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中國國家地理」要打造地理文化主題的...

2021-01-11 36kr

提到營地,最常聯想到兩種場景。一種是冬夏令營、戶外課堂、遊學等形式的教育營地。另一種是能在草地上搭帳篷、森林裡徒步、晚上看星空的旅行式營地。

營地文化在國外已有超過百年歷史,而在國內還是比較新鮮的概念,目前以教育主題為主。36氪曾報導過的教育營地項目包括啟行教育、遊美國際營地教育等。與這些項目不同,「中國國家地理」想以營地形態切入文旅市場,打造以地理文化為主題的本土營地IP。

今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辦70周年,在用戶閱讀習慣從紙媒轉向線上平臺的大背景下,其雜誌年發行量每年仍處於增長狀態。目前雜誌社旗下共包含三本月刊雜誌:《中國國家地理》、《博物》、《中華遺產》,發行量百萬餘冊,並已實現版權輸出,發行有英文、日文、法文等十幾個語言版本。

伴隨新媒體發展,雜誌社基於微博和微信搭建起自己的新媒體矩陣。微博帳號「中國國家地理」擁有粉絲1117萬,「博物雜誌」粉絲1218萬,別名「博物君」,因解答網友各類動植物問題成為大V。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

和大多數紙媒一樣,「中國國家地理」團隊一直在探索創新模式。

「中國國家地理·營地」總經理郭穎謙認為,迪士尼基於視頻動畫內容建立迪士尼樂園,把動畫文化和線下體驗相結合,打磨成能夠落地的文旅項目。而中國擁有豐富的地理、文化資源,但缺乏體現本土文化內涵的文旅項目。營地對比樂園、公園等形式,更具戶外感、自然感和開放性,是一個符合「中國國家地理」調性的切入點。

基於前期幾十年積累,團隊希望藉助自己對中國地理文化的理解、內容表達能力、品牌資源整合能力和在用戶心中形成的影響力,打造基於中國地理文化之美,集沉浸式互動內容、徒步露營、自然教育、旅行休閒功能為一體,自有版權的營地IP。

首個「中國國家地理·營地」將於2020年10月前在淄博正式開業。談及選址,郭穎謙介紹說,淄博是齊國故都,相對獨立的地理特點和天然形成的自然屏障使齊地形成相對獨立的文化系統。淄博還被稱為琉璃之都、齊文化和蹴鞠的發源地;齊人曾在平原和丘陵的交匯地帶修建了中國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飲食方面有美食周村燒餅等特色小吃。

「中國國家地理·淄博營地」入口示意圖

基於這些地理文化特徵,團隊前期通過大量研究和內容挖掘,將營地設計為地理文化互動體驗館、戶外探索基地、系列運營活動等幾個板塊:

地理文化互動體驗館:深度內容結合多媒體聲光電以及互動場景支持技術,以創意互動、數字沉浸體驗等高科技方式展現淄博地理文化特徵,並和觀眾形成互動。

戶外探索基地:包括帳篷木屋、分級別徒步線路、無動力遊樂設施以及適合當地的戶外運動等。其中,徒步線路可以徒步到齊長城、崖洞等景觀。

系列運營活動:團隊近年來整合了國內知識型大V,並形成知識大v聯盟。「水哥」王昱珩就是其中之一,在營地中設計了可以在北方越冬的生態植物牆和太陽能環保內循環錦鯉魚塘。

後期營地將持續進行線上+線下運營,策劃開發與當地文化關聯的系列活動。邀請專家、名人、大V等影響力嘉賓做系列駐場項目及活動,並策劃系列營地自然教育內容,為兒童提供高品質的營地教育服務。

「中國國家地理·營地」雲南選址踏勘

除了淄博營地,目前「中國國家地理·營地」專家團隊正在雲南考察。團隊計劃在雲南「滇西大環線」上選址建設營地,從地質地貌獨特性、動植物物種基因庫、雲南民族文化多樣性等角度展示雲南的地理及人文特性,給當地文旅景觀帶來更多亮點,並基於中國國家地理用戶帶來客群升級。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李栓科表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自然帶和最豐富多樣的景觀類型。我們計劃在每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創建一個營地,以科學的視角和科技手段,梳理、呈現每一寸土地的差異化之美。」


相關焦點

  • 首個中國國家地理·營地淄博開營
    淄博10月20日訊 今天,中國國家地理·淄博營地開營儀式在淄博市博山區啟動,這也是中國國家地理的首個營地,將通過三大核心板塊呈現淄博的「海岱齊風、葳蕤自然」。據悉,淄博營地並非獨立的營地建設項目,以營地形態切入顏神古鎮文旅市場,將為當地文旅景觀帶來更多亮點,升級遊客群體,培育城市消費新業態。
  • 中國唐山皮影主題樂園榮獲亞洲旅遊「紅珊瑚」獎
    唐山2021年1月11日 /美通社/ -- 記錄行業榜樣,致敬「寒冬」中領航前行的創變者,2020第五屆亞洲旅遊「紅珊瑚」獎榜單近日發布。由唐山文旅集團與奧雅設計及洛嘉兒童合作完成的中國唐山皮影主題樂園榮獲2020亞洲旅遊「紅珊瑚」獎 -- 年度創新文旅融合項目。
  • 寶泉榮登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中國『曲峽』看太行」,《中國國家地理》第11期封面以此為題,並選用了一張氣勢磅礴的峽谷風光作為封面圖,引起了業內人士及旅遊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width="350" />寶泉榮登《中國國家地理》封面《中國國家地理》作為國內權威地理雜誌,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眾多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
  • 北緯37度童趣自然營地——營地教育與文旅地產的共生發展
    2019年11月20日,北京田園自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與山東鼎甌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甌集團」)籤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以濟南北緯37°童趣自然營地為起點,基於童趣自然營地的商業模式和教育內核,開展在營地教育於研學旅行項目上的深度合作,成立營地項目運營管理公司,聯合經營管理鼎甌集團全國地產項目中的實體營地項目
  • 天貓新文創聯合中國國家地理跨界LILY商務時裝 打造中國女性山水如...
    比如今年春天,天貓新文創團隊又要搞一波大事情了! 今年天貓新文創和中國國家地理、LILY商務女裝三方聯動,推出了《山水如衣》系列的夏季清涼職場女裝。 「將看得見的山水穿在身上。」是這一次天貓新文創的女裝主題。
  • 最後80天丨高考「政治、歷史、地理」答題模板
    政治、歷史、地理全套答題模板奉上~ 高考政治 一、政府(國家) 1、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國際關係極其決定因素。 2、(政治學)中國為什麼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中國為什麼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
  • 國家地理雜誌新封面「塑膠冰山」證明人類把地球害慘了
    在國家地理雜誌最新一期的雜誌封面中,就充滿展現了現今我們所需面臨的危機。▼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總是別具意義,在2018年6月的新雜誌封面中,就呈現了一個相當具有震撼力的畫面,乍看有一座冰山飄浮在海面上,其實是一個垃圾袋浮沈,標語則是:「地球或者塑膠?」提醒我們海洋已受到垃圾汙染的危機。▼這張圖片其實在玻利維亞的海報設計雙年展中,獲得了政治與社會類別的第一名。
  • 視頻|文旅融合新思路打造「淄博典範」
    正如梁雪松教授在文旅融合的新變化新思維專題講座中提到的,文旅融合要尊重歷史,善待文化,修舊如舊,講好淄博故事,將文旅融合做「實」做「活」。紅葉柿巖: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2020年2月20日,是紅葉柿巖旅遊區項目建設第一天,100多名工人戴著口罩在景區揮汗如雨,市相關領導盯在一線、了解情況、精準指導,採取措施、解決問題,為項目推進提供堅實保障。
  • 新鴻基地產旗下One ITC打造「超級滿月」主題裝置
    今年適值國慶與中秋節重疊,為慶祝雙重盛事的來臨,新鴻基地產旗下超重量級商業地標One ITC特別呈獻「超級滿月」主題裝置,攜手斐聲國際的影像、裝置藝術家Leonid Tishkov,以「圓月」為創作主題,巧妙融入雲梯及直徑達2.3米的月球LED大型藝術裝置於魔都One ITC首度公開展出,呈現人月兩團圓的美好寓意。
  • 湘湖,杭州下一個「文化地理」
    當人們把它與西湖對比時,很多人會說,湘湖的文化跟西湖比差太遠了。  但其實,二者的歷史不同,定位也完全不同。在一年多前,湘湖的自我定位進一步清晰:湘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湖」或景區的概念,而是立志要成為杭州的「城市眼」「智匯場」,打造「湖、城、人、產」高度融合、共生共融的未來「幸福城」。
  • 《國家地理》紀錄了自然,LACOSTE 將自然融入了時尚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伴隨著人類的「文明」進程,自然生態環境卻逐年惡化。有數據表明,在 21 世紀結束之前,至少有 1600 種動物將會面臨滅絕的危機。 對此,來自《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的知名攝影師、國家地理研究員 Joel Sartore 發起了一個名為「影像方舟」的計劃。
  • 「案例分析」打造特有「地理名片」,看「內蒙古味道」香飄萬裡
    目前,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已達3090個。特別是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實施兩年來,各地共落實專項資金13億多元,支持了443個地理標誌農產品發展,打造了一批以地理標誌農產品為引領、一二三產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的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樣板。
  • 「重磅」高考地理地表形態的塑造專題必背答題模式全在這
    「重磅」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專題必背答題模式全在這「重磅」高考地理大氣環境專題必背乾貨全在這「重磅」高考地理交通專題必背乾貨全在這「重磅」高考地理工業專題必背乾貨全在這「重磅」高考地理農業專題必背乾貨全在這
  • 中國60年歷史地理雜誌走向全球 --《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創刊
    這本雜誌將在中國和亞太地區面向訂戶和分銷商發行93,000份,在2010年擴展到歐洲和美國市場。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英文版的出版人,智睿集團執行長吳文貴先生說:「《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英文版的創刊填補了市場上的空白,在全球範圍內對中國人和文化的理解還沒與中國日益壯大的經濟發展相對應。今天《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走出了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第一步。」
  • 以仿生機器人切入市場 「幻爾科技」想打通全年齡STEAM教育
    但「幻爾科技」卻是國內少有的提供從小學到大學的全年齡STEAM教育的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相繼推出了人形、多足、輪式、機械臂等多款形態的編程機器人產品。 幻爾科技創始人張晨陽認為,今天的編程教育就像90年代的英語教育,未來20年必須要懂科技知識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 《我的世界》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我的世界》X《中國國家地理》,小蜜蜂嗡嗡來襲近期,《我的世界》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該雜誌是中國著名的地理刊物,其主要內容... 《我的世界》X《中國國家地理》,小蜜蜂嗡嗡來襲近期,《我的世界》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 打造創新主題課程:融合電影+趣味地理知識
    在這次國慶檔電影中,一部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示大美中華的動畫電影《雪人奇緣》給了觀眾不同的體驗,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雪人奇緣》由家庭娛樂跨國公司東方夢工廠攜手美國夢工場動畫打造。值得觀眾注意的是,這部有著良好口碑的電影背後,我們看到一家教育品牌——學而思·愛智康的身影。
  • 國家地理雜誌推薦的花海,就在寧波!
    國字號雜誌《中國國家地理》的攝影師也將扛著他們的「長槍短炮」扎進這片花海。溼地、蘆花、木橋構成了一幅移不開雙眼的絕美畫面。攝影師潛藏在蘆花叢中數小時,只為捕捉到花海泛浪,蘆絮吹散空中的瞬間。 月落沙平江似練 望盡蘆花無雁 這裡值得他們花不可思議的精力,拍下不可思議的美。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將推出英文版
    10月15日消息,總部位於香港的知名媒體投資公司智睿集團近日宣布:即將推出廣受歡迎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英文版。  1949年以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一直是中國地理和文化信息的權威來源。該雜誌於2005年推出的《選美中國》特別版迄今累計銷量超過200萬份。