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會成為另一個「汽車產業」嗎?

2020-09-22 極客公園


城市空中出行遲早會來,但它會以何種方式到來?

無人機與汽車、自動駕駛電動車一樣,都可以看作是運輸工具。

「通用航空會引領整個自動駕駛的發展,就如同航空技術引領其它工業技術發展是一個道理。」郭亮說。

無人機與自動駕駛汽車一樣,都是現代交通運輸在無人駕駛方向上的探索。緊盯無人機的不只是大疆等新興科技公司,還有在汽車領域有著豐富積累的老牌巨頭。暢銷汽車品牌吉利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團就把目光瞄向了無人機。

通用航空產業涉及 70 多個學科和工業領域,如果說,汽車作為交通工具被用於各種業務場景,那麼無人機的應用場景更加廣闊。

至少從技術發展上來看,吉利科技旗下沃飛長空總裁、首席科學家郭亮認為,無人機的自動駕駛技術會引領汽車的無人駕駛,這個速度最終會比汽車快 3~5 年。

前不久,沃飛長空在成都發布了新款無人機和「通航戰略」。通用航空指的是,除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和公共航空運輸飛行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比如在農業、電力巡檢等產業場景中的應用。郭亮堅信,無論在陸地還是天空,未來都是屬於自動駕駛的。

郭亮說,未來整個通用航空領域,90% 的業務其實可以用自動駕駛替代完成,「有可能是無人機,也有可能是自動駕駛的載人飛行器」。

至於另外 10%,他覺得屬於娛樂飛行和體育飛行,「就像賽車一樣,有人喜歡手動擋,體驗駕駛的感覺。但這在 10 年之後,可能會顯得很』復古』」。

低空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沃飛長空其實來自於兩家公司的合併。傲勢此前是一家誕生於成都的工業級無人機公司,太力是一家源自美國的航空器研發公司。兩者在被吉利科技集團收購之後,完成了融合。

郭亮認為,包括傲勢在內的工業級無人機代表著「當下」,而包括太力在內的載人飛行器則代表著未來城市出行的終極方向。

在發布會上,沃飛長空發布的新款無人機:傲勢 XC25 最大載重為 6kg,控制半徑達 50km,續航時間可以達到 6 小時。

傲勢 XC25 無人機,飛機可拆卸到下方單個的灰色箱子中,單人可攜帶

6 小時的續航時間,讓大面積的測繪應用、長時間的安防巡查都不再是天方夜談。例如,無需多次飛行,一次即可完成大面積的全新地貌測繪;在安防應用中,也可長時間留空,全程跟進重大賽事、活動的開展,避免出現巡檢空隙等。

實際上,工業無人機市場在過去幾年間飛速發展,成為無人機市場中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預計其 2023 年的市場份額將超過消費級無人機。《2019 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預測,2025 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 700 億美元,而中國的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將達到 400 億,其中農林植保約 200 億,安防市場 150 億,電力巡檢 50 億。

據悉,無人機行業目前的投入產出比高達 1:10,產業的就業帶動比為 1:12。強勁的增長潛力,帶動了國內和跨國併購的興起。美國、歐洲和亞洲公司,開始在系統和服務領域展開全球競爭。例如,除了收購太力和傲勢,吉利科技集團此前還與戴姆勒一同投資了德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 Volocopter。

市場潛力大,競爭更大,郭亮坦言,在智能、數位化時代,相比於產品設計,解決方案可能更為重要。好的產品需要精化與用戶、合作夥伴相關的所有連接點,比如更靈活的使用模式、租賃模式的服務方式等。

「不要小看技術的發展」

吉利科技集團並不是第一批在無人機領域布局的巨頭企業。早在 2018 年,餓了麼、京東物流就已經在無人機配送上開始了落地。其中,京東物流在江蘇宿遷、陝西西安、韓城等 30 多個地方實現了無人機的試運營。

如果翻開地圖,查看他們試運營所在的地點,會發現都是在鄉村或者郊區。無人機如果想從郊區真正進入城市,還需解決要很多空域、航線以及安全性等問題。

近幾年,電商和物流公司開始嘗試在偏遠地區用無人機送貨

但郭亮非常樂觀,「整個行業會經歷這樣的發展局面:從有人駕駛的飛機,到無人駕駛的飛機(無人機或無人駕駛飛行器),最終一定會過渡到無人駕駛的載人飛行器。這是一個技術逐漸成熟的過程。」

他也有「辛酸」的時候。在 2016 年的珠海航展上,郭亮創立的傲勢剛成立不久,團隊一行人帶著能垂直起降的電動無人機在航展上租了個展位。「我們告訴別人,鋰電池驅動的垂直起降的飛機可以在天上飛一個半小時。」不過,旋即遭到了一位參會專家的打擊,「你們是一群騙子,電動的飛機不可能在天上飛行一個小時以上。」

現在他們已經不用再作辯解。「5 年過去,我們的飛機可以飛到 6 個小時」。

「我們現在的 6 個小時在 5 年後也會成為歷史。不要小看技術的發展,也許幹掉傳統通用航空的東西不一定是一個新的通航飛機,有可能是無人機。」

吉利科技旗下太力研發的可摺疊飛行汽車

就像很多人在談論汽車的 L4、L5 級自動駕駛何時會到來,他覺得,在無人駕駛領域,以最高級別的技術與應用來說,通用航空會比汽車早來 3-5 年。「通用航空會引領整個自動駕駛的發展,就如同航空技術引領其它工業技術發展是一個道理。」

真正實現無人機載人的路還有多久?郭亮覺得,「這面對的更多是法律、倫理的問題,以及與現有交通體制融合的問題。」

沃飛長空 CEO 靖超認為,「無論是無人機還是出行功能的航空器,在行業的發展當中,技術與它配套的標準、體系、基礎設施等等也都需要不斷進行互動。這需要整個行業與監管部門之間不斷的交流,最後達到均衡點。這在歷史上其他行業的發展當中,已經有過證明。」

回到當下,從吉利科技的實踐路徑來看,在低空出行領域,以具體的工業場景切入,再進入到覆蓋更大範圍的物流運輸等場景中,最後慢慢過渡到載人,也不失為一種通向未來的答案。


本文作者:維維

責任編輯:宋德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terrafugia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發布,轉載請添加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的另一個突圍方向
    Udacity(優達學城)提供給學生進行實操的自動駕駛原型車 | 官方供圖 從最初的蒙眼狂奔到如今逐漸回歸理性,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量產成為各家公司重要的現實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Udacity 的創立意味著 Thrun 選擇了自動駕駛的另一個方向突圍,他們學生的技術觀,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自動駕駛未來的發展方向。
  • 在「古板遲緩」的晶片產業,一群「寒武紀」們誕生的意義與挑戰
    資本與創業者們闖進了這個古老的行業,但是晶片創業公司獨立成長的機會大嗎?撰文 | 宇多田在過去的幾年裡,一個名為「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技術家族在科技行業掀起了一場風暴。從幫你對手機相冊裡的自拍與萌寵進行識別分類,再到大幅度提高 Alexa 們(智能助手)與無人駕駛汽車的「平均智商」,「深度學習」這個人工智慧裡的門類,具備了更高級的對「複雜結構」進行自動挖掘的能力。通俗來說,與傳統計算通過固定流程解決「確定」問題不同,深度學習算法需要模擬人腦來解決那些取決於概率的「不確定問題」。
  • 汽車在日本為什麼稱作「自動車」?
    日語中的「自動車(じどうしゃ)」一詞來源於法語的「automobile」,原意為「自己會動的東西」。日語中也有「汽車(きしゃ)」一詞,但表示的卻是「火車」的意思。「自動車」在日語中是汽車的總稱,這個詞較為正式,單獨使用時多用於書面語。例如:自動車メーカー:汽車製造商,汽車生產商,汽車廠商,車企電気(でんき)自動車:電動汽車,英語縮寫為「EV」。
  • 谷歌無人車「螢火蟲」退役了,但你知道當初它是如何設計的嗎?
    而是谷歌的工程師們為了解早期自動駕駛難題,比如如何放置傳感器、如何將車載計算機整合進汽車、乘客需要掌控哪些汽車控制功能等等。於是,谷歌打造的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就這樣誕生了。據雷鋒網了解,在早期的頭腦風暴中,團隊提出了一些較為誇張的設計理念,比如把無人車設計為一個帶著輪子的沙發。
  • 「鈷/二硫化鉬異質結構」新材料,有望成為半導體潛力新星
    國際研究團隊對「鈷 / 二硫化鉬異質結構」進行特徵研究分析,發現這項新材料組合可望帶領半導體突破物理極限,成為取代矽等傳統半導體材料的潛力新星。隨著半導體製程邁向 3 納米,如何跨越電晶體微縮的物理極限,成為半導體業積極發展的關鍵技術。
  • 歐盟「史上最嚴」數據保護法 GDPR 生效;騰訊上線「下飯視頻」;中...
    一年前,投資快手後,騰訊的另一款短視頻產品 QIM 傳來在內測的消息,這款產品被定位類似於「美拍」、「快手」,主打拍照、短視頻分享,在廣場可以看到附近的人分享的視頻照片。Clair 還表示,Facebook 推出這一線下機會空間正是為了讓更多線上好友獲得線下見面溝通的機會。Facebook 希望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流,進一步加強社群黏性,期待碰撞更多創意火花。
  • 讓車燈「說話」,汽車的下一個交互入口?
    未來十年,全世界都對汽車行業寄予厚望。隨著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車聯網和電動化,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的落地,人們使用汽車和與汽車交互的方式正在發生徹底改變。汽車在 130 年的歷史期間經歷了多次變革。發展歷程中最令人著迷的領域之一是汽車照明的創新,它不僅是一輛車的「眼睛」,有時候它甚至決定這一輛車的性格、辨識度等等特性的關鍵要素。
  • 小鵬「吃了幾碗涼粉」,雷射雷達是對是錯?
    這位用戶還做了一番評論,大意為小鵬汽車在自動駕駛路線上採用雷射雷達的做法與特斯拉分道揚鑣,這會限制小鵬汽車的上限,最後還反問了一句「小鵬汽車難道不明白他們抄襲特斯拉的方案是無法成功的嗎?」馬斯克本人隨後回復了這條推特,表示小鵬汽車有特斯拉的舊版代碼,但是沒有特斯拉現在新版的神經網絡系統。
  • 「筆記本電腦之父」隕落,日本製造業真的不行了嗎?
    圖片來自:notebookcheck彼時,東芝盯上了核電產業這個香餑餑,但自己又沒相關的核心競爭力,怎麼辦呢?沒關係,東芝有錢,而錢能解決的問題,還能叫問題嗎?於是,東芝打算收購美國西屋電氣,來作為自己進入核電產業的翹板。而與此同時,三菱和日立也盯上了西屋電氣這塊肥肉,三個餓狼相爭,誰也不讓誰。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Kura AR」於2017年在矽谷成立,公司專注於研發輕量化AR眼鏡。其產品著力打破現存產品在視場角、景深、透光度等方面的瓶頸,強調大視場角、高透光度和輕量化特點。目前主攻B端市場,早期版本正在小批量交付,客戶包括通用汽車,特斯拉,Nike,T-Mobile,Caterpillar,Workday等。
  • 「圖解·汽車」3分鐘看懂「汽車電器系統」(終)
    本系列目錄:「圖解·汽車」了解發動機的基本構造「圖解·汽車」徹底看懂發動機內部結構「圖解·汽車」一篇看懂,發動機外部結構「圖解·汽車」變速箱結構,一篇看懂!「圖解·汽車」一篇看懂汽車「懸架系統」「圖解·汽車」一篇看懂「輪胎」、「轉向和制動系統」用最簡潔的圖片和最少的廢話,帶你看懂汽車!汽車電器由電源和用電設備兩大部分組成。電源包括蓄電池和發電機。
  • 長城魏建軍的「末日危機」
    雖然在中國汽車品牌發展的早期,不乏一些在那個時期必須要站在企業前頭呼喊的汽車人,比如說出「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的李書福,比如誓言「要在2025年超越豐田做到世界第一」的王傳福。在大眾化的目光中,長城魏建軍、吉利李書福、比亞迪王傳福等這些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領路人,都是同一類人,他們都遊走在「瘋子」和「英雄」兩個極端的邊緣——早期被稱為「瘋子」,後期成為自主造車的「英雄」。現在回過頭來看,魏建軍們似乎都不太善於中庸,在賺得第一桶金之後也不太像王石、潘石屹等明星企業家一樣能玩起自帶雞湯性質的儒雅。
  • 不只是智能投研,「超對稱技術」想成為所有B端用戶的「外腦」
    36氪最近接觸到的「超對稱技術」通過全網挖掘企業經營和傳播數據,構建AI數據量化平臺,賦能金融投資和企業經營決策。 「超對稱技術」成立於2016年,目前業務主要為通過搭建產業知識圖譜,實時監測,捕捉接近4000隻A股,中概股的全市場動態,覆蓋衣食住行用教育醫療生產製造等國民經濟的主要板塊。
  • 趣味知識:汽車電路系統為何採用「負極搭鐵」-正極不可以嗎?
    汽車電瓶(啟動蓄電池)的接線方式很有意思,車輛線束與正極連接,負極搭鐵(與金屬車架相連),所有低壓電子設備均可車架連線負極直接形成迴路。這種設計似乎讓車身框架「帶電」了,如此設計真的合理嗎?——解析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為什麼需要「負極搭鐵」,原因有以下三點。
  • 「小車看百度,大車看深蘭」,自動駕駛公交駛向千億藍海市場
    【新智元導讀】隨著5G網絡的普及,智能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來!在自動駕駛小車賽道,百度、特斯拉等已經領跑行業,那麼,智能時代的公交車應該是什麼樣的?「小車看百度,大車看深蘭」。深蘭科技推出的熊貓智能公交給出了答案,不僅實現了AI智能駕駛,還有手脈支付、無人零售等功能,改變了人們對公交的傳統認知。還有什麼能比自動駕駛更熱?
  • 智能汽車昨夜今晨:完全無人駕駛長什麼樣 特斯拉發布可視化預覽
    完全無人駕駛是怎樣的?特斯拉提前發布可視化界面預覽繼上周Elon Musk公布特斯拉聖誕前的軟體更新將包含無人駕駛預覽模式後,本周據外媒Electrek報導,特斯拉已經開始向部分車主推送與完全無人駕駛相關的預覽更新。
  • 短視頻和電商的「618 探戈」、「吸金黑洞」字節跳動以及優衣庫的...
    這次代號為「Demo-2」的任務,雖然在 27 日因為天氣原因推遲到了今天,但好事多磨,當獵鷹 9 號火箭把載有兩名太空人的龍飛船,送入預定軌道時,SpaceX 毫無懸念地成為全球第一家有能力將航天員送往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太空公司。
  • 汽車加水就能跑?揭秘「水氫發動機」的吸金騙局
    新聞中所涉及的汽車企業名為「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青年汽車),該公司負責人為龐青年。在南陽下線前的 2017 年,龐青年就宣稱他們生產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車,只加水、不加油、不充電,續航超過 500 公裡,轎車續航為 1000 公裡。「需求大,就多配點,多加點水。」青年汽車創始人龐青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道。
  • 大眾汽車的「DSG」與DCT有什麼區別?
    而公共汽車卻將雙聚散界說為DSG,是directshiftgearbox的縮寫,翻譯應為「乾脆換擋變速箱」,字面上的差別應當怎樣明白呢?「乾脆換擋」的觀點能夠明白為經歷聚散器布局,與電機操控的換擋布局完成連結分開與檔位切換,說白了即是機器主動變速器(AMT)的另一種注釋。
  • 電競俱樂部產業升級實錄:從「用愛發電」到大企業時代
    在王思聰入局後有了資本扶持,曾經置身於黑暗和混沌中的電競逐漸走出陰霾,產業也邁入了「個人資本」時代。EDG、OMG、VG等電競俱樂部背後,也多有這種「富二代」加持。一時間,電競的發展開始提速,並且產業也由賽事、俱樂部拓展出更多可能性,直播、媒體等相關衍生職業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並反作用於電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