難滿足日益增長的信息存儲需求。生命科學與半導體技術的融合,給信息存儲帶來了新思路,各種基於生物介質的存儲技術應運而生,如高容量DNA存儲技術、寡肽存儲技術等。
  • 最堅固的纖維!外媒稱美軍利用超級蠶絲加固防彈衣
    據美國《陸軍時報》網站7月16日報導稱,克雷格生物技術實驗室已經與陸軍籤訂合同,以提供利用「龍蠶絲」織成的材料薄膜。該實驗室說,這種材料幾乎與凱夫拉爾纖維一樣堅韌,但卻更輕,彈性也大得多。實驗室營運長賴斯說,這項技術已經「顛覆了該行業」。賴斯說:「這一過程已經完全弄清。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收穫蠶絲。
  • 聚合物纖維在低溫下會脆化,蠶絲卻能夠承受零下200度!
    研究人員最初的發現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大多數其他聚合物纖維在寒冷中都會脆化。但經過多年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蠶絲的低溫韌性是基於其納米級的纖維。亞微觀秩序和層次使絲綢能夠承受零下200攝氏度的溫度,甚至可能更低,這將使這些經典的天然奢侈纖維,是成為在寒冷外層空間深處應用的理想選擇。這個跨學科團隊研究了幾種動物絲的行為和功能,這些動物絲被冷卻到-196℃的液氮溫度。
  • 改造天然蠶絲,就能做出強度匹敵蜘蛛絲的新型纖維
    近日,美國科學家利用天然絲纖維為原料,成功製備出比天然絲纖維硬幾倍的新材料,而且形狀和結構複雜多樣。他們把這種新材料稱為「再生絲纖維(RSF)」。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塔夫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天然絲纖維是指由蠶、蜘蛛等昆蟲分泌出來的天然蛋白纖維。蜘蛛絲是已知的最硬材料之一。
  • 說到蠶絲想到蠶絲被?腦洞不夠大!它可存儲數字信息、生物體DNA和血液樣本
    北京時間8月11日凌晨,相關成果以長文形式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納米科技》上。身處惡劣環境,存儲的信息也不會丟失當前的半導體存儲技術越來越難滿足日益增長的信息存儲需求。而生命科學與半導體技術的融合,給信息存儲帶來了新思路,各種基於生物介質的存儲技術應運而生,如高容量DNA存儲技術。
  • 用碳納米管和石墨烯餵蠶 能吐出超級蠶絲麼?
    這些添加劑包括:染料、抗菌劑、導電聚合物和納米粒子。桑蠶,是以桑葉為食的蠶蛾的幼蟲,利用唾液腺中產生的絲蛋白溶液來吐絲結繭。為了製造「碳加強版」蠶絲,清華大學的張瑩瑩教授和同事給桑蠶餵食噴灑了質量分數為0.2%的碳納米管或石墨烯水溶液的桑葉,待其結繭後,用標準絲綢生產方法收集蠶絲。對於已紡織好的絲綢,若要提升性能,需要將納米材料溶解於有毒化學溶劑中,並用其處理絲綢。
  • 全球首款非半導體蠶絲硬碟問世
    最近,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以天然生物蛋白製造的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亦就是由蠶絲製成的硬碟。根據我們以往的了解,蠶絲一般都被用作紡織材料,如今科技的力量令蠶絲蛋白可以用來做成數據存儲器,並載入生物信息,比如血液樣本、DNA等等,未來甚至還可以植入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